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or不考?
????前幾天,在工作室跟我學JAVA的一個女生跟我說,她想去考研。
以前的我,也是鼓勵學習好的學生盡量考研。對于我們這類地處地級市、名不見經傳的二本院校的學生而言,考研是一個改變“出身”的極好、也是唯一的機會。這對于那些在高考中失利,不得已“淪落到”我們學校的學生而言,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不過,現在的我慢慢轉變了觀點,轉而要提醒有志于考研的學生:要慎重!
既然是研究生,就是要去做研究的,就是通過踏踏實實地做研究鍛煉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例如收集相關信息的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英語應用能力;再牛一點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樣,即使畢業后不從事本專業的工作,讀研對自身的發展也是很有幫助的。從這個角度講,只要能夠保證培養質量,筆者還是贊成大家考研的。不過不管是本科還是研究生教育,都會受到國內大環境的影響,也就是高校教學質量下滑、學術腐敗嚴重這個大環境。面對如此現狀,有志于讀研的學子應該冷靜思考,切勿盲從!
近幾年研究生越來越多,培養質量能否保證卻成了問題,即使名校。時不時傳出研究生導師(研究生口中的老板)只把自己指導的學生當廉價勞動力使用,卻對他們疏于管理、指導。最近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是筆者一個06級的學生,他今年從武漢某名校研究生畢業。他向我訴苦說,導師會讓他做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項目,耗費了時間卻得不到鍛煉。名校尚且如此,普通院校就不用說了。所以,我想說的第一個觀點是:要考就要保證能上名校。
至于學術腐敗,則也使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打了折扣。學術研究是研究生培養的載體,可在學術腐敗的大環境下,學術研究成了造假和制造學術垃圾,如何能擔當得起培養人的重任?關于學術腐敗的新聞應該已不算新聞,大家一搜一大把,在這里還是舉上面那個學生的例子。他跟我不屑地說,也參加過導師的國家級項目,其實就是造假數據。哈哈,這樣的學術研究,能不把學生教壞就不錯了,何來奢談培養學生能力?怪不得他也告訴我,在找工作的時候,用人單位看重的還是有沒有商業項目的經驗,而非體制內的所謂項目。
研究生的一大就業渠道是到高校任教。按照以前的眼光,研究生即使培養質量不高,但好歹憑借這個文憑,也能很容易在高校謀個教職。掙得雖然不多,但是工作穩定,說出去也好聽。這樣想來,讀研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目前的形勢對這條道路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以筆者的學校而言,在2005年的時候,基本上還是只要是研究生(碩士),就能隨便進。但到了筆者求職的2006年,形勢就開始嚴峻起來。隨著研究生數量的增多,高校的要求也開始水漲船高。目前的情況是,除了少數專業外,就不再招收碩士了,都要博士。上面那個學生的同學,一般都進了高職或中學。這說明,高校對碩士研究生的需求已趨近飽和。目前有考研打算的學生,碩士畢業是4、5年以后的事情。照這個趨勢下去,那個時候就是博士想進一所普通高校,都比較困難了。
因此,讀了三年研究生,質量和就業卻不一定能保證;而工作的同學,則可以積累三年的工作經驗和人脈,外帶掙三年錢。如此看來,讀研是否劃算,各位就要好好思量一下了。
還有一點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家庭經濟困難的話,還是建議先工作。在理想情況下,讀研可以通過做項目、在外上課、獎學金等途徑解決學費和生活費的問題。但這只是最理想的情況,一般情況下,還是需要家里資助一些的。這樣的話,父母又要多承擔3年的經濟負擔。
以下舉出適合讀研和不適合讀研的幾種情況,歡迎補充。
適合的情況:
1、對學術研究感興趣,立志于從事學術研究方面的工作(讀研的最佳人選);
2、有較大把握考取名校的工科專業,還得確保這個專業在這所學校里不能太弱(工科好找工作啊,不能進高校的話就進大公司,也還挺不錯的,不過前提一定是要自己有真本事。公司雖然也看學歷,但最終還是要看實際能力的);
3、家里社會資源豐富,你碩士畢業后,能憑借此學歷幫你在體制內弄個編制。
不適合讀研的情況:
1、對學術研究并不感興趣,但有“鍍金”的思想,因此去讀一個較冷的專業,尤其是某些文科類的專業(高校難進,而公司要這些專業的人干啥呢?)。
2、家庭條件比較困難。
由此看來,讀研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拼爹行為。
最后,不管考研與否,都祝大家有個好前程!
總結
- 上一篇: udhcp源码详解(四) 之租赁IP的管
- 下一篇: python linecache模块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