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 2015互联网趋势报告说了些什么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互聯網女皇”Mary Meeker 2015互聯網趨勢報告說了些什么?????????
互聯網Mary MeekerMary Meeker互聯網報告宏觀趨勢互聯網
 從1995年開始,有“互聯網女皇”之稱的分析師[Mary Meeker](http://www.kpcb.com/partner/mary-meeker)都會給出一份報告,綜述互聯網值得關注的大趨勢。到今年恰好是20周年,內容似乎不同尋常的豐富。 [2015年的報告](http://www.kpcb.com/blog/2015-internet-trends)([PDF](http://kpcbweb2.s3.amazonaws.com/files/90/Internet_Trends_2015.pdf))幾小時前剛剛在ReCode網站所舉辦的Code Conference會議上發布,其中又說了寫什么呢? 報告的提綱  首先,20年中最大的變化是人,互聯網用戶從1995年的3500萬/0.6%增長到2014年的28億/39%。其中28億互聯網用戶里,中國23%,中國之外的亞洲28%,歐洲19%,美國10%,其余還有21%。其中印度是新增用戶數最多的國家,潛力最大。 與之相對應的,互聯網產業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增長,1995年最大的互聯網公司是網景,市值54億美元,Apple第二,只有39億,前15名公司加起來也不過100多億。而20年后,Apple的市值已經7000多億,前15中出現了四家中國公司,總市值2.4萬億以上。如果算到前20,中國有6家(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網易、唯品會),美國11家,日本2,韓國1。 但是,互聯網用戶的增長已經變慢甚至停滯,移動用戶的增長雖然好一些,但也在減緩。流量的趨勢類似。 除了數量與規模之外,世代更替的變化更為重要。年輕一代成為主導者。 互聯網對各行各業的影響,消費者和企業滲透率都很高了(中國的企業應該還沒那么高),但安全、軍事、醫療、教育尤其是政府,還差得很遠。  廣告方面,移動是唯一還有較大潛力的。  而且移動廣告能玩出很多新花樣:視頻、多圖、基于位置、直接購買按鈕等等。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垂直屏幕上的廣告轉化率更高。**而人們在移動設備上垂直屏幕上花的時間比例越來越高。**  在企業軟件領域,創新不僅在提升效率,也在改變流程本身,往往都從一個很小的點切入: - Slack之于郵件 - Square之于傳統收銀機 - Stripe之于傳統支付平臺 - Domo之于業務分析 - Docusign的電子簽名 - Intercom的新型客戶溝通方案 - Gainsight的CRM方案 - Directly的新型客服 - Zenefits的員工福利管理 - Anaplan的規劃優化, - Greenhouse的招聘管理 - Checkr的背景調查 - GuideSpark的員工培訓 - Envoy的訪客管理 接下來轉到手機聊天軟件,Meeker注意到以微信為首的各種聊天軟件正在發展為平臺/跨平臺操作系統,連接越來越多場景化的服務(這方面微信比國外同行要領先很多)。正如我早就在微博上說過的,**微信現在已經成為當年的Windows**。越來越多人以后換手機,都是因為刷微信刷不動了。 而聊天軟件本身又是非常多樣性的(地域、場景、年齡層次),允許很多應用同時做大。 與此同時,**通知推送系統也成為新的關鍵入口**,尤其在手表這樣的設備上。 這張演講稿提出了非常關鍵的觀點,聊天軟件+通知=所有App的關鍵入口層。  內容產業:越來越以用戶產生/編輯為主,傳統的中間層消失了。無論是視頻、新聞、文章、圖片、音樂…… **新世代來了,12-24歲的年輕人是趨勢主導者** - 他們更喜歡圖形和視頻這種直觀的東西 - 他們更喜歡手機,87%的人手機從不離身 - 他們更喜歡拍照、拍視頻 - 他們更喜歡在社交平臺分享 - 他們更習慣要的東西馬上得到 他們的這種Just in Time的用戶行為,是衣食住行O2O熱潮的推動者:  而在美國人的消費中,住、行和食是頭三項,分別占所有消費的33%、18%和14%。**創新主要針對高頻次和體驗差的地方**。 此外的幾個點是:  - 無人機應用非常廣泛,市場超出預期,而且還是很好的大數據收集手段 - 安全 - 第二代網絡平臺和市場:為越來越普遍的自由職業者銷售服務,這個與O2O是重疊的 基本上快講完了,Meeker大夸了一通中國,主要狠狠表揚了微信和小米,提到了美麗說、蘑菇街,提到了餓了么和美團等外賣。 又樂觀預測了印度,正處在拐點。 她建議大家多聽不同聲音,做決定時兼聽則明。 演講稿最后還有來自KPCB設計合伙人John Maeda(前田約翰)的設計趨勢解讀,舉了6個案例:   **總結與評點** 整個報告顯得比較雜亂,邏輯上不太清晰,有好幾處一件事前后都在講的情況,應該是因為多人合作,然后沒有充足時間整理所致。但一些點和素材是有價值的,比如上面移動廣告新玩法的總結、企業軟件各方面的案例、千禧一代的用戶行為、前田的設計案例,都可以再細細研究一下。
從1995年開始,有“互聯網女皇”之稱的分析師Mary Meeker都會給出一份報告,綜述互聯網值得關注的大趨勢。到今年恰好是20周年,內容似乎不同尋常的豐富。
2015年的報告(PDF)幾小時前剛剛在ReCode網站所舉辦的Code Conference會議上發布,其中又說了寫什么呢?
