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许不需要谷歌
???????????????????????????????????????????????????????? 本文為《環球時報》特約時評
??? 谷歌日前發布“考慮關閉谷歌中國”的博客聲明,很快在互聯網界引起強烈反響,其影響甚至不小于一次隆重的體育盛典或者奪人耳目的娛樂新聞。從媒體報道的聲明內容來看,谷歌的用意,無外乎是想通過此舉為谷歌中國爭取更高的通行證和企業權益。否則,要關停一個分支機構是企業自己的事情,直接采取措施就行,完全沒有必要事先聲張。 谷歌擅長利用網絡輿論,這一點早已是業界的共識,無論是在為其新產品的發布造勢的時候、對競爭對手進行策略性***的時候,還是為自己不太光彩的行為辯護的時候。那么這次的聲明,我們可以認為是谷歌是想借助其在互聯網行業的號召力,通過這份聲明可能產生的輿論力量來實現有利于自己的影響;換個說法即輿論脅迫。輿論是文化的直接反映,又反過來影響文化的發展進程;而互聯網提供極具誘惑的用戶成長性和信息傳播效率。谷歌在嘗到了甜頭之后,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通過互聯網影響輿論上。這無疑是谷歌的一種主動“公關”,不需要公關機構的公關;谷歌自己擁有最廣泛的互聯網用戶,可以輕而易舉地實現這種公關。 從時間上看,谷歌此次聲明既是在其中國靈魂人物李開復博士離職之后,也是在其谷歌圖書遭遇中國文化界強烈抵制之后。表面上,李開復博士是谷歌從微軟挖的墻腳,當時就極富爭議;而“60美元協議”在中國被抵制是因為其合理性和正當性遭到質疑。其實兩件事情的共同點在于,谷歌的企業文化與中國文化存在激烈的沖突。中國古老文化中寬厚仁愛和正義人性的傳統,與谷歌西部牛仔式的激進張揚的個性格格不入。據媒體報道,深諳中國文化的著名職業經理人、前微軟中國總裁唐駿聽到這個消息后表示,“這將是他們作出的歷史上最蠢的決定。” 不可否認,谷歌曾經為互聯網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谷歌用算法替代目錄,大大提高了搜索效率;創造谷歌地球,方便直觀地實現了全球地圖查詢。其標榜“不作惡”的行為宗旨,但在企業行為的高尚性上,谷歌根本無法與那些曾經領導某個時代的行業翹楚們相提并論,比如蘋果、微軟、Intel,還有摩托羅拉。在搜索引擎技術產品獲得了巨大成功和海量的用戶群體之后,谷歌開始飛揚跋扈地濫用其用戶基礎不斷涉足各種領域,用“用戶優勢+免費=壟斷”的創新模式驅逐和踐踏各個行業的競爭對手,實現其壟斷目的。 在中國,谷歌的作為和形象也同這些卓越的企業有著天壤之別。從Dos到Vista、從高校到民間,微軟在中國擁有深厚的用戶認可,張亞勤博士領導的微軟中國研究院不僅探求技術上的突破,而且為中國的科技和教育發展獻計獻策,比爾·蓋茨則因為其積極的事業形象和健康仁愛的慈善形象成為了許許多多中國年輕人的奮斗偶像;Intel也與中國建立了密切的生產制造和應用的合作關系,并深入教育和扶貧的第一線。谷歌中國呢?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為了營造自己的廣告帝國,谷歌中國以廣告聯盟的方式籠絡了大批的個人創業者,在所謂“搜索引擎優化”(即SEO)策略的引導下創造了數以百萬計的垃圾網站。谷歌在用搜索技術提高信息獲取的效率之后,又用大量的信息垃圾親手埋葬了信息效率。 作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有著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是谷歌作為一種工具對使用習慣的影響,我們當中很多人甚至對此還有一定的依賴性。但這只是谷歌作為搜索引擎的影響,決不是其中國分支機構的影響。