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P2P的前世今生
本文摘自《解構互聯網金融實戰》。
目錄
產生原因
? P2P意為Peer to Peer,即點對點交易,是個人與個人之間基于互聯網的直接交易。它的產生打破了傳統金融中介銀行的渠道壟斷。由于我國民間小額融資需求旺盛,而老板姓各層次的理財市場空缺,而P2P正好撮合了這兩個市場,因此獲得高速發展。
? 但是P2P沒有解決貸款的核心問題——信息不對稱,因此就會導致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風險不斷積聚。
主要模式
1.純線上模式(無抵押無擔保)
? 這種方式從線上獲取項目資源、線上審核,貸后有條件保障計劃,鼓勵投資者自主分散投資控制風險。比如拍拍貸,中國第一個在線的P2P平臺,拍拍貸的本金保障計劃要求投資者必須成功投資50個以上借款列表等,才可以用平臺自有資金進行保障。
優缺點:這種模式是海外P2P的主流模式,國內較少。優缺點是平臺承擔的風險小,但由于不受約束,總體違約率較高。
代表公司:Lendingclub、拍拍貸
2.線下項目線上成交(有擔保或抵押模式)
? 這種模式在互聯網上獲取資金,線下用傳統方式獲取和審批項目,平臺或外部金融機構提供擔保。這是國內互聯網信貸最主流的方式,其本質是線上投資人和小貸公司的匹配,是中小額理財市場與小貸市場對接。P2P平臺通過計提準備金提供本金保障計劃,通過自有的擔保公司或者合作的機構方為借款提供一定擔保。
優缺點:平臺有背書,一旦借款人違約,平臺(擔保公司)提供全額代償(部分補償)。所以個體風險低,平臺系統性風險大。
代表公司:陸金所、人人貸
3.債權轉讓交易模式
? 這種模式以債券轉讓交易模式為主。出借人把獲得的債權進行拆分組合,打包成固定收益產品,銷售給多個理財客戶。
優缺點:通過平臺力量控制風險,小額出借人不用承擔過多風險,但同時也不了解借款項目的真實情況,信息不透明。
代表公司:宜信
發展歷程
1.第一階段:2017-2012年(初始發展)
? 2007年國內首家P2P網絡借貸平臺在上海成立。主要是借鑒Lending Club模式,借款人在平臺提供個人資料,平臺進行審核后給予一定額度,借款人基于授信額度在平臺上發布借款標。但由于我國公民信用體系并不健全,平臺與平臺之間缺乏溝通和聯系,隨之出現了一名借款人在多家網絡貸款平臺同時進行信用借貸的問題。
2.第二階段:2012-2013年(快速擴張)
? 一些具有民間線下放貸經驗的創業者嘗試開設P2P網絡借貸平臺,當時一套成熟的網絡軟件平臺模板大概10萬元左右,彌補了網貸平臺技術上的缺陷。因此,國內網貸平臺從20家左右迅速增加到240家左右。這時主要采取線上融資、線下放貸的模式,以尋找本地借款人為主。這個階段的P2P平臺業務基本真實,風險可控。但也有一些平臺在經營上管理粗放、欠缺風控,玩資金游戲。
3.第三階段:2013-2014年(爆發性增長)
? 第二階段的P2P企業盈利良好,引起市場高度關注。國內網貸平臺從240家增加到600-800家。這一階段平臺的共同特點是以年利息15%-25%左右的高利吸引追求高息的投資人,風險開始有所聚集。
驅動因素
? P2P爆發有正面的因素,也有非持續性的因素。正面的因素有民間融資需求巨大、投資需求巨大、互聯網對傳統渠道替代、互聯網貸款產品的創新。非持續性的因素有監管空白背景下的高額利潤、風險后置帶來的短期繁榮等。
? P2P首先解決的是特定群體金融服務的有無問題,它承擔著填補傳統金融無法、不愿覆蓋的市場空白、普及金融服務的作用。
? 一方面中小企業對貸款極度渴求,另一方面銀行等中介金融機構監管嚴格,再這樣的“夾縫金融”下,P2P因為門檻低、收益高,受到大眾的青睞。P2P作為一種革命性的手段,貸款主體模糊化,人人都可以貸款,人人都可以借錢給別人。這也符合互聯網“讓一切自由連接”的精神。
? P2P定位為金融中介,銀行資本充足但有杠桿率限制,小貸和擔保公司有杠桿率和準備金要求。P2P和其他金融機構的監控比較如下表。
核心問題
? P2P建立了借款人和貸款人對接更直接的平臺,但是貸款最核心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沒有解決。信息不對稱就有可能導致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而且中國征信體系及誠信環境缺失,籌資人的信任機制暫不健全,P2P項目發起人可以利用虛假信息進行圈錢。只要流入的資金大于需要還貸的資金,違約率再高都沒有問題,于是這就變成了“資金游戲”,加大了行業的潛在風險。
? 2013年底,中國人民銀行對以開展P2P網絡借貸業務為名實施非法集資行為作了較為清晰的界定,分為以下3類:
1.理財-資金池模式
? 即部分P2P平臺將借款需求設計成理財產品出售,或者先歸集資金,再尋找借款對象,產生資金池。
2.為不合格借款人導致的非法集資風險。
? 不合格借款人主要指虛假項目或虛假借款人,指部分P2P平臺未盡到及借款人身份真實性核查義務。
3.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集資詐騙。
? 即典型的龐氏騙局,P2P網貸平臺發布虛假的高利借款標募集資金,并采用新貸還舊貸的騙局模式短期內募集大量資金然后跑路。
總結
? P2P項目的本質是將貸款互聯網化,將中小額理財市場與小貸市場對接。在征信體系尚未在社會普及之前,在投資人尚未具備完整的市場共識之前,P2P注定難以成為借貸市場的主流。
推薦文章:
帶血的龐氏,p2p消亡簡史
【作者】:Labryant
【原創公眾號】:風控獵人
【簡介】:某創業公司策略分析師,積極上進,努力提升。乾坤未定,你我都是黑馬。
【轉載說明】:轉載請說明出處,謝謝合作!~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一文了解P2P的前世今生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