報告的提綱
首先,20年中最大的變化是人,互聯網用戶從1995年的3500萬/0.6%增長到2014年的28億/39%。其中28億互聯網用戶里,中國23%,中國之外的亞洲28%,歐洲19%,美國10%,其余還有21%。其中印度是新增用戶數最多的國家,潛力最大。
與之相對應的,互聯網產業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增長,1995年最大的互聯網公司是網景,市值54億美元,Apple第二,只有39億,前15名公司加起來也不過100多億。而20年后,Apple的市值已經7000多億,前15中出現了四家中國公司,總市值2.4萬億以上。如果算到前20,中國有6家(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網易、唯品會),美國11家,日本2,韓國1。
但是,互聯網用戶的增長已經變慢甚至停滯,移動用戶的增長雖然好一些,但也在減緩。流量的趨勢類似。
除了數量與規模之外,世代更替的變化更為重要。年輕一代成為主導者。
互聯網對各行各業的影響,消費者和企業滲透率都很高了(中國的企業應該還沒那么高),但安全、軍事、醫療、教育尤其是政府,還差得很遠。
廣告方面,移動是唯一還有較大潛力的。
而且移動廣告能玩出很多新花樣:視頻、多圖、基于位置、直接購買按鈕等等。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垂直屏幕上的廣告轉化率更高。而人們在移動設備上垂直屏幕上花的時間比例越來越高。
在企業軟件領域,創新不僅在提升效率,也在改變流程本身,往往都從一個很小的點切入:
- Slack之于郵件
- Square之于傳統收銀機
- Stripe之于傳統支付平臺
- Domo之于業務分析
- Docusign的電子簽名
- Intercom的新型客戶溝通方案
- Gainsight的CRM方案
- Directly的新型客服
- Zenefits的員工福利管理
- Anaplan的規劃優化,
- Greenhouse的招聘管理
- Checkr的背景調查
- GuideSpark的員工培訓
- Envoy的訪客管理
接下來轉到手機聊天軟件,Meeker注意到以微信為首的各種聊天軟件正在發展為平臺/跨平臺操作系統,連接越來越多場景化的服務(這方面微信比國外同行要領先很多)。正如我早就在微博上說過的,微信現在已經成為當年的Windows。越來越多人以后換手機,都是因為刷微信刷不動了。
而聊天軟件本身又是非常多樣性的(地域、場景、年齡層次),允許很多應用同時做大。
與此同時,通知推送系統也成為新的關鍵入口,尤其在手表這樣的設備上。
這張演講稿提出了非常關鍵的觀點,聊天軟件+通知=所有App的關鍵入口層。
內容產業:越來越以用戶產生/編輯為主,傳統的中間層消失了。無論是視頻、新聞、文章、圖片、音樂……
新世代來了,12-24歲的年輕人是趨勢主導者
- 他們更喜歡圖形和視頻這種直觀的東西
- 他們更喜歡手機,87%的人手機從不離身
- 他們更喜歡拍照、拍視頻
- 他們更喜歡在社交平臺分享
- 他們更習慣要的東西馬上得到
他們的這種Just in Time的用戶行為,是衣食住行O2O熱潮的推動者:
而在美國人的消費中,住、行和食是頭三項,分別占所有消費的33%、18%和14%。創新主要針對高頻次和體驗差的地方。
此外的幾個點是:
- 無人機應用非常廣泛,市場超出預期,而且還是很好的大數據收集手段
- 安全
- 第二代網絡平臺和市場:為越來越普遍的自由職業者銷售服務,這個與O2O是重疊的
基本上快講完了,Meeker大夸了一通中國,主要狠狠表揚了微信和小米,提到了美麗說、蘑菇街,提到了餓了么和美團等外賣。
又樂觀預測了印度,正處在拐點。
她建議大家多聽不同聲音,做決定時兼聽則明。
演講稿最后還有來自KPCB設計合伙人John Maeda(前田約翰)的設計趨勢解讀,舉了6個案例:
總結與評點
整個報告顯得比較雜亂,邏輯上不太清晰,有好幾處一件事前后都在講的情況,應該是因為多人合作,然后沒有充足時間整理所致。但一些點和素材是有價值的,比如上面移動廣告新玩法的總結、企業軟件各方面的案例、千禧一代的用戶行為、前田的設計案例,都可以再細細研究一下。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 2015互联网趋势报告说了些什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如果覺得生活随笔網站內容還不錯,歡迎將生活随笔推薦給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