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到了冰点_疫情下半场,如何修复跌至冰点的亲子关系,让自己和家人活出幸福感?...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关系到了冰点_疫情下半场,如何修复跌至冰点的亲子关系,让自己和家人活出幸福感?...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全國中小學關閉,在家網課開始的第一天,新加坡家長把“藤條”都搶斷貨了。而網課起初,瘋狂掃打印機和保鮮膜,給娃當“二十四孝”助教的中國家長們,經歷了一個多月與娃對吼、冷戰、斗智斗勇,每天被老師催作業搞到癲狂,被訓得跟“孫子”一樣后,已經累了。神獸歸籠不知啥時,神獸他爹他媽已經心涼涼了。“完全沒法自律,作業天天靠催,一只眼睛不盯就作妖?!?/strong>
“每天邊上課邊跟同學玩游戲,沒法管?!?/strong>
?“老娘已經開始上班了,愛誰誰,老師的微信和郵件我已經懶得回了,誰跟我談學習,我跟誰急?!?/strong>
“差不多就行了,反正是集體放羊。我已經懶得吼了。”
“現在我這份工作都朝不保夕,哪有心思顧孩子……”
?“因為孩子的網課,我們兩口子天天吵,已經準備離婚了……”
“親子關系已經到了冰點……”從起初的慌亂,到現在已經幾乎麻木。疫情下半場,籠罩在無數家庭頭上的除了疾病的陰影,對未來的迷惘,家庭的矛盾,職場的壓力還有瀕臨破裂的親子關系。眼下是“見證歷史”,下一步又將如何???畢業于美國UCLA,過去十年專注于積極心理學和優勢應用,前蓋洛普咨詢公司亞太首席咨詢顧問Angel老師給了我們不一樣的思路,她告訴我們:無論新冠病毒是否將永遠與我們共生,股市如何跌跌不休,全球大勢走向如何,我們還是可以調動積極情緒的力量,處理好親子關系和夫妻關系,讓自己和家人活出幸福感。* 以下文字來自我們對Angel的采訪,以第一人稱分享。低谷之下積極情緒的力量全球經濟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大公司裁員,小公司倒閉,很多家長在職場上面臨巨大的壓力,應該怎么應對?家長事業上如果遭遇挫折,要不要跟家人說?確實疫情加大了很多職場人的工作壓力。作為成年人,回到家里如果還必須處在一個偽裝的狀態是很高壓的,比在外面壓力還大。如果在這樣的狀態下去管教孩子,基本上成效可想而知。只有家長把自己給理順了,我們才有能力來把孩子給教好。所以處理問題之前,首先要找到釋放情緒,平復狀態的方法。這種釋放不是發泄,而是找到負面情緒的根源,能夠及時覺察,然后把這個情緒平和地與你的伴侶和信任的家庭成員交流與溝通,釋放掉自己的消極能量。接下來需要用成長型思維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這一步其實最難,因為我們人天生都是負面視角的,遇到問題最本能的反應就是感到壓力,挫敗和焦慮,而且這種情緒會讓我們處理問題的能力急劇下降。推薦大家讀一本書《積極情緒的力量》,這本書獲得了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心流之父希斯贊特米哈伊、情商之父戈爾曼的高度贊譽。這本書的作者曾經獲得心理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坦普爾頓獎,她的核心研究在這本書里有提到。芭芭拉發現當人的大腦處在一種積極思維模式下、或者說成長型思維模式下的時候,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人在負面情緒下的10倍。?所以不管是家長自身在事業上遇到困境,還是面對孩子學習的挑戰,只有方法地調整自己的狀態,調用積極情緒才可能有效地解決問題。你可能會發現,這時你的大腦通路全開,突然5個新的方案跳出來,而這是你處于負面情緒中,大腦“關閉”狀態下看不到的可能性。當然,很多家長都會告訴我們:道理明白,但怎么在看起來棘手的問題面前還能找到積極情緒,應用成長型思維呢?在線上講座中我會進一步分享,可以掃碼預約。