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为何对印度情有独钟?深层原因说清了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印度和土耳其可謂是“東邪西毒”,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兩國在政治外交環境上相較于其他國家都十分寬松,全世界都要對兩國遷就忍讓,而兩國依然反復橫跳,不亦樂乎。
尤其是印度,放眼世界舞臺,能夠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輪流跪舔的國家怕也只有它了。更為難得是,包括西方國家的戰略對手俄羅斯也要朝著印度擠眉弄眼。即便是我們中國,在對待印度時,也要以安撫為主,敲打為輔。似乎在對待印度的態度上,大家都能夠保持一致,那就是能巴結就巴結,能安撫就安撫,能不招惹就不招惹。
印度做到了連聯合國都沒有做到的事,那就是讓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意見統一。反觀印度,不但充分享受著全球大部分強權巴結它帶來的好處,有時還齜牙咧嘴的挑食,甚至時不時到處挑事。前一段時間,印度特工涉嫌在加拿大暗殺錫克教人士,導致印度與加拿大的外交關系持續緊張。事發后,印度議員怒噴加拿大,還叫囂著要對加拿大實行“外科手術式打擊”。

加拿大可是美國最忠實的小弟,俗話說打狗也要看主人,但面對印度的咄咄逼人,美國卻默不作聲,加拿大也沉默不語。此事件又在歐洲持續發酵。10月6日,在英國針對印度的暴力事件愈發嚴重,而未等印度政府表態,英國首相就上趕著發表聲明:“英國絕不容忍任何形式的種族主義和暴力行為,我們將對涉事者采取最嚴厲的法律措施,并確保印度公民在英國的安全”。似乎美國包括整個西方國家對印度的態度永遠是,印度虐我千百遍,我待印度如初戀。
即便是在日本,印度也是香餑餑。日本無論是在經濟領域、政治領域都會給予印度相當的支持,幾乎從來沒有與印度對著干的時候。在俄羅斯,印度享受的待遇也遠非其他國家能比。俄羅斯出口武器都有“留一手”的習慣,出口的武器裝備都要比自用的型號性能略微弱一些。
而唯獨出口印度,非但沒有這個習慣,甚至比自用型還先進。比如出口印度的SU-30MKI,裝備有俄羅斯同型號都未曾裝備的矢量發動機,甚至以色列也傾囊相授,為印度專門研發了多國相容航電,可以使該型機和印度、俄羅斯和法國飛機的航電互通。放眼全世界,印度魅力之大怕是難以找出第二家。印度到底有何魅力能夠讓全世界都對它如此“親切”?總結就兩個字:“恰當”。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印度和土耳其可謂是“東邪西毒”,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兩國在政治外交環境上相較于其他國家都十分寬松,全世界都要對兩國遷就忍讓,而兩國依然反復橫跳,不亦樂乎。
尤其是印度,放眼世界舞臺,能夠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輪流跪舔的國家怕也只有它了。更為難得是,包括西方國家的戰略對手俄羅斯也要朝著印度擠眉弄眼。即便是我們中國,在對待印度時,也要以安撫為主,敲打為輔。似乎在對待印度的態度上,大家都能夠保持一致,那就是能巴結就巴結,能安撫就安撫,能不招惹就不招惹。
印度做到了連聯合國都沒有做到的事,那就是讓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意見統一。反觀印度,不但充分享受著全球大部分強權巴結它帶來的好處,有時還齜牙咧嘴的挑食,甚至時不時到處挑事。前一段時間,印度特工涉嫌在加拿大暗殺錫克教人士,導致印度與加拿大的外交關系持續緊張。事發后,印度議員怒噴加拿大,還叫囂著要對加拿大實行“外科手術式打擊”。

加拿大可是美國最忠實的小弟,俗話說打狗也要看主人,但面對印度的咄咄逼人,美國卻默不作聲,加拿大也沉默不語。此事件又在歐洲持續發酵。10月6日,在英國針對印度的暴力事件愈發嚴重,而未等印度政府表態,英國首相就上趕著發表聲明:“英國絕不容忍任何形式的種族主義和暴力行為,我們將對涉事者采取最嚴厲的法律措施,并確保印度公民在英國的安全”。似乎美國包括整個西方國家對印度的態度永遠是,印度虐我千百遍,我待印度如初戀。
即便是在日本,印度也是香餑餑。日本無論是在經濟領域、政治領域都會給予印度相當的支持,幾乎從來沒有與印度對著干的時候。在俄羅斯,印度享受的待遇也遠非其他國家能比。俄羅斯出口武器都有“留一手”的習慣,出口的武器裝備都要比自用的型號性能略微弱一些。
