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权是什么意思
“行權”這個名詞最早出自《公羊傳·桓公十一年》中,原文為“權者,反於經然后有善者也……行權有道,自貶損以行權,不害人以行權。”這里的意思為改變常規,權宜行事。而在今天的金融市場中,大致的意思也差不多,它是指權證持有人要求發行人按照約定時間、價格和方式履行權證約定的義務。
舉個例子,比如某位投資者手中有某家上市公司10手(1手=100股)股票的認購權證,約定的行權日為1月1日,并且行權的價格為10元。也就是說,到1月1日這一天,該投資者可以用10元/股的價格買入該股票10手。如果到了這一天,股票的價格漲到了15元的話,其它投資者買10手要花15000元。而該投資者由于當初買入的權證價格為10元,所以只需要10000元的資金就可以了。因此,這是一個非常劃算的買賣。如果投資者真的買,這個行為就叫行權。
注意:行權是有時間限制的,投資者只能在規定的時間才可以使用行權,如果超出時間的話,未行權的權證將會注銷,此時的權證將不會具備任何的價值。
?
總結
 
                            
                        - 上一篇: 开票码是什么
- 下一篇: 京东活力花申请失败是什么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