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ingData CTO肖文峰:研发工程师,你为啥升不上去?
TalkingData CTO肖文峰:研發工程師,你為啥升不上去?
發表于2015-08-14 16:06| 1391次閱讀| 來源CSDN| 4 條評論| 作者肖文峰
開發者研發管理工程師個人技能升職 width="22" height="16" src="http://hits.sinajs.cn/A1/weiboshare.html?url=http%3A%2F%2Fwww.csdn.net%2Farticle%2F2015-08-14%2F2825463&type=3&count=&appkey=&title=TalkingData%20CTO%E8%82%96%E6%96%87%E5%B3%B0%EF%BC%9A%E4%B8%8D%E5%90%8C%E5%85%AC%E5%8F%B8%E8%99%BD%E7%84%B6%E6%9C%89%E4%B8%8D%E5%90%8C%E7%9A%84%E8%96%AA%E8%B5%84%E7%BA%A7%E5%88%AB%E4%BD%93%E7%B3%BB%EF%BC%8C%E4%BD%86%E6%98%AF%E5%9C%A8%E8%81%8C%E4%BD%8D%E8%AE%BE%E5%AE%9A%E4%B8%8A%EF%BC%8C%E6%A6%82%E5%BF%B5%E5%B7%AE%E5%88%AB%E4%B8%8D%E5%A4%A7%EF%BC%8C%E9%83%BD%E7%BB%8F%E8%BF%87%E4%BA%86%E4%BB%8E%E5%88%9D%E7%BA%A7%E3%80%81%E4%B8%AD%E7%BA%A7%E3%80%81%E9%AB%98%E7%BA%A7%E5%88%B0%E8%B5%84%E6%B7%B1%E7%9A%84%E5%8F%91%E5%B1%95%E8%BF%87%E7%A8%8B%EF%BC%8C%E6%AF%8F%E4%B8%AA%E9%98%B6%E6%AE%B5%E9%83%BD%E6%9C%89%E4%BE%A7%E9%87%8D%E7%9A%84%E8%A6%81%E6%B1%82%E3%80%82%E8%BF%99%E6%98%AF%E4%B8%80%E7%AF%87%E5%BE%88%E5%A5%BD%E7%9A%84%E6%8A%80%E6%9C%AF%E4%BA%BA%E5%91%98%E7%9A%84%E6%88%90%E9%95%BF%E5%9B%BE%E8%B0%B1%E3%80%82&pic=&ralateUid=&language=zh_cn&rnd=1439815217123" frameborder="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摘要:TalkingData CTO肖文峰:不同公司雖然有不同的薪資級別體系,但是在職位設定上,概念差別不大,都經過了從初級、中級、高級到資深的發展過程,每個階段都有側重的要求。這是一篇很好的技術人員的成長圖譜。【編者按】如果一定要為本文定位,那應該是技術人員的成長圖譜。這是一篇來自TalkingData?CTO 肖文峰的深度分享。在他看來,市場需求的擴展,使得一些研發團隊不斷的增加自身的規模,但擁有同樣聰明頭腦的工程師,卻在發展的道路上千差萬別。關鍵在哪里?針對研發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
以下為正文:
本文不屬于成功學的范疇,也不是要讓大家整齊劃一放棄自己的風格和特點。成功的方法有很多種,找到自己喜歡并且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研發是一條艱苦的道路,需要的不是急功近利好高騖遠眼高手低,需要長期的積累和不斷總結。希望本文能夠為大家提供一些自我定位和發展的思路。
今年上半年,因為需求的擴展,TalkingData研發團隊基本上擴張了一半,目前團隊依然在不斷增長中,以應對我們以開發者服務平臺、數據服務平臺和數據商業化平臺為支撐的數據生態環境的高速發展。我們會發現,即使腦袋瓜同樣聰明,有人發展很快,但是有人在一個級別上始終停滯不前。我也經常被問到研發人員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其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如何往上提升自己。
