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狡兔三窟
谷歌經驗:挑起“產品內斗”成為常勝將軍
獵云網11月11日報道 ?(編譯:小豆豆)
在社交網絡和互聯網時代,Google早已不再只靠搜索引擎一款產品打天下。人們常說“狡兔三窟”,而Google的多樣化發展也使它降低了失敗的風險。在與外敵抵抗的同時,Google還積極制造內部產部的競爭。如此愛折騰的Google就在失敗與成功中頑強前進著。
你是否聽過這樣的話,“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一諺語闡述了分散風險的優點——即要有“B計劃”。從Google龐大而復雜的生產線可以判斷出,Google的核心就是多元化策略。該公司常常面向一個用戶群而開發多個具有競爭力的產品。這樣的話,如果一款產品失敗了,其他的產品還有希望能獲得成功。
該策略的經典例子就是Google的即時通訊解決方案。在Android平臺上一度有四種不同的發送短信方式:Google?Talk,?Google+?Messenger,?Messaging(Android系統自帶短信服務)?以及?Google?Voice。谷歌環聊(Google?Hangouts)的出現最終使這四種方案合并到一個即時通訊平臺中去。
萬幸的是,Google現在推出了一個統一的即時通訊服務應用。那么,Google是不是將會把在即時通訊上的努力都付諸谷歌環聊中呢?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印度經濟時報》的一份報告指出,Google正在研發第五款即時通訊應用。據報道,該應用不需要登陸Google賬戶,它瞄準的目標是Whatsapp。在KitKat(Android?4.4的開發代號)中,Google移除了Messaging短信服務,轉而使用谷歌環聊。而在Android?5.0?Lollipop中,Google又加回了短信服務客戶端。因此不久后我們將有可能看到三個短信服務客戶端。谷歌環聊的更新也給Android系統帶來一個新的撥號器界面。你可以看到,在KitKat中,除了谷歌撥號器,還有一個用來撥打網絡語音電話的環聊撥號器。隨著時代的發展,用戶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以前是需要統一的即時通訊服務,而現在,人們希望有統一的撥號器。
谷歌撥號器界面和谷歌環聊撥號器界面
?
這是Google產品運營中的最典型案例。該公司的行動表明,它絕不會相信,僅僅專注于一個單獨的產品方案就能夠解決問題,即使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會忽視用戶的易用性。幾乎在所有領域,Google都遵循這樣的策略:在外與其他競爭者爭奪天下,在內積極發展旗下產品的相互競爭。
在Google,似乎每個產品類別都是一個龐大的A/B測試。該公司就像搜索引擎那樣,不斷地搜集互聯網上的數據信息,不斷地學習,從而不斷完善。對每一個單一問題,Google都會給出多個解決方案,力求用最完美的方案獲得全勝。
再以即時通訊為例:Google有四個短信服務客戶端,且各有千秋。Google?Talk是一個傳統的即時信息客戶端,走的是AIM路線;Google+?Messenger作為即時信息客戶端,是Google旗下Google+社交網絡的一部分;Messaging則純粹就是Android系統自帶的短訊服務應用;而Google?Voice對短訊服務進行了改造,給用戶提供一個電話號碼,并能查看語音信箱,收發互聯網文字信息。
用四種不同的方案來解決一個問題,這有點讓人凌亂。但可以確信的是,無論是哪個產品成功,Google都將是該領域最后的贏家。比如,用戶會糾結該用哪個應用來約兄弟出去喝酒,但Google一點兒也不擔心,想用哪個用哪個,只要是這四款產品其中之一就行了。
A/B測試的策略在即時通訊產品中尤為突出,但其實該策略一直貫穿在Google幾乎所有的產品類別中。多元化成為Google的一大特點。
?
