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炒股每天只花3元 MM从贷款上学到掌控千万
http://finance.ifeng.com/money/wealth/story/200809/0926_4290_806844.shtml
前言:我2003年考入西南石油大學材料科學院,短短四年,憑借當年的大熊市帶來的巨大投資機會和嫻熟的價值投資理論,我迅速實現了由一個農村出身靠助學貸款維持學業貧困大學到一個投資精英的轉變。有的時候,真的不敢想象知識知識會怎樣的改變一個人,當年剛剛走出農村想的是如何在不用托人的情況下找一個工作,想的是如何在女生面前說話不臉紅。可現在我不但通過自己的學習奮斗不但擁有了財富,而且多次被邀請至大學做周末講座。以前羞澀緊張的擔心也隨之消失。現在(2008.09.12)我躊躇滿志的來到了深圳,開始了我幫人理財的第二階段,我相信自己的會努力的奮斗,依靠自己的知識和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創造中國的巴非特神話。
打開Coca-cola和Bestbuy的年報,嫻熟的閱讀著這些英文的年報,四年前,一個農村出身的土包子會想象到有今天,然而這是事實。。。
2008年3月,我和我的團隊被各大媒體報道,(現在把劉素進輸進百度google 仍有報道)有質疑也有欽佩, 700多家媒體轉載此則新聞。我和我的團隊在聚焦中保持沉默繼續冒著細雨和陽光前進……)
做投資也有幾年了,其過程如讀書從初級步入中級乃至高級,每個階段的感受是迥然的。說到底還是心理成長的問題,對此我們可能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回想過去也會感嘆當時的幼稚,但畢竟那時的幼稚是我們的必經之路,沒有它的存在必然沒有今天的理智。
有次去重慶,4個小時的路程,蜿蜒的高速公路,懸崖上的大橋,寬寬明亮的隧道。我除了感嘆和自豪還是感嘆和自豪,那種膨脹于滿胸的激蕩情懷讓我興奮不已,我們這一代人處的時代好啊,大大小小的災難都被前幾代人流血的流血,流汗的流汗給解決了。等到我們的時候,正趕上了國家的發展蒸蒸日上,我們不出國門就可以坐擁全球最大的發展速度最快的新興國家市場,我想每一個中國人,尤其是擁有知識理想和抱負的80后一代,更是志存高遠,按捺不住成就一番事業的沖動,一心干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既然國家和時代給了我們一次機會,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奮斗呢。我立刻將此感慨發短信給我的同學:見證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蜿蜒于崇山峻嶺中的成渝高速,嘆為觀止;吾輩甚幸,少年中國!這是一個真實的感受,我們80后的人,每個思考的人可能都會有類似的感受,因為我們伴隨著開放的中國經濟成長的每一個腳步,而且我們已經開始參與其中。
我們要清楚熱血青年的責任是什么,難道不是用我們的青春和知識去推動國家的進步嗎?每一個肩負歷史使命的80后一代都要有這種信念,沒有國家的進步,就不可能有我們的今天。我想當我把這個社會有限的資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企業從而可以為社會創造出更多財富的時候,知道自己為社會肩負的責任是優化資源配置的工作:最優秀的資源,最優秀的公司,最合理的配置,最大限度的為社會創造財富。有時候我就想如果我們開創的公司是一個能夠將這個社會最優秀的人才集結在一起,這些人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奮斗目標,他們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不惜用青春和熱血去追求中國更美好的未來,那么這樣一個融合了優秀人才、一個知道自己責任的企業有什么理由不會脫穎而出呢?
