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五个问题的思考与感想
問題一:關于當初
在專業的選擇上,我是被喬布斯所影響,正是他傳奇般的經歷讓我深深地被計算機這個學科所吸引,在《喬布斯傳》這本書里,我意識到,原來利用計算機,我們真的可以改變世界,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回想自己過去這兩年半,自己的確也學習了不少語言,看了不少專業相關地書籍。由于自己大一加入了學校社團聯合會思存工作室,負責學校社團聯合會官網的開發與維護,自己開始對于web方面的學習,從HTML,CSS,JavaScript等前端開發語言到PHP,python等后臺開發語言,從《深入理解JavaScript》到《Python權威指南》,從開始的技術小白到后來和團隊成員一起參與學校社團聯合會官網的開發,主要負責前端部分,用代碼完成設計人員的產品原型,與后臺同學進行交互。另一方面,在學院的課程中,我學習了C,C++,Java等語言,并參與了課程設計提高編程能力。要說難度最大的項目,就是學校社團聯合會官網了,其中前后端的合并最為困難。
雖然學了這么多知識,但自己還是感覺沒有將所學融匯貫通,而且大部分自己看的專業書內容都忘掉了,還有一部分并不知道如何應用。究其原因,我感覺我之前的學習過程只是單純知識的灌輸,沒有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博客B[1]的作者認為“我們必須在年輕的時候有意地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經常想一想,我要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做這件事有什么好方法、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和壞處、如何改進等,也要與人交流、溝通,講出自己的想法,請別人指正。我們需要培養的是自己的思考方式,而不是簡單地獲取知識。”我非常同意這位博主的觀點,作為一個大學生,如果我們沒有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陷入機械記憶的沼澤,那我們將會淪為學習機器。而作為一名程序員,若沒有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將會淪為代碼的搬運工。
笛卡爾曾言:“人是一棵會思考的蘆葦。”在我看來正是這種獨立思考的能力使人成為萬物之靈。作者在自己的經歷中坦言,“也許是我覺得時間太寶貴,也許是真的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了,我每看到一個題目,總是會先看答案,讓答案來指引我的思路,而不是用自己的腦子想問題。”而回頭看看我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每次看到一個題目,不是去抱著解決難題的決心,而是往往淺嘗輒止,利用答案來幫助理解題目。而我在自己學習的道路上,的確深受其害。
在大一學習微積分的過程中,自己利用這用機械死板的學習方式,雖然在微積分的學習中也投入了很多時間,但是效果卻遠遠達不到自己的理想情況,直接翻看答案,當時憑借自己的記憶可以記住該題目的解題方法,但由于解題方法并不是自己思考得到,往往題目稍微變化,自己便無從入手。在編程上也是如此,如果自己沒有想通各個算法的要點,去網上翻看別人的代碼,并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編程能力。我往往抱怨自己的效率不夠高,為何?只因自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思考習慣。
在我看來,為了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必須要在以下方面做出改變和提升。
- 對于課本上給出的知識,多去想為什么,而不是死記硬背。
- 對于學到的各種算法,盡量去獨立編程實現。
- 對于一些常見題目,多去思考能不能獨辟蹊徑,尋求新的解決方案。
- 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多去提出自己的想法與見解。
問題2:關于未來
在閱讀了學長們的經歷后,我對自己未來的規劃是選擇讀研,首先爭取能夠保送研究生,所以我必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加權成績,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現在的每個課程都要做到盡心盡力,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自己既然已經確定了這個目標,那么只有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充分利用每一刻的時間。在我看來,現在的自己對于計算機學科的基礎知識并沒有說很熟練地掌握了,自己希望能在這專業上更深入地學習。關于自己的選擇,我感覺自己的優勢在于自己比較擅長邏輯思維,很有助于接下來的學習。但是自己的動手編程能力并不是很理想,還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博客D[2]的作者說到“其實我前面一直在提自學的重要性,我本科四年大部分時候也都是靠自學過來的。如果你打算靠老師跟你講“異步編程”、“如何解決TCP傳輸數據時的沾包問題”等等,那么你可能等到研究生畢業了,老師還沒打算跟你講,因為這些課本上根本就沒有(大部分老師不會講除了課本以外的知識)”對此我的問題是,我們計算機學科的學生是不是應該把重點放在自學上而不是課程中?
