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教案,新版《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doc
新版《計算機文化基礎》教案.doc
課 程 教 案
學院、部 計算機學院
系、所 計算機基礎教研所
授課教師 韓堅華
課程名稱 計算機文化基礎
課程學時 32
實驗學時 16
教材名稱 計算機文化基礎
2007年 7 月 16 日
計算機文化基礎 課程教案
授課類型___理論___ 授課時間 2 節
授課題目(教學章節或主題):第一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本授課單元教學目標或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包括計算機的發展史、特點、分類及應用;數制的概念及各進制數之間的轉換;計算機的數據與編碼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系統的組成;計算機病毒及預防。
本授課單元教學內容(包括基本內容、重點、難點,以及引導學生解決重點難點的方法、例題等):
基本內容:計算機的發展史、計算機的類型;計算機的特點及應用;進位制的概念、計算機使用二進制的原因、常用的進位制,各進制數之間的轉換;計算機的編碼概念、ASCII碼;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包括硬件系統組成、各功能部件的作用、軟件系統的組成;計算機所使用的語言,包括機器語言、匯編語言、高級語言;計算機信息的存儲方式及存儲容量;計算機病毒的概念、病毒的特征分類、病毒的傳播方式、病毒的預防。
重點:進位制的要素,進制數之間的轉換;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難點:進制數之間的轉換。
本授課單元教學手段與方法:
對于一些常識性的知識點,如計算機的發展史、計算機的特點及用途等以自學、討論為主。
對于重點難點知識點主要以多媒體幻燈片教學為主,學習完后做適當的練習予以鞏固。
本授課單元思考題、討論題、作業:
1.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2.計算機內部為什么要采用二進制形式存儲數據和進行運算?
3.計算機硬件的組成,各部件的功能如何?
4.把下列十進制數轉換成二、八、十六進制數。
(1)365(2)0.52(3)12.546
5.把下列二進制數轉換成十、八、十六進制數。
(1(2)0.1101101(3)1101.00101
6.把下列十六進制數轉換成二、八、十進制數。
(1)3B9(2)0.C3(3)1E3.D8
7.在某種進制數下 2*3=10,這是一個(1)________,根據這一規則3*5應等于(2)________。
(1): A. 二進制 B. 八進制 C. 十進制 D. 六進制
(2): A. 15 B. 17 C. 21 D. 23
本授課單元參考資料(含參考書、文獻等,必要時可列出):
大學計算機基礎,陸志峰 主編,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參考,張海笑 主編,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
3.上機時可閱讀:“計算機的發展及應用.htm”、“微型計算機的工作原理及系統組成.htm”等資料。
網上資源:23:5151
計算機文化基礎 課程教案
授課類型___理論___ 授課時間 2 節
授課題目(教學章節或主題):第二章 中文Windows XP——管理文件和文件夾、Windows的設置
本授課單元教學目標或要求:
本次授課單元主要使學生掌握操作系統的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功能、組成和分類);Windows XP操作系統的基本操作(Windows系列操作系統的基本操作;Windows XP的管理文件和文件夾功能;Windows XP的設置操作)。
本授課單元教學內容(包括基本內容、重點、難點,以及引導學生解決重點難點的方法、例題等):
基本內容: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功能、組成和分類;Windows XP的基本知識,包括圖標、桌面的組成、窗口和對話框的組成;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包括鼠標的使用、窗口和對話框的操作等;任務欄和開始菜單的使用,包括任務欄的功能、開始菜單的使用、建立快捷方式、“啟動”“搜索”“幫助”菜單的使用、任務欄和開始菜單的設置;管理文件和文件夾,包括文件的排列、文件的類型、移動、復制、刪除、重命名文件或文件夾,創建文件夾、設置文件文件夾的屬性、回收站的使用;剪貼板的功能及使用;Windows中顯示屬性、鍵盤、鼠標等設置操作;輸入法的設置及使用;磁盤格式化、磁盤掃描與碎片整理等磁盤的維護及管理操作;多媒體的使用;管理用戶帳戶、任務管理器的使用。
重點:管理文件和文件夾、剪貼板。
本授課單元教學手段與方法:
主要以多媒體幻燈片教學為主,同時進行實際操作演示說明,根據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已初步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教案,新版《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doc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南通工学院计算机系97顾月,南通大学电气
- 下一篇: 计算机基础教育德育教学,【家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