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波那契数列递归解法
遞歸解斐波那契數列
斐波那契數列最直觀的遞歸解法:
int fib(int n){if (n<2) { return n;} else {return fib(n-1) + fib(n-2);} }然而這種解法效率很低,會進行很多重復運算
例如:當計算 fib(5) 時,我們共需要計算1次 fib(4),2次 fib(3),3次 fib(2),5次 fib(1) 和3次 fib(0)。這些無意義的重復計算使得遞歸效率極低。
遞歸解法的優化
實際上像斐波那契這樣的數列還有很多,他們都滿足相同的規律,即從第三項開始,每一項等于前兩項之和。這樣的數列被統稱為可加數列(additive sequence),不同的只是他們的第一項 t0 和 t1。
斐波那契數列:
0,1,1,2,3,5,8,13,21,34,55,…0, 1, 1, 2, 3, 5, 8,13,21, 34,55,\dots0,1,1,2,3,5,8,13,21,34,55,…
如果我們將它的第一項和第二項換成3和7,就會變成:
3,7,10,17,27,44,71,115,186,…3, 7, 10, 17, 27, 44, 71,115,186, \dots3,7,10,17,27,44,71,115,186,…
因此,求解斐波那契數列第n項的問題可以被轉化成求解一個可加數列的第n項的問題,而且只需要知道 t0 和 t1 的值,我們就可以求出數列中的任意一項。所以我們可以寫出一個函數:
int additiveSequence(int n, int t0, int t1);下一步就是實現這個函數。繼續觀察可加數列,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可加數列S中的第n項等于將這個數列每一項都向前移一位的新數列的第n-1項。
例如,原數列中的t6 = 71:
當我們將該數列每一位都向前移動一位,得到一個新數列,此時 t5 = 71:
而這個新的 t0 等于原數列的 t1,新的 t1 等于原數列的 t0 + t1。
因此函數可以寫為:
int additiveSequence(int n, int t0, int t1){if (n==0) return t0;if (n==1) return t1;return additiveSequence(n-1, t1, t0+t1); }遞歸求解斐波那契數列的完整函數就可寫為:
int fib(int n){return additiveSequence(n, 0, 1); }int additiveSequence(int n, int t0, int t1){if (n==0) return t0;if (n==1) return t1;return additiveSequence(n-1, t1, t0+t1);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斐波那契数列递归解法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wchar.h not found
- 下一篇: Subset-Sum Problem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