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 概述
在光纖通信理論中,光纖有單模、多模之分,區別在于:
1. 單模光纖芯徑小(10m m左右),僅允許一個模式傳輸,色散小,工作在長波長(1310nm和1550nm),與光器件的耦合相對困難
2. 多模光纖芯徑大(62.5m m或50m m),允許上百個模式傳輸,色散大,工作在850nm或1310nm。與光器件的耦合相對容易
而對于光端模塊來講,嚴格的說并沒有單模、多模之分。所謂單模、多模模塊,指的是光端模塊采用的光器件與何種光纖配合能獲得最佳傳輸特性。
一般有以下區別
1. 單模模塊一般采用LD或光譜線較窄的LED作為光源,耦合部件尺寸與單模光纖配合好,使用單模光纖傳輸時能傳輸較遠距離
2. 多模模塊一般采用價格較低的LED作為光源,耦合部件尺寸與多模光纖配合好。 你能看見A4b,A8b...表示多模4芯,多模8芯
而B4b,B8b,B48B...表示單模4,8,48芯
SO:A表示多模,B表示單模
另外單模上還有個標計9/125
多模為62.5/125或50/125
單模的是×××的
而多模的是橙色的
這是業內標準 ============================= 按光在光纖中的傳輸模式可分為: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
多模光纖的纖芯直徑為50~62.5μm,包層外直徑125μm,單模光纖的纖芯直徑為8.3μm,包層外直徑125μm。光纖的工作波長有短波長0.85μm、長波長1.31μm和1.55μm。光纖損耗一般是隨波長加長而減小,0.85μm的損耗為2.5dB/km,1.31μm的損耗為0.35dB/km,1.55μm的損耗為0.20dB/km,這是光纖的最低損耗,波長1.65μm以上的損耗趨向加大。由于OHˉ的吸收作用,0.90~1.30μm和1.34~1.52μm范圍內都有損耗高峰,這兩個范圍未能充分利用。80年代起,傾向于多用單模光纖,而且先用長波長1.31μm。
多模光纖
多模光纖(Multi Mode Fiber):中心玻璃芯較粗(50或62.5μm),可傳多種模式的光。但其模間色散較大,這就限制了傳輸數字信號的頻率,而且隨距離的增加會更加嚴重。例如:600MB/KM的光纖在2KM時則只有300MB的帶寬了。因此,多模光纖傳輸的距離就比較近,一般只有幾公里。
單模光纖
單模光纖(Single Mode Fiber):中心玻璃芯很細(芯徑一般為9或10μm),只能傳一種模式的光。因此,其模間色散很小,適用于遠程通訊,但還存在著材料色散和波導色散,這樣單模光纖對光源的譜寬和穩定性有較高的要求,即譜寬要窄,穩定性要好。后來又發現在1.31μm波長處,單模光纖的材料色散和波導色散一為正、一為負,大小也正好相等。這就是說在1.31μm波長處,單模光纖的總色散為零。從光纖的損耗特性來看,1.31μm處正好是光纖的一個低損耗窗口。這樣,1.31μm波長區就成了光纖通信的一個很理想的工作窗口,也是現在實用光纖通信系統的主要工作波段。1.31μm常規單模光纖的主要參數是由國際電信聯盟ITU-T在G652建議中確定的,因此這種光纖又稱G652光纖
二、單模和多模的技術是同時產生的嗎?是不是哪個更先進
多模先 談不上那個更先進,一般距離近的用多模,遠的只有用單模的,因為多模光纖的收發器比單模的便宜很多
三、單模光纖用于長途的傳輸,多模光纖用于室內數據傳輸吧
長途只能用單模,但是室內數據傳輸不一定都要用多模
四、服務器和存儲設備用的光纖是單模還是多模的
多半用的是多模,因為偶只是搞通訊光纖對這個問題不是太清楚。
五、光纖是否都得一對一對地來使用,有沒有單孔單模光纖信號轉換器之類的設備?
