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第一份应用报告,伯克利盘点当前企业如何使用区块链
https://mp.weixin.qq.com/s/2Qk62-ztnD79B9kgfbkWoQ
區塊鏈是一項突破性技術,并已經在眾多行業當中掀起新一輪創新與研發熱潮。
目前,大部分財富五百強企業——從零售、到金融,再到汽車制造與航空企業——都在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并希望借此在商業運營與安全方面獲得理想收益。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將共同探討以下問題:
目前行業內的區塊鏈研發與采用情況如何?
哪些企業在區塊鏈技術的研發與投資方面占據領先地位?這些企業正在探索哪些用例?
在考慮并實施區塊鏈技術時,企業面臨著哪些值得重視的挑戰與決策?
當前行業內的區塊鏈
2017 年內掀起了一波區塊鏈研發浪潮,其中包含多個備受矚目的概念驗證(簡稱 PoC)與跨行業試點項目。所謂概念驗證,屬于一類早期軟件實現或原型方案,旨在測試相關技術的可行性與實際潛力。
研發投入與發布步伐的加快,進一步推動區塊鏈行業的持續拓展。雖然從 2015 年或者更早的項目來看,金融行業長期在區塊鏈技術的研發與投資方面占據主導地位,但從 2017 年開始,零售、航運、電信、航空、汽車以及其它行業的關注度也在迅速上升。
概念驗證目前仍是企業研發活動當中的主要表現形式。英國早期風險投資企業 Oulier Ventures 公司策略了一個企業研究追蹤器項目,其中涉及約 285 家公司的區塊鏈研發活動。除了包括荷蘭銀行與富國銀行在內的 140 家企業之外,該項目還列出了約 15 家申請區塊鏈技術相關專利的公司,其中包括 Amazon、波音、IBM 以及西聯等。
各企業也在戰略投資與收購方面表現出對區塊鏈技術的極大興趣。2016 年到 2017 年之間,愛彼迎、戴姆勒、Rakuten 以及其它多家公司都曾經著手收購區塊鏈相關初創企業。而捷豹路虎、JetBlue、Verizon 以及其它幾家企業的投資部門則對區塊鏈進行了戰略性投資。
重要的是,這些企業還沒有將區塊鏈技術投入大規模生產及流程當中,用以實際支持重大商業活動。大多數區塊鏈項目及去中心化應用(簡稱 DApp)都處于類似的早期開發階段,雖然擁有大量研究、工作與投資支持,但卻很少能夠拿出在商業層面具備可行性的生產就緒型解決方案。此外,目前的底層技術尚不夠成熟也成為妨礙其實施的一大難題。
金融服務行業在這個層面似乎最接近生產就緒階段,其中包括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與先鋒集團等已經開始推進相關實例,宣布有意在試點研究成功之后在今年年內正式實施區塊鏈技術。
全球各地的企業都在思考,區塊鏈技術是否能被用于實現其構想中的新功能。就潛力來看,區塊鏈似乎能夠幫助其降低成本并改進某些業務流程、提高產品與客戶數據的追蹤與安全性、改善產品安全水平并減少欺詐與仿冒可能性。
隨著傳感器與網絡、人工智能以及工業基礎設施的發展,區塊鏈技術可能成為推動企業進入“工業 4.0”全面連接與機器互操作、信息透明度以及聯網供應鏈等的實現范例。
行業內的區塊鏈活動
以下清單囊括了企業區塊鏈技術研發、投資以及創新領域的一些主要領導者。
金融服務
對于金融服務而言,區塊鏈活動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且一直通過概念驗證、試點以及測試項目的形式持續推進。桑坦德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紐約梅隆銀行、美國運通、Visa、萬事達以及高盛等都在開展與區塊鏈技術相關的工作,且擁有專注于區塊鏈事務的內部工作組或專業團隊。
由于監管要求的存在,金融機構目前正以一種較為節制且保守的方式進行區塊鏈方案測試。正如 CoinDesk 作者 Noelle Acheson 在 2017 年 10 月的文章中所提到,當金融服務行業中的概念驗證與試點項目相結合時,我們發現大量研發工作都開始指向未來可能實現的普遍性使用場景。
金融機構在研發方面主要集中在區塊鏈聯盟當中,而眾多銀行則建立起自己的 R3CEV(或簡稱 R3)聯盟,其專門關注各項銀行業務。Hyperledger 聯盟與以太坊企業聯盟(簡稱 EEA)等也已經吸引到了大量企業的加入。
摩根大通公司正是 EEA 與 Hyperledger 聯盟中的成員,其擁有一支內部區塊鏈技術團隊以及 Quorum 區塊鏈基礎設施。Quorum 基于以太坊區塊鏈技術,且專為金融服務交易而設計。該公司正持續投資區塊鏈領域,并將先進加密技術與其 Zcash 合作成果整合至 Quorum 之內。此外,摩根大通還啟動了名為 Interbank Information Network 的銀行間支付平臺。這兩個項目皆公布于 2017 年 10 月。
