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实话虚说
第九章 實話虛說
前兩章我們談到怎么"實話實說",今天反過來,讓我講講"實話虛說"。
虛說的實話,基本上還是實話,只是說得不夠精確,或者說得松散。
舉個例子,現在不少電視和廣告節目有CallIn,由觀眾或聽眾打電話進去。因為時間有限,每通電話不能長,甚至限制在三十秒鐘之內。
有一種人CallIn,就算給他五分鐘也不夠。譬如──鈴!主持人接起電話。對方說:"喂!鳳凰衛視嗎?劉先生的《世說心語》嗎?哎呀!我終于打通了,我打了不知道幾百次了,每天都打,現在總算通了!劉先生,您好!我真佩服您啊!我今天打電話,是有話不吐不快啊!我憋在心里都快發瘋了!我是說啊……"
他才說到這兒,已經30秒了,主持人已經謝謝他,去接下一通電話了!
這種人就是說話不夠"實"。
?
各位別以為這是特別羅嗦的人才犯的錯,要知道有這毛病的還真不少。舉個例子:
有朋友突然造訪,十二點半,正是吃中飯的時候。你問他吃了沒有,他不直說,卻繞彎子:"我今天其實起得很早,也不知為什么,瞎忙,又接到一個電話,瞎扯了半天,突然想到有個東西早該交給你,匆匆忙忙趕過來,說實話,我連早飯都沒吃,可餓死了!"
他何不直接說他沒吃呢?八成因為客氣,扯了一堆。
如果你說話有這種毛病,一定要檢討,因為實話虛說的人,非但不干脆,而且容易顯得不誠懇。
譬如你問你的部屬,前天交代他的報告作好沒有?
他不直接答,先說:"哎呀!報告長官,我最近是真倒楣,前天半夜下大雨,房子居然漏了,東邊接水,西邊接水,整夜沒睡,昨天辦公室又忙……"
他是不是才說三句,你已經猜到他沒做好。問題是聽他這么說,你特別火大。
因為他在答話之前,先找了一堆借口。
你注意,很多心里有鬼的人,都愛用這種說話的方法。
?
但是"實話虛說"也不是完全沒用。很多人就用這種方法,既沒有撒謊,說了實話,又能避免尷尬。
譬如有一位臺灣政界的名人,為了選舉拉票,不得不上一個很搞笑的電視節目,那主持人真夠刁的,她居然問:"您都穿什么顏色的內褲啊?"
那位名人反應還真不錯,一笑,說:"我都穿我太太知道的顏色。"
最有意思的是三十多年前,當梁實秋跟他后來的太太韓菁清熱戀,梁先生夜里回臺北,我去機場采訪他,問他什么時候結婚。
梁實秋抬頭看看天,笑說:"總得等天亮了吧!"
要知道,人都很聰明,聽對方這么一說,知道他不愿意答,往往就不繼續問了。結果,答的人沒撒謊,說的是實話,卻又等于沒答。
?
實話虛說最好的就是你能不撒謊。
我記得當我二十幾歲的時候,聽一個畫廊老板說過一段話,印象十分深刻。
那老板說:"人何必撒謊呢?我雖然作生意,但我不撒謊,當人家問我往哪個方向去的時候,我不愿意告訴他我去西邊,我可以說我沒去北邊,也沒去南邊。"
同樣的道理,當你喬遷,大家來賀,有人居然問:"您這房子真不錯,多少錢買的啊?"
他問得很唐突,你原來想說:"對不起!不能告訴你。"但是又怕讓他尷尬。
于是你可以換個方法說:"哎呀!這房子雖然稱不上豪宅,但比我上一棟貴多了。"
你上一棟如果值一百萬,這棟花了一百五十萬、兩百萬,甚至三百萬,你不是都能這么說嗎?
再不然,如果那房子是一百五十萬,你可以講:"可花了一百多萬呢!"或是說:"還好!不到兩百萬。"
相反的,如果你不懂這個技巧,又裝闊,吹牛說一百九十萬。偏偏前面有人問,你的另一半才說一百六十萬。不是馬上就穿幫,顯示你們兩口子說話不實在嗎?
?
實話虛說還有個特色,是你可以把"語氣"或"語法"掉換一下,內容沒改,感覺改了。
譬如老李、老張沖突,他們都是你朋友,也都找你抱怨是對方的錯。
老李對你說:"老張應該向我道歉。"
你搞不清楚情況,又不愿意偏袒任何一方,你可以附和他的話說:"如果老張有錯,當然應該道歉!"
老張又來對你說:"我絕不向老李道歉。"
你還是可以順著他的話說:"沒錯的人當然不必道歉。"
乍聽,你兩邊都沒得罪,而且說得理直氣壯,一副仗義直言的樣子,但仔細想想:"有錯當然該道歉",或"沒錯當然不必道歉"。你只是說了實實在在、公公正正的話。這就是"實話虛說"的妙處。
?
還有一種方法,是用比喻。譬如去年臺灣某雜志訪問一位大陸著名的企業家,問了個很辣的問題:"請問您覺得兩岸的大學,哪邊比較強。"
這位企業家說:"臺灣的大學在理工科很強,舉例說,把臺灣理工大學的任何一位教授放到大陸的一流大學,表現都會非常傑出"
他雖然沒有正面答,但是聽的人不太會覺得。這種實話虛答,你說高不高明?
