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用户画像
2018年的產品升級里,你打算要做了幾次功能更迭,版本升級呢?
迭代升級前,你真的有去認真的研究用戶的使用習慣、需求,真的去思考究竟什么樣的功能是他們最需要的?
騰訊形成了一個「10/100/1000法則」:產品經理每個月必須做10個用戶調查,關注100個用戶博客,收集反饋1000個用戶體驗。這個樸實、執行難度高、但是卻有用的方法。
如果用戶幾千上萬,你不可能接觸到每一個用戶。要想了解一個產品/服務的使用者,少不得要做用戶調查明確你的用戶畫像!
?
一、用戶畫像是什么
Alan Cooper (交互設計之父)最早提出了 persona 的概念:
“Personas are a concrete representation of target users.”
Persona 是真實用戶的虛擬代表,是建立在一系列真實數據(Marketing data,Usability data)之上的目標用戶模型。通過用戶調研去了解用戶,根據他們的目標、行為和觀點的差異,將他們區分為不同的類型,然后每種類型中抽取出典型特征,賦予名字、照片、一些人口統計學要素、場景等描述,就形成了一個人物原型 (personas)。?
簡而言之,用戶畫像是根據用戶社會屬性、生活習慣和消費行為等信息抽象出的一個標簽化的用戶模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標簽化的用戶
?
根據不同產品、不同目的,用戶畫像又分:
品類用戶畫像
產品用戶畫像
品牌用戶畫像
用戶行為軌跡畫像
用戶態度/價值觀畫像等
?
但是特別注意的是:?
1、 用戶畫像要建立在真實的數據之上
2、 當有多個用戶畫像的時候,需要考慮用戶畫像的優先級,通常建議不能為超過三個以上的 persona 設計產品,這樣容易產生需求沖突。?
3、 用戶畫像是處在不斷修正中的 。
?
?
二、為什么要做用戶畫像
通過用戶畫像,我們能描述、認識、理解用戶,進而為產品開發、用戶服務、市場探索、品牌策略、營銷方案提供決策支持。
因此,需要用戶畫像的人很多。市場、運營、公關、產品、研發、銷售都需要了解自己的用戶。
比如:同樣是新聞類公眾號,A的用戶大多是20-40歲的年輕人,B的用戶大多是40-60歲中年男性,他們推送內容的主題、風格必然大相徑庭。
▼ 根據用戶畫像細分用戶? ATEM四種類型用戶不同的需求度和消費力
只有當你明白自己的用戶長什么樣子,才能夠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他們,才知道他們喜歡什么,什么樣的活動可以打動他們,什么樣的文章可以說到他們心坎里去。
你做的產品都是他喜歡的,你做活動時,他愿意會把你的活動轉發到朋友圈,還會興奮地在寫評論推薦你的活動。
?
互聯網公司利用用戶畫像做啥呢?主要是個性化營銷和精準廣告。
假如一個電商網站知道你是一個愛美的妹子,那么給你推薦女性的化妝品護膚品,你更可能購買。
假如你是一個年輕的小伙子,在視頻網站上觀看MBA比賽,此時給你投放一個體育用品的廣告,盡管你不一定會點擊甚至產生消費行為,但是總比給你投放一個婦女用品的廣告的效果要好。
?
三、怎么做用戶畫像
1、確定研究對象和需要了解的屬性
通常我們選用的屬性有
? ? 自然屬性:年齡、性別等人口統計學特征
? ? 社會屬性:職位、職業、收入、婚姻狀況等
? ? 興趣屬性:習慣、愛好等
? ? 消費屬性:產品、渠道、頻率、數量等
?
不同行業、不同業務場景對用戶畫像需求大大不同。如何選擇合適的屬性?
