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职场那些事儿(转)
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060213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去年的現在,我還在亞龍灣的躺椅上就著藍汪汪的水和藍瓦瓦的天閱讀王小波的雜文集「你為什么活著」。王老師說:
我現在已經活到了人生的中途,拿一日來比喻人的一生,現在正是中午。人在童年時從朦朧中醒來,需要一些時間來克服清晨的軟弱,然后就要投入工作;在正午時分,他的精力最為充沛,但已隱隱感到疲憊;到了黃昏時節,就要總結一日的工作,準備沉入永恒的休息。
如此說來,工作才是人一生的主題。那么我們今天就來聊聊「職場規劃那些事兒」。我已經上班了,上的生龍活虎,虎虎生風,所以不是我聊,忙了一整天的我斷然不可能像變魔術一樣寫出這么多文字,這是我的好朋友王勇睿老師在我的「攻城獅群」的一次分享,相對公開,授權發布。
有時候我還是很感謝這個群的,沒有它,這些深藏功與名的大牛們怎么可能把壓箱底的技術和勵志小故事都抖露出來呢?而且一下就是4個!
—————————————————————————————————————
大家好,我是王勇睿,目前在一家做互聯網金融的公司工作。這是我在池老師的社區第二次做分享,謝謝大家捧場。上次我給大家分享了一篇講述淘寶廣告系統從無到有過程的文章,今天就不說技術了,跟大家聊聊職場規劃的事情。最近這15年,是中國互聯網江湖巨變的15年,互聯網深刻且不可逆的影響了中國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時,加入互聯網大軍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同學都想在互聯網公司一展拳腳,走上人生巔峰。那么,應該怎么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當然,我不是人生規劃師,我今天只是給大家講4個小故事,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思考,最好能得出自己的結論,謝謝。
第一個故事,是我自己的故事。我2005年從中科院計算所碩士畢業,加入了百度,后來去了搜狗,一直在做搜索方面的技術。在2010年初的時候,我加入了淘寶,負責定向廣告算法,五年之后離開淘寶,開始做目前的事情。我要說的重點就是我為什么在2010年選擇加入淘寶。在2009年末的時候,我已經決定要離開搜狗,所以就陸續接觸了一些公司,也拿到了若干的offer,并最終選擇了淘寶。這個過程現在來看是很順的,但是在2010年初我拿著幾個offer進行選擇的時候,卻并沒有那么的容易。因為淘寶給我的offer,薪水部分是最低的。低到什么程度呢?比倒數第二的offer一個月少1萬塊人民幣。在2010年的時候,一個月一萬,意味著如果正常一年15個月薪水的話,一年少賺15萬。對當時的我來說,這不是一筆輕易可以放棄的財富。更何況,其它公司也給了我期權。
當時我拿到的offer里面,有些是公司創始人直接找我談的,title也很光鮮,什么首席架構師之類的,算是給足了我面子;有些是大公司,收入穩定,待遇也很好;有一個公司在我加入淘寶之后1年就上市了,算是很優質的公司。我當時很糾結,所以找了一些當時我認為很有見識的人聊了一下,目前來看這些人還是挺靠譜的,從一個側面說明朋友圈是多么重要。話題說回來,大多數人給我的建議是:要看公司的長遠發展。當時阿里巴巴給我的股票,公允價格只有不到10美金,而且還有將近5美金的成本,股票部分如果靜止的看,基本可以算不賺錢,我也根本不知道未來會漲到多少。我只是覺得這個平臺的發展速度非???#xff0c;我去打聽了一下淘寶廣告的業務發展情況,基本業績每年翻3倍,而且淘寶矩陣的各項生態指標,包括GMV、開店數等等,都協同快速增長,整個淘寶處于一個蒸蒸日上的快速增長期。我比較了一圈各個公司的發展狀況之后,心里就有底了,最終跳上了淘寶這條船。