前兩章我們談到怎么"實話實說",今天反過來,讓我講講"實話虛說"。
虛說的實話,基本上還是實話,只是說得不夠精確,或者說得松散。
舉個例子,現在不少電視和廣告節目有CallIn,由觀眾或聽眾打電話進去。因為時間有限,每通電話不能長,甚至限制在三十秒鐘之內。
有一種人CallIn,就算給他五分鐘也不夠。譬如──鈴!主持人接起電話。對方說:"喂!鳳凰衛視嗎?劉先生的《世說心語》嗎?哎呀!我終于打通了,我打了不知道幾百次了,每天都打,現在總算通了!劉先生,您好!我真佩服您啊!我今天打電話,是有話不吐不快啊!我憋在心里都快發瘋了!我是說啊……"
他才說到這兒,已經30秒了,主持人已經謝謝他,去接下一通電話了!
這種人就是說話不夠"實"。
?
各位別以為這是特別羅嗦的人才犯的錯,要知道有這毛病的還真不少。舉個例子:
有朋友突然造訪,十二點半,正是吃中飯的時候。你問他吃了沒有,他不直說,卻繞彎子:"我今天其實起得很早,也不知為什么,瞎忙,又接到一個電話,瞎扯了半天,突然想到有個東西早該交給你,匆匆忙忙趕過來,說實話,我連早飯都沒吃,可餓死了!"
他何不直接說他沒吃呢?八成因為客氣,扯了一堆。
如果你說話有這種毛病,一定要檢討,因為實話虛說的人,非但不干脆,而且容易顯得不誠懇。
譬如你問你的部屬,前天交代他的報告作好沒有?
他不直接答,先說:"哎呀!報告長官,我最近是真倒楣,前天半夜下大雨,房子居然漏了,東邊接水,西邊接水,整夜沒睡,昨天辦公室又忙……"
他是不是才說三句,你已經猜到他沒做好。問題是聽他這么說,你特別火大。
因為他在答話之前,先找了一堆借口。
你注意,很多心里有鬼的人,都愛用這種說話的方法。
?
但是"實話虛說"也不是完全沒用。很多人就用這種方法,既沒有撒謊,說了實話,又能避免尷尬。
譬如有一位臺灣政界的名人,為了選舉拉票,不得不上一個很搞笑的電視節目,那主持人真夠刁的,她居然問:"您都穿什么顏色的內褲啊?"
那位名人反應還真不錯,一笑,說:"我都穿我太太知道的顏色。"
最有意思的是三十多年前,當梁實秋跟他后來的太太韓菁清熱戀,梁先生夜里回臺北,我去機場采訪他,問他什么時候結婚。
梁實秋抬頭看看天,笑說:"總得等天亮了吧!"
要知道,人都很聰明,聽對方這么一說,知道他不愿意答,往往就不繼續問了。結果,答的人沒撒謊,說的是實話,卻又等于沒答。
?
實話虛說最好的就是你能不撒謊。
我記得當我二十幾歲的時候,聽一個畫廊老板說過一段話,印象十分深刻。
那老板說:"人何必撒謊呢?我雖然作生意,但我不撒謊,當人家問我往哪個方向去的時候,我不愿意告訴他我去西邊,我可以說我沒去北邊,也沒去南邊。"
同樣的道理,當你喬遷,大家來賀,有人居然問:"您這房子真不錯,多少錢買的啊?"
他問得很唐突,你原來想說:"對不起!不能告訴你。"但是又怕讓他尷尬。
于是你可以換個方法說:"哎呀!這房子雖然稱不上豪宅,但比我上一棟貴多了。"
你上一棟如果值一百萬,這棟花了一百五十萬、兩百萬,甚至三百萬,你不是都能這么說嗎?
再不然,如果那房子是一百五十萬,你可以講:"可花了一百多萬呢!"或是說:"還好!不到兩百萬。"
相反的,如果你不懂這個技巧,又裝闊,吹牛說一百九十萬。偏偏前面有人問,你的另一半才說一百六十萬。不是馬上就穿幫,顯示你們兩口子說話不實在嗎?
?
實話虛說還有個特色,是你可以把"語氣"或"語法"掉換一下,內容沒改,感覺改了。
譬如老李、老張沖突,他們都是你朋友,也都找你抱怨是對方的錯。
老李對你說:"老張應該向我道歉。"
你搞不清楚情況,又不愿意偏袒任何一方,你可以附和他的話說:"如果老張有錯,當然應該道歉!"
老張又來對你說:"我絕不向老李道歉。"
你還是可以順著他的話說:"沒錯的人當然不必道歉。"
乍聽,你兩邊都沒得罪,而且說得理直氣壯,一副仗義直言的樣子,但仔細想想:"有錯當然該道歉",或"沒錯當然不必道歉"。你只是說了實實在在、公公正正的話。這就是"實話虛說"的妙處。
?
還有一種方法,是用比喻。譬如去年臺灣某雜志訪問一位大陸著名的企業家,問了個很辣的問題:"請問您覺得兩岸的大學,哪邊比較強。"
這位企業家說:"臺灣的大學在理工科很強,舉例說,把臺灣理工大學的任何一位教授放到大陸的一流大學,表現都會非常傑出"
他雖然沒有正面答,但是聽的人不太會覺得。這種實話虛答,你說高不高明?
轉載于:https://blog.51cto.com/lmyzq520/106465
總結
- 上一篇: 运行sp_xp_cmdshell_pro
- 下一篇: 希望增加的BLOG功能——GOOGLE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