? ? 目標相關的
- 產品/品牌相關
- 商業目標相關
- 項目目標相關
? ? 容易獲取的
- 問得到的
- 容易答的
- 讓人信的
? ? 有利區隔的
- 共性vs.個性
- 硬性vs.軟性
- 質性vs.量性
X內容網站用戶畫像研究
研究目標:了解網站服務的用戶特點,更有針對性地為其提供內容服務,增加用戶粘性,進而提升網站價值
為達到目標,需要了解這些屬性
網絡相關的:
- 網絡在各媒介中的占比、網絡的優勢與特點……
- 網絡使用習慣——頻率、時機、時長、活動……
內容相關的:
- 內容來源、關注類型、瀏覽時間、使用工具……
- 內容定義、關注程度、關注原因、分享理由……
?
2、數據來源
1)大數據挖掘
從產品本身入手。例如:對電商網站來說,用戶所在地、消費頻次、銷售額等數據均可以從產品內獲取。
2)網絡調研
愛好、收入等用戶屬性大多是產品本身沒有數據積累的,這就需要通過(定量/定性)調研來獲取。
在產品的不同階段,想要迅速的了解用戶的想法,就采用在線問卷調查來挖掘用戶的需求。以下是問卷網的調查問卷截取:
為了確保用戶畫像能夠準確描述用戶的需求,并且能夠在整個過程中支持利益相關者,你可以:
- 準備用戶研究:回答如下的問題:你的用戶是誰以及他們為什么使用你的產品?在你的產品上,他們有什么樣的行為、假設以及期待?
- 總結研究結果:為產品及其用戶尋找特殊的、相關的以及一般的主題/特性。
- 進行頭腦風暴:將元素組織到用戶畫像組中,這些畫像組相當于你的目標用戶。給每個組命名并分類。
- 提煉:結合并給粗糙的用戶畫像分級。將這些用戶畫像分成主要的、次要的,如果必要的話使用分類加以輔助。你應該得到 3-5組粗糙的用戶畫像及其特性。
- 讓一起變得切實可行:為每一組用戶畫像增加背景、動機以及期望。不要包含太多用戶個人信息。應該嚴肅對待;盡量減少幽默元素
?
3、用戶標簽生動化
用戶畫像研究是具象-抽象-再具象的過程。
從具象的用戶個體數據出發,抽象出描述用戶群體的客觀的用戶屬性的數據,再以生動的標簽立體直觀的描述用戶。
因此,當我們從海量數據里統計出用戶屬性,接下來的重要工作就是給用戶貼上生動化的標簽。
案例經統計,某網站用戶屬性為:
性別? ? 男性:女性=74%:26%
年齡? ? 20-29:30-39:40-49:50-59=10%:28%:43%:19%
學歷? ? ?≤高中:大專:本科:≥研究生=10%:30%:48%:12%
?
標簽生動化的過程:
Step1 ? 設立參照系
網絡用戶、競品用戶
Step2 ? 找出差異點
Step3 ? 提煉“關鍵詞”
偏男性、偏年長、本科多
Step4 ? 講一個生動的故事
蔡一德
男,45歲,本科學歷
在一家國營企業任部門經理,他在這個崗位上已經做了5年了,成為單位里不可或缺的“骨干中層”
他有一個女兒,馬上就要中考了,他和妻子現在正為女兒的學習和志愿煩心
看新聞已經成了他的生活習慣之一。每天上班、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自己熟悉的XX客戶端,瀏覽一下時事新聞
看看新聞,可以讓自己清醒、放松,也有了和同事朋友聊天的談資,可謂“一舉多得”……
?
生動化這一工作,讓使用者腦海中留下一個“人”的形象、并且認識他、理解他。而非簡單一堆標簽的堆砌。產品體驗和用戶需求因時而變,真正的產品經理應該努力發掘用戶深層次且不斷變化的需求,不斷迭代改進,如此才能實現更好的產品體驗。
延循這3個步驟,你也能描繪出用戶畫像!
總結
- 上一篇: 支付系统路由系统设计
- 下一篇: 微盟涉嫌二清,大商户模式将受理严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