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_《组织行为学》_18权力:怎样防止授权走样?
18.權力:怎樣防止授權走樣?
【案例】剛入職場的學生,上級把一件重要的事情授權給她做,策劃與執行方案都由她決定。
李育輝老師問了她三個問題:
| 是否有明確的責任邊界? | 是否提供必要的輔導 ? | 失敗了,風險和后果誰來承擔 |
ps:我現在回頭看這幾個問題:不就是責任邊界+效能感+控制感嗎。知識真有趣,一遍有一遍的歡喜。(胡適:說什么真理無窮,近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領導者為下屬提供更多的自主權去完成任務,這是好事,組織行為學稱之為授權。但是如果做不好,就會走樣,產生壞的結果。
文章結構
知識晶體
1.失敗的授權案例
兩種常見的授權失敗的情況
| 相同 | 目標、控制感、效能感都沒有,既然領導在這,聽領導的就是了 |
2.心理授權
組織行為學的研究發現, 授權行為并不直接導致績效結果,它們中間隔著一層,就是被授權者的心理體驗,我們把這種心理體驗稱之為“心理授權”,也就是個體感受到的被賦予的權力的多少。
心理授權是很多結果的中間變量。
| 提升下屬的績效 | 授權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
| 提高很多指標,比如滿意度、組織承諾,敬業度等 | ? |
心理授權和什么有關呢?影響因素主要有三個維度:目標的內化、控制感和效能感。
1)目標的內化,就是被授權個體的責任邊界。
2)控制感。搞不清楚失敗了誰來負責。老板說:都交給你了,一定要干成。員工沒有確實的掌控感,心理有巨大的恐懼。
3)效能感。
3.以培養人才為目的
**授權走樣本質上都是犯了一個錯誤,就是組織把授權的目的搞錯了。**如果授權的目的是辦好某件事,領導者不必費周折,有時間自己解決就行了。但是領導沒有時間,他要讓更多的人具備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授權的真正目的是培養下屬,授權的對象應該是人。
如果你給了下屬授權,反饋的就不應該是具體的做法,而是對他能力增長的評價。
【舉例】印度車企:塔塔。
how:員工有想法就可以立項,實現它。
method:創新能力溫度計的反饋方式,員工的表現和能力成長掛鉤。讓每個人的成長可視化。
我的習得
【1】心理授權的概念:心理授權是一種中間變量,它是被授權者的心理體驗,你給了他多少不算,重要的是他感受到被賦予了多少。
【2】如果我是老總,我要給員工授權,我該怎么做?
這就是一個老板認為的授權和員工的心理授權之間的選擇問題。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學會了授權的過程本質上也是在講換位思考。心理授權:目標(責任邊界)、控制感(老板不過多摻和,明確失敗了誰來承擔,大多數是公司來承擔失敗的結果)、效能感(有培訓、有助力)。
【3】搞清楚授權的目的。授權的目的不是為了完成一件事,而是為了培養人。
【4】學習印度的車企巨頭塔塔,將員工的表現和個人能力的提升可視化,能力提升最為重要。
【5】最后再回到本節的題目:授權:怎么讓授權不走樣?現在再來看這個題目,思路開始清晰。授權是心理授權,讓員工切切實實感受到被授權。心理授權的三個要素:目標和責任邊界+控制感+效能感。最后,思想方面上需要轉換視角,授權的目的不是讓你完成這件事,授權的目的是你的能力是否有了可視化的提升。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中国人民大学_《组织行为学》_18权力:怎样防止授权走样?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为何高速服务区的饭菜难吃?
- 下一篇: 中国人民大学_《组织行为学》_20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