加拿大皇家銀行(簡稱 RBC)一直在與包括 R3 及加拿大德勤在內的“Jasper 項目”成員保持跨境區塊鏈合作,其“Ubin 項目”也已經正式上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自 2016 年以來,該銀行還與著名區塊企業 Ripple 公司進行合作實驗。Ripple 是一家極具知名度的區塊鏈廠商,致力于打造作為金融機構國際支付標準的“Swift 2.0”。
高盛公司則以謹慎的態度制定其發展策略,且目前幾乎沒有作出任何明確的相關公告。該公司擁有一支專注于區塊鏈事務的內部工作組,并已經投資專門為金融機構提供分布式記賬技術方案的 Digital Aset Holdings 公司。
2017 年 4 月,美國運通公司申請了一項新的客戶獎勵計劃專利。該項計劃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記錄,并以加密貨幣的形式提供獎勵積分。去年 11 月,該公司還宣布利用 Ripple 的服務幫助企業客戶從美國銀行向英國桑坦德銀行的分行轉移資金。
2017 年 11 月,Visa 公司披露了一項名為“B2B Connect”的區塊鏈企業對企業支付服務試點計劃。該平臺于 2016 年首次公布,并與專門面向企業客戶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平臺 Chain 合作開發。
萬事達卡方面于 2016 年 5 月申請了專利,旨在為商戶提供更快的基于區塊鏈型支付處理體驗。2018 年 3 月,該公司又申請了在供應商與客戶之間利用區塊鏈技術存儲支付歷史記錄的專利。
隨著跨行業企業申請更多相關專利,其很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借此對其它各方的技術研發與產品開發施以限制——這明顯有違區塊鏈社區的開源精神。
汽車制造
汽車制造商已經意識到,隨著車輛共享、自動駕駛汽車(簡稱 AV)、電動汽車以及其它技術發展趨勢的推動,汽車的核心性質正在發生變化。目前,已經有多家廠商正在考慮利用區塊鏈及其它技術以應對并參與這一波顛覆性的汽車革命。
大眾汽車金融服務與雷諾汽車公司在 2017 年開始測試車輛遠程信息處理追蹤項目。在這一案例當中,車輛的里程數據、引擎使用歷史記錄、修理與維護歷史記錄以及其它數據皆可通過區塊鏈查看,以確保制造商、經銷商、買方、保險公司以及其他參與方準確了解車輛的狀況與使用歷史。這是一類重要的用例,因為根據估計,德國售出的全部二手車當中約有三分之一進行過日程表篡改。
同樣在 2017 年,豐田研究院領導建立了一套基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交易平臺概念驗證方案,旨在購買并銷售自動駕駛汽車的駕駛數據。在這一用例當中,汽車制造商可以購買車主的駕駛數據以改善自家自動駕駛車輛的機器學習算法。反過來,車主則可利用所得款項支付車輛相關費用,從而抵消汽車使用成本。
豐田研究院還主導了由 Oaken Innovations、GEM 以及 Commuterz 參與支持的區塊鏈支持型汽車共享平臺的構建工作。
戴姆勒公司也許是區塊鏈研發領域最為高調的參與企業。其于 2017 年 6 月發行了總值 1 億歐元的 1 年期企業債券,其中一部分將用于資助相關研究。此外,該公司還在債券發行過程中引入了區塊鏈——債券從發行到本金償還的整個流程都運行在區塊鏈技術之上。戴姆勒公司亦是 Hyperledger 聯盟的成員之一,還曾于 2017 年 1 月收購了一家支持比特幣支付方案的歐洲初創企業 PayCash 公司。
航空
2017 年春季,空中客車公司作為 Hyperledger 聯盟的成員之一,同伯克利大學共同進行了一次利用區塊鏈技術對飛行器零件進行追蹤的概念驗證嘗試。同年晚些時候,荷蘭航空公司與位于阿姆斯特丹的咨詢企業 Kryha 合作開發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原型設計方案。
此外,德國漢東海航空也在為 Winding Tree 的用戶測試基于區塊鏈的旅行應用 ; 法國航空則在考慮在供應鏈當中引入分類賬技術,同時追蹤飛機維護系統中的各項工作流程。
對于其中一些項目而言,其距離生產就緒狀態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事實上,在法國航空方面,他們使用紙質記錄與處理流程的作法確實嚴重阻礙了立足區塊鏈實現供應鏈與航空數據數字化的努力(這不是玩笑,法航確實還在使用紙質記錄方法)。
航運、電信與物聯網
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集團正在試行區塊鏈追蹤貨運與物流的項目,這亦是目前值得關注的企業實際用例之一。該公司于 2017 年 3 月完成了首次現場試用,此后則一直在持續尋求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性應用方向——包括探索其在海運保險領域的發展空間。
