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等高线怎么看_地貌图知识(学了军事地图也会看)定向运动及野外生存入门技巧4...
地圖在古代早已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了。那么地圖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又如何呢?現代戰爭,各軍兵種協同作戰,戰場范圍廣闊,戰爭的突然性和破壞性增大,情況復雜多變,組織指揮復雜,對地圖的依賴性更大,地圖成了軍隊組織指揮作戰必不可少的工具。經驗證明,指揮員如能正確地利用地圖,就能順利地完成戰斗任務,如不能正確地利用地圖,將會功虧一簣。而在我們日常戶外活動中,地圖也是野外活動、生存的好幫手。上一集我們主要講解了第一部分:地形圖知識(學了軍事地圖也會看)定向運動及野外生存入門技巧3
今天我們將會講解地圖中的地貌(等高線地圖)判定知識,等高線地形圖在日常生活、生產建設、國防軍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判讀能掌握大量信息.讀某地等高線(米)地形圖。各種地圖的用途不一樣,其分類很多,在戶外領域中,我們用的最多的是等高線地圖,定向越野使用的專業地圖也是等高線地圖。這是因為在衛星地圖、交通地圖之中,我們只能知道哪里是山地,卻很難看出具體的海拔落差以及坡度的緩急。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選擇等高線地圖的原因。
地貌判讀
地貌和水系一起構成圖上其他要素的自然基礎。地圖上表示地貌 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等高線法、暈翁法、暈渲法、分層高色法、寫景法及組合法(如等高線加暈渲)等。
等高線法,是現代地圖表示地貌的基本方法。它雖然缺乏立體效 果,但能科學地反映地面起伙狀況及其特性,能量測或判定地面點的高程、高差,斜面的坡度,兩點通視程度和求取遮蔽度。
一、等高線顯示地貌
1 . 等高線顯示地貌的原理
等高線是由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點連接而成的曲線。假想把一座 山從底到頂按相等的高度一層層水平切開,這樣,在山的表面就出現許多大小不同的截口線,再把這些截口線垂直投影到同一平面上,便形成一圈套一圈的曲線圖形,因為同一條曲線上各點的高程都相等, 所以叫等高線。 地圖戟是根據這個 原理顯示地貌 的。如圖 4 - 9。
2 . 等高線顯示地貌的特點
(1)) 圖上每一條等高線都表示 實地的一定高度, 在同一條等 高線上各點的高程相等,旬條等高線都是閉合曲線。
(2)) 在同一幅地圖上, 等高線 多的山高, 等高線少的山低; 凹地則與此相反。
( 3) 在同一幅地圖上, 等高線間隔大的坡度緩, 間隔小的坡度陡。
(4 ) 圖上等高線的彎曲形狀與相應實地地貌 相似。
3 . 等高距的規定
相鄰兩等高線水平截面的垂直距離叫等高距。它指的是兩相鄰等高線間的高差。從等高線顯示地貌原理可知:等高距愈小,同一幅圖 上等高線愈多、愈密,圖面愈不清晰,但地貌顯示愈詳細;等高距愈 大, 等高線 愈少、愈桸疏, 圖面愈清 晰, 但地貌顯 示愈簡略, 如圖 4- 10。 為兼顧 地貌顯示 較詳細和 圖面清晰易讀兩方 面, 對等高距作如 一下規定: 地 面坡度 4。5 時, 相鄰 兩基本 等 高線 在 圖上 的間隔為0. 2mm , 兩等高線同的高差 為基本等高距,也叫規定等 高距。確定基本等高距公式 為:
等高距= 0 . 2mmX 比例尺分母在地形復雜、等高線過 密地區, 基本等高距擴大 1倍。
4. 等高線的種類和作用 等高線按其作用不同分
為四種 , 如圖 4 - 11。
( 1) 基本等高線, 又稱 首曲線,是按規定的等高距 由平均海水面起算而測繪的 實線, 線粗 0 .1mm, 用 以顯示地貌的基本形態。如在 1: 5 萬圖上的首曲線, 依次 為10m、20m、3 0m........
