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冒泡排序_学习笔记-详解冒泡排序
本文目的
上一章節已經詳細的向大家介紹過排序的相關概念學習筆記-排序簡單介紹,本文旨在為大家詳細的介紹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種較簡單的排序算法,是一種交換類排序。它重復地走訪過要排序的元素列,依次比較兩個相鄰的元素,如果順序(如從大到小、首字母從從Z到A)錯誤就把他們交換過來。走訪元素的工作是重復地進行直到沒有相鄰元素需要交換,也就是說該元素列已經排序完成。
這個算法的名字由來是因為越小的元素會經由交換慢慢"浮"到數列的頂端(升序或降序排列),就如同碳酸飲料中二氧化碳的氣泡最終會上浮到頂端一樣,故名"冒泡排序"。
算法原理
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如下:
1. 比較相鄰的元素。如果第一個比第二個大,就交換他們兩個。
2. 對每一對相鄰元素做同樣的工作,從開始第一對到結尾的最后一對。在這一點,最后的元素應該會是最大的數。
3. 針對所有的元素重復以上的步驟,除了最后一個。
4. 持續每次對越來越少的元素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沒有任何一對數字需要比較。
具體實例
原始算法
下面以第一輪排序敘述一下
改進算法
在上述例子中,我們已經發現了,第五輪排序結束后,序列已然有序,那么就不需要再排序了。具體實現為,在算法中添加標記位,當交換次數為0時,說明算法已然有序,可以結束算法。具體過程如下:
算法實現
#include #define elemType int /*元素類型*/void Print (elemType arr[], int len){int i;for (i=0; i<9; i++){printf ("%d", arr[i]);} printf("");}void Sort (elemType arr[], int len) { elemType temp; int i, j,flag;//flag為標記位 for (i=0; i arr[j+1]) { // 相鄰元素比較,若逆序則交換(升序為左大于右,降序反之) temp = arr[j]; arr[j] = arr[j+1]; arr[j+1] = temp; flag=1; //存在交換 } } if (flag==0){//對標記位判斷 printf("當前序列已經有序,結束排序。");break; } else{printf("第%d輪排序后結果如下:",i+1);Print (arr, 9);}}} int main() { int i; elemType arr[9] = {94,19,29,9,11,1,14,13,29}; printf("待排序的序列為:"); Print(arr, 9); printf(""); Sort (arr,9); printf(""); printf("排好序的結果如下:"); Print(arr, 9); }算法分析
時間復雜度
若文件的初始狀態是正序的,一趟掃描即可完成排序。所需的關鍵字比較次數C和記錄移動次數M均達到最小值:Cmin=n-1,Mmin=0。
所以,冒泡排序最好的時間復雜度為O(n)。
若初始文件是反序的,需要進行n-1趟排序。每趟排序要進行n-i次關鍵字的比較(1≤i≤n-1),且每次比較都必須移動記錄三次來達到交換記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比較和移動次數均達到最大值:
冒泡排序的最壞時間復雜度為O(n2)。
綜上,因此冒泡排序總的平均時間復雜度為O(n2)。。
空間復雜度
由于冒泡排序整個過程中,只有交換的時候需要一個單位的輔助空間,所以冒泡排序的空間復雜度為O(1)。
排序穩定性
冒泡排序就是把小的元素往前調或者把大的元素往后調。比較是相鄰的兩個元素比較,交換也發生在這兩個元素之間。所以,如果兩個元素相等,是不會再交換的;如果兩個相等的元素沒有相鄰,那么即使通過前面的兩兩交換把兩個相鄰起來,這時候也不會交換,所以相同元素的前后順序并沒有改變,所以冒泡排序是一種穩定排序算法。
本文的初衷為學習筆記的分享,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如侵,聯刪。
《新程序員》:云原生和全面數字化實踐50位技術專家共同創作,文字、視頻、音頻交互閱讀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c++ 冒泡排序_学习笔记-详解冒泡排序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女儿出嫁吃什么馅的水饺24岁包多少个好?
- 下一篇: centos 部署mysql5.7_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