電信行業同樣參與到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當中,希望借此解決利潤降低與競爭激烈等難題,同時實現新的分布式服務模式與物聯網設計規范。搶在同行之前,AT&T 公司于 2015 年 10 月率先提交了關于車聯網汽車數字貨幣支付的相關專利申請。
2017 年 2 月,康卡斯特公司提交了關于在分布式數據庫中存儲用戶數據的專利。2017 年 11 月,英國電信獲得了與區塊鏈網絡保護相關的安全方案相關專利。
同樣是在去年,Sprint 與軟銀及臺灣遠傳電信公司也加入戰團,希望能夠組建聯合體的方式“合作開發適用于電信運營商的區塊鏈技術方案”。
在內部研發之外,也有一些電信企業開始在區塊鏈技術層面進行戰略投資。Orange 公司參加了 Chain 公司于 2016 年進行的 C 輪融資。Verizon Ventures 則連同 Intel Capital、SamsungNetxt Ventures 以及 JetBlue Technology Ventures 一同參與 Filament 公司的 A 輪融資。順帶一提,Filament 是一家專門為分布式環境中的設備開發安全通信平臺的區塊鏈初創企業。
最近,思科公司也宣布正在尋求利用區塊鏈技術驗證接入設備的身份、安全性以及可信度。當然,該公司亦為此提出了專利申請。
新的物聯網規范可能會將區塊鏈技術視為設備之間的交易層與通信層。在這套系統當中,設備安全性無疑至關重要。思科是 Hyperledger 聯盟以及 Trusted IoT 聯盟的成員之一,并與博世公司共同建立起多個區塊鏈相關項目,亦在開發專用設備傳感器及連接器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零售
零售行業似乎更關注與區塊鏈技術相關的供應鏈用例。著名的沃爾瑪集團正試用區塊鏈在中國追蹤豬肉的運輸與來源。
同樣在亞洲,阿里巴巴集團于 2017 年年末宣布其在過去兩年內一直在低調開發內部私有鏈網絡,旨在追蹤供應鏈中的產品真偽并減少仿冒行為。螞蟻金服創新實驗室負責人蔣國飛表示,通過區塊鏈技術的幫助,“我們能夠追蹤產品的來源、交付過程以及對應零售商。”
2017 年 12 月,De Beers 公司宣布將投資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鉆石追蹤平臺,希望能夠借此增強供應鏈透明度以及鉆石的可追溯性,從而避免商品來路不正等喝到。
De Beers 公司 CEO Bruce Cleaver 指出,“這套鉆石可追溯平臺的基礎正是區塊鏈技術,其提供一款安全性極高的數字化注冊器,用以創建一套無法篡改且永久記錄的交互清單——如此一來,鉆石的價值鏈走向將非常明確。”
企業面臨的區塊鏈挑戰與注意事項
在考慮使用區塊鏈技術時,企業無疑面臨著眾多挑戰與問題。最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相當一部分基礎性區塊鏈技術還不夠成本——未經過大規模商業實現的測試。除了交易安全性與可擴展性之外,企業在獲取內部區塊鏈知識與開發人才方面也面臨著嚴峻挑戰。
假設技術挑戰得到解決,企業也必須作出一項重要權衡:盡管區塊鏈與去中心化技術能夠實現數據的穩健性與完整性,并允許數據庫及流程徹底擺脫中間商及第三方的介入,但與集中式數據庫及系統相比,其交易處理速度也將相應降低、數據隱私性減弱。
接下來,企業必須重新定位競爭對手、供應商以及價值鏈上的消費者。目前,相當一部分區塊鏈的實際用例要求有關各方接入并共享數據庫及流程。但在某些情況下,企業可能需要提供強而有力的價值主張,從而說服各方協同使用這項新技術。
此外,企業也面臨著監管與商業聲譽風險:由于監管規則日益嚴格,金融服務與醫療衛生行業必須認真對待區塊鏈技術的使用 ; 各個行業中傾向保守的企業都不可能希望跟近年來臭名昭著的 ICO 或者炒幣行為扯上關系。
再有,在大多數企業用例當中,數據輸入以及從物理世界到數字化世界間的初始連接層面,都存在著一個關于核心信任與準確性的未解決假設。
舉例來說,在供應鏈當中,我們需要假設手提包或墨西哥辣椒的原始生產商會在區塊鏈上準確創建并表達產品的數字身份。而在車輛遠程信息處理追蹤當中,我們需要假設來自車輛日程表的數據在接入傳感器時準確無誤,只有這樣區塊鏈對傳感器進行追蹤時才具有實際意義。如果數據不正確,那么區塊鏈將記入錯誤信息,這將使其對數據完整性以及“信任”作出的一切承諾都變得毫無意義。
可以理解,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確實帶給我們希望與期待。然而,過早信任這些尚非常年輕的技術也會帶來切實存在的技術與實施層面的挑戰。
必須承認,最終我們可能會發現區塊鏈社區無法解決這些挑戰,而且其在技術層面也無法滿足我們的期待。
企業的區塊鏈實施決策
如果企業決定選擇并采用區塊鏈技術,那么以下幾個重要問題必須首先得到認真考量:
-
我們對速度、要擴展性、安全性以及隱私性水平的具體要求如何?
