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质量管理
?
?
| 傳統質量觀點 | 現代質量管理觀點 |
| 質量是檢查出來的 改進質量主要靠檢查和返工 | 質量是規劃、實施出來,而非檢查出來的 改進質量靠預防和評估、持續改進 |
| 缺陷是不可避免的 質量越高越好 | 一次就把事情做對-零缺陷(JIT、零庫存) 符合要求、適用、客戶滿意,成本與收益 |
| 質量就是指產品質量 | 全面質量管理、全過程質量管理 |
| 質量管理是質量部門人員的事情 質量事故,基層人員負主要責任 | 質量管理,人人有責 質量責任高層管理者承擔85% |
| 質量缺陷供應商自行負責 | 組織與供應商相互依賴、合作共贏 |
?
客戶滿意:符合要求、適合使用 (質量定義)
預防勝于檢查
持續改進:PDCA;6-sigma;OPM3
管理層責任:團隊參與,管理層負最終責任
質量成本 :一致性成本、非一致性成本
?
質量!= 等級;質量指有無缺陷;等級指功能多少
?
質量管理大師
戴明 Deming
P:計劃,設定為了達到目標所必須的方法或標準
D:實施,按計劃逐步實施具體工作
C:檢查、確認:確認并檢查實施的效果
A:處理、修正:確認差異,肯定成功、總結經驗,并根據需要采取措施
?
朱蘭 Juran
《質量管理手冊》
符合要求、適用使用
三部曲:改進、計劃、控制
?
克勞斯比 Crosby
零缺陷之父、世界質量先生
《質量是免費的》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零缺陷
質量成本是指失敗成本
?
石川馨
《質量控制指南》
質量小組活動
石川圖
?
項目質量管理原則
- 外部失敗:代價最大的方法是讓客戶發現缺陷
- 檢查糾正:控制質量過程包括先檢測和糾正缺陷,再將成果發送給客戶
- 過程改進:通過質量保證檢查并糾正過程本身,不僅僅是特殊缺陷
- 設計質量:將質量融入項目和產品的規劃和設計中
- 理念文化:在組織內創建一種關注并致力于實現過程和產品質量的文化
?
成本效益分析
最佳質量:邊際效益=邊際成本
?
流程圖
過程中相互關系,預測可能的問題,尋找哪個環節容易出問題,結構化的問題解決。
PDPC 過程決策程序圖 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
SIPOC 任何一個組織是由一個供應者Supplier、輸入Input、流程Process、輸出Output、客戶Customer,這樣相互關聯、互動的5人部分組成的系統。組織以外的客戶和供應商,與組織主體放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
?
力場分析
盧因的組織觀:任何事物都處在一對相反作用力之下,且處于平衡狀態。其中推動事物發生變革的圖里是:驅動力。試圖保持原狀的力量是:制約力。盧因視組織為一動態系統,這一系統同樣處于二力作用的動態平衡中。為了發生變革,驅動力必須超過制約力,從而打破相對的平衡。
實驗設計
DOE(田口法),用來識別哪些因素會對正在開發的流程或正在生產的產品的特定變更生產影響。
?
根本原因分析
- 關聯法
- 5WHY法
?
親和圖:對潛在缺陷成因進行分類,展示最應關注的領域
因果圖:魚骨圖、why-why分析圖、石川圖,將 問題陳述的原因分解為離散的分支,有助于識別問題的主要原因或根據原因。
流程圖:流程圖展示了引發缺陷的一系列步驟。
直方圖:一種展示數字數據的條形圖,可以展示每個可交付成果的缺陷數量、缺陷成因的排列、各個過程的不合規次數,或項目、產品缺陷的其他表現形式。
矩陣圖:在行列交叉的位置展示因素、原因和目標之間的關系強弱。
散點圖:展示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的圖形。
控制圖:確定一個過程是否穩定,在有時間處理缺陷時發現缺陷。
?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