Android系統對戰Chrome?OS系統,獲得雙贏
很多人會問:“為什么Google要同時開發兩種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統呢?”這個就跟即時通訊服務的道理一樣,Chrome/Android的方案使得無論事態發展如何,Google都能處于不敗地位。未來,無論是基于移動應用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更勝一籌,還是基于互聯網獨立云的PC平臺能占上風,Google都能左右逢源,笑到最后。
這兩個操作系統都表現非凡。Chromebooks目前是Windows的最大挑戰,甚至會是傳統PC的顛覆者。而Android系統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占據了80%的份額。
同時研發兩款操作系統是個浩大的工程,但最近兩者之間的工作有了不少交叉與重復。Android系統上的Google?Now融入到了Chrome?OS?系統當中;Chrome?OS?的通知面板則好像是從Android上照搬過來的。Android系統的主要瀏覽器是Chrome;Chrome?OS系統也可以運行Android應用。Android?L最新的應用則允許用戶對Chrome瀏覽器標簽上的網頁應用進行設置,使之能像獨立圖標一樣在桌面上顯示。這無疑大大提高了網頁應用的地位。
Chrome?OS系統一貫地是應用于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而Android系統通常面向智能手機或平板。但如今硬件之間的界限也開始變得模糊。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很多搭載有Android系統的筆記本電腦。Google也在持續地致力于研發搭載Chrome?OS?系統的平板電腦。
此外,Google正在利用Chrome和Android系統來對原始設備制造商修改其系統源代碼的情況進行A/B測試。Android系統允許修改代碼,而Chrome?OS系統的底層代碼和界面是不可修改的。Android系統的更新總會有數月的推遲,有時候甚至根本不更新。而Chrome?OS系統不可更改的代碼則允許Google通過中央更新系統來進行日常系統的更新。
根據本次A/B測試的結果,Google認為Chrome?OS的更新方案更優。因此它會將其策略應用到Android?Wear、Android?Auto?以及?Android?TV?平臺中,并運行中央更新系統。
?
Android?Wear對戰Google?Glass——不同類型產品的A/B測試
未來的可穿戴智能設備會是什么樣子的?Google對這一市場中的兩種理念也進行了A/B測試:一個是戴在面部的抬頭顯示器(以Google?Glass為代表),一個是微小的計算機化腕表(以Android?Wear為代表)。
?
這兩款產品有不同的價位(智能眼鏡是1500美元,而智能手表大約是200-250美元)。它們追求的風格也完全不同。戴在面部的智能眼鏡非常拉風,配備的攝像頭能掃到周圍的一切,要多酷有多酷。而智能手表則崇尚低調。在社交場合,即使你戴著設計精良的手表,別人也很難注意到。
同時,這兩款產品也是Google針對平臺策略進行的A/B測試。Google?Glass是Google對垂直式、蘋果風格硬件產品的首次嘗試。除了Google,其他的廠家都不能生產出智能眼鏡,而且其中所使用的軟件也是獨一無二的。而Android?Wear則屬于一個Android風格的平臺——Google提供軟件,其他公司制造硬件。
目前看來,Android?Wear似乎更優于Google?Glass。但Google堅持認為這兩個項目可以共存。Google甚至表示,Android?Wear的提醒技術將會被移植到Google?Glass上。Google本可以專注于Android?Wear而放棄Google?Glass,但實際上Google沒有這么做。因為它想要制造內部產品的競爭環境。
?
Gmail與Google?Wave的比拼——自我革新
在科技領域,我們常看到很多公司的發展計劃被日新月異的科技變化所打亂。這些公司總是聲稱,大家已在使用的產品在未來也足夠好,并且他們的產品還占據著市場份額優勢。但一旦新事物出現時,以上的公司總逃不了被淘汰的命運。如果一家公司不能快速并正確地調整產品發展計劃,那么苦心經營多年的老產品就會被收購,成為其他公司旗下的另一品牌和專利組合。
2009?年?Google?Wave?的界面
?
Google絕不會坐以待斃。在外界環境來干擾前,Google就已經準備好自我否定、不斷更新的戰略了。
2009年,Google曾試圖扼殺e-mail,讓Google?Wave來取代已有30年歷史且在當時市場份額最大的Gmail?郵件服務。Google希望這個采用AJAXy技術的Google?Wave能夠憑借即時通訊、電子郵件服務、文件協同,實時文字傳輸等功能而引發一場驚天動地的革命。
大多數公司都不會好端端地就打壓自己的明星產品,但Google卻是個例外。如果Google?Wave真的成為現實,淘汰掉Gmail,就能成為新一代明星產品。可惜的是Google?Wave的成績并不讓人滿意,由于界面太過復雜并且各種在線溝通方式缺乏互操作性,所以不到一年,它就夭折了。
Google就像個狠心的后娘一樣對待Gmail,但它竟然頑強地存活下來。所以說,無論新舊產品的對抗最終結果如何,Google都是最終的贏家。這也告訴我們,創新的公司勇于挑戰自我,不斷地自我革新帶來進步。
?