想想自己的走上這條投資的路,卻也是布滿荊棘,充滿坎坷。2003年收到了大學的通知書,作為我們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我在享受了別人羨慕的眼光之后,便開始為那通知書上的7800元的學費發愁了。那時家里搞養殖,沒想到先后遇到了非典和禽流感,非典的時候是路都被挖斷了,不讓人走,怕有非典的人到處傳染,我們家的肉雞當讓也賣不出去,飼料也運不進來,每天都是幾千幾千的往里賠,禽流感的時候就更不用說了,沒有人敢吃雞了,到后來說的嚴重點雞賣的比雞蛋都便宜,投入的那些資金不但幾乎血本無歸,還欠了一屁股債。我上學時的那7000多是家里東拼西湊才湊齊的。我帶著那7000多來到四川,面臨的確是這樣嚴重的事實:都交了學費,然后自己等著挨餓;不交學費,但學籍注冊怎么辦?開學的那幾天我常常為這事困擾的睡不著覺。
后來幸好我申請了緩交學費和助學貸款,這事算是先緩了下來,但這不是最終的解決的辦法。我就開始學開源節流,節流還好說省吃儉用點就行了,但如何開源我還是思考了很久。后來開始學炒股,和所有剛入市的人一樣,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是希望爆發,希望趕快賺一筆大錢,使我徹底的擺脫困境,但當時還算有理性,沒有將所有的資金用來投機。這還主要歸我高中時就積累下的良好的哲學思維方式:找不到切實的基礎的東西是不可能存在的:我憑什么就該暴發賺一大筆錢。后來我想不通,也就沒有將所有的錢用來投機,而是用一半的來投資,當時這筆資金是投在了茅臺上上,另一半則進行投機了,現在也想不起來究竟是買了哪些公司了,反正就按技術派的理論進行投機,或者是聽消息炒股,或者是通過其他所謂的跟莊等模式炒股,雖然我也對此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探索,但沒想是播的是龍種,收的是跳騷。后來投機的那些虧的就剩下900塊了,(那個時候投資在茅臺上的那3000多算是還沒有賺到錢,也就一直留著沒賣,作為股票投資的繼續探索)。當時我非常難受,因為我虧的這些錢是我的親戚賣糧食,賣豬賣羊給我湊齊的,是讓我上學用的,但現在我卻把它們用來炒股,而且虧的所剩無幾,我就記得當時我難受的經常在寢室沒人的時候抱頭蜷曲在寢室的一角。因為那時我在茅臺上的投資還沒有取得成功,而投機又遭遇到嚴重失敗,那時感覺天總是昏暗的,心情總是郁悶的,根本就看不到陽光,看不到方向,特別的迷茫,甚至對自己能不能活下去失去了信心:我不知道明天該怎么辦.......
?
?
不過還好,我少時經歷的那些磨難,已經讓我有很強的承受能力,讓我有了茍活下去的勇氣,“歲月是皮,經歷是餡,酸甜苦辣都是滋味”既然事以如此,也算是多了一種苦難的經歷吧,我也只能接受了:天無絕人之路嗎,既然來了,就去面對吧。下面我所面對的嚴重事實:茅臺上的投資不能賣,那時我探索投資路的本錢,就是我怎么利用剩下了這900元度過余下的半年多的生活,(因為我當時不想讓家里知道我的困境,家里已經遭受了太多的打擊,我不想再讓家人為我再難受)我當時算了一下,主要就是控制自己的生活費,分下來每天就是3塊錢,那時的生活異常的艱辛:早飯就是兩個饅頭加點小菜,一元解決;午飯算是最少,就是花六毛錢打點飯,然后自己跑到大鍋湯那里加點湯,算是調滋味(湯是免費的,其實也不叫湯,他們只是將菜葉炒炒,然后加一大鍋水,一點兒都不好喝,而且四川的那種湯有點咸)將就著咽下去,有點像中國五六十年代人們吃不飽肚子的事情,但發生在我身上是在2004年。呵呵,別看那時清貧到那樣,但還是有自尊心的,怕被別人看到自己的困境,每次都是下課時沖在最前面,打好飯,加上湯就飛快的跑進寢室去吃,等我們寢室的人吃飽回來后我早就躺在床上看書了,所以我的室友也不知道我的困境。晚上就更容易了,直接買兩個饅頭拿回寢室蘸辣椒醬吃,我記得我的那一壺辣醬吃了一個月才吃完,那時候整天的感覺就是特別餓,因為總也填不飽肚子。那時我除了投資之外,最喜歡讀的書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了,(因為我感覺自己特別像里面的孫少平,當初的艱苦求學是為了走出農村,尋找出路,而后來,就演變成已不再只是尋求出路,而是開始構建理想的生活。