掃碼加小助手預約線上講座緩解自身壓力營造積極的家庭環境疫情下半場,良好的親子關系其實離不開好的家庭氛圍。然而現狀是,很多家庭的親子關系已經降到了冰點。那么,父母要如何給自己減壓,父母之間又該怎么相處才能更好地幫助和影響孩子??1、調節自身情緒,做心態平和的父母很多時候其實家長可能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又要工作又要做飯又要管孩子,家長自己的焦慮感會被無意識地,也不小心地投射到孩子身上。可能通過吼了孩子或者批評了孩子,自己當下也會得到情緒的釋放,稍微舒服一點,過后又很懊悔。所以工作剛下班回家的家長,或者全職父母剛剛結束忙碌時,其實第一時間最好不要馬上去關注孩子,給自己5-10分鐘時間,回顧自己的一天,關注到自己是不是今天其實有郁悶或者煩躁的情緒,而不是馬上去和孩子討論他的作業和學習。自己比較平靜之后,在管教孩子之前,還要做好心理建設。孩子這么長時間一直被隔離在家里,全天對著屏幕學習沒有太多機會跟同輩相處,他在心理層面上會有孤獨感,也會有潛在的焦慮情緒。家長在這個時候如果一上來就增加給孩子的壓力,往往會讓孩子進入一種大腦關閉或者是反抗的狀態。所以家長一定要在心態上更客觀地看待這個時期,不用那么著急,想著“我馬上就能搞定一切”。2、父母間需要用成長型思維來相處提到父母的相處,其實很多時候你們彼此的相處和你們共同營造的氛圍對孩子的影響比我們直接對孩子的管教更大。我聽說一個笑話就是最近上海去離婚都要排隊了。這一次的疫情好像也加劇了很多夫妻之間的矛盾。我們很容易把自己的不爽和焦慮用投射的方式發泄到伴侶身上,或者彼此責備。這個時候,積極視角和成長型思維就變得至關重要。成長型思維是斯坦福大學教授Carol S. Dweck提出的著名理論。我們看待他人和自己很多時候都會使用固定型思維。認為某一次的行為就是不可改變的習慣,比如覺得孩子怎么這么不自律,或者老公永遠都忙,不可能幫忙管孩子。這種思維方式讓我們關注問題,產生責備和埋怨,也容易產生無助感。夫妻之間這個時候是共渡難關的時期。首先,我們需要更多帶著欣賞和積極的視角去看待自己的伴侶,及時在每天的小事中給予對方稱贊,如果能夠結合對方的突出品格優勢當然更好。其次,保持“戰線統一”非常重要。確保遇到孩子的問題時保持溝通暢通,共同制定一致的規則,不讓孩子有空子可鉆。如果過程中對方有做的讓自己不滿意的地方,首先選擇寬容和理解,此外需要跳出思維定式,不急于負面否定對方,而是帶著解決問題的意愿,就事論事地和伴侶一起尋找解決辦法。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共同的戰友情會讓父母之間的相處更融洽。這種積極氛圍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家庭氛圍,讓孩子更容易平靜,為孩子的養育和管教奠定重要的基礎。發現孩子的品格優勢找到自主學習力品格優勢可以幫助孩子高效學習,也可以幫助到家長。現在很多地方要陸續開學了,但孩子已經在家里面呆了蠻長一段時間,如何幫助他們從懶懶散散、沒有規律的生活,回歸到正常的學習狀態,同時不傷害親子關系?這時我們可以運用品格優勢。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自主學習,而不是靠我們逼迫。但又苦于沒有好的引導方法,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很多教育專家的建議好像在自己孩子身上又不見得奏效。首先系統地介紹一下VIA品格優勢測評工具。這套工具源于積極心理學研究。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領域的一次革命,這個理念在1998年由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賽里格曼教授首次提出。不同于傳統心理學關注心理疾病,如抑郁癥、躁郁癥的治療,積極心理學關注普通人如何實現成功和幸福,而品格優勢正是心理學家們經過3年在全球200個國家的驗證找到的有效工具。