-
我們應該使用“授權”私有鏈還是公有鏈?
-
我們是否應該建立一套企業級區塊鏈平臺?
-
我們是否應該加入聯盟組織?
目前,大多數企業都選擇在私有網絡當中建立區塊鏈解決方案。這些私有鏈網絡需要授權方可接入,而非公開可見。雖然私有鏈網絡解決了部分關于數據及交易隱私的問題,但其同樣會帶來新的麻煩:私有鏈會假設各參與者間的信任程度更高,且底層區塊鏈使用的共識算法往往很難防止惡意或欺詐性網絡交易(目前各主要公有鏈通常采用‘拜占庭容錯算法’,意味著其分布式系統能夠在網絡中不可信參與者比例不超過 33% 的前提下保證記錄結果的真實性)。
為了建立起能夠抵御惡意與欺詐行為的安全保障機制,私有鏈網絡需要在速度與隱私性方面實現提升。在某些情況下,如果各參與方彼此充分信任,則可能根本不必將交易轉移至區塊鏈平臺之上。
此外,目前正在測試區塊鏈解決方案的多數企業正在采用企業級開發與實施平臺,具體包括微軟 Azure“區塊鏈即服務”、Hyperledger Fabric 以及 Chaine Core。三者皆開始提供行業示例支持。最后,部分企業也創建并加入了區塊鏈相關聯盟組織。2017 年,此類組織的數量大幅增長,并成為當今區塊鏈研發生態系統當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此類聯盟通常涉及多家大型企業、軟件開發初創公司、區塊鏈導向型研究與教育機械,甚至包括部分政府機構。
盡管部分企業參與者之間可能屬于行業競爭對手,但其仍然同意通過合作方式協同制定技術與實施標準,共享知識與資源,并加速生產高潛力軟件與解決方案。目前各聯盟的實際價值尚不明確,相信這一點將在 2018 年當中得到驗證。
展望未來
在企業領域,2017 年已經成為區塊鏈相關投資與活動迅速升溫的重要一年。概念驗證目前仍是各類研發活動的主要表現形式,并逐步延伸至行業測試及專利申請等層面。
目前,還鮮有企業能夠開發出適合大規模生產環境的技術方案。2018 年,金融服務企業似乎最有可能率先將區塊鏈技術引入生產體系,同時持續投入大量資金并參與聯盟組織。
展望 2018 年,隨著區塊蓮技術及其用例步入主流并被企業高管團隊所理解,預計區塊鏈教育、研發、戰略投資以及收購方面的總體態勢將進一步上揚。
隨著企業尋求制定標準并彼此共享資源與知識,相信還將有更多聯盟成員加入并誕生更多新的聯盟組織。在新的一年中,實踐還將驗證 2017 年出現的這些新聯盟是否確有能力帶來高價值軟件與解決方案。
最后,隨著專家們積極引導這一技術行業共同解決關鍵性技術與實施層面的挑戰,相信今明兩年中生產級企業應用將開始陸續出現。
原文鏈接:https://blockchainatberkeley.blog/a-snapshot-of-blockchain-in-enterprise-d140a511e5fd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davidwang456/articles/8657084.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行业第一份应用报告,伯克利盘点当前企业如何使用区块链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pring boot打包文件后,报错\
- 下一篇: 滑块验证码识别 java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