研究发现,脸谱网和谷歌在流媒体上有广告跟踪器
現代電視通過互聯網而不是通過電纜或無線方式提供給您,這是一個現代問題:您所有連接到互聯網的流媒體設備正在監視您,并將數據反饋給廣告商。本周有兩組獨立的研究人員發布了一些論文,這些論文可以衡量電視對您進行的監視程度。他們還分清究竟是誰從有或沒有消費者知識的情況下從大量消費者數據中受益。
普林斯頓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第一項研究(PDF)專門針對Roku和亞馬遜的機頂盒設備。對兩個平臺的2,000多個頻道進行的審查發現,在69%的Roku頻道和89%的Amazon Fire TV頻道中都存在跟蹤器。
研究人員發現,最流行的跟蹤器Google的doubleclick.net出現在前1000個Roku頻道中的975個中,而Google Analytics(分析)跟蹤器則出現在360個中。在亞馬遜方面,也許不足為奇,亞馬遜追蹤器是最流行的,在1,000個頻道中有687個出現。DoubleClick跟蹤器位于307個頻道中,Facebook跟蹤器位于196個頻道中。
研究人員發現,跟蹤不僅包括發送可能期望的有關視頻標題的信息,而且還包括永久性的設備標識符和無線SSID信息。研究人員還發現,大多數通過跟蹤器發回信息的渠道均以未加密的明文形式發送了信息。
由東北大學和倫敦帝國學院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第二項研究(PDF)研究了范圍更廣的與云連接的消費設備。除了普林斯頓大學和芝加哥研究人員調查過的相同的OTT插入設備之外,東北大學和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還研究了幾種不同的智能電視和其他設備。
研究人員發現,電視對于他們接觸的“唯一第三方目的地”而言是最差的,這證實了以明文發送大量數據的發現。研究人員指出,Facebook,Amazon和Doubleclick以及Akamai和Microsoft再次成為消費者數據的最大接收者,它們都是托管服務提供商。
但是,也許最令人驚訝的是Netflix。研究人員寫道:“ 即使我們從未使用Netflix帳戶配置任何電視,我們測試臺中幾乎所有的電視設備都與Netflix聯系。” “至少,這將向Netflix公開有關給定位置的電視型號的信息,”如果不是更多的話。
一個老問題,越來越嚴重
制作和分發內容的公司一直在尋求盡可能多的有關消費者消費方式的數據。對于基于廣告銷售的市場,這種度量是有意義的-您可以向公司收取多少費用才能刊登廣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廣告預期會吸引多少關注。
該模型的主導地位適用于所有需要賺錢的媒體類型,這就是全部。一家報業公司始終能夠分辨出一天或一周內售出了多少本刊物,并且能夠根據其訂戶基礎收集一些數據。數字媒體機構非常了解有多少人閱讀故事或觀看視頻。電視當然沒有什么不同。量化技術巨頭尼爾森(Nielsen)早在1950年就推出了電視收視服務-一種龐大的受眾測量工具。
但是,數字革命已使數據收集變得極其精確,精細和永久,這給用戶隱私帶來了麻煩。這對研究論文明確了用戶跟蹤發生的程度以及發生跟蹤的某些機制,這是有用的信息。但這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而且業務發展緩慢,因為它有一定的財務誘因。
ProPublica 早在2015年就進行了深入研究,引起了人們對電視制造商Vizio高度詳細的消費者跟蹤的關注。該公司最終于2017年與聯邦貿易委員會達成和解協議,指控后者未經知情或同意就追蹤了1100萬觀眾的使用數據。Vizio還面臨有關跟蹤的集體訴訟,該公司使用電視顯示器自己將事件告知設備所有者。
消費者選擇
兩項研究都發現,除了完全選擇退出21世紀媒體之外,消費者在防止追蹤器獲取和共享信息方面的選擇極為有限。
普林斯頓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過去的研究發現“觀看者發現與廣告商共享數據是不可接受的”。但是“我們的調查結果表明,這些相關的用戶只能使用有限的選項。作為新興平臺,OTT服務缺乏Web和移動平臺上可用的工具,控件和對策。”
研究人員發現,即使是熟悉計算機和移動設備上的廣告攔截服務的人,也無法對電視設備上的情況做很多事情。“廣泛收集諸如MAC地址和序列號之類的持久性設備標識符將使用戶無法使用的少數防御措施之一:重置其廣告ID。”
該研究稱,用戶可以使用選項來限制Roku設備上的廣告跟蹤,或者禁用Amazon Fire TV設備上的基于興趣的廣告。在Roku上啟用“限制廣告跟蹤”會將廣告ID泄漏的次數減少為零,“但不影響渠道聯系的跟蹤器的數量”。同時,在Fire TV上禁用基于興趣的廣告,導致泄漏廣告ID信息的渠道減少了50%,但是“剩余的流量,包括傳達給跟蹤器的其他標識符,基本上保持不變”。
智能電視機的所有者可以深入研究其設備的設置,以找到選項,其中包括禁用自動內容識別或限制使用個性化廣告。可用選項因設備制造商而異。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研究发现,脸谱网和谷歌在流媒体上有广告跟踪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学习路线:C#入门经典 -> CLR
- 下一篇: C#字符串与unicode互相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