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上链: 5G 起跑
5G時代,萬物上鏈
?
提起5G,普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上網可以更快了,這是一種典型的舊思維邏輯,單純從人與人之間的互聯來看待5G??墒?#xff0c;就算全球都用5G上網,也不過74億人而已。
5G的出現,絕不僅僅局限于網速,它將支持數十萬節點的并發連接。你身邊任何一臺設備,大到一個城市,小到眼鏡、紐扣,都能成為物聯網的一個節點,并且設備之間無需人為干預,就可借助智能合約自行交互......這種每個大小物件都能自行“對話”的場景,就是“萬物互聯時代”。
5G時代,聯網設備將呈指數級增長,市場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密集的終端設備,將帶來海量的數據與計算,而區塊鏈技術能為數據更好地賦能。港交所總裁李小加認為,區塊鏈可進行數據的確權、定價、存證、信用溯源。
某公司CEO董寧認為,區塊鏈是生產關系,它確保鏈上數據的安全與存證;5G是基礎架構,是數據的通路,兩者互補,形成解決方案,應用于物聯網等不同垂直領域。
?
5G加速物聯網時代的到來
5G是第五代無線通信系統,它不是單一的技術,而是對現有通信技術改進的一套解決方案。簡言之,就是使用更高的電波頻率(裝載信息量更大),擴大占用的頻段(寬帶),增加微基站密度,提升設備計算性能(設備間通信,減輕基站壓力)。
?
5G目前尚未落地。工信部部長苗圩在2019年博鰲論壇上表示,今年將視終端設備成熟情況,陸續頒發5G牌照。
GSMA預計,到2025年,5G網絡將覆蓋全球40%的人口,即約27億人。對普通用戶而言,最大的體驗或許是,上網速率更快,可以傳輸VR、AR等4G無法傳輸的虛擬現實場景。
5G的價值遠不止于此。苗圩認為,5G可能只有20%用于人和人之間的通訊,80%可能用于物和物之間的通訊,也就是“物聯網”。
中國信息與通信研究院發布的《物聯網白皮書(2018年)》顯示,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從2008年的500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近1500億美元。
物聯網的應用場景在不斷拓展。從智能家居,車聯網、智能穿戴等C端場景,到工業物聯網、航運物流等,都將是當前物聯網主要落地的場景。
?
區塊鏈是物聯網數據的安全衛士
?
?
傳統家電廠商長虹從2013年開始探索家電的跨平臺協同互聯,發展智慧家庭、智慧社區和智慧城市等業務。
長虹信息安全實驗室負責人唐博告訴鋅鏈接,5G時代來臨,終端設備將會以突破局域網邊界的方式直接接入廣域網,傳統基于內網邊界的安全防護機制將會失效,安全邊界面臨重構的艱巨任務。
在長虹的智慧業務中,區塊鏈正逐漸成為物聯網安全的基礎設施。
他認為,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應用密碼技術將為物聯網重構安全邊界,建立設備間的信任域,實現安全可信互聯。同時,物聯網終端去隱私化的關鍵行為信息上鏈后,分布式存儲在區塊鏈各節點中,保證數據完整性和可用性,促進構建智能協同的安全防護體系。
除了密碼學套件,物聯網終端收集的數據上鏈后,分布式存儲在區塊鏈節點中,可以防止原本中心數據庫中的數據被篡改、被黑客盜竊,甚至中心數據庫做惡,利用數據非法牟利等情況。
除了長虹,亞馬遜也在布局區塊鏈+智能家居領域。根據報道,去年,亞馬遜斥資10億美元收購智能門鈴制造商Ring,將與Ring在內部配送和家庭安全方面深化合作。
物聯網產業潛力巨大,但伴隨著發展,問題也相繼出現。物聯網在各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不同類型的設備連接數量和數據傳輸量上都會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儲存在中心服務器上數據在數據傳輸、存儲成本、存取效率、性能穩定方面,會面臨巨大考驗。隱私安全問題也時刻困擾著物聯網,當用戶在使用各種賬號、密碼或短信驗證碼來做身份驗證和鑒權時,在數據傳輸側或數據傳輸過程中,都會出現安全隱患,數據一旦泄露,危害極大。在隱私泄露的陰影下,協同成本變高。
區塊鏈的進入,能解決物聯網現有問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架構減輕了物聯網舊有的中心計算的壓力,也為物聯網的組織架構創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區塊鏈的技術,需要有龐大數據與應用的支撐才有意義,物聯網未來的發展無疑為區塊鏈提供最好的舞臺。
?