要解釋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各個公司的研發職位設定。我參考了這篇文章“驚呆了!原來騰訊、阿里、百度的內部晉升渠道是這樣的”,也結合自己的經驗和TalkingData正在規范的研發人員級別體系,同時也向不同公司的HR以及獵頭的朋友做了一些求證,單對比幾個典型公司的研發體系如下(如有疏漏,還請指正):
對于此表,有幾點注意:
1.?京東、優酷的級別和騰訊的類似,美團的級別和阿里類似,TalkingData的級別體系和Oracle類似。2.?相鄰級別之間沒有十分清晰的邊界,存在一定重疊。
3.?中級、高級工程師是公司研發團隊的中堅力量,占據最大的比例(一般50%以上)。
從此表可以看出,不同公司雖然有不同的薪資級別體系,但是在職位設定上,概念差別不大,都經過了從初級、中級、高級到資深的發展過程,并且每個階段都有側重的要求。職位的晉升一般都需要專門的機構來評定。比如,360在T5以下(包括T5)是部門自己決定,超過T5就需要公司級別的技術委員會(由跨部門的高級技術人員組成)來面試評定。阿里也有專門的晉升委員會來負責這件事情。
這里是較為詳細的描述:
初級工程師
初級工程師之前,是打基礎的時候,研發人員的升職僅依靠個人的成長即可達成,包括經驗的增長、編程能力的提升、甚至工作年頭的積累,都可能把級別漲上去。
中級工程師
到了中級工程師,就需要重點觀察獨立工作的能力,是否代碼bug率足夠低?是否還需要資深工程師的監督和提醒?是否能夠綜合的考慮架構設計上的各個方面,比如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可重用性、可測試性等等?這時候的關鍵是,要讓同事對你的工作產生信任,放心把事情交給你獨立完成。這其實也不算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為絕大部分工程師只要態度端正有具備責任感,有一定學習能力,加上細心,都能做到。我曾經見到過一些“無bug”工程師,他們的交付基本上很難發現bug,測試一次完成,這樣的工程師是公司的寶貝!也見到過一些粗心大意,不是這里有問題就是那里有問題,讓人始終不放心的所謂“高級工程師”,這些人如果長期不成長,就需要降級處理。
高級工程師
從高級工程師開始,研發往往就會遇到瓶頸。瓶頸主要來自于,從高級工程師開始,就要求研發人員至少在公司(或是事業部)范圍具備一定的影響力,不僅個人能力要強,你還要能夠幫助團隊強大起來,不僅能在你的小團隊范圍有影響力,還需要建立跨團隊的影響力。
影響力這個詞在無數培訓和書籍都有提到,啥叫影響力?
我覺得通俗的說,就是當別人遇到hadoop的問題的時候,就會想起來“打個電話找老閻”;當大家就一個架構問題爭論不休的時候,都會說“還是聽聽YC的意見吧”;當大家不知道從客戶角度到底怎么看這個功能的時候,會“咨詢一下Ash吧”。——這就是影響力,當你在某個領域經驗足夠豐富,判斷足夠準確,并且經過一定時間的驗證,在大家心智中形成權威印象的時候,你就具有影響力了。影響力是看得見的,你的話是否有人聽就能明顯感受到。正如之前提到的,我反對“全棧工程師”,因為全棧工程師會導致研發人員在每一項技術上都沒法鉆的足夠深。當深度不足的時候,你能解決的別人也能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你也沒用,這時候影響力很難建立。只有技術做的更深一下,經驗積累更多一些,才能解決他人的難題,積累信譽,提升影響力。所以什么都淺嘗輒止,對于研發人員能力提升和級別增長,具有負效果。
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當工程師在某項技術上積累足夠多的時候,他如果能利用自己的優勢提升周圍研發同事的工作效率和能力,這對公司來說是價值最大的,所以研發體系會偏向于有能力也有意愿增強自己影響力的工程師。這就要求研發人員具有一定溝通能力和技術領導能力,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地帶,讓自己的能力在其他團隊也可見并可用。溝通力和領導力都屬于軟技能,軟技能恰恰是研發人員的傳統弱勢領域,所以這時候大家改變起來就會感覺比較痛苦。這種現象在所有公司都是相似的,比如騰訊T3升T4很難,阿里是P6升P7困難,百度是T6升T7很難,微軟升職到Senior也是非常困難的。
