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创作型任务的效率?
本文從自身的實踐出發,介紹了使用電腦工作的時候,如何利用積極心理學原理與一些軟件,優化創作型任務的效率。
諸如寫作、翻譯這些事情,都是很需要創造力與專注力的任務。除了翻譯、寫作之外,信息時代的工作離不開電腦了,那么,如何更快樂地使用電腦工作呢?
1、調整你的目錄結構:搜索而非查找
知識性工作,打交道最多的是電腦。通過對目錄結構的調整以及分析,將最需要創造力與專注力的工作,放在目錄結果的常用位置(使用TC軟件),將大幅度提高自己對創造力任務的關注。作者之前的目錄結構是:公司管理,然后按部門細分,部門之下又按照項目或者客戶名稱細分。然后個人文檔又分成另一種目錄結構。 結果文件夾層級非常深,同時較不體現任務的優先級 。參考積極心理學的有關原理,調整之后的目錄結構改為:
1-個人效率 2-創造樂趣 3-管理藝術 4-公益傳承 5-歷史記憶 6-資料庫 999-大籮筐
在調整之后的目錄結構之下,盡可能打破部門與項目的局限,而是采取一種較扁平的目錄結構(使用google桌面檢索工具),最終強迫自己將注意力集中在創造性任務之上。同時與傳統的目錄結構最大的區別,在于,多了一些積極情緒暗示詞匯。比如以前的《歐陽的個人文檔》更新為:《個人效率》。《歐陽的公司文檔》更新為:《管理藝術》。傳統的分散在不同目錄結構下的創造性任務,則單獨用一個《創造樂趣》的文檔來歸類。
###涉及軟件或網站:
1)Total Command:通過對TC的常用目錄結構的使用以及F3、F4鍵的使用,可以快速查閱一篇文章以及設置自己的常用目錄。
2)?Google桌面搜索:按Ctrl兩次,即可快速檢索。
2、系統化你的知識結構:快速降低專業知識學習門檻
網絡時代的學習主要有三種方式,1)通過資料學習;2)通過身邊的人學習;3)通過網絡社區的關鍵人物學習。
對于前者來說,應盡可能依賴系統化的知識體系,比如專業論文以及圖書,而非網絡零散檢索。 通過noteexpress的文獻檢索功能,可以快速了解到某領域的專業知識分布狀況。 通過專業圖書以及專業pdf下載網站,則可以快速下載到某個領域的最新電子版圖書。 (個人比較推薦對rapidshare的搜索引擎)而通過noteexpress的批量附件鏈接功能,可以快速鏈接你以前下載的大量論文或資料。
對于后兩者來說,通過對博客而非網頁的檢索,可以快速了解到在某個新的領域,有哪些人在關心。(使用google博客檢索與google reader的查找功能)
###涉及軟件或網站:
1)NoteExpress文獻管理軟件:國內No.1的文獻管理軟件。網址
2)google博客搜索與google Reader?:通過這兩者,可以快速找到某個領域的關注者、研究者。
3)rapidshare文件搜索引擎
3、設置你的優勢時間:心流時間,請勿干擾
現代工作環境,是非常不利于產生心流的。什么是心流?可參考我的文章:
當人心中有個目標,又有足夠的“巧力”時,他與目標之間的距離會在自己可見的范圍內,他的心中就會形成一種叫做“挑戰”(或更清楚地說,應是“見獵心喜”)的力量,使個人的行動與環境的反饋之間形成”立即明晰”的互動,個人意識的注意力被立即的反饋攫住,而環境也逼迫著個人意識作出回應,就像乒乓球高手相互對打,小球成為兩人之間意識流動的媒介。這時的意識狀態,契克森米哈賴教授稱之為“心流”(flow)。
一些諸如接電話、網絡聊天的事情,都會阻礙進入心流狀態。因此,可以根據自己的作息時間,設置一個自己的優勢時間。在這個時間段,關掉干擾注意力的工具,同時專注于容易產生心流的任務,比如寫作、翻譯、思考。在自己的優勢時間,則盡可能不要去干自己的不容易產生心流的任務。
那么,如何分析自己的優勢時間呢?一方面是根據經驗以及作息時間來統計。另一方面,可以使用電腦統計軟件,根據統計結果,看自己在什么時候,聊天比較忙;什么時候,比較容易進入較好的工作狀態。
###涉及軟件或網站:
電腦使用時間記錄軟件:有RescueTime等很多款。
4、專注于任務而非工具:使用web軟件而非本地軟件
使用界面更簡潔、更友好的web化軟件而非傳統軟件:因為功能的缺失,會使得自己將注意力集中在任務本身而非工具本身上。
word的設計實質上是不符合心流或者心理學原則的。從心理學上而言,它存在兩個致命缺陷:1)它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提供了太多功能,讓人們將注意力集中在格式化、排版而非創作之上;2)不存在版本自動跟蹤功能:呈現在你面前的總是完美的稿件,如果是亂七八糟的稿件,在word里面會非常難看,最終讓你難以下筆,一些寫作的零散想法,也不好意思寫在word里面。
我個人更推薦使用google文檔寫作。因為google文檔的功能、界面非常簡潔,同時是實時保存自己的任何變更。這樣強迫你將注意力放到寫作上,而非word提供的其他輔助功能。原來用word寫作,可能我擔心寫錯、將精力放在排版上,總會希望思考特別完善再來落筆。而google文檔的隨時記錄更新的模式更符合人類自然認知——你并不需要一次就做對,想到哪里寫到哪里。反正一起變更都有記錄。
更有吸引力的是,Google文檔的界面的下拉非常舒服,沒有一次性寫完的壓迫感。因此,可以將文檔涉及到的相關零散參考資料也隨時放進一個文檔之中。當然,google文檔方便的共享功能更不用多說了。
###涉及軟件或網站:
1)Google文檔
2)rememberthemilk使用軟件
5、自動化重復性任務:減少使用鼠標的機會