在坎坷的人生路上能平靜接受現實,即使在吃不飽的情況下,又對生活充滿希望,心懷理想,默默承受生活的考驗。從生活的歷練下,能夠逐漸的提高,追求自己的理想,直至成為烙印。)我記憶最清楚的就是每次都盼望星期天,因為星期天我可以到學校旁邊的嘉陵江里去抓蝦,抓螃蟹,釣魚,然后就在江邊找些碎木,灑上鹽巴,烤了吃,那是我唯一的可以聞到葷味改善生活的地方,慶幸的是嘉陵江的魚和蝦特別多,鵝卵石的縫隙里也有很多螃蟹,釣魚抓蟹都很容易,我也感到很有樂趣,當然更重要的是,釣魚讓我有充分的時間去琢磨那些奧妙的投資理論,太讒的時候也在上課時間偷偷跑到江邊去釣魚吃,所以是我對嘉陵江的感覺都是很親切,現在每次路過它時都要深情的看上幾眼,因為它見證了我的成長。
就這樣整天要么為自己的生存而奔波,要么去讀書研究企業經營得失,也就減少了對股市的關注,到那年底時才發現已經升值多了,也就是在茅臺上的投資初步成功了。這次成功非同小可,它讓我徹底的放棄了投機的心理,全面倒向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論,于是我在我們學校的圖書管的最底層取出了那本已滿是塵灰的本杰明.格雷の姆的《證券分析》(這本書是我們這些價值投資理論信仰者的圣經,估計那本書以前從來就沒有人借過),開始了長達數年潛心的學習《證券分析》,這本書讓我對證券投資有了全新的認識,我有一種一掃陰霾,豁然開朗的感覺,可以說是他把我從迷失的沙漠中引領出來,并教會了我如何發現綠洲。但是在剛開始學習本杰明.格雷の姆的《證券分析》的過程中,我遇到了不小的困難,其中最嚴重的要數對宏觀經濟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我知道做投資就像下棋,學會很容易,但要成為“高手”很難,所以自己不敢懈怠,就又借了八千塊錢,開通了國內一些高校頂尖級學科的經濟金融類相關網絡課程,開始潛心學習基本理論…….一者名牌大學的教授教學水平確實很高,講授起來思路非常清晰,也極其深刻,再者整個過程之中我一直能講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所以學習起來相當輕松。在這些課程中我收獲最大的應屬武漢大學的馬克思哲學,聽的好像是一個博導給哲學系學生講的課,老師講的特別的有深度,真正的屬于“傳道、授業、解惑”的講授,能把人提升到很高的境界,幫我樹立了哲學的思維方式,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舉個例子來說,哲學上的辯證法要求我們要抓住事情的本質,慎思明辨,分清何者為真,何者只是表面上看起來為真,那么在投資學上的應用就是我們要抓住本質,弄清投資的收益的來源是什么?從價值投資的角度看,投資的收益來自企業價值的提升和分紅回報,也就是股票不可能表現的比企業好,那我就沒有必要去追漲殺跌了,那樣賺錢找不到根基,不符合常識,也就不可能成功。還有就是從辯證法來看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所以我們要抓住事情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這個哲學原理的應用是去年在茅臺喬總出事的時候,要仍然能夠抓住主要矛盾,茅臺的競爭優勢是主要的,是不可復制的,比起喬總給茅臺帶來的負面影響來,競爭力是仍居于主要的位置,當時得到的結論是優秀企業出現可以克服的暫時性的問題恰恰是一次絕佳的買入機會,于是在90-100的價位上又買了很多茅臺股票。
和朋友聊天時,我經常對他們笑稱我是“身在材料,心在投資;名為材料,實為投資”,因為那個時候我把絕大部分經歷放在了經濟類學科的學習上。至于今天取得的成功,不是我的天賦,而在于自己的刻苦。后來認識的朋友說我在投資上是個“天才”,其實哪里是個天才啊?實際上,我是一個平庸的不能再平庸的學生,就像阿甘一樣,只是知道任何人生下來都只會呱呱亂叫,只知道勤能補拙,所以大部分時間鉆進圖書館去讀書,大部分時間是在里面思考。這個過程也真正的讓我了解到了孤獨是天才的學校的含義。
?