但是也不是說必須強迫每個研發人員都是能說會道口若懸河,因為個性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強行扭轉和改變,過程可能很長。對于在這方面比較薄弱的工程師來說,確實會在晉升上比較吃虧,上升速度可能放緩。這也是合理的,因為你不溝通的話,其他人怎么可能對你的技術水平和專業程度有更深的了解。之前在微軟,聽說美國那邊有一位研發同事,在微軟工作了很長時間,對于各種版本的windows和office的代碼都非常熟悉。但這個人比較內向,不喜歡跟人打交道,每天都呆在自己放滿了電腦顯示器和主機的辦公室,周圍同事有什么難以解決的技術問題,都去找他幫忙分析和定位。但是這個牛人一直就保持senior級別,他也沒啥追求,無所謂,反正我不喜歡的事情我就不去做,級別不漲就算了。每個公司都可能有這樣的人,他們未必像人們想象中的那么“上進”,他們喜歡呆在自己覺得舒服的一個尺度里面,做到自己能力范圍內的就夠了,對升職興趣不大。公司實際上也允許這樣的人存在。
高級工程師+
高級工程師以上,依然是在技術的深度上繼續耕耘,提升在某個分支技術領域的影響力,工程師不僅需要在公司內部有可見度,還需要你代表公司在行業內發出聲音,比如參加一些行業的技術社區活動、發表一些技術論文或博文等,這時候就邁入資深工程師的范疇。并且隨著經驗積累和影響力日益加深,工程師會具備更加寬廣的視野,能夠觸類旁通,甚至橫跨多個技術方向建立行業影響,成為行業的領軍人物——這時候已經很難用具體指標或職位來衡量工程師的能力和價值了。
建議
所以對于研發人員來說,職業上沒有什么捷徑可走,只不過在選對了行業和方向,或者面臨大的壓力的時候,可以加速成長的過程。
相對正常的做法是:
1.?對于剛入行的初級工程師,選擇一個喜歡的行業(比如大數據行業,別在乎暫時的得失,包括薪資),盡快培養編程和工程能力,盡量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打好基礎。
2.?當升職為中級工程師的時候,能獨立工作是必須具備的能力,同時要選擇一個技術方向深挖,不要什么都做到最后什么都做不好,要開始注意一些軟技能(比如溝通能力)的培養,也可以帶帶新人,逐步擴大自己在所屬團隊的影響力。至于哪個技術方向,我覺得最好是能夠結合自己的興趣來選擇,不要選一個看起來時髦但是自己毫無感覺的方向,這在長遠來看得不償失。比如在大數據領域,有數據采集、清洗、脫敏、存儲、計算、挖掘、交易等眾多分支,有無數的開源框架可供選擇,在每一個分支做好都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也都可以體現巨大的價值。
3.?隨著能力和經驗的提升,影響力擴大到公司或者事業部范圍的時候,也許就具備條件升職到高級工程師甚至資深工程師,需要對行業(不僅僅是技術)有一些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最好是能夠走出公司去參與一些技術社區的交流。TalkingData經過4年的沉淀和積累,已經培養了一批大數據技術領域的專家,目前有很多一線工程師已經積極參與到各種技術社區的活動中,不少已經成為中國數據庫技術大會(DTCC)、InfoQ全球架構師峰會(ArchSummit)、Top?100?Summit、Spark?Meetup等頂級技術盛會的特約演講嘉賓或明星講師。
4.?當在某項技術方向上具備行業的影響力的時候,可能要開始考慮拓展自己的技術廣度,把影響力擴散到相關聯的更多技術分支領域,能夠對公司管理者的業務決策提供及時可靠的技術支持。這時候一定需要走出去,多看多聽,對于行業的技術發展很深的見解,甚至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行業的技術發展路線,而不只是跟隨。從這時候開始,能做到什么程度就看自己的努力和運氣了。
最后也要提到的就是,職位并非越高越好,升職也未必是越快越好,一定要和能力相匹配。研發體系會對職位有要求和壓力,這一般是通過績效評估來體現。工程師按照同樣的表現和產出,在上一個級別的績效可能是“優秀”,但是在下一個級別卻可能變成“差”,壓力會突然變得非常大。不要過分看中職位,“那真的都是虛名,就像浮云一樣”。見過不少所謂的“資深架構師”甚至“首席架構師”,不過是找個小的創業公司呆了幾個月自封罷了,能力本身沒有什么提升。更加需要關注的始終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不管是硬技能還是軟技能,能力上去了職位最終一定會匹配上來。如果職位長期滯后于能力,代表公司體系有問題,你也不需要在這個環境里繼續浪費時間。(
《新程序員》:云原生和全面數字化實踐50位技術專家共同創作,文字、視頻、音頻交互閱讀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TalkingData CTO肖文峰:研发工程师,你为啥升不上去?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NN公式推导
- 下一篇: 谷歌语音转录背后的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