(2)) 加粗等高線, 又稱計曲線, 規定從高程起算 面起 , 旬隔4 條首曲線(即 5 倍等高距的首曲線) 加粗 的一條粗實線 , 線粗 0. 2mm,用以數計圖上等高線和判讀高程。 如在 1 :5 萬圖上的計曲線, 依次為 50m、100m、150m······
(3)半距等高線, 又稱間曲線, 是按 112 等高距描繪的細長虛 線, 線粗 0 . 1mm , 用以顯示首曲線不能顯示的局部地貌 , 如小山頂、階坡或鞍部等。
(4 ) 輔助等高線, 又稱助曲線, 是按 1/ 4 等高距描繪的細短虛 線, 線粗 0.1mm, 用以顯示間曲線仍不能顯示的局部地貌。間曲線和助曲線共用于局部地區,顯示局部地貌,所以它不像首曲線那樣一定要旬條閉合。除表示山頂和凹地的曲線要閉合外,表示
鞍部時,一般只對稱描繪,終止于適當位置;表示斜面時,一般終止 于山或山谷兩側適當位置。 如圖 4 — 11 。
5. 高程起算和注記
1985 年以前, 我國高程起算采用的是 “1956 年黃海高程系” ,
1985 年后, 改用 “1985 國家高程基 準”。
以國家規定的高程基準面起算,高于高程基準面的為正,低于該面為負(負值要加“-”號)。以該面起算的高程,叫真高,也叫海拔或絕對高程。以假定水平面起算的高程,叫假定高程或相對高程。 地物、地貌由所在地面起算的高度,叫比高,它是相對高程的一種。 起算面相同的兩點同高程之差, 叫高差。如圖 4 - 12。
地圖上高程注記有三種·點的地面真高注記(習慣稱點的高程注 記)、等高線真高注記(習慣稱等高線的高程注記)、點的比高注記。點的真高注記。凡注有地面真高的點叫高程注記點,簡稱高程 點。它包括測量控制點和明顯地形站。如 三角點、埋石點、水準點、、山頭定位點、道路交叉點等。其高程注記用國色,字頭朝向北圖 廓。如圖 4 - 13。
等高線真高注記。 字用棕色, 字頭朝向上坡方向, 如圖 4 - 13。 點的比高注記與其所屬要素的頑色一致,字頭朝向北圖廓,如圖
4 - 13 。
地貌識別
1 . 山的各部形態
地貌雖然千姿百態、千差萬別,但它們都是由某些基本形態所組
成這些基本形態是山頂、凹地、山背、山谷、鞍部、山脊和斜面 等。不管地貌多么復雜,均可將其分解成基本形態加以認識。
(1 ) 山頂、 凹地。 經周圍地面突 高隆起的部分叫山。 山的最高部 位叫山頂。圖上表示山頂的等高線呈小的閉合環圈。山頂依其形狀可 分為尖頂、圓頂和平頂三種。 如圖 4 - 14。比周圍地面凹陷,且經常無水的低地叫凹地。大面積的凹地稱盆 地圖上表示凹地的等高線是一個或數個小閉合環圈。為了區別凹地 與山頂,表示凹地的環圈都要加繪示坡線。示坡線是指示斜坡降陷方向 的棕色短線 , 它與等高 線垂直相交, 與等高線不相接的一端指向下坡方向,除凹地一定給示坡線外 ,對于獨立的山頂、不易識別的山頂、不易辨別斜坡防線的等高線,也會加繪示坡線。圖4-14 、4-15
4-15加示坡線的幾種情況
(2)山背、山谷。
山背, 是從山頂到山腳的凸起的部分, 很像動物的脊背。下雨而時, 雨水落在山背上向兩力分流, 所以最高凸起的棱線又叫分水線。圖上表山背的等高線以 山頂為準 , 等高線線向外凸出, 各等高的線凸出部頂點的邊線線, 就是分水線。〉圖 4 - 16。依山背 的外形分尖的、圓的和平齊的三種山背、山谷、山尖,等高線依山背延伸方向呈尖狀回頭;圓山背,等高線依山背延伸方向呈弧狀回頭;平齊山背,等高線依山背延伸方向呈平齊狀回頭。
山谷,是相鄰山背、山脊之間的低凹部分。 由于山谷是聚水的地 方,所以最低凹入部分的底線叫合水線。圖上表示山谷的等高線與山 背相反,以山頂或鞍部為準,等高線向里凹入(或向高處凸出),各 等高線凹入部分頂點的邊線, 就是合水線。 如圖 4 - 16。