區塊鏈記錄數據的來龍去脈,物聯網把關上鏈信息
?
?
以溯源場景為例,區塊鏈“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雖然可以保證鏈上數據的真實性,但無法保證上鏈數據的真實性,而物聯網則成為區塊鏈與物理世界映射的連接器。
董寧告訴鋅鏈接,他們正與中遠海運、中國移動合作進行“基于區塊鏈的智能航運管理平臺”的開發,在應用層上提供物流監控平臺、集運平臺及貿易金融平臺,打造“中國特色智慧航運模式”項目。
在冷鏈集運平臺上,上鏈數據便需要借助物聯網技術和傳感器設備采集,例如溫度、濕度,通過區塊鏈技術加密分布上鏈,并通過智能合約提供危險因素自動報警功能。
在物聯網中,數據的價值在于流通,而區塊鏈提供了可信的環境。
上文提及的冷鏈集運平臺數據,也可被海關、口岸辦、檢驗檢疫局等監管機構利用,進行實時監控、電子簽章、區塊鏈信息查詢、港口作業調度、事故原因追溯、運輸責任認定等。
記錄數據的來龍去脈,一方面,數據可追溯與不可篡改保證了數據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可對數據的收益進行合理分配。正如李小加的觀點,數據不像大宗商品是一次消耗,而是屢次被用,如何進行利益返還,一定要像區塊鏈這樣的技術才能解決問題。
?
區塊鏈+邊緣計算:設備間“自由對話”
?
?
早在2016年,董寧就在IBM參與中國人保的肉牛扶貧項目,通過終端傳感器物聯網追蹤牛的養殖;2017年創辦智鏈萬源,就開始布局農業溯源領域,并與北大荒集團合作,落地“善糧味道”大米全生命周期追溯項目。
董寧說道,相較以上農業溯源場景,航運涵蓋的場景更大更復雜,數據更海量多元,對實時性的要求更高,因而與運營商中國移動合作,希望通過邊緣計算、5G解決海量數據的計算與傳輸問題。
邊緣計算,是指將原本由數據中心處理大型服務加以分解,分散到邊緣節點去處理。
“區塊鏈+邊緣計算”有三個優勢,第一,解決物聯網終端設備的計算能力瓶頸,替終端設備完成工作量證明、加密、達成共識;第二,邊緣計算可充當物聯設備的局部大腦,存儲和處理不同物聯設備傳回的數據。第三,物聯終端設備將數據存入邊緣計算服務器內,在區塊鏈技術的支持下保證數據安全性。
董寧介紹,他們的邊緣計算有兩套系統,一套是跟隨貨物(船上、集裝箱)的設備系統,一套是運營商的基站設備,通過在終端將大量數據處理后,實現數據的準實時傳輸。
?
落地難點
?
?
《白皮書》稱,一項面對全球 5000 多家企業的調研顯示,企業認為部署物聯網的最大壁壘有數據安全隱私、與現有 IT 系統的融合以及缺乏說服力的案例,需求方與供給方之間隔閡將是未來物聯網產業發展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董寧告訴鋅鏈接,無論是區塊鏈還是其他新技術,最大瓶頸還是在于商業化,找到適合垂直行業的商業模式?!霸S多區塊鏈都是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并不了解行業痛點,因此找不到真正的‘殺手級’應用。”
此外,區塊鏈與其他技術結合才能成為更成熟適用的解決方案,從BaaS到SaaS、IaaS、PaaS,如果只有區塊鏈,那么離真正落地還是會差‘最后一公里’。
5G尚未落地,從廠商頻頻的市場布局動作便可洞見,它為區塊鏈+物聯網帶來的機會卻是可期的。
盡管5G技術本身并無太大創新,但其為物聯網創造了落地條件,真正實現萬物互聯。伴隨萬物互聯而來的,是海量的數據。區塊鏈解決了物聯網中數據的安全、溯源、可信與定價問題,讓可信數據成為真正具備價值的生產“原材料”。5G和區塊鏈的結合,揚長補短,相得益彰,未來一定會創造出更多的機會和價值。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万物上链: 5G 起跑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孙宇晨大战Vitalik
- 下一篇: SpringBoot 快速开启事务(附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