?
我接受教育的環境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今天的成功:一是我在讀的大學給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成長氛圍,尤其是我們院在考核學生時并沒有按一貫的學習成績來考察,而是根據這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制定不同的評價策略,可以說是因材施教。古人也曾說,學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有了興趣是這個最好的老師,再加上良好的成長氛圍,決定了今天的成績。我記得我們院曾書記常給我們說:“每個人都要清楚自己最擅長的是什么,比別人強在哪里,只有去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才有可能成功。知道自己的長處之后,然后就應該盡力強化一點,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成為大才。”二是,我的遠程教育保證了我能接受全中國目前最優質的教育,有了最好的理論老師,讓我對經濟投資有了更深刻的、更徹底的領悟,再加上最優秀的實踐老師:市場,市場是教育我的最佳老師,它會非常明確的告訴你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就我現在而言,我是堅決反對技術分析的,不是因為他能不能賺的問題,關鍵是我們賺的錢到底是怎么來的?做技術分析,是零和交易,賺別人虧的錢,你賺錢別人虧錢,你賺的越多別人虧的越多,最后搞的人家傾家蕩產,雖說大家都按市場規則來行事,都沒有錯。但良心上能過的去嗎?人生價值何在?這能優化資源配置,增強企業競爭力嗎?難道人生價值就是大把大把的賺錢嗎?別人可以按市場規則那么行事,但一個80后接受過高等教育,懂得肩負社會責任的大學生絕不可以那樣做。在我們看來,做短期投機的即使是短期賺了錢,也僅僅是技術上的成功。
資本市場的功能是優化資源配置、為投資者提供增加財富的機會和為企業提供發展所需要的資金,這才是資本市場的本質,投資人首先要弄清這一點,再去談股市會更容易成功。我們今天取得成功并沒有什么過人之處,只不過是抓住了事情的本質,將證券市場還原為原來的面目,想的只是通過投資優化資源的配置,至于回報那時自然而得的,并不是自己的著眼點。就像默克制藥總裁雷蒙德·吉爾馬丁所說:“努力去做出貢獻,相信自有回報隨之而來。”“我們應當永遠銘記,藥物旨在救人,不在求利,但利潤會隨之而來。如果我們記住這一點,就絕對不會沒有利潤;我們記得越清楚,利潤就會越大。”要把它轉換成投資的話就是“我們應當永遠銘記,投資旨在優化資源配置,不在求利,但利潤會隨之而來。如果我們記住這一點,就絕對不會沒有利潤;我們記得越清楚,利潤就會越大。”我們一直銘記著吉爾馬丁的教誨,從事著自己的投資,“一個人的成功和他的人生境界是分不開的”,吉爾馬丁如是說。
我們國內今天向巴菲特學習的人很多,成功的人不多,為什么?我認為大部分人尚未抓住問題的本質,仍然僅局限在如何向巴菲特學投資的層面上,也就是僅局限在“做事”上,在至于如何做人上,學習的不多。我認為要做事,首先要回做人。巴菲特成功的關鍵在于他的做人準則、人生觀、價值觀、在與他對待財富的態度。巴菲特的投資思想對我影響至偉,但這些遠不及他的做人方式對我影響之深,從他的身上我學到是首先是如何做人,然后才是如何做事。試想如果這個星球上最富有的人,不是巴菲特,而是其他人,這個人會住在幾十年的一個普通的民居里嗎?作為世界首富,他會不會仍然開著一個連本國普通的藍領都可以開的小車嗎?我想這個世界上目前除了巴菲特外,還沒有那一個人能做到這一點,就我們國內一些大的私募基金的管理人一直想復制巴菲特的成功,可能多學習下巴菲特的處世之道,會對他們更有幫助。
