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创始人唐宁:技术到处都是,关键看怎么用
宜信創始人唐寧:技術到處都是,關鍵看怎么用
極客公園 2017-06-02 16:15 閱讀:4443 摘要:作者:「痛點是什么?」5月26日下午的北大斯坦福中心,這是宜信創始人唐寧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句話。這一天是宜信為自己十一歲生日舉辦的金融科技沙龍,同時也是宜信公司每個月度例行的CEO座談會,全球5萬多作者:
「痛點是什么?」
5 月 26 日下午的北大斯坦福中心,這是宜信創始人唐寧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句話。
這一天是宜信為自己十一歲生日舉辦的金融科技沙龍,同時也是宜信公司每個月度例行的 CEO 座談會,全球 5 萬多名員工會通過現場和視頻直播的方式參與。
每月的最后一個周五下午,唐寧都會固定拿出兩個小時就一些公司戰略問題與員工坦誠溝通。
唐寧身邊,包括宜人貸、宜天使、宜信普惠、宜信財富投米 RA、博誠保險、翼啟云服、商通貸等七個代表性業務單元的負責人一字排開,這些高管需要簡短地講清自己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同時要當眾經受唐寧刀刀見血的提問。
業務有什么科技元素?滿足什么痛點?唐寧的追問成為每個高管都需要直面的問題。
唐寧對于科技元素和產品痛點的在意,也反映了宜信公司的兩面:追求技術,但前提是從用戶出發。
捕捉未來的種子
每年有很多時間,唐寧都會到硅谷去,看看世界其他地方的創新前沿。同時,宜信也成立了新金融產業投資基金,投資金融科技領域的前沿公司。這被唐寧稱作是「捕捉未來的種子」,在他看來,對于技術的關注保證了這家公司的創新活力。
金融離不開技術,因為人力有其極限。
「相比互聯網公司,你們在獲取流量上有什么優勢?」,面對唐寧的發問,宜人貸 COO 兼 CTO 曹陽舉了一個谷歌和雅虎的例子。在很多年前,谷歌、雅虎的流量基本持平,但谷歌對流量分析、分層、篩選遠遠超過雅虎,技術能夠帶來的不僅是流量的獲取,也在提升流量的使用效率和轉化率。
對宜信來說,面對在絕對數量上與互聯網巨頭不在一個量級的用戶群,提升流量的轉化率,通過技術精耕細作和離用戶更近、更懂其需求就顯得至關重要。
另一個例子是宜天使。在唐寧看來,天使投資這個行業過去一直是一個靠經驗和社會關系的小眾市場,找項目和找投資都極端低效。對于宜信來說,一端服務于海量高凈值人群客戶,他們本身就存在通過股權投資來配置資產的需求;另一端,宜信長期攜帶的投資基因決定了,其對于項目的理解和判斷具有獨到之處。IDG 資本合伙人李建光曾表示,唐寧介紹給 IDG 的項目,都是百分之百的成功。在這兩端都具備天然優勢的基礎上,技術和數據為項目及人群做更精準的畫像,幫助投資人做更精準的判斷,幫助項目和天使投資人順暢對接。
而在底層技術領域,宜信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供應鏈金融。早在今年 3 月份,宜信發布了私有區塊鏈系統 BlockWorm,今年 4 月,宜信旗下互聯網企業級金融服務云平臺翼啟云服與鋼鐵 B2B 交易平臺「大大買鋼網」展開合作,后者的供應鏈數據會實時計入宜信的私有區塊鏈系統 BlockWorm,包括平臺交易往來所形成的訂單、運單、收單、融資等經營行為數據。
基于區塊鏈體系搭建的平臺,更好的保障了交易數據的真實性。客戶所有交易數據都反應在區塊鏈中,這意味著大大買鋼網可根據這些金融數據,去判斷客戶的經營狀態,形成安全的金融資產,這些資產也會最終反應到區塊鏈當中,作為其他金融機構判斷企業信用的依據。也意味著宜信從區塊鏈技術切入打造一個開放式的企業授信平臺。
一切脫離商業模式的技術都是紙老虎
唐寧在意技術趨勢,但他并不是狂熱的唯技術論者。
「為了技術而技術是非常沒有意義的,最關鍵要看解決了什么問題,是不是規模化的解決。現在人們喜歡說黑科技,如果只是解決月亮上某一個人的個體需求,再黑的科技,有什么用呢?」
唐寧認為,企業創新的關鍵,是在于對未來與客戶需求變化的敏感,以及對于技術的把握。
對于宜信來說,客戶是誰,需求在哪兒,哪些技術能幫助滿足需求,這也是很多業務邏輯的出發點。
例如,宜信普惠端業務的目標人群是廣大未被傳統金融服務充分覆蓋的中小微企業、個人、農戶、學生,那么就去思考這些人的需求有哪些沒有被滿足。
首先是資金獲取的需求,方式是通過股和債。股的方面就是要跟天使投資對接,幫助創業者在宜天使平臺上進行資金獲取;債則是在精準理解客戶需求的基礎上提供網貸服務。再往后,客戶如何理財,如何買保險,中小微企業如何支付,這些都構成了宜信的普惠金融體系。
而在財富管理端,面向高凈值人士、大眾富裕階層,通過科技的方式,幫他們更加經濟、高效的解決需求,這是宜信看待這些業務的根本的邏輯。
唐寧認為,技術會像空氣和水一樣就在那存在,關鍵看怎么用,最難的是對用戶需求的把握。獲取技術不是難的事,宜信去硅谷、以色列等地,很多優秀的技術公司希望跟宜信合作,但是這些技術用在哪里,有沒有落地的商業機會,客戶的需求到了沒?如果需求沒有到,盲目地上馬不能與需求匹配的技術,就會成為先烈。
以近兩年火熱的智能投顧為例。唐寧認為這個領域現在核心問題還是在市場教育,真正的瓶頸并不是技術,而是消費者有沒有資產配置的認識,產品能不能真理解消費者的需求。
唐寧反對一些金融產品在 UI 功能層面的過度創新。「很多智能投顧產品,喜歡在 App 的某個按鍵功能上較勁,然而所謂的一鍵即得對于投資決策這類的用戶需求來說,解決核心問題了嗎?如果用戶沒有資產配置的認識,產品也不能足夠了解用戶需求,用戶找的都是一鍵即得的垃圾資產,這種所謂的技術創新有什么意義?」
早在 2015 年,唐寧就提出互聯網金融的概念會逐漸消失,這個預判也得到了行業發展的印證。今天,他甚至認為所謂的金融科技也會消失。
在唐寧看來,不管概念怎么隔三差五地出現,持續地利用模式創新、利用科技的力量能夠讓金融變得更好,這是根本邏輯。更多的應該關注金融底蘊和客戶需求,而科技本身是就在那的。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宜信创始人唐宁:技术到处都是,关键看怎么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636 起投资事件,吸金 574 亿
- 下一篇: 满足人工智能日益增长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