55位心理學家總結和分類了人們身上普遍存在的24種獨特的品格特質,這些品格特質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思維、感受方式。首先它們都是積極的,并且是我們每個人身上都以不同程度具備的特質。其次當我們有意識地花時間培養和訓練這些品格特質,尤其是在測評中呈現為“突出優勢”的這些特質,把它們應用在生活、工作、學習的方方面面時,能夠帶來積極情緒、幸福感,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成效。VIA品格優勢工具現在有成人和青少年兩個版本。一般建議10-17歲學生測試青少年版本,測完之后你會得到孩子在這個階段24個品格優勢的排序。雖然我們說每個孩子24個優勢都具備,但是排在最前面的5個,往往是我們身上最突出的品格特質,我們也稱為突出優勢,這些優勢對我們來說往往是更自然而然和擅長,發揮起來最容易獲得滿足感的特質。當然,光是了解了孩子的品格優勢是不夠的,如何幫助孩子將這些優勢應用起來才是關鍵。首先需要解讀優勢,我們也有專門的音頻課幫助家長理解測評報告的結果,然后需要和孩子一起探索和接納其優勢,最后幫助他們應用優勢實現結果。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步——第一步:認知-Know it這個過程家長需要充分利用優勢報告了解孩子的突出優勢有什么樣的特點,這些優勢意味著孩子有什么樣的需求,在什么環境下孩子會表現最佳,可以做一些什么活動,聽一些什么音樂,看一些什么書去啟發這些優勢,所以這個報告本身已經有很多建議給到家長,幫助家長建設初步的優勢認知。第二步:探索優勢-Explore it在家長訓練營里一個比較常用的手段,叫做優勢觀察日記。家長可以自己開展后與孩子分享,如果孩子愿意參與的情況下,家長也可以跟孩子每天一起做。如果家長也完成了優勢測評,和孩子在每一天結束的時候彼此回顧和記錄:“今天我觀察到你的一個優勢應用的地方”。例如:我發現你今天在完成作業的時候,你沒有經過我提醒又主動檢查一次,還把錯題改了,這就是你欣賞美與卓越的品格優勢發揮作用了。很多家長跟我們反映說,第1天的時候覺得特別難,覺得要夸孩子身上三個優點,好像根本就做不到。但堅持了一周下來,慢慢就發現很容易,稍微靜下來想一想,就能在孩子身上發現很多這些品格優勢的細節,反倒就覺得之前咬著不放的很多缺點就沒有那么重要了。這就是一個逐步通過練習去建立優勢視角的過程。當我們不斷地給孩子正面肯定的時候,也是在給他貼一個“優勢標簽”。聽到貼標簽,我們常常會覺得負面,但當你貼的是優勢標簽的時候,其實是在建設孩子內心的自信,讓他有更強的效能感。當他慢慢對自己的品格優勢加深理解,加強了信心,也就更愿意去嘗試使用他身上的這些品格優勢。最后一步:解決問題-Apply it比如你發現孩子在自律這個部分還是不行。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利用品格優勢引導孩子自主找到改善的方法,而不是急于要求孩子改變,否則這樣的習慣問題會一直困擾著孩子和我們。比如“優勢干預”就是不錯的方法。固定時間跟孩子一起復盤一天的學習體驗,首先從他覺得做的得心應手的細節開始先積極肯定,然后讓孩子提出自己覺得對自己可以提高的地方。讓自己從“批判者”角色,變成孩子解決學習問題的“幫手”。例如“你看你有謹慎優勢又有判斷力優勢,所以你很準確地發現專注時間不夠長就會影響作業效果。我們來設定一個目標——下周把專注的時間延長一點到半個小時不跑神,我們試試看怎么樣?”家長還可以進一步讓孩子思考具體的小方法,比如寫小便簽紙提醒自己專注。這個引導過程比起直接批評孩子沒有那么“過癮”,但只要堅持用這樣的方式來引導,你會發現他會更愿意承認問題,并尋找方法解決問題,畢竟最終學習習慣的養成還是要由他來實現的。只有當他愿意跟你坐下來一起去解決這個問題,愿意去嘗試時,才是真正的我們說叫“贏”了。在這個考驗所有家長的特殊時期,我們只有避開情緒失控,焦慮應對的大坑,才能平穩度過難關,幫助孩子回歸學習。為本文提供建議的Angel老師在2016年將美國教育領域最廣泛使用的品格優勢測評工具VIA引入到中國,過去3年在國內的十多所學校,幫助學校和家長培養孩子積極品格優勢。如果家長們希望自己能夠:
“每天邊上課邊跟同學玩游戲,沒法管?!?/strong>
?“老娘已經開始上班了,愛誰誰,老師的微信和郵件我已經懶得回了,誰跟我談學習,我跟誰急?!?/strong>
“差不多就行了,反正是集體放羊。我已經懶得吼了。”
“現在我這份工作都朝不保夕,哪有心思顧孩子……”
?“因為孩子的網課,我們兩口子天天吵,已經準備離婚了……”
“親子關系已經到了冰點……”從起初的慌亂,到現在已經幾乎麻木。疫情下半場,籠罩在無數家庭頭上的除了疾病的陰影,對未來的迷惘,家庭的矛盾,職場的壓力還有瀕臨破裂的親子關系。眼下是“見證歷史”,下一步又將如何???畢業于美國UCLA,過去十年專注于積極心理學和優勢應用,前蓋洛普咨詢公司亞太首席咨詢顧問Angel老師給了我們不一樣的思路,她告訴我們:無論新冠病毒是否將永遠與我們共生,股市如何跌跌不休,全球大勢走向如何,我們還是可以調動積極情緒的力量,處理好親子關系和夫妻關系,讓自己和家人活出幸福感。* 以下文字來自我們對Angel的采訪,以第一人稱分享。低谷之下積極情緒的力量全球經濟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大公司裁員,小公司倒閉,很多家長在職場上面臨巨大的壓力,應該怎么應對?家長事業上如果遭遇挫折,要不要跟家人說?確實疫情加大了很多職場人的工作壓力。作為成年人,回到家里如果還必須處在一個偽裝的狀態是很高壓的,比在外面壓力還大。如果在這樣的狀態下去管教孩子,基本上成效可想而知。只有家長把自己給理順了,我們才有能力來把孩子給教好。所以處理問題之前,首先要找到釋放情緒,平復狀態的方法。這種釋放不是發泄,而是找到負面情緒的根源,能夠及時覺察,然后把這個情緒平和地與你的伴侶和信任的家庭成員交流與溝通,釋放掉自己的消極能量。接下來需要用成長型思維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這一步其實最難,因為我們人天生都是負面視角的,遇到問題最本能的反應就是感到壓力,挫敗和焦慮,而且這種情緒會讓我們處理問題的能力急劇下降。推薦大家讀一本書《積極情緒的力量》,這本書獲得了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心流之父希斯贊特米哈伊、情商之父戈爾曼的高度贊譽。這本書的作者曾經獲得心理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坦普爾頓獎,她的核心研究在這本書里有提到。芭芭拉發現當人的大腦處在一種積極思維模式下、或者說成長型思維模式下的時候,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人在負面情緒下的10倍。?所以不管是家長自身在事業上遇到困境,還是面對孩子學習的挑戰,只有方法地調整自己的狀態,調用積極情緒才可能有效地解決問題。你可能會發現,這時你的大腦通路全開,突然5個新的方案跳出來,而這是你處于負面情緒中,大腦“關閉”狀態下看不到的可能性。當然,很多家長都會告訴我們:道理明白,但怎么在看起來棘手的問題面前還能找到積極情緒,應用成長型思維呢?在線上講座中我會進一步分享,可以掃碼預約。掃碼加小助手預約線上講座緩解自身壓力營造積極的家庭環境疫情下半場,良好的親子關系其實離不開好的家庭氛圍。然而現狀是,很多家庭的親子關系已經降到了冰點。那么,父母要如何給自己減壓,父母之間又該怎么相處才能更好地幫助和影響孩子??1、調節自身情緒,做心態平和的父母很多時候其實家長可能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又要工作又要做飯又要管孩子,家長自己的焦慮感會被無意識地,也不小心地投射到孩子身上。可能通過吼了孩子或者批評了孩子,自己當下也會得到情緒的釋放,稍微舒服一點,過后又很懊悔。所以工作剛下班回家的家長,或者全職父母剛剛結束忙碌時,其實第一時間最好不要馬上去關注孩子,給自己5-10分鐘時間,回顧自己的一天,關注到自己是不是今天其實有郁悶或者煩躁的情緒,而不是馬上去和孩子討論他的作業和學習。