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分场景的时代,如何反欺诈和防止内外勾结?
干貨分享:在細分場景的時代,如何反欺詐和防止內外勾結?
鳳凰科技05-0302:32原標題:干貨分享:在細分場景的時代,如何反欺詐和防止內外勾結?
整理 |近音 棘輪
對場景的爭奪,已經成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關鍵。
隨著時間的發展,場景在不斷垂直、細分,這為風控帶來了新的挑戰。
在細分的場景中,B端風控和C端風控,哪一個更重要?如何反欺詐、反內外勾結,搭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風控體系?風控體系在未來會呈現何種形態?
近日,在一本財經“風控·命門”2018年第二屆金融科技風控大會上,多位業內人士圍繞上述話題,展開了精彩討論。
主持人:
冰鑒科技副總裁 韓冰
嘉賓:
騰訊征信前副總經理 李鴻
小米金融CRO兼信貸業務負責人 陳曦
金蛋理財CRO 張忠衛
小黑魚科技聯合創始人、COO 王豪
1
技術
韓冰:
在細分的場景中,有什么前沿技術正在被應用?
王豪:
我個人感覺沒有什么太前沿的技術。其實我們目前用的很多技術都是過去很成熟的,早就存在了。而這幾年,因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過去沒有應用場景的技術,有了應用場景。
其實很多技術的使用沒有那么復雜,環境才是最大的變量。今天是數據爆炸的時代,很多技術層出不窮,像人臉識別,其實過去技術早已相對成熟,但因為移動互聯網的變化,才出現了巨大的使用空間。
金融從業者永遠會用最短的時間學會最新的技術。我覺得技術多么先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學會技術,找到技術的使用場景。
張忠衛:
時代在發展,不斷有新的技術、算法和新的創新領域出現。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如何將這些新技術落地實踐、如何有效利用它們,使風控達到一個新級別、新高度,以及如何將它們在細分場景當中做深度落實,這才是最重要的。
陳曦:
無論場景如何,金融的本質,我認為還是金融。
從風險角度看,需要防范的東西一直是不變的,如身份欺詐、不適當的授信,以及不適當的授信帶來的還款壓力,傳統金融行業對此早有關注,只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技術的發展,我們有了更多的工具、條件及數據,更有效地實現風險防范。
比如說,網貸的申請。過去在不見面的情況下,我們無法準確識別個人信息的真實性,但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了。過去我們也無法識別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關系,但由于知識圖譜的出現,我們有了更多手段去識別兩個客戶之間的關系。
李鴻:
我的觀點略有不同。我覺得還是有很多新的技術得到了應用。
我以前在美國運通,玩得最熟的是SAS,做模型做得最多的是邏輯回歸。隨著近幾年的科技發展,比如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互聯網和移動金融的出現,帶來了大量的數據。在騰訊時,除了征信,我也做支付風控,用機器學習等方法挖掘了很多關系鏈數據。這些對于風控有極大的幫助。
但話說回來,風控歸根到底是要為金融服務的。不是把時髦的技術拼湊在一起,就一定能做出優質、穩定的模型。要有對業務很深的理解,才能衍生出非常有用的變量,做出更好的模型。
2
B端和C端風控,誰更重要?
韓冰:
很多人覺得在細分場景中,B端風控比C端風控更加重要。大家如何看待這個觀點?