人們之所以往往難以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因為常常要面對枯燥的重復性任務,而非類似于最近發展區的心流任務。
知識性工作,很大程度是輸入與輸出字符串的問題,為了提高輸入輸出的效率,可以參考《卓有成效的程序員》這本書的思路。盡可能地將自己的工作自動化,減少使用鼠標、人工操作的機會,多使用鍵盤或者使用腳本來自動化操作。可以嘗試學習一門近期流行的編程語言,比如歐美心理學家用得非常頻繁的python或者R。隨著現代計算機的發展,腳本日益容易使用。腳本與窗口界面程序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可以保留你處理任務的邏輯、流程,并且可以重復、自動化。而窗口界面程序,需要你無聊地一次又一次去計算某個維度對應的題目。一位好的心理測量研究者,可能撰寫一個測驗的處理流程,需要半天時間寫腳本。但是未來他的接手人,只需要10分鐘運行腳本,即可得出結論,同時其他心理測量研究者可以對他的腳本進行審查, 以找出他的錯誤之處與改善之處。
對于一些瀏覽器任務,比如重復填寫表單,則可以使用firefox的imacros或者firefox的自動表單之類的插件。
###涉及軟件或網站:
1)R語言
2)python語言
3)ruby
4)自動化瀏覽器任務
6、準備大籮筐:歸檔零散思想或者生活目標
對于熱愛生活的MM來說,會給自己的家里準備多個色彩鮮艷的紙盒或者箱子,拿來收羅雜物。同樣,對于自己的零碎思想,也可以準備一個大腦的大籮筐,將零散想法、創意、靈感,以手寫、手機寫、在線寫等多種方式, 寫入evernote之中,并將其同步到evernote的網站,隨時隨地查看。當然,你也可以使用其他的類似軟件。
還記得你年少時的夢想?因為生活的壓力,是不是慢慢地忘記了那些夢想。然而,這些世界上,同樣存在一批理想現實主義者,堅持一定要改變世界而不是被世界改變自己的理念。這樣的人,有蘋果公司的喬布斯;有Patagonia公司的Yvon Chouinard。如果希望記錄自己的零散的夢想或者提醒自己,可以使用時間管理軟件,來對生活歸檔。比如:rememberthemilk
###涉及軟件或網站:
1)evernote
2)rememberthemilk
7、分享主義:促進你的創造力
心流理論創始人契克森米哈賴教授在鼎鼎大名的心理學家斯騰博爾格主編的《創造力手冊》中指出,創造力并非心理學家所想象的那樣,是個體特質論的,而是系統論取向的。他寫道:
30年前當我開始研究創造力時,像大多數心理學家一樣,也相信它純粹由內部心理過程構成。我認為,人們可以通過研究產生新穎性的那么個體的思維過程、情緒和動機來了解創造力。但是年復一年的工作,令我變得沮喪。在對藝術家的跟蹤研究中,越來越清楚的是,一些最具有創造性潛力的人卻停止搞藝術而追求了通常的職業,而另一些看來不太有創造性個體特征的人卻堅持著,并逐漸創造了被譽為重要創造性成就的藝術作品。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體現創造力的成就。但是按照心流的創始人的觀點,這種成就必須依賴專業社群,這個專業社群往往比人們想象的要小得多。據他指出,只要少數物理學家的承認,愛因斯坦的理論就會進入現代學科體系的傳播體系,愛因斯坦的創造力因此得以發現、傳播。成千上萬的人就接受了這一微小領域的判定,在并不理解它的情況之下,驚嘆愛因斯坦的創造力。
從這里引申出來的觀點即是,人才很多,但是被大家知道、承認的創造力人才不多。絕大多數現代企業制度的設計是不利于創造力的體現的。因此,我們可以給自己創造一個更有利的微觀生態環境,采取分享主義的取向。通過twitter、個人博客、sns社區等多種渠道, 將自己的思想分享出去,同時,介入專業社群體系。當得到專業社群的反饋,這種創造力慢慢地就形成良性循環,最終不斷地產生心流。
對于這種現象,著名心理學家,斯坦福教授德韋克提出了一個非常精妙地理論體系:心理定向(Mindset)。在她的書《心理定向與成功》中,她問道:為什么一些人常常相信智力是不能改變的,對于任務的挑戰,傾向于從自己的智商出發;而另一些人則常常相信智力是可以改變的呢?前者,她稱之為:固定型心理定向;后者她稱之為成長型心理定向。
對于一些既可能產生心流的創作型任務,固定型心理定向的人往往傾向于炫耀自己以往的智商與既定成果,一旦遭遇挫折,則感到郁悶;而成長型心理定向的人則更幽默與靈活地看待人生中的挑戰性任務。德韋克針對四百名五年級學生進行實驗,她比較了兩組孩子,一組獲得”用功“的表揚,另一組獲得”聰明“的表揚,她發現被贊賞“用功”的一組測驗成績較好,也較能應付困難的功課。德韋克指出:贊美孩子的天賦,往往使他們誤以為憑天賦就會成功,不必努力. 結果他們害怕考驗,不會努力保持好成績,反而停下來任人趕上。
當然,你也猜到了,成長型心理定向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慶幸的是,德韋克的研究同樣指出,類似于分享主義的行為,能夠改變自己的心理定向。
###涉及軟件或網站:
毛向輝的分享主義
from:?http://www.yangzhiping.com/psy/flow.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如何提高创作型任务的效率?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Java transient关键字使用小
- 下一篇: 程序员究竟该如何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