遠在Google的中文譯名“谷歌”誕生之前,遠在其中國競爭對手百度誕生之前,甚至還是雅虎穩坐搜索網站頭把交椅的年代,我已經習慣于通過Google.com來進行搜索了,多少年這個習慣并沒有隨著其它搜索引擎的不斷興起而改變。我的個人習慣是在瀏覽器中輸入Google.com,直到日前谷歌發表聲明“考慮關閉谷歌中國”,我才發現原來這個地址自動跳轉到了Google.cn。那么我們可以認為:關閉就關閉吧,且不說國內搜索行業百度、有道、搜搜等競爭工具,沒有了Google.cn,Google.com一樣能用。互聯網時代,谷歌可以關閉自己的中國分支機構,卻斷然沒有能力關閉中國的互聯網出口。中國也許并不需要這樣一個用自己高調的價值觀影響用戶的谷歌中國——“.cn”,谷歌只需要做好它自己的搜索引擎,我們直接訪問它的“.com”本站就行了。
本文為《環球時報》特約時評,1月15日國際論壇版頭條,刊發標題《谷歌與卓越企業還有差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環球時報》時評 2009年07月16日???? 虛擬貨幣:始于網絡,止于網絡 2009年07月28日???? 摘下面具:網絡色情與色情網絡 2009年09月11日???? “開心”是第幾生產力?
2009年10月22日???? 煤老板應轉向風險投資
2009年10月30日???? 外包傷害軟件業創新力
2009年11月23日???? 中國汽車能靠“山寨”闖世界?
2009年12月09日???? 警惕谷歌新形式的壟斷
2009年12月22日???? 別讓民間資本總盯著房地產
2009年12月29日???? 電子商務正在形成共同體經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瞬雨
技術經濟觀察家,自由評論人 特約評論員:《環球時報》《中國文化報》
專欄:《當代經理人》《互聯網天地》《新財經》
特約撰稿:《傳媒》《軟件工程師》《投資與合作》《中國計算機報》《通信產業報》等 體驗城市(MirrorCity.net)技術總裁,美信(Merrinfo.com)合伙人、技術總監
??? 谷歌日前發布“考慮關閉谷歌中國”的博客聲明,很快在互聯網界引起強烈反響,其影響甚至不小于一次隆重的體育盛典或者奪人耳目的娛樂新聞。從媒體報道的聲明內容來看,谷歌的用意,無外乎是想通過此舉為谷歌中國爭取更高的通行證和企業權益。否則,要關停一個分支機構是企業自己的事情,直接采取措施就行,完全沒有必要事先聲張。 谷歌擅長利用網絡輿論,這一點早已是業界的共識,無論是在為其新產品的發布造勢的時候、對競爭對手進行策略性***的時候,還是為自己不太光彩的行為辯護的時候。那么這次的聲明,我們可以認為是谷歌是想借助其在互聯網行業的號召力,通過這份聲明可能產生的輿論力量來實現有利于自己的影響;換個說法即輿論脅迫。輿論是文化的直接反映,又反過來影響文化的發展進程;而互聯網提供極具誘惑的用戶成長性和信息傳播效率。谷歌在嘗到了甜頭之后,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通過互聯網影響輿論上。這無疑是谷歌的一種主動“公關”,不需要公關機構的公關;谷歌自己擁有最廣泛的互聯網用戶,可以輕而易舉地實現這種公關。 從時間上看,谷歌此次聲明既是在其中國靈魂人物李開復博士離職之后,也是在其谷歌圖書遭遇中國文化界強烈抵制之后。表面上,李開復博士是谷歌從微軟挖的墻腳,當時就極富爭議;而“60美元協議”在中國被抵制是因為其合理性和正當性遭到質疑。其實兩件事情的共同點在于,谷歌的企業文化與中國文化存在激烈的沖突。中國古老文化中寬厚仁愛和正義人性的傳統,與谷歌西部牛仔式的激進張揚的個性格格不入。據媒體報道,深諳中國文化的著名職業經理人、前微軟中國總裁唐駿聽到這個消息后表示,“這將是他們作出的歷史上最蠢的決定。” 不可否認,谷歌曾經為互聯網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谷歌用算法替代目錄,大大提高了搜索效率;創造谷歌地球,方便直觀地實現了全球地圖查詢。