從現在回過頭去看當時的選擇,我覺得基本上是選對了。這個選對了,不僅僅指的是世俗意義上的財務收入,因為眾所周知,最后阿里整體上市了,我們員工都或多或少賺了一筆;更指的是我眼界的提升、人脈的提升和個人修為的提升。這就要說到在大平臺工作的優勢了。大平臺業務量大,碰到的技術問題、管理問題、業務問題都很多,而且這些問題都涉及比較大的規模和流量。如果認真工作,需要你投入的思考會更多,更加考驗你全面的素質和能力,逼著你快速提升自己,盡快成熟堅強起來。這方面,是大平臺鍛煉人的地方,也是優勢之一。這也是我為什么非常推薦「新畢業的同學先去大公司工作幾年,再出來創業不遲」的道理。另一方面,大公司環境雖然相對正規一些,但是林子大了什么人都有,所以特別鍛煉跟別人相處的能力。這個能力是情商的一部分,身處職場還是挺重要的。這不是說讓大家都曲意逢迎別人,而是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執行方向,但是又能最大限度的整合資源,爭取更多的支持。切記,千萬別覺得自己個人能力強就目空一切,這在需要高度協作化工作的互聯網公司可能會給你造成較大傷害。
淘寶的廣告業務規模不僅大,更重要的是快。當時的淘寶廣告業務飛速發展,連續的高增長,遇到了很多的技術問題,有些問題很前沿,需要我們使出全部功力才能涉險過關。這種經常逼著自己向前突破自己能力邊界的過程,是很刺激的。大家細心觀察一下,在那些業務發展停滯,暮氣沉沉的公司里,員工的精神狀態都不是特別興奮,工作內容和性質長時間沒有實質性的改變,這樣的環境對于自己的能力提升是不利的。在一個快速發展的環境里,只有跑得更快才能不掉隊,這種鍛煉機會我反正覺得挺珍貴的。說句實話,淘寶廣告技術,起點并不高,但是業務的快速發展倒逼著技術架構要不停的升級,從海量存儲到網絡高并發,從離線模型到在線實時預估體系,這些我以前都沒做過,但是不得不逼著自己看論文、問專家,最后把自己逼成一個專家,這個過程既艱苦又興奮,回過頭來看是要感謝那段歲月的。我們出來工作,應該都不是奔著每天喝茶看報的工作崗位的,都是想快速提升自己的,那么,快速發展的公司是非常適合的。
人脈方面,我在這幾年通過一些會議、聚會等等機會,結識了很多技術圈的朋友,不但學習到了很多的前沿技術,也更加擴展了自己的見聞和眼界。而我能夠很榮幸的加入這些場合,不能不說是有大公司光環的幫助的。對了,我跟我目前工作的公司的創始人就是相識于一次淘寶贊助的技術大會,我作為公司代表出席了那次會議,人生的際遇真是奇妙。至于我寫的那本書,那更是沾了這些年在淘寶技術部的光,不然哪有機會接觸這些技術方向呢。
第一個故事講完了,我個人的感覺是,如果初入職場不太久,5年左右或者5年以下吧,盡量選擇快速發展的平臺,盡量選擇行業的領頭羊。當然,任何規律都有例外,各種大神天才就不用我考慮了。
第二個故事是關于我的一個朋友的。他跟我一樣,從本科開始就是讀計算機的,后來碩士畢業之后在一家中等規模的互聯網公司工作。在2006和2007年兩年的中國股市高潮過后,他很沉痛的跟我聊了一次。他覺得他選錯行業了,應該去搞金融,因為在那幾年,三流證券公司的IT部門員工也有幾十萬的年底獎金,好的公司有大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我作為一個剛工作2年的互聯網屌絲青年,聽了之后也咽了一口羨慕的口水。但是我隱隱的覺得,金融的市場情況我不了解,金融的邏輯我也只是粗淺的知道些皮毛,而且金融公司內部啥樣我都不知道,我不可能貿然跨行跳槽。但是這個哥們執行力很強,很快就跳槽了,然后就趕上了中國股市大崩盤之后的寒冬,他跟我講收益不咋地,有點后悔。他在金融IT部門呆了幾年之后,又覺得很無聊,而且覺得中國的運營商很牛逼,就加入了一家運營商下屬的公司,但是后來運營商對應的業務受到互聯網影響明顯下滑,那個公司也沒啥起色。再后來又去嘗試在一個創業公司做運營負責人,去年資本寒冬下公司也沒挺過來。
