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排序算法(理论和动态图)
八大排序算法
- 一、冒泡排序
- 二、選擇排序
- 三、快速排序
- 四、歸并排序
- 五、堆排序
- 六、直接插入排序
- 七、希爾排序
- 八、基數排序
排序,就是使一串記錄,按照其中的某個或某些關鍵字的大小,遞增或 遞減的排列起來的操作。
一、冒泡排序
從第一個元素開始,每次比較相鄰元素,如果元素順序不正確,則進行交換,否則,比較下一對相鄰元素。重復上述過程,直到所有元素都有序。
冒泡排序每次都可以將一個最值排到隊尾,像水里冒泡泡一樣,大的先浮上來,所以叫冒泡排序。
二、選擇排序
選擇數組最小的元素,與數組第一個元素交換,然后選擇剩余的數組元素中最小的元素,與數組第二個元素交換,一直重復上述操作,直到數組有序。
選出第一小的與第一位交換,選出第二小的與第二位交換,直到全部有序。
三、快速排序
先選一個元素作為基點,將其余元素比基點小的放左邊,比基點大的放右邊,然后分別對左邊和右邊重復以上操作,直到所有元素有序。
四、歸并排序
假設初始序列含有n個記錄,則可看成是n個有序的子序列,每個子序列的長度為1,然后兩兩歸并,得到[n/2]個長度為2或1的有序子序列,再兩兩歸并,如此重復,直到得到一個長度為n的有序序列為止。
五、堆排序
以從小到大排序為例,先建立大頂堆,然后取出堆頂元素(堆頂元素一定是當前堆中的最大值),將堆的最后一個元素放置到堆頂。這時,并不是一個大頂堆,然后調整堆使其成為大頂堆,然后將堆頂元素取出,重復上述過程,直到最后一個元素。
六、直接插入排序
假設元素存儲在數組 g 中,共有 n 個元素,依次遍歷每一個元素,將元素 g[i] 按大小順序插入到 0 ~ i 的位置。一直重復插入,直到第n個元素。
將第一個元素看作有序表,遍歷2~n號元素,依次插入已構成的有序表的恰當位置,使之成為新的有序表。
七、希爾排序
通過設置一個增量n,大小為數組長度的一半,將間隔為n的元素視作一個組,然后對每個組內部的元素進行插入排序,然后再將增量n縮小為一半,再次進行分組插入排序,直到增量為1,即所有元素有序。
希爾排序是插入排序的改進版本,彌補了插入排序在某些情況下的缺點。
八、基數排序
按照數字的位數進行排序,即:先排個位,再排十位,再排百位……。有10個桶,標號為0~9。排序個位時,按照個位值的不同,分配到10個桶中(0分配到0號桶,1分配到1號桶,以此類推),然后將分配后的結果收集,這時候數組是按照個位排序的。繼續按照十位重復上述排序過程,一直排序完所有的位數(取決于數組中最大數的位數)。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八大排序算法(理论和动态图)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数据结构》知识点Day_01
- 下一篇: 重写Java Object类中的eq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