光纖是否都得一對一對地來使用,是的,后半個問題你的意思是不是在一根光纖上進行收發光?這個是可以的中國電信1600G骨干光纖網就是這樣的。
1. 單模光纖芯徑小(10m m左右),僅允許一個模式傳輸,色散小,工作在長波長(1310nm和1550nm),與光器件的耦合相對困難
2. 多模光纖芯徑大(62.5m m或50m m),允許上百個模式傳輸,色散大,工作在850nm或1310nm。與光器件的耦合相對容易
而對于光端模塊來講,嚴格的說并沒有單模、多模之分。所謂單模、多模模塊,指的是光端模塊采用的光器件與何種光纖配合能獲得最佳傳輸特性。
一般有以下區別
1. 單模模塊一般采用LD或光譜線較窄的LED作為光源,耦合部件尺寸與單模光纖配合好,使用單模光纖傳輸時能傳輸較遠距離
2. 多模模塊一般采用價格較低的LED作為光源,耦合部件尺寸與多模光纖配合好。 你能看見A4b,A8b...表示多模4芯,多模8芯
而B4b,B8b,B48B...表示單模4,8,48芯
SO:A表示多模,B表示單模
另外單模上還有個標計9/125
多模為62.5/125或50/125
單模的是×××的
而多模的是橙色的
這是業內標準 ============================= 按光在光纖中的傳輸模式可分為: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
多模光纖的纖芯直徑為50~62.5μm,包層外直徑125μm,單模光纖的纖芯直徑為8.3μm,包層外直徑125μm。光纖的工作波長有短波長0.85μm、長波長1.31μm和1.55μm。光纖損耗一般是隨波長加長而減小,0.85μm的損耗為2.5dB/km,1.31μm的損耗為0.35dB/km,1.55μm的損耗為0.20dB/km,這是光纖的最低損耗,波長1.65μm以上的損耗趨向加大。由于OHˉ的吸收作用,0.90~1.30μm和1.34~1.52μm范圍內都有損耗高峰,這兩個范圍未能充分利用。80年代起,傾向于多用單模光纖,而且先用長波長1.31μm。
多模光纖
多模光纖(Multi Mode Fiber):中心玻璃芯較粗(50或62.5μm),可傳多種模式的光。但其模間色散較大,這就限制了傳輸數字信號的頻率,而且隨距離的增加會更加嚴重。例如:600MB/KM的光纖在2KM時則只有300MB的帶寬了。因此,多模光纖傳輸的距離就比較近,一般只有幾公里。
單模光纖
單模光纖(Single Mode Fiber):中心玻璃芯很細(芯徑一般為9或10μm),只能傳一種模式的光。因此,其模間色散很小,適用于遠程通訊,但還存在著材料色散和波導色散,這樣單模光纖對光源的譜寬和穩定性有較高的要求,即譜寬要窄,穩定性要好。后來又發現在1.31μm波長處,單模光纖的材料色散和波導色散一為正、一為負,大小也正好相等。這就是說在1.31μm波長處,單模光纖的總色散為零。從光纖的損耗特性來看,1.31μm處正好是光纖的一個低損耗窗口。這樣,1.31μm波長區就成了光纖通信的一個很理想的工作窗口,也是現在實用光纖通信系統的主要工作波段。1.31μm常規單模光纖的主要參數是由國際電信聯盟ITU-T在G652建議中確定的,因此這種光纖又稱G652光纖
二、單模和多模的技術是同時產生的嗎?是不是哪個更先進
多模先 談不上那個更先進,一般距離近的用多模,遠的只有用單模的,因為多模光纖的收發器比單模的便宜很多
三、單模光纖用于長途的傳輸,多模光纖用于室內數據傳輸吧
長途只能用單模,但是室內數據傳輸不一定都要用多模
四、服務器和存儲設備用的光纖是單模還是多模的
多半用的是多模,因為偶只是搞通訊光纖對這個問題不是太清楚。
五、光纖是否都得一對一對地來使用,有沒有單孔單模光纖信號轉換器之類的設備?
光纖是否都得一對一對地來使用,是的,后半個問題你的意思是不是在一根光纖上進行收發光?這個是可以的中國電信1600G骨干光纖網就是這樣的。
轉載于:https://blog.51cto.com/shawnloong/169111
總結
- 上一篇: js近期的研究总结
- 下一篇: 应用程序虚拟化部署笔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