自己比較平靜之后,在管教孩子之前,還要做好心理建設。孩子這么長時間一直被隔離在家里,全天對著屏幕學習沒有太多機會跟同輩相處,他在心理層面上會有孤獨感,也會有潛在的焦慮情緒。家長在這個時候如果一上來就增加給孩子的壓力,往往會讓孩子進入一種大腦關閉或者是反抗的狀態。所以家長一定要在心態上更客觀地看待這個時期,不用那么著急,想著“我馬上就能搞定一切”。2、父母間需要用成長型思維來相處提到父母的相處,其實很多時候你們彼此的相處和你們共同營造的氛圍對孩子的影響比我們直接對孩子的管教更大。我聽說一個笑話就是最近上海去離婚都要排隊了。這一次的疫情好像也加劇了很多夫妻之間的矛盾。我們很容易把自己的不爽和焦慮用投射的方式發泄到伴侶身上,或者彼此責備。這個時候,積極視角和成長型思維就變得至關重要。成長型思維是斯坦福大學教授Carol S. Dweck提出的著名理論。我們看待他人和自己很多時候都會使用固定型思維。認為某一次的行為就是不可改變的習慣,比如覺得孩子怎么這么不自律,或者老公永遠都忙,不可能幫忙管孩子。這種思維方式讓我們關注問題,產生責備和埋怨,也容易產生無助感。夫妻之間這個時候是共渡難關的時期。首先,我們需要更多帶著欣賞和積極的視角去看待自己的伴侶,及時在每天的小事中給予對方稱贊,如果能夠結合對方的突出品格優勢當然更好。其次,保持“戰線統一”非常重要。確保遇到孩子的問題時保持溝通暢通,共同制定一致的規則,不讓孩子有空子可鉆。如果過程中對方有做的讓自己不滿意的地方,首先選擇寬容和理解,此外需要跳出思維定式,不急于負面否定對方,而是帶著解決問題的意愿,就事論事地和伴侶一起尋找解決辦法。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共同的戰友情會讓父母之間的相處更融洽。這種積極氛圍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家庭氛圍,讓孩子更容易平靜,為孩子的養育和管教奠定重要的基礎。發現孩子的品格優勢找到自主學習力品格優勢可以幫助孩子高效學習,也可以幫助到家長。現在很多地方要陸續開學了,但孩子已經在家里面呆了蠻長一段時間,如何幫助他們從懶懶散散、沒有規律的生活,回歸到正常的學習狀態,同時不傷害親子關系?這時我們可以運用品格優勢。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自主學習,而不是靠我們逼迫。但又苦于沒有好的引導方法,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很多教育專家的建議好像在自己孩子身上又不見得奏效。首先系統地介紹一下VIA品格優勢測評工具。這套工具源于積極心理學研究。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領域的一次革命,這個理念在1998年由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賽里格曼教授首次提出。不同于傳統心理學關注心理疾病,如抑郁癥、躁郁癥的治療,積極心理學關注普通人如何實現成功和幸福,而品格優勢正是心理學家們經過3年在全球200個國家的驗證找到的有效工具。
55位心理學家總結和分類了人們身上普遍存在的24種獨特的品格特質,這些品格特質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思維、感受方式。首先它們都是積極的,并且是我們每個人身上都以不同程度具備的特質。其次當我們有意識地花時間培養和訓練這些品格特質,尤其是在測評中呈現為“突出優勢”的這些特質,把它們應用在生活、工作、學習的方方面面時,能夠帶來積極情緒、幸福感,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成效。VIA品格優勢工具現在有成人和青少年兩個版本。一般建議10-17歲學生測試青少年版本,測完之后你會得到孩子在這個階段24個品格優勢的排序。