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n Chain的原理与实现(实践)-top down flow
文章目錄
- 實驗步驟
理論部分已經奠定了基礎,我想記錄實踐部分,希望能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ug的理解,對整個DFT的理解。
本次實驗的目標是實現TOP Down Flow、熟悉DFT的基本腳本
實驗目錄環境:
此時,我們DFT的工作人員已經得到了ddc文件,所以在scripts文件夾里面我們不用關心1compile。
實驗步驟
啟動dc
dc_shell &執行腳本2read_design
source 2read_design腳本如下:
set hdlin_enable_rtldrc_info true;# enable rtl code checking in DV set test_simulation_library "./tmax/rams.v"# Read the mapped ORCA design read_ddc mapped/ORCA.ddc current_design ORCA link
執行腳本3create_test_protocol
如果我們現在沒有read spf文件,然后就創建協議運行的話,會出現如下的pre-DFT violation
注意:上面的腳本不是一次寫進去,如果是unmapped的ddc,應該不會有spf文件,所以流程應該是聲明信號、然后創建協議,然后吐出spf文件。
那現在跑pre dft的話,會出現如下的錯誤:
D1是時鐘相關的,D3是復位相關的。這兩個是最常見的錯誤。
打開第一個D1的violation,發現mux的選擇端口由三個配置寄存器控制,而這三個寄存器的值現在是不知道的??梢酝ㄟ^internal pin來賦值。另外,還可以看到時鐘此時為X態,因為工具選為pin data為clock off狀態。關于pindata的具體細節,后續會專門寫一篇文章。這里就不再浪費時間贅述。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其實是下圖中的mux的選擇端口出了問題。
雖然采用internal pin設置為constant的值來產生pattern,但是在真正測試的時候,這三個寄存器的值是需要真正的賦值上去的,也就是說你需要pattern讓這三個寄存器在ATE測試的時候有該有的值。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Scan Chain的原理与实现(实践)-top down flow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ATPG Practice ATPG P
- 下一篇: Verdi-ug --- nwav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