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居全国前列!合肥获批建设3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合肥市新型顯示器件、集成電路和人工智能等3個產業集群成功入選。合肥獲批產業集群數量位居全國第四、省會城市第二,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方面,合肥市入選產業集群數量并列全國第一。
近年來,合肥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決策部署,搶抓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機遇,通過推動資源要素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政策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傾斜,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新型顯示器件產業整體規模國內領先,集成電路設計業產值年復合增長率居全國前列,人工智能產業部分領域核心技術國內外領先。
新型顯示器件產業集群正成為國內面板產能最大、產業鏈最長、技術水平一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集聚發展區。從業企業超80家,累計投資項目超110個,已完成投資超1400億元。京東方全球出貨量第一,完成了從行業追趕者到領導者的身份轉變;彩虹、康寧雙玻璃基板工廠布局的模式全國獨樹一幟;全球最大尺寸、最高分辨率硅基OLED顯示屏成功點亮;OLED 蒸鍍、離子注入機產業化國內首創。
京東方10.5代線
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實現了從材料、設計、晶圓制造到封裝測試的全產業鏈覆蓋。擁有集成電路全產業鏈企業超200家,聯發科、群聯電子、Arm、杰發科技、力晶科技等一批國內外集成電路龍頭企業先后落戶合肥,形成了涵蓋上下游的完整產業鏈。目前集成電路產業共推進續建、新建項目68個,總投資超2000億元。部分企業產品的性能及指標已達到國際主流水平,中電科38所發布了單核性能超過當前國際市場上同類芯片性能4倍的“魂芯二號A”產品,華米科技全球智能可穿戴領域首顆AI芯片“黃山1號”量產落地。
晶合12吋晶圓生產基地
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已經形成龍頭引領產業集聚、科研支撐強勁的產業生態體系。擁有科大訊飛、新華三等一批龍頭企業,集聚企業超500家,初步形成“基礎應用技術+底層硬件+數據計算+智能終端+行業應用”的產業布局。目前共推進續建、新建、謀劃項目80余個,總投資超120億元,中國聲谷孵化園三期、新華三安全產品基地、智能可穿戴產品研發及產業化、科大訊飛人工智能云服務平臺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此外,中科大、合工大、科大訊飛等高校院所、龍頭企業還積極布局了類腦智能、智能交互、深度學習等領域的技術研發項目,加快實現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突破。
國家智能語音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為合肥點贊!
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能夠飛速發展
主要得益于以下措施:
1
加強頂層設計,明確發展路線
成立高規格的推進“三重一創”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制定出臺《合肥市“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關于加快建設合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的實施意見》《關于推進“三重一創”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形成了“重大專項-重大工程-產業基地”的“三重一創”建設梯次培育格局,確立了“領軍企業-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產業發展思路。
安徽省創意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合肥基地
2
完善政策體系,創新資金支持
制定出臺“高質量發展30條”“三重一創”等綜合性政策體系文件,從重大項目投資、研發創新投入等多個維度支持產業發展。印發人工智能、軟件和集成電路、光伏、新能源汽車等專項政策,靶向產業發展核心,精準發力。創新設立稅融通、政保貸、小微企業扶持債券、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基金等20多種財政金融產品,積極開展科技保險、專利質押貸款等試點,有效支持“三重一創”重點領域融資。
?
安徽富芯微電子有限公司無塵車間內,技術人員正在工作楊竹/攝
3
加大龍頭招引,完善產業鏈條
圍繞“中國聲谷”載體建設,引進華為公司、中科寒武紀、海康威視等龍頭企業重大項目落戶合肥;堅持規劃引領,高起點謀劃集成電路項目,聚集晶合集成、聯發科技、兆易科技等一批知名企業;實施“新站睿才”計劃,推動江豐電子、中芯微等8個國家級領軍人才攜平板顯示重大項目簽約落戶;與賽迪顧問、芯謀研究等專業機構攜手加快在美國硅谷、臺灣新竹設立專業招商機構開展境外招商。
?
中國聲谷
4
強化協調調度,推進項目建設
強化“三重一創”重大項目協調調度,全力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推動京東方10.5代線(總投資400億元)、康寧10.5代玻璃基板(總投資15億美元)等項目加快釋放產能,推動維信諾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總投資440億元)等一批有影響力的項目加快實施。其中,康寧10.5代玻璃基板項目是我省迄今為止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在高端芯片、ITO靶材、高端裝備等受制于人的產業領域,支持相關單位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努力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競爭力。
?
康寧全球首條10.5代TFT玻璃基板工廠量產
5
搭建優勢平臺,加快產業創新
全力推進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構建由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交叉前沿研究平臺和產業創新平臺、“雙一流”大學和學科組成的“2+8+N+3”的創新體系,打造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重點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協同發展,與中科大、清華、北大、哈工大等高校院所共建23個高質量合作平臺,組建聯合實驗室或技術中心近百家、引進創新團隊超百個、累計孵化科技型企業超300家,積極探索成果轉化新體系,依托高校院所在研國家級項目超3000個,國家撥款經費約100億元。
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設計效果圖
6
注重試點示范,加快推廣應用
充分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推廣應用與商業模式創新有效地結合起來,組織實施一系列重大應用示范工程,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推進政府“首臺首套”產業示范,研究出臺首批“兩創產品”目錄。以新型顯示國家區域集聚發展試點經驗為基礎,大力探索光伏新能源、智能語音、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推廣應用路徑,新能源汽車推廣量位居全國前列。
江淮純電動SUV iEV7S汽車生產線。蘇玲/攝
7
營造“養人”環境,吸引產業人才
先后出臺“人才政策20條”“人才政策新8條”等,并陸續制定“產業緊缺人才引進計劃”“青年優秀人才培養計劃”等配套實施細則34項,圍繞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材料等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要求,大力引進和培養產業技術人才,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人才政策框架體系,鼓勵人才向“三重一創”建設重點領域集聚。啟動合肥國際人才城、人力資源產業園建設,打造綜合性服務平臺。出臺人才公寓建設使用管理辦法,由政府主導建設人才公寓。獲批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連續兩年被評為“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
合肥國際人才城
下一步,合肥將推動新型顯示器件、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推動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節能環保等優勢產業建設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培育建設量子信息、能源科學、生命健康等未來產業高地,全面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升產業在全國乃至全球價值鏈中的位勢。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重磅!居全国前列!合肥获批建设3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谷歌警告:安卓再现高危漏洞 华为小米等可
- 下一篇: PayPal宣布退出虚拟货币组织Li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