雖然我們說每個孩子24個優勢都具備,但是排在最前面的5個,往往是我們身上最突出的品格特質,我們也稱為突出優勢,這些優勢對我們來說往往是更自然而然和擅長,發揮起來最容易獲得滿足感的特質。當然,光是了解了孩子的品格優勢是不夠的,如何幫助孩子將這些優勢應用起來才是關鍵。首先需要解讀優勢,我們也有專門的音頻課幫助家長理解測評報告的結果,然后需要和孩子一起探索和接納其優勢,最后幫助他們應用優勢實現結果。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步——第一步:認知-Know it這個過程家長需要充分利用優勢報告了解孩子的突出優勢有什么樣的特點,這些優勢意味著孩子有什么樣的需求,在什么環境下孩子會表現最佳,可以做一些什么活動,聽一些什么音樂,看一些什么書去啟發這些優勢,所以這個報告本身已經有很多建議給到家長,幫助家長建設初步的優勢認知。第二步:探索優勢-Explore it在家長訓練營里一個比較常用的手段,叫做優勢觀察日記。家長可以自己開展后與孩子分享,如果孩子愿意參與的情況下,家長也可以跟孩子每天一起做。如果家長也完成了優勢測評,和孩子在每一天結束的時候彼此回顧和記錄:“今天我觀察到你的一個優勢應用的地方”。例如:我發現你今天在完成作業的時候,你沒有經過我提醒又主動檢查一次,還把錯題改了,這就是你欣賞美與卓越的品格優勢發揮作用了。很多家長跟我們反映說,第1天的時候覺得特別難,覺得要夸孩子身上三個優點,好像根本就做不到。但堅持了一周下來,慢慢就發現很容易,稍微靜下來想一想,就能在孩子身上發現很多這些品格優勢的細節,反倒就覺得之前咬著不放的很多缺點就沒有那么重要了。這就是一個逐步通過練習去建立優勢視角的過程。當我們不斷地給孩子正面肯定的時候,也是在給他貼一個“優勢標簽”。聽到貼標簽,我們常常會覺得負面,但當你貼的是優勢標簽的時候,其實是在建設孩子內心的自信,讓他有更強的效能感。當他慢慢對自己的品格優勢加深理解,加強了信心,也就更愿意去嘗試使用他身上的這些品格優勢。最后一步:解決問題-Apply it比如你發現孩子在自律這個部分還是不行。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利用品格優勢引導孩子自主找到改善的方法,而不是急于要求孩子改變,否則這樣的習慣問題會一直困擾著孩子和我們。比如“優勢干預”就是不錯的方法。固定時間跟孩子一起復盤一天的學習體驗,首先從他覺得做的得心應手的細節開始先積極肯定,然后讓孩子提出自己覺得對自己可以提高的地方。讓自己從“批判者”角色,變成孩子解決學習問題的“幫手”。例如“你看你有謹慎優勢又有判斷力優勢,所以你很準確地發現專注時間不夠長就會影響作業效果。我們來設定一個目標——下周把專注的時間延長一點到半個小時不跑神,我們試試看怎么樣?”家長還可以進一步讓孩子思考具體的小方法,比如寫小便簽紙提醒自己專注。這個引導過程比起直接批評孩子沒有那么“過癮”,但只要堅持用這樣的方式來引導,你會發現他會更愿意承認問題,并尋找方法解決問題,畢竟最終學習習慣的養成還是要由他來實現的。只有當他愿意跟你坐下來一起去解決這個問題,愿意去嘗試時,才是真正的我們說叫“贏”了。在這個考驗所有家長的特殊時期,我們只有避開情緒失控,焦慮應對的大坑,才能平穩度過難關,幫助孩子回歸學習。為本文提供建議的Angel老師在2016年將美國教育領域最廣泛使用的品格優勢測評工具VIA引入到中國,過去3年在國內的十多所學校,幫助學校和家長培養孩子積極品格優勢。如果家長們希望自己能夠:
- 建立起積極視角,用平和心態對待問題
- 用成長型思維與家人相處,營造積極家庭氛圍
- 與孩子一起發現和挖掘他們的品格優勢,養成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关系到了冰点_疫情下半场,如何修复跌至冰点的亲子关系,让自己和家人活出幸福感?...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js long类型精度丢失_浮点数丢失精
- 下一篇: 防盗门换锁多少钱换防盗门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