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专栏】为何我们要侥幸而又苟且地活着
為何我們要僥幸而又茍且地活著
2017-11-29 九天 九天時空
周一的早晨一如既然地5點35分起床,坐最早的一班車到廣州,有時候可以不用走那么早,但是習慣最早一般車的順暢,晚半個小時出發可能要晚一個小時才到。在廣州呆了兩年,發現對自己最大的改變就是時間觀,尤其是在交通工具上,一定要做到爭分奪秒,有時候晚一秒鐘,浪費的時間就可能是不知道是多少分鐘。所以大家都在趕的時候,不守規矩的事情就發生了,就存在一種必然的僥幸心理。
到了崗頂從D出口出來的時候,發現前面慢慢都是人,一步一步地挪動著,然后是上下行的兩部電梯都壞了,進出的人都只能從樓梯上下,現在是上班的高峰期,根本都走不動的樣子。人群中大家都開始著急起來,電梯應該是在檢修,上面有人守護著不讓上來,可這么多人,十分鐘都上不去幾十米的樓梯,有人就開始鋌而走險從電梯步行上去,上面的人立刻吼下來,說不讓走,但是不一會兒還是有人堅持要從電梯走上去,又被吼下來。還好電梯只是停止了十多分鐘就開始正常運行了,大家都一擁而上,趕緊從電梯走上去。在廣州呆久的人,肯定知道站在電梯都要站在右邊,把左邊的通道留給還需要趕時間而快步在電梯上行走的人。同事說:在廣州最討厭的人就是站在電梯快速通道不讓路的。因為電梯太長人又多,早點走上去就好。其實無論是在電梯檢修的時候非要從電梯上去的人,還是電梯運行的時候快步行走的人,都是不符合安全規范要求的。我們都心存一種叫僥幸,即使這樣做了也不會出事,是的,我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一直都說共享單車風險很大,前不久環市東路上一個年輕人騎著共享單車和旁邊的單車碰了下然后倒在了行進的公交車下不幸身亡。在廣州騎共享單車風險很大,這誰都知道,可每天騎共享單車的人數以百萬計。中國從60,70年代馬路上都是自行車時代,到21世紀馬路都是機動車的天下,中國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很少有自行車道,道路都是小汽車服務的。可小汽車解決不了最后一公里甚至幾公里的問題,尤其是廣州這樣的超大型城市,每年擁堵指數都是全國十強,有時候在路上堵得爹媽都不認識。像有時候去暨南花園上班,坐公交車至少都要40分鐘以上,而步行過去的時間也是40多分鐘,有了共享單車之后,就只需要15分鐘。一趟節約半個小時,來回就節約1個小時,那么一個月節省多少時間,一年又能省多少時間。所以即使這15分鐘的路上充滿了種種挑戰,也一定要起單車去上班。
魯迅先生說得好:這個世界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共享單車騎的人多了,中山大道上開車的人也沒那么快了,單車經常占據著一條靠邊的車道,尤其是最近修地鐵,有一段自行車道只能走行人,而單車就只能在中山大道上上演城市飛鼠了。華景路口的紅綠燈是最讓人生氣的地方,每天那里經過的過馬路的單車和步行者在每一個綠燈到來的時候至少有上百人,但是綠燈的時間卻只有20秒,人根本一次過不完,而車輛行進的時間則超過90秒,這對于行人來說完全是不公平。對于這個問題,在微博上@了廣州交警,沒任何反應。但是不久后就看到,每天上下班的高峰期,華景路口都有交警在指揮交通,但是紅綠燈的時間還是沒改。一次次的耐心消磨指揮,單車大軍終于忍受不了,即使在紅燈的時候,也會沖到路口的交叉處,只要不是右轉的車輛經過的時候,大家都往前面沖去,留下那些本來該左轉的機動車在瘋狂的咆哮著。
大家都知道這樣做在現有的規則下是不對的,可還是義無反顧沖上去,因為時間是最寶貴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所以我們不得不去僥幸,在僥幸的同時也為自己爭取一下路權,我相信在不久之后,華景路口這個行人路燈的時間肯定會變長,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經過了最困難的中山大道,就到了華快下面的小馬路,中間還有一段泥濘不堪的火車道,這是一路上最麻煩的地方。幾百米的單行道,總是有機動車經過,但是這里基本都成了共享單車的天下,密密麻麻都是絡繹不絕的單車,機動只能在后面慢慢行駛著。因為你沒發超車,單車也沒發讓你,開始的時候可能還有人往,后來發現讓無可讓,最后都直接不讓,反正也只有幾百米,我們過我們的鐵路橋,機動車去穿你的隧道。一般來說這里都還是比較和諧的,但是有時候會碰到一些機動車莫名其妙的按喇叭,讓人心煩。有一天早上,晚上被蚊子咬得睡不好,心情不佳,騎單車到了這條單行道的時候,后面一輛車不停按喇叭,有病一樣,其實岔路口就在前面20米了,他還在按喇叭,趕著投胎一樣,我做出了一個瘋狂的舉動,直接把單車停了下來,聽到后面的車框框碰了上來,因為知道速度才十多碼,前面又都是車,然后我還回頭碼了一句:按你個頭的喇叭!瞪了一眼那個車,騎上單車又走了。我這樣做肯定是不對的,我不知道后面那車里的人是怎樣的表情,估計用眼神都把我殺死了幾十遍,嘴里肯定還打罵了一頓。可在那個時候,我沒想那么多,我只覺得他這樣不停按喇叭讓人好煩,我不顧安全地停車,讓他碰上來,就是僥幸地認為他不可能把我撞成怎樣,因為旁邊還有數不清的單車,這條馬路的主動權在單車手上,我有底氣他不可能怎樣。
走過了這段路就到了暨大門口,這是一段逆行的路,上面是高架橋,對面過馬路要走好久才能從天橋到暨大,而逆行只要200米就到暨大了,所以這條路共享單車都是逆行的,尤其是在這幾個月為了財富論壇而大搞城市建設而封閉了唯一的人行道后,來往的人都在這條馬路上,把兩條車道的機動車道硬生生變成了一條機動車道。路權又是路權,因為行人和共享單車沒路走,只能逆行去搶機動車道,開始認為這不對,但是慢慢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稍微注意點,車子不發瘋是不會來撞人的。我們都存有這種僥幸,所以慢慢把這段逆行的習慣變成了自然。
生活在這忙碌的大都市,無時無刻不面臨著各方面的壓力,越發覺得時間的寶貴,當沒法去考慮未來的時候,生活只有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只有活在當下,只要能為自己節約一點時間,不管是否對錯,都要努力地去改變一下,因為不想錯過眼前的一切或者美好,所以難免做出一些沖動的事情,當然也存在著一種僥幸。知道這樣的僥幸很可能不安全,但是為了生活的茍且,又不得不去嘗試。希望自己總是那么僥幸的一個吧!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正一专栏】为何我们要侥幸而又苟且地活着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转载)Python数据分析之panda
- 下一篇: 【数据平台】pandas按条件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