其標榜“不作惡”的行為宗旨,但在企業行為的高尚性上,谷歌根本無法與那些曾經領導某個時代的行業翹楚們相提并論,比如蘋果、微軟、Intel,還有摩托羅拉。在搜索引擎技術產品獲得了巨大成功和海量的用戶群體之后,谷歌開始飛揚跋扈地濫用其用戶基礎不斷涉足各種領域,用“用戶優勢+免費=壟斷”的創新模式驅逐和踐踏各個行業的競爭對手,實現其壟斷目的。 在中國,谷歌的作為和形象也同這些卓越的企業有著天壤之別。從Dos到Vista、從高校到民間,微軟在中國擁有深厚的用戶認可,張亞勤博士領導的微軟中國研究院不僅探求技術上的突破,而且為中國的科技和教育發展獻計獻策,比爾·蓋茨則因為其積極的事業形象和健康仁愛的慈善形象成為了許許多多中國年輕人的奮斗偶像;Intel也與中國建立了密切的生產制造和應用的合作關系,并深入教育和扶貧的第一線。谷歌中國呢?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為了營造自己的廣告帝國,谷歌中國以廣告聯盟的方式籠絡了大批的個人創業者,在所謂“搜索引擎優化”(即SEO)策略的引導下創造了數以百萬計的垃圾網站。谷歌在用搜索技術提高信息獲取的效率之后,又用大量的信息垃圾親手埋葬了信息效率。 作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有著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是谷歌作為一種工具對使用習慣的影響,我們當中很多人甚至對此還有一定的依賴性。但這只是谷歌作為搜索引擎的影響,決不是其中國分支機構的影響。遠在Google的中文譯名“谷歌”誕生之前,遠在其中國競爭對手百度誕生之前,甚至還是雅虎穩坐搜索網站頭把交椅的年代,我已經習慣于通過Google.com來進行搜索了,多少年這個習慣并沒有隨著其它搜索引擎的不斷興起而改變。我的個人習慣是在瀏覽器中輸入Google.com,直到日前谷歌發表聲明“考慮關閉谷歌中國”,我才發現原來這個地址自動跳轉到了Google.cn。那么我們可以認為:關閉就關閉吧,且不說國內搜索行業百度、有道、搜搜等競爭工具,沒有了Google.cn,Google.com一樣能用。互聯網時代,谷歌可以關閉自己的中國分支機構,卻斷然沒有能力關閉中國的互聯網出口。中國也許并不需要這樣一個用自己高調的價值觀影響用戶的谷歌中國——“.cn”,谷歌只需要做好它自己的搜索引擎,我們直接訪問它的“.com”本站就行了。
本文為《環球時報》特約時評,1月15日國際論壇版頭條,刊發標題《谷歌與卓越企業還有差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環球時報》時評 2009年07月16日???? 虛擬貨幣:始于網絡,止于網絡 2009年07月28日???? 摘下面具:網絡色情與色情網絡 2009年09月11日???? “開心”是第幾生產力?
2009年10月22日???? 煤老板應轉向風險投資
2009年10月30日???? 外包傷害軟件業創新力
2009年11月23日???? 中國汽車能靠“山寨”闖世界?
2009年12月09日???? 警惕谷歌新形式的壟斷
2009年12月22日???? 別讓民間資本總盯著房地產
2009年12月29日???? 電子商務正在形成共同體經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瞬雨
技術經濟觀察家,自由評論人 特約評論員:《環球時報》《中國文化報》
專欄:《當代經理人》《互聯網天地》《新財經》
特約撰稿:《傳媒》《軟件工程師》《投資與合作》《中國計算機報》《通信產業報》等 體驗城市(MirrorCity.net)技術總裁,美信(Merrinfo.com)合伙人、技術總監
總結
- 上一篇: Google退出中国 谁最受伤
- 下一篇: 不是VIP用户也不怕 不需任何补丁屏蔽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