李鴻:
我比較贊同這點。
一個大的平臺,要和別的平臺在不同的場景合作。如果是旅游類的消費分期,作為一個普通客戶,肯定會選擇知名的平臺。這些平臺就有客戶多、產品豐富、數據多等特點。
我也會去了解B端的風控能力是怎么樣的。如果一個平臺做風控比較靠譜,它能觸達的客戶也比較靠譜,那么我對C端的風控可能就做好一大半了。
陳曦:
在場景的應用上,對B端的管控與選擇,比C端更重要。
為什么?首先,合作端帶來的客戶群是有其特性的。以差旅為例,這類人群進行身份欺詐的概率比較小。同理,支付場景的客戶群,身份欺詐的可能性也比較低。
其次,B端帶來的數據,是我們在不同場景中區別其他場景的很重要的地方。與B端的合作,不僅能解決客戶流量的問題,更能通過客戶流量,帶給我們做風險判斷的數據和其他信息。它是獨有的,是真正能落地到新的場景應用中的。
我們也看到過一些案例。例如教育分期,行業本身沒有問題,但魚龍混雜,有些合作伙伴自身就是一個風險。從這個角度來說,很好地選擇B端客戶,可以降低大規模出現風險事件的概率。綜上所述,對B端的選擇,比對C端的選擇更重要。
張忠衛:
我認為B端和C端的風險管理都比較重要。從風險本身來講,B端和C端對我來說是一體的,并沒有分離,只不過我們在看待B端和C端的風險時,角度不同。
我們的實際業務中,B2B2C的獲客形式會比較快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多關注的是C端的信用欺詐風險。如果忽略了這一點,C端信用風險導致的傳導效應,可能在B端引發較大的風險隱患。所以我們會在實際操作中把C端和B端分開來做。當然,它們同樣重要。
在C端的角度,為什么一定要做風險的深入審核呢?是因為整個C端的變量和市場變化,與我們合作的B端企業的變化是相關的。在B端實際應用的細微場景中,雖然現在來看,B端企業還是做得不錯的,但隨著市場環境、用戶群體和時代的變化,C端用戶的變量是不斷調整的。我們的模型、我們反欺詐的系統、我們對整個市場的評價體系,是隨著整個市場環境和底層資產的變量而變的。
那B端呢?其實我們更多的是反過來服務于B端,在B端風險控制的同時幫助它解決欺詐和被信用風險傳導效應影響的問題。我們在同一深度場景,會和多家橫向企業的合作,我們的數據、能力和圖譜關系,會比單一B端資產企業的深度更深、廣度更廣。我們可以給B端更多的市場變量的輸出,幫助B端更好地識別欺詐,提升風控能力。
所以我的觀點是,C端和B端都非常重要。C端主要用于我們的環境觀測及信用風險評價變量,而B端,在控制風險的同時提升其風險能力,我們在服務和審核C端的過程中,來側面解決B端的風險問題。
王豪:
從重要性上來講,它們都很重要。因為風控不是一個點狀的工作,你要面面俱到,否則任何一個點的失控,都可能導致最后的崩塌。
誰更重要,還要看具體場景。有的場景是強場景,自然B端的控制會更多。有的場景相對來說C端的控制更多。差異性可能是在B端上,C端的風控手段大部分是一致的。
我個人的體會是,B端的風控更加復雜,需要你對行業有更深刻的了解。一個風險從業者如果不了解行業特征,只在背后通過模型揣測,往往得不到事件的真相。
3
在細分場景中如何做反欺詐?
韓冰:
監管出臺后,有一些業務也在朝著細分領域去轉變。在細分場景中,我們應該如何做反欺詐?
李鴻:
反欺詐,無論你是做哪個場景,B端也好、C端也好,要做到兩點:1.對客戶驗明正身,有基本的KYC,這個很重要。2.驗明了正身,他的材料有沒有做假?你要讓他提供一個征信報告,如果他PS一個打印給你,你相信嗎?你要他提供一個銀行流水,他把別人的拿過來改換頭面復印一下,難道你就接受嗎?無論什么樣的場景,反欺詐,我們都要把這兩點做好。
但具體怎么去做?不同的場景要結合這個場景的特點。你的數據來源是直接從這個場景獲取,還是通過征信公司、第三方數據公司,或者金融科技服務商獲取?是有不同的講究的。
陳曦:
說到業務流程的設計和管控問題,身份欺詐是一方面,還有另外一種欺詐:內外欺詐。在消費場景中,和B端的合作過程中,以及你自己團隊在業務流程特別是線下流程中產生一些問題和漏洞,導致內外勾結,這是在銀行一直存在的風險。對于新零售也好,對于科技金融所觸及的一些場景消費也好,這個問題以后也會長期存在。
所以如何在不失效率的前提下,利用科技手段讓流程更順暢,覆蓋掉這些潛在的風險點?這也是我們在整個設計和產品管理過程中需要做的。
