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跃教授: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前景 (转载)
周躍教授從事脊柱外科應用基礎研究和臨床診療工作多年,臨床經驗豐富,目前重點研究微創脊柱外科技術,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內窺鏡下頸椎、胸椎、腰椎的十余項微創外科治療技術,臨床效果顯著,填補了國內微創脊柱技術領域的多項空白,目前已成功完成各類微創脊柱外科手術5800余例,手術例數、手術效果、技術方法與水平均居國內領先水平,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曾先后赴英格蘭格拉斯哥矯形外科中心、奧地利因斯布魯大學醫學院創傷外科中心、法國巴黎大學第三醫學院脊柱外科中心、法國里金昂大學神經外科醫院中心、美國加州大學醫學院洛杉磯分校微創脊柱外科中心進修學習。
從事脊柱外科基礎研究、臨床和教學工作20余年,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SCI17篇,主編教材3部,副主編專著2部、參編專著11部。承擔各類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基金課題共計14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項、獲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在教書育人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部隊培養了大批高素質人才,先后培養碩士研究生30余名、博士研究生20余名,教學成績顯著,被解放軍總后勤部授予 “軍隊院校育才獎銀獎”。2008年9月,被國家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聯合授予“全國抗震救災醫藥衛生先進個人”稱號,2008年被中共重慶市委組織部、重慶市人事局聯合授予“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稱號。
學術團體任職:
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分會常委、中華康復學會脊柱脊髓損傷專委會常委、全軍骨科學會常委、重慶市骨科學會主任委員,亞太微創脊柱外科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微創骨科學組副組長、中國康復醫學會微創脊柱學組副組長等20余種國內外知名學術團體任職。
專業期刊任職:
《J Orthopaedic and Research》、《Spine》中文版、《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中華骨科雜志》、《中華外科雜志》、《中華創傷外科雜志》、《中華創傷骨科雜志》、《中國脊柱脊髓雜志》等21家國家著名統計源期刊常務編委或編委
專業特長:
脊柱及脊髓疾病與損傷的應用基礎研究和臨床治療,特別是在微創脊柱外科領域、在國內外率先開展內窺鏡下頸椎、胸椎、腰椎的外科手術,取得非常好的臨床效果。在脊柱和脊髓損傷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脊柱側彎矯形手術、脊柱創傷、退行性變和腫瘤等手術治療,尤其是在微創脊柱外科領域居國內先進水平。
丁香園通訊員:由第三軍醫大學重慶新橋醫院與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聯合研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脊柱微創手術機器人,10年7月11日在新橋醫院投入前期臨床試驗。這是世界上首臺專門用于脊柱微創手術的機器人系統。請您談談研發脊柱微創手術機器人的初衷是什么?
周躍教授:脊柱外科手術的微創化、數字化、智能化本身就是現代脊柱外科微創技術的一個標志,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對于微創脊柱外科手術來講,由于精確度要求比較高,為了保證手術的安全和精準,目前醫生需要借助X光來完成手術中的定位、切割、磨削乃至螺釘的植入等,所有這些都需要在X光的引導下完成。我們知道,X光雖然提高了手術的精確性,但是其最大的缺點是射線本身對醫生身體的傷害太大,這一點限制阻礙了脊柱微創手術的發展。其他領域的微創外科,比如普外、胸外、肝膽、婦產等的微創手術發展很快,因為不需要依賴X光的幫助。很多骨科醫生對于脊柱外科微創手術既愛又怕,原因有兩點,第一點是手術本身的技術操作難度高,但這個是通過訓練可以解決的;第二點是醫生在手術中會接觸到大量的X射線,傷害非常大。所以我們就想能否通過其他的方式來幫助醫生完成這個手術,既保證了手術的精準性,又能避免醫生受到X射線的傷害。目前,我們認為導航系統和手術機器人是非常好的選擇,特別是手術機器人,與導航相比,還具備一定的智能功能。基于以上原因,我們研發了這個手術機器人。
丁香園通訊員:您和您的團隊研發的手術機器人目前在脊柱外科應用的現狀如何?主要能夠完成哪些工作?手術機器人未來發展趨勢及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周躍教授:我們目前研發的是第一代,還只是個樣機。在研發的過程中,涉及到機器臂自由度的精確控制問題和操作中的安全問題。部分工作可以在醫生的遙控下完成手術的操作,但是整個手術的精準性和安全性還是需要醫生來操控,尚不具有任何的智能功能。所以,下一步我們的目標就是希望賦予手術機器人一部分的智能功能。
我們知道,人的骨頭是恒定的,手術前可以通過三維重建法在計算機上重建個體化的骨骼結構,醫生可以在計算機上進行術前手術方案的制定,并且可以在計算機上模擬手術操作,做到我們滿意為止。我們希望把這部分功能賦予機器人,讓它能按照醫生的指示完成一部分手術操作。當然,這些工作的前提是要保證手術的安全。作為外科醫生,我們都知道,外科醫生做手術時是有手感的,通過手感可以判斷哪些是骨頭,哪些是軟組織。那么,如何讓機器人有感覺,就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另外,還有神經定位問題,我們需要使機器人在靠近神經時能得到信號,從而避開重要的神經。以上這些都是我們接下來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對機器人的研究,我覺得臨床安全使用機器人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
丁香園通訊員:謝謝周教授!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splovecyk/p/4580096.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周跃教授: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前景 (转载)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我与学院的点点滴滴
- 下一篇: Oracle提议将G1作为Java 9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