說到讀書,南開大學精品課程上的那個政治經濟學教授的觀點讓我深受觸動,他說:在讀書這一點上,開卷有益的觀點實際上是不可取的,因為我們最起碼要知道哪些書可讀,哪些不可讀。濫竽充數的東西會讓你的知識結構在理解上出現偏差,甚至讓你誤入歧途。價值投資理論奠基人費舍說“我想到無數小額投資人處境之艱困,因為他們無意中吸收了各式各樣的想法和投資觀念,但多年下來已證明代價太過昂貴,可能的原因是他們從來沒有面對更根本性的觀念挑戰”,每個人的想法或觀念都是他所接受到的知識積累的結果,錯誤的想法或觀念可能會誤了我們一生、而正確的想法或觀念卻能讓我們受益終身。”在怎么學這個問題上我認為要多學多思,正所謂圣賢所言“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需要邊學邊思,并通過長期的實踐最終做到較好的運用。在閱讀的過程中應有辨證的視角,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關于這點幾千年的孟子就指出“盡信書,不如無書。”只有保持一種批評的精神,才能讓新的想法與已有舊的想法在碰撞中升華,閱讀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讀書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感動、頓悟,這是一個長期反思、這不斷實踐的結果。套用恩科斯的一句話就是“感覺到的東西不一定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你才能更深刻的感覺它。”我過去讀的書并且認真鉆研了的也就下面幾本:格蘭姆的《證券分析》2、費舍的《怎樣選擇成長股》3、林奇的《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 4、西格爾的《投資者的未來》,確實不多,但本本都可以說的上是上乘之作。
再后來就來到了成都(2005),憑借著正確的投資思想和投資理論,加上自己的執著,說服了別人,爭取到資金來實踐自己的投資理論了。當然剛開時,也并不順利,冷嘲熱諷也算是家常便飯,但是當時我有這么一個思想:要想成功要適當做個聾子,甚至是個瞎子。有這么個思想的原因在于一則讓我感慨良多寓言故事,故事的大意是:從前,有一群青蛙,組織了一場攀爬比賽,比賽的終點是:一座非常高的鐵塔的塔尖。一大群青蛙圍著鐵塔看比賽,給他們加油。
比賽開始了,老實說,群蛙中沒有誰相信這些小小的青蛙會到達塔頂,他們都在議論:“這太難了!!他們肯定到不了塔頂!!他們絕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聽到這些,一只又一只的青蛙開始泄氣了,除了那些情緒高漲的幾只還在往上爬。群蛙繼續喊著:“這太難了!!沒有誰能爬上頂的!”越來越多的青蛙累壞了,退出了比賽。
?
?
但是,有一只卻還在越爬越高,一點沒有放棄的意思。最后,其他所有的青蛙都退出了比賽,除了一只,它費了很大的勁,終于成為唯一一只到達塔頂的勝利者。很自然,其他所有的青蛙都想知道它是怎么成功的。有一只青蛙跑上前去問那只勝利者它哪來那么大的力氣跑完全程?它發現這只青蛙是個聾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是:永遠不要聽信那些習慣消極悲觀看問題的人!因為他們只會粉碎你內心最美好的夢想與希望!而且,最重要的是:當有人告訴你你的夢想不可能成真時,你要變成“聾子”,對此充耳不聞,要總是想著:我一定能做到!