關于自學這個問題,自己在這兩年半的學習過程中也意識到了自學的重要性,學科內的領域和知識實在是太多了,老師實在沒有那么多時間在有限的課程中教授給我們所有的知識。雖然我們的確是應該自己在課下不斷的學習新知識和課堂上沒有的知識,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輕視課程中老師所教授的知識,反而,我們應該在深入理解課程知識的基礎上再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技術方向進行進一步的學習。課程中的知識正是我們知識的基礎,沒有基礎,自學來的能力也必不會牢固。
問題3:關于當下
當理想照進現實,自己對于喬布斯的欽佩轉化為動力,自己真正成為軟件工程專業的一名學生時,我發現自己對于這個學科的熱愛并沒有消失,反而更加熱烈,而就專業技能與能力而言,我感覺自己更像是盧克天行者這樣的人,我感覺自己很有潛力,但是目前自己的潛能并沒有被完全地開發出來,但我相信,憑借自己的堅持與恒心,一步一步,自己的夢想終將會有實現的一天。
目前我掌握的知識有數據結構與算法,web編程,數據庫構建技術等,但是這還是遠遠不夠的,當看到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時,我常常會陷入自卑之中,懷疑自己,但是博客C[3]的作者告訴我們,“踏實和勤奮這兩個從我叔叔和獲鼎身上借來的優秀品質,加上取之不盡的TP312書架和背不完的單詞,使我沒有再一次被深度迷茫拉入自信和自卑的反復中,相反,隨著這些積累越來越多,我變得越來越自信了,雖然這種對積累的自信尚未被現實驗證過。”自信從何來,從實力而來,我只有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使自己更加自信。對比一名合格的專業畢業生,我感覺自己在專業知識積累方面做的很不夠,難以勝任工作崗位的要求。技能上不能熟練使用各種框架,團隊協作經驗不足。
問題4:關于課程
在兩年半的大學生活中,我遇到了很多良師,在我的學習與生活中給我非常多的支持與幫助,其中有幾位對我的影響特別大,第一位便是教授我們C語言的萬琳老師,當時我剛剛接觸編程,感覺很難理解書本上的一些知識,萬琳老師深入淺出的對書本上的各種知識點進行講解,其中穿插著很多數據結構,算法和計算機組成原理的知識,在我心中種下了編程的種子,而且萬琳老師給我們布置的課設非常有趣,貪吃蛇,既用到了學到的知識,還讓我們提高自己的編程能力。另一位就是沈剛老師,上過他《數據結構》的課我才發現原來編程是一件非常有藝術性的事,代碼的簡潔性也這么重要。而至于速成的培訓班和打基礎的大學教育,我認為大學教育更注重培養學生完整的人格與思考與科研能力,可能那些速成班的學生也能夠有一定的編程能力,但是他們只知其可以然卻不知其原理,正如博客E[4]的博主所說:“我覺得一個正常的程序員,是不應該去參加培訓的。更何況,培訓真的沒有什么用。 多半都是想走捷徑,不勞而獲。 而若要好好走好職業道路。 在走出大學校門的那一刻,應該學會自我成長,自我完善。”作為程序員,我們必須要有不斷學習的意識,而不是走所謂的捷徑。
問題5:關于師生
在我看來,師生之間比較好的狀態應該是良性的,是互動的,正如鄒欣老師在博文N[5]中所說:“很顯然,教練/學員的關系是最有希望撞擊出火星的,老師和學生之間要有足夠的工作量,足夠的張力,有沖突,有鼓勵,有質疑,才會出現火花。”老師要采取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不斷地激發學生地學習積極性與學習熱情,而作為學生,要及時積極地參與到與老師之間地互動中去,勇敢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勇敢地向老師提出自己的疑問與意見。對于學生提出的意見,老師也要及時地給予反饋,不要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那新的問題便出現了,老師該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的參與度呢?在我看來,老師應該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感,師生關系有時候也像朋友關系,亦師亦友,唯其如此,學生才會感覺自己與老師更加親近,更愿意與老師交流,從而課堂的效率更高。
[1]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3961/
[2] https://www.cnblogs.com/xiaozhi_5638/p/4485805.html
[3]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2960/
[4] https://www.cnblogs.com/geniusalex/p/4928713.html
[5] http://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5/16/2048044.html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liuyi123/p/8512074.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对于五个问题的思考与感想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数据库01-范式总结
- 下一篇: C# 中几个关键词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