Google?TV、Android?TV?對抗Chromecast——一個“A”失敗了,就再想出一個“A”
電視究竟是一個媒體內容聚合中心,還是僅僅是為其他設備輸出內容的顯示屏?對這一問題,Google依然用兩個項目的同時進行來給出自己的答案:一個是定價300美元左右的Google?TV,一個是售價35美元的谷歌電視棒Chromecast。
Google?TV功能復雜,價格昂貴,可謂高端大氣上檔次。相比之下,Chromecast簡直是小兒科,消費者要買也可能只是一時沖動。但最后卻是簡單便宜的Chromecast獲得了熱賣,而Google?TV的銷售冷冷清清。
你以為這樣就算完了嗎?錯!愛折騰的Google才不會這么輕易地就給Chromecast一個happy?ending呢。在這次A/B測試中,一個“A”失敗了,那Google就再弄出一個”A”來與Chromecast繼續競爭。而這個接棒者就是Android?TV。它號稱是對互聯網智能電視理念的全新改造與升級。
事實上,在客廳爭奪的大戰中,?Google?總是會讓數個不同的產品進行PK。比如說讓TV?(2010-2014)對抗Nexus?Q?(2012),讓Google?TV對抗Chromecast?(2013-至今),再讓Android?TV?(2014)對抗?Chromecast。
這一案例讓我們對Google?Glass的未來燃起了一點希望。若現在而言,Android?Wear可能更占上風,那么幾年之后,說不定Google?Glass又會反敗為勝。
?
其他案例
在Google的歷史上,應用A/B測試理念的產品案例實在是太多了。
谷歌?Nexus?手機?VS?其他廠商Android手機——誰能生產出更好的智能手機?
Google.com?VS?iGoogle——簡約型搜索引擎與自定義主頁服務的抉擇;
Google?Video?VS?YouTube——Google不再只是搜索引擎,還要涉及視頻平臺;
Google?Maps?VS?Waze——Google?的搜索功能與Waze的交通信息更新功能完美結合;
Google?Maps?VS?Google?Earth——網頁應用與桌面應用;
Google+?VS?Orkut——社交網絡的爭奪!三年的和平共處后,Google+獲勝;
Google?Play?Music?All?Access?VS?YouTube?Music?Key——兩個音樂訂閱服務;
Eclipse?VS?Android?Studio——兩種Android系統開發工具,一種面向?Java?程序員,另一種面向基于?Intellij?IDEA?的開發人員;
Android’s?Gallery?VS?Google+?Photos——Nexus?5?手機上的兩種照片應用,前者針對本地圖片,后者基于?Google+云存儲服務;
本機應用VS網頁應用——在?Google產品中已有很多本機應用,但網頁應用也在持續的開發中。因為盡管在一些非Android和iOS的設備上你也能看到這些應用,但Google似乎并不愿意讓自己的應用出現在其他平臺上。
……
從Google的長期健康發展來看,同類產品多元化的策略確實是有好處的,但這也浪費了不少資源,到處都是大量重復性的工作。Adsense?和?Adwords?為Google帶來的巨大廣告收入,也難怪Google能負擔得起這么燒錢和燒資源的戰略。
對消費者而言,這也是一種煩惱,因為他們會糾結于到底選擇哪一款Google的產品。尤其是智能手機,Google提供的應用倒是五花八門,但實際上它們對應的卻是同一種功能和服務。相較于短期易用性,Google更看重建立長期的市場存在。這也許是Google和蘋果的最大差別。蘋果的產品側重于提供完美的用戶體驗,追求易于使用。而Google則為所有的服務鋪了好幾條路,有些很成功,有些很復雜,有些失敗的產品在掙扎幾年后也只能走向末路。
Google這種遍地撒網式的產品開發理念雖有重要意義,但也導致公司不得不時常“大掃除”,清理掉一些失敗的產品。對此,2011年Larry?Page提出“將更多的木頭安在更少的箭頭后面(?More?wood?behind?fewer?arrows)”的理念,表示要削減過于臃腫的產品線,但直到現在,Google推出新產品的速度似乎還是遠遠快于淘汰舊產品。
同類產品多元化發展策略幾乎是滲透到Google的骨子里去了,也難怪公司很難做出改變。Google的管理模式是“三人執政”,即Larry?Page、Sergey?Brin和Eric?Schmidt共同經營公司。Larry?Page是CEO(現在已經交由皮查伊擔任CEO),Sergey?Brin負責公司最神秘的部門Google?X——Google根本停不下多元化發展的步伐。
所以下次你再看見Google的兩款產品在相互競爭,不要期望它們最終會合并,因為一旦一方失敗了,Google會再變出一個新的產品,新的斗爭又重新開始。這就是這個公司一貫做法。如果你是Google用戶,肯定很無奈,但你必須得適應。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Google:狡兔三窟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2014腾讯WE大会:开启未来的五大科技
- 下一篇: 双十一:钱多人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