這個哥們在不同的公司,做的事情都有些區別,甚至最后干脆不做技術了。我最近一次跟他聊天是在2015年秋天,他有些沮喪,感覺自己這10年一直沒碰上好機會,而且由于在技術方面沒有長期的積累,所以現在也沒法再在大公司謀一個自己滿意的技術崗位,只能再看看有沒有創業公司去賭一把。這個哥們剛出道的時候技術還是很不錯的,而且也是名牌大學的碩士。我在想,也許他要是在公司里面積累的時間長一點,就會躲過金融危機,以后也就斷了換行的念頭;也許他在金融公司再忍耐幾年,就會熬過經濟周期,享受到后來這幾年證券公司復蘇的收益。后來我明白了,這哥們不是沒碰到好機會,是他自己太躁動了,沒法在一個領域或者一個環境深入的工作下去。這個時代雖然是一個社會高速發展,什么都講快餐的時代,但是對于人才,尤其是高級人才,還是越有積淀越吃香。如果一個人什么都懂,什么都稀松平常,那就很難體現出自己的競爭優勢。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這個總想賭一把的思維方式。一開始覺得自己有年輕和能力的資本,就想賭一把,換到另一個行業去。結果遇到行業大環境的問題,就不想等待了,急吼吼的開始下一次的賭博,結果又是輸掉,接著循環。一次又一次的賭博,讓自己沒有積累起最有價值的籌碼,這個籌碼就是自己的價值。在任何時候,投資自己永遠是投資收益比最高的,所以永遠要投資自己,充實自己,讓自己有價值之后才能變現價值,否則就是自己的一廂情愿,最后就變成一肚子的委屈和不解。自己有了價值,才會有更多的機會找上門來,才會有更多人欣賞你,你才會感覺到周圍到處都是好機會等著你去挑,而且有了機會之后才能真正抓住機會。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怎么看待不同行業的收益的問題。這個問題我是這么看的,我覺得根本就不用太去理睬這個問題,平時跟朋友聊天的時候八卦一下就算了,真的別以為自己了解別的行業就貿然過去。別的行業的人也不傻,你過去也不一定有啥優勢,還不如先在自己的方向搞出一些名堂,先讓自己成為專家,然后再去考慮別的問題。我還是挺喜歡一萬小時這個法則的,不管這個社會怎么變化,人接受知識并轉化為自己的智慧的能力沒有本質的提升,仍然還是需要大量的學習、練習、反思,才能最終成為一個靠譜的人。在一個領域積累的時間長了,最終會迎來一個或者多個爆發點的,因為在中國,不僅僅是互聯網行業,各行業都極度缺乏高級人才。
第二個故事講完了,我個人的意思是,大家還是應該爭取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一定要有所積累,然后再做擴展,這樣更穩妥一些。我不希望大家簡單的認為我是一個反感換行業的人,因為凡事都有例外,只有從自己的具體情況出發做出的決定才是最終適合你的。
第三個故事也是我的一個朋友,他現在仍然在阿里巴巴,他很神奇。他并不是一個科班出身的計算機學生,相反,這哥們的大學同等學力文憑是一個很不靠譜的培訓學校,名字我記不清了。這哥們現在是一個技術大牛,但是在初入職場的時候,他的工作是一個電腦城里面賣電腦的。他當時在南方一個小城市的電腦城里面天天賣電腦,一個月拿幾百塊錢的工資,屌絲的一塌糊涂,對計算機編程更是一竅不通。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這個小鎮青年跟現在的研發總監,開源社區負責人的title根本搭不上邊。但是,命運在那一年神奇的擊中了他一次,并且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說起來,原因特別簡單,就是太窮了,窮則思變。即使是在那樣一個落后的小城市,幾百塊錢仍然要被打上一個低收入階層的標簽。我這個朋友做了兩年之后感覺人生渺茫,正在郁悶,突然有一次跟他的一個朋友聊天的時候知道有編程序寫軟件這個事情。他回憶說,他第一次聽說寫東西可以一個月賺幾千塊錢,他當時就震驚了,眼前浮現出一條金光大道。他說他一分鐘都不想再浪費在這個電腦城了,立刻去買了幾本書開始自學。
可能是我這個朋友真的有點小天才吧,他不但不抵觸,居然自學的還可以,可以編寫Hello World了。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是他打聽了一下,這個程度是不能一個月賺幾千塊錢的。所以,他又聽人介紹,一咬牙一跺腳交了幾千塊錢進入一個培訓機構去正規的學習編程。他說他那個時候開始迷上了寫程序,這一迷就是10多年。就是這樣起步,他拼盡自己的全部能力,幾年之內就在北京一家做通訊軟件的公司做了程序員,并且,最終成為這個公司的最核心的后端工程師和架構師。他不但架構和工程有了長足的進步,而且在通訊領域有了很深的積累,成為了這個方面的一個年輕的小專家。這個公司時至今日已經沒落了,但是有時候我這個朋友還會在我們聚會的時候,打開這個公司的網頁,指著這個公司的通訊產品,說哪些是他當時負責做的,這是他最開始作為職業程序員起步的地方。