(3 ) 鞍部。 鞍部是相連兩山頂同 的凹下部分 , 其形如 馬鞍狀。 圖 上是由一對表示山背和一對表示山谷的等高線顯示。表示兩山背的一 對等高線高程相等, 表示兩山谷 的一對等高線高程相等。
如圖 4 -17。
(4)) 山脊。
山脊, 是由數個 山頂、 山背、鞍部相連所形 成的凸 棱部分。山脊的最高棱線叫山脊線。如圖 4 - 18。
(5)山腳、山腰。 山腳,山體最下部位,下接平地或谷地。圖上 山腳是等高線由密變疏的明顯部位。山腰指山頂到山腳的中同部分。
(6 ) 斜面和防界線。 斜面是指 從山頂到山腳的傾斜部分 ,又 叫斜 坡或山坡。軍事上以敵對雙方占領地區為準,把朝向對方的斜面稱為正斜面,背向對方的斜面叫反斜面。斜面按其起伏縱斷面的形狀分為 四種。如圖 4 - 19。
- 等齊斜面。 實地斜 面的坡 度基本一致, 全部斜 面均可能通視, 便于發揚火力。在圖上,等高線同隔大致相等,又有陡坡和緩坡之 分。陡坡等高線密,間隔小;緩坡等高線桸,同隔大。
- 凸形斜面。實地斜面的坡度上級下陡,斜面部分地段不能通 視,形成觀察、射擊的死角。在圖上,等高線同隔上面稀下面密。
- 凹形斜面。實地斜面的坡度上陡下級,全部斜面均可通視,便于發揚火力。在圖上,等高線同隔上面密下面稀。
- 波形斜面。是上述三種斜面的組合斜面,實地斜面的坡度交叉變換,陡緩不一。斜面的若干地段不能通視,形成觀察、射擊的死角 較多,但便于組織多層火力配置。在圖上,等高線同隔疏密不一。
- 防界線通常是斜面上凸起的傾斜變換線。在防界線上能展望其下 方的部分或全部斜面,利于構筑射擊陣地和觀察所。在圖上,防界線一般位于山頂下方 、等高線由桸變密的地方。 如圖 4 - 19。
2. 地貌符號
用等高線表示地貌的方法雖然比較科學,但它畢竟是一種相當簡化的曲線圖形。由于地貌形態復雜多變,不論等高距選擇得如何正 確,描繪得又如何精細,它都不可能逼真地反映地形的全貌,在等高 距之間總有陷選的微小地貌,這是等高線本身無法克服的缺點。因 此,還必須采用地貌符號,才能彌補等高線的不足。
( 1) 微型地貌符 號。 微型地貌符 號有以下幾種。
- 山隘·是道路通過鞍部隘口的地方。重要的隘口除繪以符號外, 還注有能通行的時間。
- 山洞(溶洞)·是石灰巖地區的主要標志之一。由于地下水的溶蝕作用而形成地下洞穴,雖然洞口不大,但洞內容積一般都很大,在 軍事上具有重要的價值,可作為天然大倉庫,也可作為防原子、隱蔽兵力的重要場所。地圖上以山洞符號的點表示洞口的真實位置,同時還注有洞口的最短直徑和洞深。
- 溶斗·是石灰巖地區受水溶蝕而形成的屈斗式小凹地。底部有透水窟的才用該符號表示。黃土地區的溶斗也用些符號,但均注記有“土”字。
- 巖峰:是高聳于山嶺、山坡或增地上的柱狀巖石,是良好的方位 物。孤立的用“孤峰”符號表示,成群的用“峰叢"符號表示。峰叢 的比高注記是指其中最高的巖峰。變形地符號。變形地符號如圖4-20。
- 沖溝:是在土質疏松、植被桸少的斜坡上由暫時性流水沖蝕而成 的大小溝壑。它是黃土地形的典型地貌。根據符號在圖上的寬度,可 分為單線沖溝、雙線沖溝(依比例)和陡壁沖溝(依比例,用陡壁符 號或加等高線表示)三種。
- 陡崖: 是坡度在 70° 以上難于攀登 的陡峭崖壁。有土質和石質之 分,實線表示陡崖的上緣,齒線表示斜坡降陷方向,一般都注記比高。
- 陡石山: 是巖石大部或 全部裸 露在外、坡度大于 7.0 的山地。 陡石山符號是按照光線法則,以斷續的山脊線表示巖頂,以縱橫交錯的 短線表示陡巖。
- 崩崖:是山坡受風化作用后,巖石碎屑從山坡上崩沼下來的地段。圖上用密集的小圓點表示沙土質崩崖,用三角塊加小圓點表示石 質崩崖,大面積的崩崖用等高線配合表示。
