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一个能拯救银河系的充电器
吳工主業是做電源的。每次千辛萬苦地做出一個產品,興高采烈地拿到客戶那里介紹
客戶卻總是一副見多識廣不以為然的樣子…
?
吳工想扭轉這一局面,決定拿同事設計的一款充電器改造一下。這個產品是2017年面世,是當時世界上最小的60w充電器。
為什么電源做小這么難呢?
為了能普及一下電源知識,兼顧文理科觀眾的欣賞能力和知識層次,吳工畫了個通俗易懂的教程,因為公司也沒有給預算,純粹是吳工自干五行為,畫風粗糙還請見諒了。
學過高中物理的朋友都知道,墻上插座的電是220v50hz。
50hz的意思就是它從高到低,再從低到高,每秒鐘重復50次。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手機筆記本充電,只要5v到20v的直流電壓, 220v太高了,怎么辦?
?
?如果用變壓器把220v50hz頻率的電壓變成低的電壓,那么變壓器1秒鐘只能傳遞50次能量
如果讓變壓器工作頻率地更快一點,那么變壓器每次工作只要傳遞很少的能量就可以了,變壓器就能變小,充電器也能變小了。
?
這看起來很完美,但是能量的傳遞每送一次總會有些損失,工作次數越多,丟的也越多。
這些多余的損耗會變成熱散發出去,效率會變差,電源體積反而不能縮小,因為沒有足夠的面積去散熱了。
?
?于是工程師設計出各種線路去減少損失。
?
或者升級成性能更好的器件,提高效率。
這樣看起來好像能解決效率問題了,滿負荷工作充電器也不會太燙了。
但是在待機休眠的時候又出了問題,雖然這時候不會發熱了,可電源仍然按照很高的頻率辛勤工作著,效率會很低
??
也許您可能不在乎那點電費,但是國家都有對待機功耗都有要求,如果超過要求,是不能賣的。
于是工程師又設計了新電路,讓充電器在設備休眠的時候間歇性的工作,減少損耗。
但是問題又來了,間歇性的工作會產生噪音,容易被人耳接收到,影響用戶體驗。
工程師還要想方設法減少噪音分貝……
解決完以上這些問題還有別的問題……
比方說,因為工作頻率高,器件太給力,常常有能量會跑到臨近家用電器上,嚴重的時候會干擾到老王家的和睦
?
這也是國家法規不允許的,
于是工程師又得在電源里面加上叫做濾波器的東西去擋住出墻的能量
這又讓傳遞的通路變得坎坷不平,電源效率又要降低了
?
工程師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所以做一個短小輕薄的電源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
等到工程師在實驗室好不容易攢出一臺各個性能都不錯的樣機的時候,噩夢才剛開始……
做一個真正的臺達電源產品,還必須去工廠試產。
?
試產的產品要被進行測試打分通關,總共三關,他們就是形影不離的EVT,DVT,PVT 三兄弟!
工程驗證,設計驗證,生產驗證。
每個階段會聚集十幾個部門的各路高手給產品打分。
?
EVT分數過了才能到DVT, 分數不過就再改設計然后去工廠回爐改造。
?
沒有工程師能一次就達到PVT的分數,只有痛不欲生近乎扒皮脫骨才能打通任督二脈實現量產,這時間少則大半年,多則數年。
?
十幾門派上千個測試里面,太專業的測試大家也不懂,那么吳工挑個簡單的,介紹下產品落地測試的內容:
測試1, 10cm的高度,電源的6個面輪流朝下,每個面50次,一共300次,產品不能壞。
測試2, 120cm的高度,電源的6個面輪流朝下,每個面1次,一共6次,產品不能壞。
簡單來說就是這樣
?
當你幸運的(不太可能地)通過了這些測試,以為一切都結束的時候,
測試3, 滾筒測試,就是讓電源翻滾著升到50cm的高度,不確定哪個面朝下,隨機扔72次。產品不能壞
簡單來說就是這樣:
?
?
? ?
啪!
?
?現在氮化鎵這個新興器件成了網紅,好像充電器不帶個氮化鎵三個字就像是英倫別墅門口沒有配個帶倫敦腔的管家說“霉哎害爾普油?“
臺達這款電源用的只是普通的元器件,好像沒有跟上潮流。但其實反過來想,任何器件都是為了性能服務的,聚賢莊一戰中,蕭峰用了一套平常的太祖長拳力克各大派300多名高手,難道不是更顯得功力深厚嗎?
?