后來,由于他在通訊技術方面的小名氣,有很多公司來挖他,他的薪水每兩年翻一番,并且最終被阿里巴巴相中,在2010年進入阿里巴巴,負責某個產品的部分后端技術,最終成為后端總負責人。不到3年時間,從工程專家升為研發總監,并且負責某些開源社區的工作。我后來經常開他的玩笑,說他是個天才,他每次都是很憨厚的跟我很認真的說:并不是這樣的,我很笨,只是喜歡計算機,并且肯吃苦罷了。
我這個朋友當年在北京工作的地方,離我現在住的地方很近,但是那個時候我倆還不認識。他說他當年工作的時候,騎著自行車,在塵土飛揚的馬路上飛奔,每天回到家有時間就研究技術文章,上網看別人的技術博客和文章,然后把所有能拿到的開源的代碼都讀一遍,這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之一。后來他去上海工作,再后來去了阿里巴巴就搬到了杭州,并最終定居在杭州,仍然保持著每天看代碼的習慣。直到后來當了總監了,我們聚會的時候,他還在等菜的時候看代碼。這樣的職業素養,比一些所謂名牌大學畢業的同學要高出不少。而且,這個哥們為人非常謙和,經常幫助兄弟部門解決技術問題,口碑好的一塌糊涂。
拋開其它因素,我今天想聊的是他的這份堅持。我以前參加校園招聘的時候,有時候會碰到一些同學問我怎樣才能走捷徑,怎樣漲工資快。這往往讓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們可能聽說過哪個同學在百度一年升一級,都快T10了;也聽說過哪個同學畢業就40多萬的薪水。但是,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而且也有他們這么值錢的邏輯,只是這個邏輯肯定不適合大多數人。但是我這個朋友的故事真的是可以借鑒的。你看,你們有多少人起點比他低——從一個賣電腦的小職員開始工作;你們有多少人起步比他晚——20多歲還不知道啥是編程。我可以向你保證,這個朋友的智商屬于正常水平,不是個天才,但是拼搏程度超過我見過的大多數人,為人謙遜好學的習慣也一直保持。到了最后,優秀說白了就是一種習慣。我們在公司聊天的時候,經常會說某某人技術特別厲害,但是仔細想想也不是不可追趕的,只是自己懶罷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努力程度是如此之低,以至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的程度。
第三個故事講完了,我這個哥們除了開心的工作之外,又開始研究生物技術了,誰知道他以后會搞出什么花樣來,但是有這種做事的態度,做啥都是靠譜的。
第四個故事是關于我的一個同學的。這個哥們跟我是研究生同班同學,主攻的是圖形學,研究生期間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做實習,最終在研究院的圖形組工作,2012年前成為資深研究員,在頂級會議Siggraph上面連續10幾年發表了10幾篇文章,還因為研究成果出色被獎勵去過一次比爾蓋茨家里吃飯。我想著重說的是他剛開始在研究院做圖形學研究的時候,是怎么當上一個小負責人的。如果大家了解微軟研究院的做事方法,應該明白寫一篇目標是頂級會議的paper,就好像是啟動了一個大項目,這個項目是很多人一起完成的,類似于一個互聯網公司的大項目,會有各個部門都參與進來。Siggraph是世界頂級會議,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院長之一又是圖形學權威沈向陽,所以自然格外重視,要保證一擊必中,要讓世界權威專家看到創新的地方,同時沒有任何的紕漏。期間,整個項目組要閱讀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做大量的實驗,寫大量的程序,做大量的效果比較,最終還要請數學方面的專家核對理論部分是否有數學方面的問題,就連最后paper的文字部分都是由專業的美國研究員潤色語言,因為中國人的母語不是英語,寫出來的效果還是有些差距。