張忠衛:
從欺詐角度來看,其實欺詐本身是從人到流程到產品。換個其他維度,就變成欺詐動力、欺詐效率、欺詐成本、欺詐所付出的代價,等等。從這些領域中,我們再往后看,需要思考的問題在于:我們如何去掉人工化或者減少人工化,將科技的手段放到前沿來,阻擋更多的欺詐手段。如何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提高黑產或其他欺詐人群的欺詐成本,降低他們的欺詐動力,增加他們的欺詐難度。
在實際操作中,從單一個體欺詐來看,我們更多的是從信用風險的角度解決問題。從集中欺詐的風險來看,我們需要更多研究的,是集中欺詐風險所應用的手段和共性的變量。在這方面,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圖譜會越來越重要。
王豪:
在場景中做風控,在反欺詐領域,除了身份欺詐之外,還要對場景端的風險有清晰的認知。每個場景、每個細分行業有非常大的差異性,要在套現環節、虛假交易環節做更多的防控。
除了身份欺詐之外,套現對中國的消費信貸和信用卡是非常大的挑戰。套現本身有它自己的形態。任何欺詐都是有行為模式的,要找到他的行為特征,用數據模型的方式給他畫像。當你把場景做了前置,用場景作為服務客戶或獲客的手段時,我相信欺詐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在實際作業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平衡,因為金融服務的核心還是為用戶服務。我相信大多數客戶還是正常的,我們一方面要提高欺詐人員的犯罪成本,一方面還是要維護大多數客戶的體驗。
反欺詐會帶來巨大的成本。Fintech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反欺詐的手段比以前多了很多很多,比如根據移動互聯網定位地址、關系圖譜、社交圖譜……數據極大豐富的話,我們就會有更多的方式把欺詐擋在外面,這可能需要做更多的結合。
另外,當你跟商家、跟B端合作時,合作關系的打造也非常重要。要讓你的合作方敞開數據,幫助他打造更加有用的模型。
4
在細分場景中,如何防止內外勾結?
韓冰:
剛才也提到,內外勾結一直是金融領域比較頭痛的地方。那么在細分場景中,如何防止內外勾結?
王豪:
在互聯網金融時代,內外勾結比以前少很多了,因為通過互聯網非面對面的方式發生服務,欺詐風險、人員道德風險的空間比以前少。
有些不能改變的,是原有的商業形態中一些比較邪惡或者灰色的東西,像機票商被套現,你在沒有進去之前它就存在。但從金融科技企業本身來說,我們內部的欺詐風險沒有那么高,因為都是工程師為主,沒有所謂傳統意義上的銷售,所以內外欺詐相對較少。
張忠衛:
我同意這一點。內外欺詐的風險,從科技金融的手段和風控的未來發展趨勢來講,是越來越少了,并不是說想欺詐的人越來越少了,而是在場景和環境下,讓人內外勾結的口子越來越小。
在整個過程當中,我們在風控領域的整個風控體系的架構,人的架構,模型、反欺詐和2B企業的架構設計,在整個風控閉環中法律層面的架構設計……從每一個底層資產過程中發生業務中的架構,都是不斷減少內外勾結的有效手段。
金蛋理財也在2B端做了相對前沿的創新。我們做了一個區塊化模型群,以六維的方式對企業的綜合情況進行評價。在這個過程中,用人去感知機器不能感知的一面,而機器可以感知的一面就是數據,由機器、算法、模型來實現B端評價。最后我們可以獲得企業的現金流指數,企業收入模型被擊穿的可能性和預警線,包括業務數據和風險數據變量之間的關系和對業務和企業的影響,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相當于在不斷把科技手段和更新更好的算法,植入所有業務場景,弱化人的主觀因素判斷和專家因素的判斷,提升抗風險能力,去掉內外勾結的欺詐風險。
陳曦:
任何新的零售和科技金融的渠道,都會存在一個問題:甲方的訴求是通過你的金融服務獲得更多更高的銷售指標,這和我們的風控是有一些沖突的。所以在我們和渠道商或者甲方一起工作的時候,這個現象一定是存在的。