而唯獨出口印度,非但沒有這個習慣,甚至比自用型還先進。比如出口印度的SU-30MKI,裝備有俄羅斯同型號都未曾裝備的矢量發動機,甚至以色列也傾囊相授,為印度專門研發了多國相容航電,可以使該型機和印度、俄羅斯和法國飛機的航電互通。放眼全世界,印度魅力之大怕是難以找出第二家。印度到底有何魅力能夠讓全世界都對它如此“親切”?總結就兩個字:“恰當”。
1,恰當的經濟實力
印度經濟的實力對西方國家很是恰當。在西方國家眼里,它們需要一個擁有廣闊市場,可以作為它們產品經銷地的國家,但同時又在經濟上對自身構不成威脅。中國雖然市場廣闊,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升級,以往的中國制造已經升級為中國創造。
近年來,中西方國家一直處于貿易逆差的情況,根據統計,在過去十年間,中歐貿易逆差增加了2倍,達到4000億美元,并且出口的產品也從之前的衣物和原材料變為如今的家電、電子產品、汽車、核反應堆等高端商品,中國2022年的GDP更是達到18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二,超過了整個歐盟國家GDP的總和,是排名第三日本GDP的4倍還多,中國經濟的強大讓歐美國家很是“不安”。
印度則不同,雖然印度GDP排名世界第五,達到3.3萬億美元,但出口的商品主要是珠寶、藥品、石油制品、冷凍蝦、預制食品等附加值很低的產品,科技含量更是微不足道,在經濟層面屬于下游水平,對歐美在世界經濟的統治力毫無威脅。
而印度則擁有全球第一人口的廣闊市場,并且印度長期保持著高速的經濟增長,市場潛力不斷被挖掘。印度又缺乏高端科技研發能力,數碼產品、汽車、家電、大型機床等這些高附加值產品均需進口,這對于歐美把控印度市場的經濟主導地位有著重要意義。
甚至在經濟體制上,印度也沒有自己的創新,依然沿用西方尤其是英國殖民者留下來的經濟管理模式。某種意義上來說,印度更類似于歐美國家的經濟殖民地。這樣一個市場廣闊,能夠賺到豐厚利潤,在經濟上又不會對自身產生威脅的印度,哪個國家不愛?
2,恰當的軍事實力
印度軍事實力在紙面上看是相當強大的,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有的,它基本都有。印度海陸空三軍共127萬人,僅次于中美俄,位居世界第四。
印度陸軍擁有主戰坦克近4000輛,各類型裝甲車6000多輛,各型火炮8000門。印度空軍擁有各型飛機1900多架,預警機、運輸機、加油機、反潛偵察機等先進機型一應俱全。印度還是少數擁有雙航母的國家,而且均為中型航母,圍繞航母,印度還打造了一批戰力不俗驅逐艦群。印度還是除聯合國五常外,少數公開承認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印度擁有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這孕育了印度的較為完備的軍工體系。
印度可以“生產”當今絕大多數的主流軍事裝備,包括主戰坦克、巡航導彈、第三代戰斗機等等,印度還是世界上少數能夠自行建造中型航空母艦的國家。印度的軍事實力,即便是聯合國五常,都要刮目強看。
但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五常以及歐美西方國家對印度的軍事實力雖說是刮目相看,但還談不到懼怕。原因在于,印度的軍事實力,實際上是一個臃腫的胖子,看似強大,實際并沒有多多少威脅。印度的幾乎所有軍事裝備,全部依賴進口。主戰坦克大多是進口俄羅斯的T-72B、T-90S主戰坦克,裝甲車也主要來自俄羅斯與烏克蘭。
空軍的主力為進口俄羅斯的SU-30MKI戰斗機,法國的“幻影”戰斗機、“陣風”戰斗機。預警機則是進口以色列與俄羅斯聯合研制的混血兒。大型運輸機則是以俄羅斯的伊爾-76運輸機和美國的C-17環球霸王運輸機為主。海軍主力艦艇,多是進口俄羅斯的戰艦,潛艇為俄羅斯的基洛級潛艇、法國鲉魚級潛艇,艦載直升機為英國海王直升機。
印度的軍事裝備可以說是萬國牌,一旦國際風云突變,很容易被別人“卡脖子”,比如阿根廷就是慘痛的教訓。1982“馬島戰爭”期間,阿根廷進口法國的“飛魚”反艦導彈大發神威,一舉擊沉了英國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以及多艘英國戰艦。但當阿根廷要求法國提供更多該型反艦導彈時,法國迫于英國的外交政治壓力拒絕向阿根廷交付剩余該型導彈,導致阿根廷彈盡糧絕,失去了制海權,輸掉了戰爭。
