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经济中的经济因素
? ? ? ?信貸供給相關的經濟學問題可以分為微觀經濟因素與宏觀經濟因素,了解一些經濟學因素有助于理解信用對一個國家經濟的重要性,借此可以預測未來信貸供給如何變化、何時變化。本篇文章主要介紹經濟因素對信貸供給的影響。
?
目錄
1.信貸周期
2.微觀經濟因素
? 2.1 信貸需求的經濟學分析
? 2.2 信貸配給
3.宏觀經濟因素
? 3.1 簡化的凱恩斯經濟學模型
? 3.2 貨幣渠道
? 3.3 信貸渠道
4.參考文章
?
一、信貸周期
? ? ? ?實證數據顯示,信貸投放凈值和GDP存在一定的相關關系。信貸凈投放增加將導致信貸需求增加,最終推動GDP增長,收入增加也會導致信貸需求提高。
?
二、微觀經濟因素
2.1 信貸需求的經濟學分析
? ? ? ?首先,我們需要思考個人收入是如何影響信貸需求的。假設某人要在時期0和時期1消費,消費金額受限于收入。在時期0有收入y0,時期1有收入y1,在時期0能存錢s0,消費c0。那么他在時期0能存的錢為:
? ? ? ?在時期1,他能消費的金額是時期1的收入加上他的儲蓄—時期0的存款和利息:
? ? ? ?將上面兩式結合,再整理則得到:
? ? ? 上式即預算約束,左邊是兩個時期的消費,右邊是兩個時期的收入。
? ? ? 上圖中AB直線即預算約束直線。直線與坐標軸的兩個交點的含義分別是:
1.A點:把時期0的收入全存起來,在時期1有y0(1+r)+y1的可消費金額。
2.B點:選擇在時期0有收入y0+y1/(1+r),其中y1/(1+r)是時期0的借款,可用時期1的收入y1來償還。
? ? ? ?時期0每多消費1塊錢,時期1就要多還1+r元錢,所以AB的斜率是-(1+r)。
? ? ? ?圖中的U1和U2是等效用無差異曲線,它有兩個性質:
1.斜率為負:用時期0的額外消費來抵消時期1的消費損失。即時期0消費(C0)得越多,時期1可消費(C1)得就越少。
2.無差異曲線是凸函數:表示他愿意以時期0更多的消費來補充時期1更少的消費。
? ? ? ?無差異曲線離遠點越遠,效用就越大,因為在給定時期0的消費水平下,時期1的消費更多。
? ? ? ?點X是無差異曲線與預算約束曲線的切點,表示效用最大化的消費組合。對于直線AB上的一點(y0,y1),切點X表示他愿意在時期0消費大于y0,在時期1的消費小于y1,即他愿意在時期0借款y0c0。
? ? ? 下面在考慮兩種情況:一種是利率增加,另一種是收入增加。兩種情況造成預算約束曲線的移動,會給效用帶來變化。
? ? ? ?首先是利率增加,因為預算約束曲線的斜率是-(1+r),則直線會由AB變成CD。初始消費組合是X,現在調整為W,債務從B1下降到B2。因此,當利率水平升高時,消費者通常選擇降低債務水平。
? ? ? ?再來看收入增長后的變化。收入增長變化預算直線將會平行移動。如下圖,新的均衡點是Z。而新的意向借貸金額B2大于或小于原金額取決于曲線的性質和無差異曲線的位置,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所以,當家庭收入隨著時間推移而增加時,會引起信貸需求的增加還是減少,這是不確定的。
?
2.2 信貸配給
? ? ? 信貸的需求(D)與供給圖(S)如下:
? ? ? ?利率越高,銀行越愿意提供信貸,但同時利率越高消費者的信貸需求越少。如果利率水平大于Re,那么銀行愿意提供比消費者愿意接受的更多的信貸,所以結果是銀行降低利率,使得提供的信貸額等于消費者愿意借貸的數量;反之亦然。
但是,實際上很多消費者獲得的信貸量并未滿足他們所需,這表明信貸水平不僅是由信貸供給的交點決定,還由其他因素決定。信貸配給中的四種定義如下:
1.信貸凈投放實際上是銀行愿意在這個利率水平提供的信貸總額,對應上圖中的利率R1和總額Cs。
2.申請者與銀行在對信用風險的感知不同,因此在風險的利率補償不同。
3.風險評估出的風險太高以至于銀行沒有合適的利率進行補償,借款人也由于利率太高不愿意借款。
4.同樣特征的人有一些拿到了貸款,有一些沒有拿到。
? ? ? ?假定銀行設置更高的利率,這會帶來更高的收入,但是會提高違約概率,提高利率會使低風險的申請者流失,而只有高風險的借款人會留下來,但是帶來的利潤更少,因此就有以下向后彎曲的供給曲線。
? ? ? ?如上圖,如果需求直線是D0,則均衡利率是R0;如果需求直線是D1,則在給定額度C1條件下使利潤最大化的最優利率是R1。但是在這個水平下的凈信貸需求是C2,C1C2的距離表示信貸沒有被滿足的程度。
?
