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转型历程 - Sprint3 回顾会
我: Tech Leader
團隊:團隊成員分布在兩個城市,我所在的城市包括我有4個成員,另外一個城市包括SM有7個成員。另外由于我們的BA離職了,我暫代IT 的PO 職位.PM和我在一個城市,但他不參于敏捷的運作里面.
迭代: 雙周
主要會議: Grooming, Sprint Planning, Daily Standup Meeting, Sprint Review Meeting, Retrospective Meeting.
現在有名外部敏捷教練在帶著我們實施敏捷,不過從sprint3開始,外部教練基本上沒有看我們的狀況,由我指導著團隊和遠程的SM進行敏捷活動。
-------------------------以上是基本背景----------------------------------------------------
周五公司有很多培訓講座的,有同事提出回顧會要不要推遲開,但由于昨天演示會的不成功,我還是堅持要開這個回顧會。
參加者:Scrum團隊所有成員
開始時間: 3:30 PM
持續時間: 3 hours
主持: 遠程的Scrum Master
步驟一:宣讀敏捷宣言, 這次由廣州的一位不怎么交流的同事讀,半推半就,后來還是堅持讀了。(明天回去問一下他的感受)
步驟二:Scrum Master總結一下這次Sprint,巴拉巴拉的說了一通,總的來說,講好的居多,可能報告做多了,出口都是積極性的東西。我由于對此次Sprint不滿意,個人還是感覺這個總結不是很到位的,在廣州的幾位同事也和我一樣的感覺。
步驟三:一如既往,這個環節還是很受團隊歡迎,大家都表現得非常積極,兩個城市的成員都有互相感謝的。這里我重點講三位同事,一位是QA,他是獲得最多認同的,我們的QA盡管每天都會抓同事的bug,還天天催成員們提交代碼,從角色上來說,可以說QA和開發人員是對立的,但他還是獲得了多位同事的認可的,可見,團隊的氣氛還是融洽的;另一位是遠程的另外一位開發人員,也是我感謝的其中一位,他是唯一一位在寫完自己代碼后繼續寫junit test的成員,而且前一天晚上還加班準備這周末的部署上線,雖然后來我們取消了這次上線(周五早上收到高層的郵件取消這次上線,原因是此次的項目改動對業務沒有很大關系),他的責任心,承諾,質量,態度都體現了出來;另外一位是上周日回到公司加班解決一個關于導出excel亂碼的問題的同事,由于這個UAT的bug已經持續了7天了,我也是下命令在周一前解決掉,所以他周日回公司加班了,他的承諾和責任心也體現了出來,但由于這個bug拖了這么久,我沒有選擇這位同事,在這里我感謝一下他吧。
最后我觀察一下,在最近兩個sprint里,我身邊的同事都沒有互相感謝的,在第一個sprint里有,不過那時我出差到了遠程的城市去了,沒有看到,希望下次sprint我可以看到本地的成員有互相感謝的情景。
再說一次,感謝環節里,感謝的兩個人在致感謝辭時要四目相對,并握手,最后擁抱結束。
步驟四:團隊成員每個人思考10分鐘,總結一下這次sprint,然后以寫紙條的形式,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寫團隊做得好的地方,一部分寫做得不好,需改進的地方,但寫的紙條必須是具體的事例,不要寫抽象性的東西,例如, 寫我們這周開始有了代碼審查,而不要寫我們的質量提高了。代碼審查是具體的一項活動,而質量提高了,則很難表述清楚怎么樣提高了,具體體現在哪里。
寫出來的紙條還是和大家預料的一樣,有問題的地方,需改進的紙條占了大多數,這方面還是體現了我們團隊還是敞開心菲,敢于大膽說出來的。
寫完之后,我們每一條都過一遍,誰寫的誰解釋,然后進行歸類,我們歸出來7個分類,分別是團隊反饋,流程規則,管理,技術設計,需求評估,計劃,溝通,最后每個人對分類進行投票,
然后我們針對前三個分類進行總結并提出改進計劃,我們的前三是技術設計,計劃和溝通。
關于技術設計,從一開始階段,我們確實沒有怎么做系統設計,由于我們做的系統也比較簡單,所以遠程SM和我都沒有重視這一塊。遠程SM有10幾年的java經驗,普通架構師級別問題不大,我8,9年java經驗,系統設計也沒問題,就我們倆有能力干這事,我們倆都是大忙人,所以忽視了,這次團隊提出來,我們倆個也很同意去改進,改進的方案是重新review一下代碼的包結構,api的設計,前端的封裝,因為我們倆都沒寫代碼,所以我們決定采取pair的形式展開,并且創建一些技術story,寧愿犧牲一下進度(其實我們項目也沒進度壓力,都是我自己想出來的)。
計劃,這方面我覺得主要是在做計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還沒有完成上一個sprint的story,導致團隊成員評估過于樂觀,而且由于沒有做好設計這一塊,團隊成員在趕story的時候比較急,急于完成功能模塊,忽視了代碼質量,做起來更加不順暢,還有就是SM沒有將團隊完成的東西可視化出來,比如應該將成員做上一個sprint的工作量可視化出來,這樣大家就可以知道團隊沒有完成這個sprint的東西是因為有一些時間是在趕上一個sprint的東西。改進方案,完善可視化,粗暴的將評估放大1.5倍,為設計預留時間。
溝通,這個是團隊投票最多的一塊,技術人員不善溝通在這里很好的體現出來了,明明需求寫得不清晰,就是沒有人提問,真急死人。我個人提出強制性解決辦法,對于簡單的story,個人解決,對于復雜一點的story,實行結對編程。在提出結對方案時,當時團隊還投過票,50%贊成,但我還是強制要求試一下,因為我個人還是認為結對能解決溝通的問題,當然我們可能會犧牲一點速率,但是否真的會犧牲速率,未知,我希望嘗試一下,第二,結對以后,質量會提高,在這一點上,團隊都一致這樣認為。
最后總結一下,在第3個sprint里,可以說我們開始遇到了敏捷普遍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1. 沒有文檔了,不用設計了,或者是設計的問題怎么做?
我們確實沒有做很詳細的設計,但我們在第1個sprint是有搭建框架的,但功能的設計確實沒有做,我們交給了團隊成員去做,我們的團隊成員大多數是三年經驗以下的,1個畢業兩年,2個今年畢業,1個去年畢業,這樣的團隊搭配不是很合理,我們的解決方案是,一要給設計預留時間,二是對于初級工程師來說,實行結對的方式來進行,讓高級的和初級的結對,三是對于復雜一點的設計要進行review。
2. 上一個sprint的story完不了怎么辦?下一個sprint的工作量可以減少嗎?
這個問題其實不可以簡單的回答可以還是不可以,要看具體情況,我覺得對于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可視化出來,有一個報表可以體現團隊完成的story point,否則PO或者PM只會一味的埋怨。
我的看法還是能做多少算多少,但一定要可視化出來。
?
好吧,就寫到這里吧,下周要實行結對了,看看我們的情況吧。
?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even-ctit/p/5794148.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敏捷转型历程 - Sprint3 回顾会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第一人称视角的一种解决方案
- 下一篇: loadrunner目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