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做产品VS做项目
相關定義
根據GB/T19000—2008《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有以下定義
過程process
一組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活動
注:一個過程的輸入通常是其他過程的輸出。
?
產品product
過程的結果
注:產品可以是有型的,比如汽車,也可以是無形的,比如培訓、咨詢服務。
?
項目project
由一組有起止日期的、協調和受控的活動組成的獨特過程,該過程要達到符合包括時間、成本和資源約束條件在內的規定要求的目標
注:
1,單個項目可作為一個較大項目的組成部分。
2,項目的結果可以是單一或若干個產品
?
綜上,簡而言之,產品是過程的結果;項目是獨特的過程。項目的結果可以產生單一或若干產品;因此兩者不是對等的,是處于不同階段的兩個概念。
?
(一)區別
1、目標不一樣
項目的目標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利用有限的資源,高質量的完成某個或幾個特定客戶的需求,具有特殊性、個性化,需求一般由客戶提出,相對明確,目標也相對明確。
?
產品的目標是滿足某一類用戶的需求。面向大眾或行業,具有普遍性、大眾化。開發之前沒有明確的客戶,只有潛在的客戶,所以需求相對較為模糊,需要長時間的需求調研。
?
舉例:
一家小軟件公司接到某酒店的訂單,要在6個月內做出一套管理軟件,典型的一個項目;而一家大一點的軟件公司發現了這個市場,受此項目的啟發做了一套通用的軟件,可以賣給更多的酒店,就更像做一款產品……
?
2、生命周期不一樣
目標不一樣,決定了生命周期不一樣。
?
產品的生命周期相對較長,關注的是整個產品從規劃到制造,再到最終維護和消亡的過程。類似人的成長,從出生(產品構思)>>成長(產品的版本更新)>>去世(產品退出市場)。產品不存在“完成”的說法,因為我們沒法明確這款產品何時“結束”,一般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的變化、公司戰略調整等因素,漸漸走向“生命周期完結”。
?
項目生命周期相對較短,包括項目的啟動、策劃、執行監控和驗收。通常在項目開始以前就有明確的起始時間和結束時間。通過驗收則表示項目生命周期結束,所以項目是一次性的。
?
舉例:
微軟的windows,經歷了95、98、2000、me、xp、7、8、10等,整個產品是windows,是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卻不知道什么時候結束的。
?
3、風險不一樣
目標不一樣,決定了風險不一樣。
?
產品沒有明確的客戶,僅有潛在的客戶,而且客戶通常不了解產品,開發完成之后需要去宣傳,讓潛在的客戶購買產品。因為需求相對較為模糊,如果相關的需求調研工作沒做到位,那么開發出來的產品可能不是客戶想要的,如果不是客戶想要的,那就賣不動,另外還可能存在市場競爭,所以做產品風險相對較大。
?
項目在開始時就已經有明確的客戶,需求也相對明確,按要求完成任務就好,所以做項目的風險相對較小。
?
4、過程復雜度不一樣
做產品需要一個長遠的規劃,不斷進行業務積累和提升,不斷發掘新的業務,滿足客戶的需求;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都需要維護,全方位考慮,需要時刻把握其平衡點,而且做產品的過程,會有更多的探索,隨著各種內外部信息的變化,產品負責人需要不斷修正自己的判斷,給出適宜的創新,所以,錯產品的過程相對復雜一些
?
項目的過程更行像執行一個新任務,可能該任務僅是整個過程中的某個環節,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該任務即可,所以做項目更側重計劃和控制,過程相對簡單。
?
5、產出物不一樣
做產品的產出物應該是個可用的產品
?
做項目的產出物,不一定是產品,可能只是某些功能模塊完成、某階段任務的完成
?
6、團隊不一樣
項目團隊是一個”臨時性和開放性”的組織,也就是說,當一個項目完成后,這個團隊可能會解散,去做下一個新的項目,所以項目部往往就是一個臨時組織
?
產品團隊相對比較持久,一般是為公司核心產品研發而成立的某個專門產品部
?
(二)聯系
A、產品和項目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產品的開發是通過一個個項目去完成的,但不是項目的簡單累加。將產品的需求,通過項目去實現,完成產品的一個線上版本。不斷迭代進行,進而推動產品的版本更新。
?
也就是說,產品的整體發展過程是由產品的一個又一個具體階段(版本)構成,產品的具體階段又是由每一個具體的項目構成的,而項目的完成則可通過一個個小版本的迭代來完成。
?
當然,一個項目也可能是為多個產品開發服務,如平臺和技術類項目。
?
項目是產品整體發展過程中的最小構成單位(可以是某個功能組件、某版本等的開發)
產品整體發展過程決定產品經理的工作視角,產品的具體階段決定產品管理者的工作內容,具體的項目決定產品管理者的工作焦點
?
B、應該先有產品還是先有項目?
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
?
1)?先有項目,后有產品
先由具體項目導入,由多個類似項目的實施逐步來考慮形成產品。這個思路很美好,也沒有太大的前期資金投入,但是根據特定項目做出來的東西卻很難形成產品線,特別是進入實際項目前就沒有相應的市場分析和產品規劃,后續出來的東西更可能是在產品功能,架構方面存在先天性的不足。
?
大部分公司的現實情況是:首先銷售拿下一個項目,公司在做完這個項目后,發現還有很多其他用戶有類似的需求,于是組織一隊人馬,進行產品化。因為在項目目標驅使下,項目的技術架構、產品功能方面往往有先天缺陷,這種情況下,想要產品化,就需要重新進行產品規劃和技術架構設計,這樣成本是非常高的。
?
2)先有產品,后有項目
是先有產品,然后有項目(通常是在產品的基礎上定制開發),然后在項目中不斷獲取需求,完善產品。
?
實際情況如下:
對于還未成熟的產品,一般是在其形成一定的版本后,給用戶使用,然后根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行定制開發(或者說二次開發)。這樣就形成了產品相關的項目,也就是說項目是基于這個產品開發的。
?
對于成熟的產品,通常會將用戶的個性化信息進行封裝,提供定制功能,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要求。比如說流程定制、表單定制、功能菜單定制以及其他一些業務功能的配置功能。這樣的話,產品相關的項目就是一個個實施項目,只需要實施人員到現場給用戶進行一定程度的定制,就可以交付用戶使用。
?
3)綜上
這兩種情況各有利弊,第一種情況比較穩妥,即使產品化沒有成功,還是有項目可做。第二種情況首先要求對產品未來的發展趨勢有很好的研究和預測,否則很有可能出現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果。
?
(三)值得思考的實際
我們可能面臨的問題則是產品和項目一對一,看起來簡單了卻導致大量組件和模塊無法復用的巨大浪費,同時更大的問題是把項目當成產品來做,忽視了項目本身嚴格的項目目標和邊界,導致項目和產品都沒有做好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yanghj010/p/4705766.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转】做产品VS做项目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讨论贴】关于父实子虚的疑问???
- 下一篇: 基于heartbeat v1+ld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