正是這個寓言故事,讓我有了勇氣,在對別人的譏諷,別人的不理解,置若罔聞,敢于在漫漫熊市繼續追加投資,當時在的決心和勇氣,終于轉化成今天的累累碩果。
在做投資時,常識就是我的判斷依據,不因循別人對股市未來的預測,股市的走勢決定的是我們的投資何時才正確,但是對公司的分析正決定我們是否正確,換句話說,比起什么時候發生,我更關心的是該發生什么事。無論別人同不同意你的看法,不能判定你是否錯了,大多數人同意你的看法,也并不代表你正確。如果各項事實明確而肯定,你認為自己對情況了若指掌,無論他人是否贊同,你都應該采取行動,當你對某件事情十分有把握,而且手上掌握了所有證據時,別人的意見只會使你迷惑,甚至浪費時間。到了今天我看到所有當時支持我的人都取得了豐厚的回報,我很滿足,很有成就感:四年前我是一個連生存都不能保證的人,四年后我成就了別人,也成就了自己。
經過自己這幾年的努力,回報也不錯,過去幾年中共創造了500萬的利潤,其中絕大部分是05、06年那時的投資貢獻的,因為我們的資金是不斷流入的,前期流入的資金回報率高,我們的資金剛開始時大部分在貴州茅臺上,居于次位的分別是云南白藥、張裕,05年年初投入的資金的全年回報率是87%,06年年初投入的資金的全年回報率是349%,07年年初投入的資金的全年回報率是58%,而我們很大一部分資金是07年4月之后才陸續進入的,一直持續到年底,這一部分資金除了5月底用了30%投資在茅臺上,再加上七月初投資在招行和平安上20%的資金,07年新入客戶的資金有一半仍以現金的形式趴在他們的帳戶上。這也與我們目前的運作方式有關,我們通常是先和他們進行一段時間的交流,溝通,將我們的投資理念和企業分析告訴他們,最后大家達成一致時,會簽訂合同進行投資合作。為了讓客戶放心,合同規定,每一個客戶都把自己的錢放在自己的資金帳戶里,我們只擁有資金號和交易密碼,除了在幾年合同到期,我們會有利潤的一小部分外,整個過程接觸不到任何現金,所以他們是絕對安全和放心的。我們現在說不上是什么私募基金,更談不上是集資炒股。因為我們現在的這些投資合作人再和我們認識之前,都再做股票,只是因為一些原因,比如說是投入時間不夠,精力不濟等,沒有獲得好的回報,甚至有些虧損。再認識我們之后,他就可以多了個選擇:我們幫他管理他的投資,他可以抽出更多經歷去做自己的應該做的事情,他可以在自己的事業或是工作的做的更好,而我們幫他管理的資金,也有很大的升值,可謂是兩者皆歡。
現在我們的資金主要在消費醫藥(約占60%的資金),金融新能源裝備(約占30%)零售行業(10%)等能夠長期勝出的行業中的優秀企業進行投資,而且在價格不合理時堅決不能投資,07年新入的客戶資金有一半仍以現金的形式存在于他們的帳戶上,目前還沒有動用。七月初投資在金融行業的資金,招行現在浮盈20%, 平安到現在浮虧20%,可以說在金融行業是不虧不盈。前期流入的資金收益比較高,后期流入的資金收益很少或沒有收益(如果用短期標準來考慮的話),所以也不能簡單說我們在過去幾年的投資收益是100%。
我們做長期投資的跑的是馬拉松,短期內是不適合與別人做比較的,因為我們看的是五年十年以后。我們看的只是企業盈利的增長幅度,因為股票表現的不會比企業好,股票漲的再高,企業盈利沒有跟上股價還一樣會掉下來。在和客戶談投資之前,我們都會向客戶說明:我們拒絕炒作短線與市場熱點。只有認同我們投資理念的人我們才幫他管理資金,不認同的我們絕對不做,也不敢做。即使是在現在按市場的股價標準我們已經獲得的一個很可觀的回報率,但是我們內部的長期收益率標準仍然是按企業利潤增長率來統計的,告訴客戶現在的市價,可能已經透支了企業未來幾年的盈利,未來可能回報率會低些,即使是如此我們也不會賣出股票,因為一個真正的貼近企業投資的投資人,是不會因為股票暫時被高估就輕易賣出的。巴菲特不就是持有華盛頓郵報30多年,蓋可20多年、可口可樂20多年嗎?真正優秀的企業是就像皇冠上的珍珠一樣稀少,能遇到就不錯了,賣出了不就是應了彼得林奇的那句話:“鏟除鮮花,澆灌雜草”嗎?這樣的傻事我不做的。
?
?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EggKiller/articles/1300976.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为炒股每天只花3元 MM从贷款上学到掌控千万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ASP.NET获得客户端浏览器语言设置(
- 下一篇: CCNP学习笔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