印度也不是不知道過度依賴進口武器裝備的弊端,一直希望能夠建設自主國防工業體系,但印度雖然工業體系較為完備,但科技研發能力和工業基礎水平依然薄弱,自主研發的裝備動輒都是“數十年難以磨一劍”,即便是逆向仿制,照貓畫虎也畫不來。印度自研的“阿瓊”主戰坦克,是上世紀70年代與德國聯合研發,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阿瓊主戰坦克依然沒有完全服役,許多子系統故障不斷,印度無奈又從俄羅斯進口了數百里T-90S主戰坦克頂替阿瓊主戰坦克留下的戰力空白。
印度自研的LCA“光輝”戰斗機也是數十年難磨一劍的典型,自1983年研制以來,到如今仍然沒有服役。印度政府總審計長5月8日宣布,印度自主設計的“光輝”輕型戰斗機作戰能力不足,并且在設計上存在缺陷,理由是戰機前端發射炮彈時可能傷及駕駛人員。
印度是亞洲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并且運用航母在數次印巴戰爭中表現亮眼,深知航母的強大。故而印度除了一方面進口俄羅斯的航母,一方面也開啟了自研之路。印度自行研制的新航母命名為“維克蘭特”號,名字繼承自印度已退役的第一艘航母,印度希望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航母能夠重復第一艘航母的榮光。
但受自身科研實力和工業實力所限,自行研發的道路舉步維艱。先是無法自行生產建造航母所使用的特種鋼材,只能從俄羅斯進口。而后在航母設計上還需要意大利和法國的幫助。在動力選擇上又需要進口美國的燃氣輪機,雷達電子系統選擇上則來自以色列。
這樣來來回回連續折騰了十多年,下水超過5次才勉強服役。但為了降低建造難度,“維克蘭特”號沒有安裝球鼻艏,且設計存在缺陷,使得新航母前后縱搖幅度過大,眼中影響艦載機起降運作,被網友戲稱為“磕頭航母”。“維克蘭特”號的缺陷還不止于此,升降機狹小、沒有安裝阻焰版、電子系統不兼容等諸多問題叢生,實際真實戰力堪憂。
而類似大型戰略運輸機、預警機、加油機、遠程防空導彈系統、相控陣雷達等具有戰略性的裝備,印度連自行研發的膽量都沒有,畢竟這些武器裝備的科技含量和工業要求更是當前印度所難以達到的。印度不但軍工拉垮,軍事人員素質和戰斗力更是不堪。在過去30年,印度空軍因為操作失誤導致戰機墜毀的數量超過500架,大約有150名飛行員喪失,另外還有50多名無辜的平民遇難,平均每月就要摔一架飛機。另外,其它因為操作失誤、維護不到位而釀成的軍事事故數不勝數,印度被世人成為“武器裝備克星”。
印度軍事實力看似強大,但核心和命脈卻抓在歐美等外國人手中。在西方國家看來,對印度友好,出口武器裝備,既不會擔心印度威脅本國在世界軍火市場的優勢地位,還可以賺取大量外匯。而一旦印度對歐美俄等國產生威脅,它們可以從根本上掐斷印度的軍事和戰爭潛力,而歐美俄等國也通過向出口印度各型武器裝備,變相閹割了印度的軍事工業和戰爭潛力。可以說印度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軍事上,都是“大而不強”,對歐美俄等國產生不了實質威脅。
不過即便印度大而不強,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或多或少是個潛在威脅。歐美俄等國之所以對印度曲意奉承,最根本的還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環境。
3,恰當的政治角色
印度之所以受歐美俄等國的歡迎,最重要的是印度是制衡中國最完美的工具。印度位于南亞,國土面積達298萬平方千米,人口14.2億,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印度北部與中國接壤,兩國擁有漫長的國境線,西部緊鄰巴基斯坦,東部與遙望中南半島,南部深入印度洋深處達千公里。
天然的戰略位置可以讓印度可以很輕松的影響甚至控制印度洋。要知道,印度洋是全球航運最繁忙的大洋,西邊有全球最大的石油產區波斯灣,還有蘇伊士運河連接大西洋與印度洋,東邊有馬六甲海峽溝通印度洋與太平洋。可以說,誰控制了印度洋,那么就等于掐住了全球航運的脈搏。