三、宏觀經濟因素
? ? ? 貨幣供應量變化能在短期帶來經濟總產出的變化,貨幣供給的變化對經濟總產出的影響主要通過貨幣渠道、匯率渠道和信貸渠道(三種觀點)。
?
3.1 簡化的凱恩斯經濟學模型
? ? ? ?一個國家的市場基本分為兩種,商品服務市場和貨幣市場。假定企業的生產能力足夠,那么國家經濟將由商品和服務的總需求決定。決定計劃投資與計劃消費支出的有以下三條假設:
1.假定企業投資由利率決定,投資與利率負相關,以利率價格可以選擇投資或者融資。
2.假定消費與收入正相關,與利率負相關。
3.假定政府開支取決于政治因素,與經濟產出或利率不相關。
? ? ? ?用式子來表示以上關系:
? ? ? ?其中,Ip表示計劃投資,Cp表示計劃消費支出,Gp表示計劃政府開支,Y表示收入和經濟產出,r代表利率,AD代表總需求,其余均為常數。在均衡模型中,總需求(AD)等于總產出(Y),因此可以得到:
? ? ? ?上式稱為投資儲蓄曲線。
? ? ? ?接下來看貨幣市場。貨幣需求方面,假定某個國家只有兩類資產:貨幣和債券。這里的債券泛指所有能夠產生固定收益的資產。對于一個投資者來說,他愿意持有部分債券和部分現金。債券利率越高,人們越不愿意持有現金。因此,對現金的需求與經濟收入正相關,與利率負相關。
? ? ? 利率的均衡水平由貨幣的供求決定。如下圖,在利率Re下,供求相等。當利率R0遠離Re時,貨幣的供應大于需求,那么此時對債券的需求就會大于債券供應,債券價格上升,債券利率下降。這種情況會持續到沒有更多的債券需求,也沒有多余的貨幣供給,因此利率會降低到Re。
? ? ? ?如果國家的交易數量隨著經濟產出的提高而上升,那么每個利率水平下貨幣的需求會提高,貨幣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利率均衡水平會提高。在給定貨幣供應條件下描述經濟產出Y和利率r的關系:
? ? ? ?上式稱作LM(流動性貨幣偏好)曲線。
? ? ? ?將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一起展示,即將投資儲蓄曲線與流動性貨幣偏好曲線放在一張圖中,得到下圖:
? ? ? ?兩條直線的交點A即表示均衡水平,此時兩個市場的利率和產出都相同,國家整體經濟處于均衡狀態。
?
3.2 貨幣渠道
? ? ? ?傳導機制中的貨幣渠道又叫作利率渠道,是經濟學中的標準凱恩斯理論。假定中央銀行購買債券,支付給私人部門現金。私人部門將現金放到商業銀行里,銀行收到更多現金。而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由資產和負債組成,資產主要是原始現金和貸款組成,負債是制造的存款,因為存款有償還義務。
? ? ? 現金一旦存到銀行,就會被反復貸出去。在這個循環反復的過程中,M1金額(銀行外的現金加上制造的即付存款)會增加。在原來的利率水平下,存款增加后貨幣供應超過需求,債券需求超過供應,因此債券價格上升,利率降低,導致計劃投資和計劃消費都提高。因此,總需求和總產出都會增加。
?
3.3 信貸渠道
? ? ? ?信貸渠道能將貨幣供應對經濟產出的影響放大,這種影響主要通過資產負債表以及銀行信貸體現。
? ? ? ?首先,從資產負債表角度,借款人比貸款機構更清楚自己的償債能力,貸款機構需要花費成本來評估貸款中風險,為了補償這個風險成本,銀行會比無風險的情況多收取一些利息,稱這個額外的成本為"道德風險成本"。而對企業來說,則需要使用更多的利息成本,這個利率差叫作"外部融資溢價"。
? ? ? ?在資產負債表的渠道中,銀行儲備降低會使企業財務狀況惡化,道德風險升高,銀行的利率溢價增加。在原來的利率水平下,銀行會提供更少的貸款,企業無法獲得利率較低的貸款就會減少投資。貨幣需求會減少,引起經濟產出減少。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家庭在耐用品和房產上的消費。
? ? ? ?從銀行信貸角度,銀行儲備降低會直接降低銀行貸款額。給定銀行的儲備比率α(現金儲備/存款),儲備減少引起存款減少。由于α小于1,因此儲備減少的量小于存款減少的量。而銀行的總資產和總負債相等,因此銀行不得不減少非儲備資產(貸款和債券),即減少貸款供應,從而高風險企業無法獲得資金,企業融資溢價增加,從而降低了企業投資的凈現值,所以投資和產出都降低。
?
四、參考文章
1.《信用評分應用》(第二版)
?
>【作者】:Labryant ?
>【原創公眾號】:風控獵人 ?
>【簡介】:某創業公司策略分析師,積極上進,努力提升。乾坤未定,你我都是黑馬。 ?
>【轉載說明】:轉載請說明出處,謝謝合作!~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信用经济中的经济因素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资产风险收益预估
- 下一篇: 海量数据的实时指标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