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 根轨迹分析法-《Matlab/Simulink与控制系统仿真》程序指令总结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P6 根轨迹分析法-《Matlab/Simulink与控制系统仿真》程序指令总结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Matlab/Simulink與控制系統仿真》程序指令總結
- Matlab_Simulink_BookExample
- 6. 根軌跡分析法
- 6.1 函數
- 6.2 根軌跡定義
- 6.3 根軌跡基礎
- 例題 6_1
- 例題 6_2
- 例題 6_3
書中詳細實例代碼可見:Github
Matlab_Simulink_BookExample
圖書:《Matlab/Simulink與控制系統仿真》
6. 根軌跡分析法
6.1 函數
pzmap() 繪制零極點的函數
rlocus() 繪制根軌跡的函數
rlocfind() 計算給定一組根的根軌跡增益的函數
sgrid() 在連續系統根軌跡圖上加等阻尼線和等自然振蕩角頻率線的函數
zgrid() 在離散系統根軌跡圖上加等阻尼線和等自然振蕩角頻率線的函數
rltool 根軌跡設計GUI窗口
6.2 根軌跡定義
自動控制系統的穩定性完全由它的閉環極點(特征根)決定,而系統的品質則取決于它的閉環極點和零點。
根軌跡法用圖解的方法來表示特征方程的根與系統的某個參數(通常是回路增益)之間的全部數值關系,該參數的某個特征值所對應的根顯然位于上述關系圖上。
所謂根軌跡是系統的某個特定參數,通常是回路增益 KKK 從 000 變化到無窮大 ∞\infty∞ 時,描繪閉環系統特征方程的根在 SSS 平面的所有可能位置的圖形。
6.3 根軌跡基礎
由 Φ(s)=G(s)1+G(s)H(s)\Phi(s) = \frac{G(s)}{1+G(s)H(s)}Φ(s)=1+G(s)H(s)G(s)?
可知,閉環零點 Φ(s)\Phi(s)Φ(s) 分別是前向通道傳遞函數 G(s)G(s)G(s) 的零點和反饋通道傳遞函數 H(s)H(s)H(s) 的極點,這可通過推導上述公式獲得。
例題 6_1
% Page148:已知傳遞函數,畫出零極點,求出零極點 clear; clc;% 傳遞函數分子、分母多項式 num = 2.5 * [1, 6]; den = conv([1, 2, 3], [1, 5]); % 傳遞函數模型 sys = tf(num, den); % 繪制零極點圖 pzmap(sys); % 輸出零極點 [p, z] = pzmap(sys); % 添加圖標題 title('零極點圖')例題 6_2
% Page149:已知傳遞函數,繪制根軌跡 clear; clc;% 傳遞函數分子、分母多項式 num = [1 1]; den = conv([1 0], conv([0.5, 1], [4, 1])); % 建立傳遞函數模型 sys = tf(num, den); % 繪制根軌跡圖 rlocus(sys); % 添加圖標題 title('根軌跡圖');例題 6_3
% Page150:已知傳遞函數,繪制根軌跡,并在根軌跡任選一點,計算該點增益 K 及其所有極點的位置 clear; clc;% 傳遞函數分子、分母多項式 num = [1 5]; den = conv([1, 1], conv([1, 3], [1, 12])); % 建立傳遞函數模型 sys = tf(num, den); % 繪制根軌跡圖 rlocus(sys) % 計算用戶所選定的點處的增益和其他閉環極點 [k, poles] = rlocfind(sys) % 添加圖標題 title('根軌跡圖')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P6 根轨迹分析法-《Matlab/Simulink与控制系统仿真》程序指令总结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5 Matlab/Simulink 在
- 下一篇: P7 频域分析法-《Matlab/S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