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设计模式【17】—— 建造者模式
建造者模式(Builder)
?
設計模式使用的例子https://github.com/LinkinStars/DesignPatternsAllExample
?
一、定義
將一個復雜對象的構建與它的表示相分離,使得同樣的構建過程可以創建不同的表示。
?
二、結構
Builder(抽象建造者):為創建一個產品對象的各個部件指定抽象接口,在其接口中一般包含兩類方法:一類是BuildPartX(),用于創建復雜對象的各個部件;
另一類是GetResult(),用于返回生成好的復雜對象。它就可以是抽象類,也可以是接口。
ConcreteBuilder(具體建造者):實現了Builder接口,即實現了各個部件的具體構造和裝配方法,定義并明確其所創建的復雜對象。
Product(產品角色):被構建的復雜對象,包含多個組成部件。
Director(指揮者):負責安排復雜對象的建造次序,指揮者與抽象建造者之間存在關聯關系,可以在其Construct()方法中調用建造者對象的部件構造和裝配方法,完成復雜對象的建造。
因此,客戶端只需要和指揮者進行交互,這也確保了單一職責。
?
三、優點
客戶端不需要知道產品內部的組成細節,將產品本身與產品的創建過程解耦,使得相同的創建過程可以創建不同的產品對象。
具體建造者相對獨立,增加新的具體建造者無需修改原有類庫的代碼,系統擴展比較方便,符合開閉原則。
可以更加精細地控制產品的創建過程,將復雜產品的創建步驟分解在不同的方法中,使得創建過程更加清晰,也更方便使用程序來控制創建過程。
?
四、缺點
對于所創建的產品有一定限制:一般這些產品都具有一些較多的共同點,其組成部分相似。如果差異性很大,那么則不適合使用建造者模式。
如果產品的內部結構復雜多變,可能會需要定義很多具體構建者來實現這些變化,會導致系統變得龐大,增加系統的理解難度和運行成本。
?
五、應用場景
需要生成的產品對象由復雜的內部結構,這些產品對象通常包含多個成員變量。
需要生成的產品對象的屬性相互依賴,需要指定其生成順序。
隔離復雜對象的創建和使用,并使得相同的創建過程可以創建不同的產品。
?
六、個人總結
1、建造者模式是用來生產對象的,告訴指揮者你需要什么樣的對象,他就給你建造什么樣的對象。
2、建造者的任務是組裝一個個零件,最終建造出一個你所需要的對象。就如例子中,我們需要建造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對象
我們只要告訴指揮者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對象就可以了,他就會幫我們建造好一個完整的對象。
3、建造者模式一個重點是向客戶隱藏了產品的內部表現。
4、建造者模式與抽象工廠模式有點相似,但是建造者模式返回一個完整的復雜產品,而抽象工廠模式則返回一系列相關的產品。
如果將抽象工廠模式看成一個汽車配件生產廠,生成不同類型的汽車配件;
那么建造者模式則是一個汽車組裝廠,通過對配件進行組成返回一輛完整的汽車。
?
?
參考博客:http://www.cnblogs.com/edisonchou/p/6828436.html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linkstar/p/7784554.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大战设计模式【17】—— 建造者模式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easyui js拼接html,clas
- 下一篇: zoj3988 二分图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