剛才王總提到,在科技發展的情況下,欺詐會減少。其實不一定。在內控上面,因為都是走系統的流程,都是程序在跑,不太可能出現金融機構內部和外部一起勾結的情況,但是任何一個風險管理的體系肯定會有漏洞,我們和合作伙伴合作的過程當中,對方每天都在和你的風控體系打交道,他很快就能摸索出一套針對你可能存在漏洞的方法。在我們的風控防控體系中,如何防堵一些可能存在的缺陷?從科技金融風控角度,這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和甲方合作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在流程設計和風險點防范上不斷更新,不斷學習新的風險案例,由此更迅速地對市場風險做出一個反應。
李鴻:
我覺得有三個方面非常值得注意,一個是流程,一個是機制,一個是技術。
理論上說,所有的業務流程全是自動化的,不涉及人,可能會極大限度地減少內外勾結的可能性,但還是會有一些漏洞:你的數據權限管理、信息安全的保護、內部風控規則,會不會被你的風控人員直接透露出去了?如果是貸款,通常營銷方有個準入門檻,有些可以明確告知申請者的,但也有很多非常機密的東西,是你連一般員工都不愿意告訴的。如果沒有很好的流程、很好的管理手段,你難以防范內外勾結。
說到營銷,P2P非常紅火的時候,有成百上千家平臺轟轟烈烈,鋪門店,只要放款放得越多,得到的傭金越多。你的獎懲機制,其實沒有很好地防止這類業務人員跟客戶勾結。這也是需要注意的。
第三點是科技。現在有比較先進的技術手段,能很好地保證客戶提供的材料,可以通過征信公司或第三方非常靠譜的數據來源去核對。我覺得如果把這三方面都做好的話,內外勾結可能會大大減少。
5
未來
韓冰:
請各位暢想一下,在未來的細分場景中,我們的風控體系大概是以什么樣的形態存在?
李鴻:
我是希望細分場景,把場景用到極致。因為每個場景有不同的數據,它所觸達的客戶的特征不太一樣,根據場景做的模型也不一樣。
我更希望未來國家能夠真正把征信體系打造好,讓違約成本無論在哪個場景都很高。
陳曦:
各種場景千變萬化,不同的場景差別很大,針對一個新的場景或者一個類型的場景,如3C、差旅、教育、醫美,要設計出不同的產品和流程。因為這里面,你所面臨的客戶群是不一樣的,很難做出一個所有信貸產品千人一面的普世風控體系,而是應該盡量細分。
特別是在有場景的情況下,由于渠道和產品合作方的特征,會有自己獨特的客群特征,會有合作伙伴的數據、技術、歷史情況等帶來的獨有的東西。針對特殊類別的場景,我覺得應該設計出簡單但體驗很極致的一些產品,并由這個產品牽頭,開發出新的針對這個場景的風控體系和流程設計。
將來應該會走這樣一條路,而不是一個風控體系或一類風控模型就覆蓋所有不同的場景。
張忠衛:
我們未來希望做的,是讓金融回到金融的本質,讓產品設計回到金融的本質。
我們接下來要一起解決的幾個問題是:如何讓產品更接近于金融,更讓用戶無感,更能提升用戶的體驗;如何讓所有的業務數據、風險數據和壞賬數據都浮出來,在我們共享的信用體系和金融生態體系下,更健康地做金融。我認為這是未來我們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發展的方向。
王豪:
隨著互金科技的發展,未來場景金融在整個金融領域的占比會越來越高,這是大勢所趨。大家都說金融要回歸本質,我相信消費金融也要回歸本質——本質并不是借錢,而是促成客戶消費的愿望,這才是消費金融本身對客戶提供的最大的價值。這一目標實現的時候,風控的手段也會變化,每個細分場景有相應的模型。
我也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打造更好的征信環境。真正有效的征信需要數據寡頭建立并分享自己強大的數據優勢,各家C端服務機構用手中的拼圖,拼出較為完整的畫像,才能高效解決風險的問題。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在细分场景的时代,如何反欺诈和防止内外勾结?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一步步教你在以太坊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
- 下一篇: 通过零知识证明,成为重要的区块链革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