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寒假•青年基金【修改后发表】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2012年寒假•青年基金【修改后发表】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妻子于2011年12月成為高校教師。我比她早兩年入職,知道用人單位看重什么。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于剛入職的青年教師,用人單位不特別在意多幾萬、少幾萬經費,而更在意“那一項”。申請科研項目是一種測試,看你行不行、招你值不值。用人單位把你招進來,對你是有期待的,不可能讓你“光吃米不下蛋”。你能“下蛋”,以后有各種機會,還會給你。為此,我催促妻子:一定要死守力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 可是,青年科研工作者往往面臨各種“機會”:妻子被邀請出國做學術報告,時間就在2012年3月初。我認為,當前的主要矛盾不是做報告,而是為用人單位“建功立業”,證明自己。做報告,以后也有機會。可是如果入職第一年丟了基金,第二年再申請,那心里會很沒底。并且,孩子還小,兩個人都是教師,應該求穩,不要往外面跑。
? ? 妻子不想放棄這個難得的機會。于是只能折中一下,讓她抓緊時間,提前把項目申請書寫成!當時孩子還小,平時由我的母親和妻子的母親輪流到我家來帶,周末我和妻子一起帶。就在妻子確定出國行程后,有多個情況出現:妻子的舅舅從美國來上海探親,需要接待;妻子外婆家的保姆回家鄉過年,妻子的母親陪著老人,無法到我家帶小孩;我的母親開刀住院,休息一個月。寒假里,那壓力大得不得了。夫妻倆就像是輪流用一把步槍,今天她拿著槍出去狩獵(上班),明天我拿著槍出去。我自己有論文要撰寫,也有項目申請書要寫,總感到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效率不高。每次到學校工作,都像把時間搶回來似的。急火攻心,我的牙疼也發作了......
? ? 在此期間,我對她說了些話。理論上講,“985高校”海歸副教授和別的學校博士后、講師比,更有優勢。但并不是海歸就應該給青年基金的。學校有很多海歸,初次申請青年基金掛了。原因何在?寫得不好!寫基金就像寫“八股文”,你不按照約定俗成的格式來寫,怎能得到資助呢?評審人看到你的申請書,不舒服,他們在評審意見中不會不厭其煩地給你介紹應該如何寫,而籠統地說“目的不明確、路線不清晰,不予資助”。而很多土生土長的教師,他們在國內讀博士、做博士后的時候就幫導師寫過基金,深諳此道。你說你的實驗點子非常好,為什么一定要“形式主義”呢?首先,這是一種游戲規則,否則如何決定把錢給誰呢?其次,你寫項目申請書,也能升華、凝練學術內容,加深對這個課題的認識。準備越充分,得到成果越好。再次,細節決定成敗,態度影響結果。如果你連這個都寫不好,怎么指望你能組織好一個科研的系統工程?
? ? 如何寫好項目申請書?網上已經有很多資料介紹,學校也組織了培訓會。各個部件怎么寫,應深刻領會。要注意一些常見陷阱。①不要僅僅說要做這做那,也不要像“十全大補膏”一樣堆砌表征方法,而要想想為什么要做,這里面提煉出了什么關鍵的科學問題?②別過于強調自己的東西別人都沒報道過。其實,別人沒有報道過,也許是因為那個課題根本不重要,也許是因為別人做不出來,“死路一條”。因此,研究沒有報道過的東西,不一定是創新,也不代表值得做。得通過自己邏輯嚴密的論證來說服評審人這個重要、值得做。③有的申請人強調一個科學問題別人從來也沒有解決過,仿佛自己做了這個就能解決。評審人就會想:別人都沒有做出來,你能做出來?④別把申請書寫得面面俱到,像是個“973”項目似地,什么都要做,重點不突出。其實,青年基金最適合青年人寫。應該“小題大做”,看起來做了這個課題能出3-5篇文章足矣。⑤不能想到什么就寫什么,而應該立足于實現基本功能。有的申請書草稿沒有章法,不清晰,沒有邏輯。要拿捏好,什么時候概括什么時候詳細。如果你在申請書中反復說“樣品”而沒有給出組成和含量,這不能使人信服。同理,不要給別人一種漫無邊際“先做做,看看有沒有效果”的感覺,而要給人一種“給我25萬,我能把它做出來”的感覺。⑥別只有外國文獻和申請者自己的文獻,沒有國內同行的文獻。評審人就會想:這個領域國內就你一個人在做?⑦有的申請書上的數字,一會用宋體,一會用Times New Roman。一會用中文標點,一會用英文標點。有的多了個空格,有的段落前面沒有空格。中英文夾雜,有的單詞是口語,不是科學書面語言。參考文獻更是“重災區”,格式不統一怎么行?當然,寫基金不僅僅在于形式,還在于很多深刻的東西。有很多申請書寫得不到位,留下“活靶子”給評審人打。如果事先能反復斟酌,并多征求別人的意見,把它改到位,就更有可能得到項目。
? ? 聽了我的講解,妻子進行了反復修改。還讓懂行的同事看看,提提意見。最后一稿和初稿比起來有天壤之別:實驗點子沒有變,但內容更加細致、集中,條理更加清晰,看起來嚴肅、規范。不出意料,后來她得到了青年基金資助。
致謝: 我初次申請基金時,從網上找到一個資料,對我很有啟發。網上沒有注明作者,但看起來作者應該是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語言有個性,點出了評審人的思路,指出了申請人思考的漏洞。
from:?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605124.html
致謝: 我初次申請基金時,從網上找到一個資料,對我很有啟發。網上沒有注明作者,但看起來作者應該是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語言有個性,點出了評審人的思路,指出了申請人思考的漏洞。
網上資料-科學基金.pdf
后記:本文修改后,由《科技導報》刊登,2012年第34期。
PDF下載:2012-34-84-2012年寒假 青年基金.pdffrom:?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605124.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2012年寒假•青年基金【修改后发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从青年基金到面上项目
- 下一篇: Aurora公式编辑器在64位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