- 滑坡:是斜坡表層因地下水(或地表水)的影響,在重力作用下 沿著斜坡下滑的地段。滑坡的上緣用陡崖符號繪出,范圍用點線描 繪,內部用斷續的等高線表示。
(3)) 土質特征符號。土質特征符號有 以下幾種。
- 沙地地貌:是干燥氣候區形成的風積地貌。因地表形態多種多 樣,所以又分為平沙地、多小丘沙地、波狀沙丘地、多壟沙地和沙窩 地。總的起伏與走向用等高線表示,以符號顯示沙地地貌的種類。
- 沙礫地:是沙和區石混合分布的地段或是地表面兒乎全為礫石覆 蓋的戈壁灘。
- 石塊地:是碎石分布的地段,呈現臼色、草木很小的地段。
- 小草丘地:是在沼澤、草原和荒漠地區長有草類或灌木林的小行 成群分布的地段。
- 殘丘地:是由風蝕或其他原因形成的成群石質的土質小丘。
- 龜裂地:是荒漠地區,表面土質為粘土的低洼地段。在千燥季節 龜裂成堅硬的塊狀,下陽后則一片泥廳。
三、地面起伏判定
判定起伏,就是判定現地上下坡的方向。在圖上判定戰斗行動區 域或行進方向上的起伏狀況時,首先根據等高線疏密情況、高程注 記、河流的位置和流向,判明各山脊的分布狀況和地形總的升降趨勢,再具體分析山頂、鞍部、山脊、山谷的分布,詳細判明起伏狀 況。其判定根據如下。
1. 根據等高線疏密判定
在地圖上,一般來說等高線密處地勢高,等高線桸處地勢低。
2. 根據示坡線方向判定
示坡線與等高線相連接的一端指的是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 方向。
3. 根據高程注記判定
高程點高程遞增的方向為上坡方向,遞減的方向為下坡。方向等 高線的高程注記,字頭朝向上坡方向。
4. 根據河流情況判定
地形圖片河流符號多數由細漸粗,大的河流還繪有流向箭頭、從 而能判定河的上下游。當一組等高線橫穿河流時,上游等高線的高程高,由此可判定上、下坡方向。
5 . 根據 山的各部形態判定
山頂高,鞍部低;山背高,山谷低;山脊高,山腳低。通過圖 上各部形態的等高線圖形,就能判定其高低或上下坡方向。具體判定 時應根據上 述方法 ,逐片逐段地進行。 圖 4 - 21 標繪的是從亭子經過 1 、2 、3 , 4 、5 、6 各點, 到達獨立樹叢的路線以及各段路起伏狀 況,
四、高程與高差的判定
在地形圖上判定高程和高差,是根據等高距和高程注記進行的。 要做到迅速準確,就必須掌握判定的方法。
1、 高程的判定
(1 ) 先從南圖廓外查明本圖的等高距, 并在判定點 附近找出高程 點的注記或等高線的高程注記。
( 2) 根據判定點與高程點或有高程注記的等高線的關系位置, 判 斷上、下坡方向,即高程增減方向。
( 3) 根據判定點與等高線位置, 判定該點高程。
如判定點在等高線上,查出所在等高線的高程,即為該點高程。 如圖 4 - 22 , 查獨立房 (11 , 71 ) 的地面高程 , 先弄清本圖基本等高 距為 1(lm , 在獨立房 附近找到計 曲線差 3 個等高距, 且知計曲線 至小房是下坡方向, 所 以獨立房高程為 270m 。 也可利用高程點 357 . 4 (12、72 ) 判定獨立房 高程。 該山頂閉合 計曲線為 350m , 山頂至獨立 房為下坡 , 獨立房所在 等高線 為 270m , 即獨立房高程為 270m。
當判定點在某兩等高線之間時,應判明該點上下相鄰等高線的高 程, 再按該點所在等高線間的部位進行估計。 如圖 4 - 22 , 判定獨立 樹 (12 、73 ) 所在地面的 高程, 因獨立樹位于 310m 與 320m 兩等高 線之間, 獨立樹與 310m 等高線間隔, 約占 310m -與320m 兩等高 線 間隔的 4 / 10 , 所以獨立樹的地面高程 為 310m 加 4n1, 為 314m o
