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LoadRunner 各个指标分析
轉載:https://www.cnblogs.com/dvbbs2012/p/4073635.html
我們要監視CPU,內存.硬盤的資源情況.得到以下的參數提供分析的依據.
%processor time(processor_total):器消耗的處理器時間數量.如果服務器專用于sql server 可接受的最大上限是80% -85 %.也就是常見的CPU使用率.
%User time(processor_total)::表示耗費CPU的數據庫操作,如排序,執行aggregate functions等。如果該值很高,可考慮增加索引,盡量使用簡單的表聯接,水平分割大表格等方法來降低該值。
%DPC time(processor_total)::越低越好。在多處理器系統中,如果這個值大于50%并且Processor:% Processor Time非常高,加入一個網卡可能會提高性能,提供的網絡已經不飽和。
%Disk time(physicaldisk_total):指所選磁盤驅動器忙于為讀或寫入請求提供服務所用的時間的百分比。如果三個計數器都比較大,那么硬盤不是瓶頸。如果只有%Disk Time比較大,另外兩個都比較適中,硬盤可能會是瓶頸。在記錄該計數器之前,請在Windows 2000 的命令行窗口中運行diskperf -yD。若數值持續超過80%,則可能是內存泄漏。
Availiable bytes(memory):用物理內存數. 如果Available Mbytes 的值很小(4 MB 或更小),則說明計算機上總的內存可能不足,或某程序沒有釋放內存。
Context switch/sec(system): (實例化inetinfo 和dllhost 進程) 如果你決定要增加線程字節池的大小,你應該監視這三個計數器(包括上面的一個)。增加線程數可能會增加上下文切換次數,這樣性能不會上升反而會下降。如果十個實例的上下文切換值非常高,就應該減小線程字節池的大小。
%Disk reads/sec(physicaldisk_total):每秒讀硬盤字節數.
%Disk write/sec(physicaldisk_total):每秒寫硬盤字節數.
Page faults/sec(memory):進程產生的頁故障與系統產生的相比較,以判斷這個進程對系統頁故障產生的影響。
Pages per second(memory):每秒鐘檢索的頁數。該數字應少于每秒一頁
Working set(Process):理線程最近使用的內存頁,反映了每一個進程使用的內存頁的數量。如果服務器有足夠的空閑內存,頁就會被留在工作集中,當自由內存少于一個特定的閾值時,頁就會被清除出工作集。
Avg.disk queue length(physicaldisk_total):讀取和寫入請求(為所選磁盤在實例間隔中列隊的)的平均數。該值應不超過磁盤數的1.5~2 倍。要提高性能,可增加磁盤。注意:一個Raid Disk實際有多個磁盤。
Average disk read/write queue length(physicaldisk_total):指讀取(寫入)請求(列隊)的平均數
Disk reads/(writes)/s(physicaldisk_total):理磁盤上每秒鐘磁盤讀、寫的次數。兩者相加,應小于磁盤設備最大容
量。
Average disk sec/read(physicaldisk_total):以秒計算的在此盤上讀取數據的所需平均時間。
Average disk sec/transfer(physicaldisk_total):指以秒計算的在此盤上寫入數據的所需平均時間。
Bytes total/sec(network_interface):為發送和接收字節的速率,包括幀字符在內。判斷網絡連接速度是否是瓶頸,可以用該計數器的值和目前網絡的帶寬比較
Page read/sec(memory):每秒發出的物理數據庫頁讀取數。這一統計信息顯示的是在所有數據庫間的物理頁讀取總數。由于物理I/O 的開銷大,可以通過使用更大的數據高速緩存、智能索引、更高效的查詢或者改變數據庫設計等方法,使開銷減到最小。
Page write/sec(memory):(寫的頁/秒)每秒執行的物理數據庫寫的頁數。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keepSmile/p/10172864.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转]LoadRunner 各个指标分析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hive中如何控制mapper的数量
- 下一篇: Bash shell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