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曾說過:“印度以它現在所處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么就銷聲匿跡”。如何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呢?那自然就是控制印度洋。如此野心等于是在挑動歐美俄等大國的神經,按理說印度是它們重要的威脅,但歐美俄等國卻在印度稱霸印度洋的舉動上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原因就在于印度洋對歐美俄等國來說并沒有那么重要。
對于美國來說,印度的實力根本無法控制整個印度洋,不足以挑戰美國的全球霸權。即便印度把控印度洋,對美國來說也無關痛癢。因為美國通過波斯灣的石油貿易所經過的路線是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大西洋,所謂的印度洋航線對美國并沒有實際的影響。美國對外貿易最重要的兩個目的地中國和歐洲,其海運所走的路線為太平洋和大西洋,印度洋在美國貿易占比微乎其微。
對于歐洲和俄羅斯等國家而言,印度是一個遙遠的區域性大國,并沒有地緣政治沖突。可以說,印度對于歐美俄等國,非但沒有有核心利益沖突,反而有一個最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制衡中國。中國不同于印度,放眼全球,中國是經濟上唯一能夠抗衡歐美的國家,也是少數能夠做到挑戰發達國家現有經濟秩序的國家。中國不同于印度,中國工業基礎雄厚,科研實力發達,經濟影響力遍布全球。在軍事上,中國軍工科研水平發達,裝備全部自給自足,且具有世界先進水平,不存在依賴進口、核心技術被外國把控的情況。
美國一直視中國為最大的競爭對手,歐洲則視中國為全球經濟秩序的挑戰者,而俄羅斯則因為地緣政治問題,一直放不下對中國的防范,日本則因為歷史問題且軍國主義不死,一直敵視中國。與中國的交往,西方國家始終抱著既合作,又競爭,還打壓的態度。而印度則是這個打壓中國,制衡中國的完美工具。印度緊鄰中國,在北部與中國有漫長的國境線,直到如今還與中國有領土糾紛,多次發生邊境沖突與摩擦。
更為重要的是,中印邊境為喜馬拉雅山脈,中國居高臨下,而印度方面則是一望無際的恒河平原,無險可守,印度有種天然的地緣危機感。雖然中國愛好和平,從未有侵略它國的想法,但印度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始終認為中國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印度十分擔心來自北方中國陸路的威脅,而印度洋則是中國對外海運貿易的必經之地,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國海上經濟命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制衡中國,增加印度與中國博弈的籌碼。可以說,印度在地緣政治選擇上也傾向于制衡和對抗中國,而且印度的實力也能夠做到這一點,這樣一個適當強大,且愿意對抗中國的印度,自然是歐美俄等國家最為理想的合作對象。
故而才會加倍親近印度,至于印度時不時的挑事,甚至怒噴加拿大的行為,在歐美國家眼中,不過是口嗨而已,無關痛癢。印度也深知自己在歐美等國眼中的價值,也抓住這樣的機會左右逢源,在國際政治舞臺上上躥下跳,并且獲得了各方的資源支持,助力本國經濟、軍事的發展。但無奈印度總是一副扶不起的阿斗模樣,把持著遠比中國寬松的戰略環境、國家資源,與中國的差距越拉越大。
究其原因,中國始終堅持自力更生,外交獨立自主,和平發展,但印度則是過度依賴國外支持,歐美也通過印度這種對外的過度依賴,變相閹割印度的經濟、軍事發展潛力,而在外交上,印度實則被歐美等國左右,將中國這個原本可以成為最大戰略合作伙伴的國家,變成了潛在對手。
或許,印度只有轉變對中國的態度,本著友好互助,和平發展的理念,印度才能從目前虛幻的“國際社會的香餑餑”中擺脫出來,走上真正屬于自己發展之路,畢竟歐美等國對你曲意逢迎,是抱有目的的,是不懷好意的,畢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尊重是靠自己的實力賺來的,不是換來的。
(責編:李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西方为何对印度情有独钟?深层原因说清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蒋介石企图划江而治,斯大林为何要劝我党妥
- 下一篇: 重磅猛文!中美这一轮,究竟在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