畫了這么多,這時候可能有觀眾朋友可能要問
對不起,吳工也不清楚,不是因為公司沒有給吳工廣告費,而是因為價格有點點貴
既然這個電源并沒有用上高檔器材,但是為什么價格還比別人高呢?這是因為:
1,測試項目太多,造成生產成本比較高。
2,臺達自己品牌的電源并沒有自己直營店,需要經過渠道商,零售商... 層層盤剝... ?要想真的價格接地氣,還是得
吳工一直覺得做產品不是做電子競賽,不是比哪一項能得第一,而是比誰的短板最少。
設計產品是個不斷妥協折中又要保持特色的藝術。
光說不練假把式,差點忘記主題是手工了
如前文所述,吳工的目的是要震懾客戶。客戶大都是美國人,星球大戰對他們來說就是86版的西游記。吳工挑了個身材最合適改造成電源的人物-D2-R2
又如前文所述,因為公司也沒有給預算,自干五也是有經濟壓力的,在淘寶上挑了個價值10元的D2-R2
雖然這個機器人不大,但是要容納世界上最小的60w電源,已經足夠大了
切開外殼
底部挖掉,大小正好能容納60w 的折疊插頭
大小正合適。
這里要啰嗦一句,業界標稱電源的體積是只算長方體部分,不算突出來的插頭的,所以大家為了爭我是最小,插頭大多不是折疊的,如下面兩款。雖然用戶拿著戳手,但是可以號稱自己體積最小。
而臺達的產品,沒有投機取巧,從開始定位就選擇了一條自虐的道路,即便拼上插頭折疊空間也是要世界最小。
吳工覺得這款10塊錢的R2D2 雖然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但是顏色涂得渣了點,配不上世界最小的充電器。
于是重新上了色
先是頭盔部分,把原來藍顏料磨掉
噴筆是同事們送吳工的生日禮物,打響了第一槍!上寶藍色!
接下來把藍色部分遮住,噴涂亮銀色。
撕掉膠布 再把細節修正一下。
身體和腿也是類似的流程,不再贅述了。
比對一下之前迪斯尼拍的照片,吳工覺得還不夠臟...
作舊!
接下來就要把充電器放入機器人身體了,問同事要了個沒有外殼的成品。
這款產品的USB 口是朝上的,但是裝入機器人身體以后,就被蓋住了,所以還得把USB口改在側邊。
怎么能轉90度呢?? 吳工在淘寶上買了USB 轉接小板
TYPE C 的USB 口一共有24根引腳,但是充電的話,其實只要一對信號線 (告訴充電器是否用5v充電還是用20v 快速充電),和一對走大電流的正負功率線。所以這塊轉接板只從24個引腳里面拉出來4個端點。
吳工以為只要簡單的聯上信號線和功率線就可以了... 但是隔行如隔山,吳工只做過電源沒有做過電源線, 失敗了,沒有輸出。
吳工想是不是因為這個轉接拉出來的引腳太少了?
于是吳工又買了24個引腳都拉出來的小板,用了個笨辦法,把所有的引腳都焊上線...
但是隔行如隔山,吳工又失敗了,還是沒輸出。
吳工猜想真正的USB線上可能還有別的器件,裸板上可能缺少這些器件。所以就算連通了也么有輸出。但是查資料也不知道問題在哪里
工程師的使命就是解決問題的,雖然搞不懂,但是還可以曲線救國。吳工在淘寶發現還有這種轉接頭,不是裸板了!
就是有點費料...? 吳工用了三個轉接成功方向....
這次終于成功了!吳工總共買了4塊轉接版,3個轉接頭,3次運費... 才解決了這個問題,心疼不已....
在頭盔上挖了連個洞,裝上了LED燈。
這樣就成功了!
和之前10塊錢的兄弟比對下
吳工開始幻想有一天把他插到客戶的接線板上充電的時候,如果客戶再裝出不以為然的樣子,未免會演技浮夸了吧....
后記
吳工剛入行的時候,隨一個大牛同事去臺灣出差,剛好桌子有個臺灣同事的產品。這位大牛同事拿起來端詳許久,然后很不屑的冷笑說,這個電源是modify我的設計,但抄都不會抄。我用一個電阻搞定,他竟然用了三個串聯!正好被旁邊臺灣同事聽到了,他說你知不知道我三個低壓電阻的價格加一起比你一個高壓電阻還要低?
這三個電阻的故事連同三個小豬三個和尚的故事一樣啟蒙了剛當工程師不久的吳工。讓吳工知道山外有山,永遠不要妄議別人的設計。沒有親歷過,你猜不透個中的巧妙,也不能體會其中的苦……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吳工正在收拾行李準備離開上海回到老家南京工作。回想在這個團隊工作的十幾年,大家未必是技術水平最高的但都是實實在在做每個產品,從未想過投機取巧。但是這樣一個嘔心瀝血的產品,在網上卻被不少外行不知道心懷什么目的地惡意攻擊。
吳工做工程師十多年深深知道人艱不拆的規矩,憤憤不平想為同事翻個案,于是用零碎時間畫了二十張插圖完成此文,本想在離開上海前發個小文算作紀念下上海工作經歷,不想瑣事纏身完成的時候已經到了南京一周了……
希望還不算太晚
謝謝觀賞
你點的每個在看,我都當成喜歡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如何开发一个能拯救银河系的充电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arduino】不做不死系列,用ard
- 下一篇: 【arduino】玩CyberPi童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