Siggraph的一篇文章,要牽扯不同的人,上至資深研究員,下至普通實習生,過程繁雜,工作量巨大。我這個同學在最忙的時候,一個星期要寫一萬行有效代碼,連續三四個星期,同時還得每天開10幾個會議商量問題,同時每天睡眠時間平均少于6個小時,偶爾兩三天不睡覺也是有的。能夠完成自己的份內工作已經實屬不易,聽說很多實習生堅持不下來就放棄了。我這個同學當時的MSN的簽名是「四個寡婦」,這個簽名跟Siggraph的發音相似,另一方面,也是自嘲一旦進入這個項目組,自己的女朋友就跟寡婦一樣,看不到自己男朋友了。他基本上兩個月下來就要減重10斤左右。當然,他們項目組也有人胖10斤的。
最后,他們肯定是成功了,因為微軟研究院的實力還是夠強的。我這個同學也成了一個小的負責人,這個時候他還沒博士畢業,這個挺讓我驚訝的。我就問他怎么這么牛逼呢,他目光呆滯的說:我就是個操心的命,除了完成自己的事情,啥都想了解一點,啥都幫著張羅一點。
多年以后,我在一篇文章里面看到有人寫自己在互聯網公司工作的精神狀態,叫做「把這份工作當成是創業」。我突然很受啟發,覺得這句話跟我的同學當年說的是一個道理。如果一個人把自己的工作當成是創業,那他必然是不但要保質保量完成自己的份內之事,還要爭取再多干一點事情,為了讓整個大的事業的成功概率增加一點點。而這種人,不正是近期創業大潮里面所說的那種有合伙人心態的員工嗎?把這份工作當成是創業,那就是把自己的命運綁在這個組織上,高度認同這個事業,有主人翁意識,愿意干臟活累活,愿意根據事情的進展額外付出……這樣的人,怎么可能不讓人喜歡呢?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有這種創業的心態,那他就自然的站在了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看問題,相對容易能夠看出事情的優先級和各種問題的真正原因,也就更有可能知道怎樣推進事情才是更合理的。我承認現在有些公司的各級主管不分是非、任人唯親,搞得烏煙瘴氣的。但是,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總有很多優秀公司,或者是大公司的優秀部門是需要有這種創業心態的人加入的,而這種創業心態也會讓你變得更有洞察力和大局觀,即使是當作一種思維方式,都是值得去嘗試的。
第四個故事講完了,我這個同學剛剛離開微軟,開始了創業之路,祝福他。
四個故事都講完了,對你有沒有啟發我不知道,反正我就當閑聊了。我想最后說的是,目前是中國近一百年最好的時代,因為思想啟蒙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著,科學啟蒙也有了苗頭,同時經濟大發展,個人財富迅速增加,階層的流動性還比較好,機會還很多;同時也是最壞的時代,沉渣泛起,惡劣的博弈隨處上演,你的三觀將接受最嚴酷的考驗,同時你如果不想與時代脫節,就要拼命獲取信息,提升自己的洞察力,否則就會掉隊。職場是一個考驗人的地方,但是永遠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完全建立在自己的事業是否成功,賺的錢是否比別人多的基礎之上,要逐漸接受多元化的幸福觀。你的健康,你的家庭,你的親人,你的好朋友,你的知識,你的品味,這些都是你獲取幸福的地方,職場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保持心態平和很重要。
這次的分享就這些內容,祝大家新的一年身體健康,平安喜樂。謝謝大家。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聊聊职场那些事儿(转)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傅立叶变换深入讲解
- 下一篇: GitHub user guide: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