當判定點在山頂時,先判定表示山頂的等高線的高程,然后加上 余高,判定點在凹地里時,先判定凹地等高線的高程,然后再減去余
高(深);判定點在鞍部時,先判定鞍部下一條等高線或上一條等高 線的高程,然后加或減余高。如果所判定的等高線是首曲線時,應加或減半個等 高距,若是間曲線, 應加或減 1/ 4 個等高距, 若是助曲線, 加或減1/ 8 個等高距。
判定點在平地地形上,附近高程點的高程注記就可以看成其高 程。如圖 4 - 22 , 獨立石 (1 3、74 ) 所在 地面高程約為 325m , 棚房 (13、73 ) 所在地面高程 約為 285m。
利用等高線 判定高程的一般規律, 如圖 4 - 23。
2 . 高差的判定
判定兩點的高差時,應先分別判明兩點各自的高程,然后兩數相減, 即得高差。 如圖 4 - 22 , 獨立房的地面高程為 270m , 獨立樹的 地面高程 為 314m , 則兩點的高差為 314m - 270m = 44m。
五、通視判定
地形的通視情況對觀察、蔭蔽有很大的影響。
兩點間能否通視,主要根據觀察點、遮蔽點和目標點三者的高程 和相互關系位置而定,與地物的高低及植被的季節性生長等情況也有定的關系。
判定的方法, 先從觀察點至目標點連一直線J 若直線通過 的地方 有妨礙通視的遮蔽物,應先查明觀察點、目標點和遮蔽點的高程,再 根據情況采用下達方法判定。
1. 直接判定法
直接判定法,是根據觀察點、遮蔽點和目標點_三者高程的明顯差 別直接判定出是否通視。
當遮蔽點的高程低于觀察點和目標點的高程,或與其中較低的一點同高時, 則能通視。 如圖 4 - 24。
當遮蔽點的高程高于觀察點和目標點的高程,或與較高的一點同 高時, 則能通視。 如圖 4 - 25。
2 . 圖解法
當遮蔽點的高程介于觀察點和目標點之間,不易直接判定時,可 采用圖解法、計算法、直斷面法判定。
當高程不大時,可采用高程圖解法,以圖4 -26為例,作業方法是:
( 1) 先從觀察點至 目標點連一直線, 找出遮蔽點; 再判明觀察 點、遮蔽點和目標點的高程。 如圖 4 - 26 觀察點高程為 70m , 遮蔽點高程為 60m , 目標點高程為 50m o
( 2) 根據各點和高程, 按適當的 比例, 分別 以各點位置作觀察點、目標點連線的垂線(本例以1mm 代表高程 2m )。
(3) 過觀察點和遮蔽點兩垂線 的頂端作直線(稱展望線)。目標 點和垂線與展望線不相交,則不能通視;若相交(或相切),則能通視。本例不通視。
當高程較大時可采用高差圖解法,先以觀、遮、目三點中高程最低點為準,算出另兩點高差,或者觀、遮、目三點中高程同時減去相 同的米數。本例是 以目標點為準, 算出目、觀高差為 20 m , 目、遮高 差為10 m。然后再按上述 要領圖解、判定 , 如圖 4 - 27 (本例 1cm 代表 20m )。
今天關于地貌圖的判定知識就講解到這里,下一期將會講解:指北針在野外定向越野中的實戰運用。
《新程序員》:云原生和全面數字化實踐50位技術專家共同創作,文字、視頻、音頻交互閱讀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山体等高线怎么看_地貌图知识(学了军事地图也会看)定向运动及野外生存入门技巧4...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帮问克鲁勃润滑油品质如何?有哪些行业优势
- 下一篇: 当压力降到多少的开启压力时,安全阀自动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