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的《三十而已》:裸辞,催婚,职业瓶颈,逃离北上广深......
最近刷爆眼球的熱播劇,莫過于《三十而已》。這部劇折射出的現實問題,引起廣泛的共鳴。
孔夫子曰:三十而立。
所謂“三十而立”,是指人在三十歲前后建立自己穩定的價值觀、做事做人的價值。
而如今與“三十歲”捆綁的,卻往往是結婚、買房、生子......
所以我們在邁向三十歲的時候,總會不由自主地慌亂,總覺得這時候該擁有些什么才能立足于當下。
在小城市,年輕人或許更早地踏入人生預設的軌道,在所謂的而立之年,完成了買房,結婚,生子等任務。
但在一線城市,尤其是擁抱變化的互聯網行業,這一切未必如你所愿。
互聯網人往往在30+歲之后有著莫大的危機感。這如同《三十而已》里的主人公們一樣,許許多多的互聯網人,都難免會遇到自己的職業瓶頸。
頻繁的跳槽,996甚至007的高強度工作壓力,“漂”著的孤獨感,難于平衡的生活與工作......
這一切都給互聯網人的30+歲籠罩上了一層不確定的陰霾。
面對年齡焦慮,悲觀者往往正確,但樂觀者往往成功。
我看到身邊一些30+的互聯網人,他們遇到了生活的種種困境,但依然嘗試不同的選擇,關關難關,關關過,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精彩。
他們也有屬于自己年齡階段的取舍與活法,演繹了互聯網人的“三十而已”。
?
職場女性,單身催婚
(設計師)
A君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設計師。
在互聯網行業高薪盛宴的背后,卻是無數個披星戴月的996,甚至007......
A君,像大多數為了生活忙忙碌碌的“一線城市漂”一樣,平時的生活幾乎被工作填滿。
今年,A君迎來了她的“三十”大關。“三十歲”對于女性來說,似乎是一個緊迫而現實的關卡。就算自己不著急,父母也跟著焦慮。
這些年,家里不斷給A君介紹對象。A君也很積極配合父母的安排,可是盡管相親無數場,仍然沒有遇到適合的人。
一開始,A君也為年齡和婚姻焦慮,想過將就。但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突然變得平靜和篤定。
她說,“我覺得30歲最大的變化是,沒有了二十多歲的慌亂。該來的總會來。年齡從不是門檻,人生要由自己定義。各種各樣的焦慮和壓力也一直會有,但不管怎樣,我都選擇積極面對。”
現在A君的事業發展得還不錯,經濟方面問題也不大。工作閑暇之余,常常跟朋友一起去旅游散心,擴展社交圈子,接觸新鮮事物,發展新的興趣愛好。
即使面對各種的焦慮和壓力,但依然選擇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精彩。
30+,不困于心。
?
職業瓶頸,毅然裸辭考研
(算法工程師)
B君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從事算法設計多年,也算是公司的元老級人物。
今年5月份的時候,突然裸辭。理由是,遇到職業瓶頸,無法突破,想去讀書充電。
公司的領導多番挽留,甚至允許他一邊工作一邊讀研,許諾給予他股份。但他心意已決,裸辭備考,讀研。
一開始,他身邊的家人朋友都無法理解他的決定。30+的年紀,孩子剛出生,還在嗷嗷待哺。在深圳,也還沒買房置業。
身邊的人都勸他不要任性,應先努力賺錢買房,以后有機會再去讀書。
但他說,“這不是一個沖動的決定,而是經過深思熟慮考量過的結果。有人認為,到了某個年紀就必須做什么事情,例如,結婚就必須買房。
我卻認為,這個階段,我最需要的是尋求自我突破。而現在,就是最好的自我充值期。我很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這些年的積累,足以支撐我完成學業,和兼顧家庭。”
30+,不囿于物。
?
賺著一線城市的錢,在二三線城市生活
(測試開發工程師)
C君是一位典型的深漂。
今年6月底的時候,結束了他的8年深漂生活,攜家帶口的“逃離”了為之奮斗了8年,卻依然無法留下的城市。
像無數“一線城市漂”一樣,這座城市見證了他戀愛,結婚,生子,晉升的歷程。但因為高昂的房價而買不起房,每年因為漲房租而不得不四處搬家的痛苦一直在折騰著他。
他對這座城市充滿了愛恨交加,于是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逃離北上廣深,回歸武漢。
就在他決定跟公司提出離職的時候,公司為了挽留他,提出了讓他調動到武漢分公司,工資福利在這邊的基礎上漲了10%。
離開深圳前,我們一起吃了一頓飯。席間,他說,“在這座諾大的城市里,最難熬的不是996或者007的高強度工作,而是工資的漲幅永遠趕不上房價。
作為沒有高學歷,沒有背景的普通人,也沒有一夜暴富的運氣,要買房,壓力實在太大。今年,兩個小孩都要上學了。
沒有房子,沒有學位,小孩上學就成了很大的問題。現在撤離,回到二三線城市,奮斗一下還能買得起房子,起碼孩子上學問題可以解決。”
逃離“北上廣深”,于他多少有點無奈,但,用他現在的話說,就是,賺著一線城市的錢,在二三線城市生活。無不快哉!
劇中的王漫妮,選擇在30歲時去留學,是一場絢麗的突圍。“上海”代表的生活,也許并不是她的終點。人何必非要被一座城困住。
30+,不囿于城。
?
最后
有人說,三十出頭,如果還混得不怎么成功,面臨的壓力就會很大。
現在,中國式標配的門檻越來越高。國館的一篇文章里,就提到了這種配置:小孩子的標配,是家教、外教和游學;女人的標配,是Lamer、Dior和LV;男人的標配,是年薪百萬、車房和手表。
“別人羨慕的樣子”,其實就是世俗所定義的“標配”。如果你不能逃離這些“中國式標配”,你就可能會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下,也會過得越來越痛苦。
互聯網人的“三十而已”,應是指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完成自我實現,找到屬于自己年齡階段的活法。
從職業層面上來說,30+歲的網聯網人,技術能力和閱歷,隨著年齡和工作經驗的增加,這些是年輕人無法輕易獲得的資本。
其前期積累的經濟基礎、人脈等都能幫助自己應對未來的風險。
雖然,互聯網行業總是盛傳著“35歲的坎”一說。但實際上,盡管很多技術老兵已經不在技術研發團隊中了,但是他們中的很多人依然活躍在互聯網行業。
管理、設計、策劃等崗位對工作經驗以及對行業的認知能力要求更高,因此這些崗位往往需要年齡較大的“老兵”來勝任。
在現實生活中,真實的30+,很多人都會遇到自己的職業瓶頸,甚至產生職業疲憊。當在本領域內的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定水準后,可能會從資深的技術員轉型。
有人走向了管理崗位;有人選擇在自己熟悉的純技術領域,成為一名技術專家。
這些都需要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是喜歡走技術路線還是擅長管理?
在真實的30+歲里,有人剛生完孩子,也開始重回職場;有人為了理想抱負,走向創業之路;
有人切換賽道,開拓新領域;有人為了家庭,從一座一線城市切換到二三線城市;有人裸辭考研,申請了國外學校準備出國留學……
對于“三十而已”這種困惑,關鍵還是需要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自我判斷,找到屬于自己的活法。
用《三十而已》顧佳的話來說:人不擔心后路的唯一方式,就是把前路鋪長。
互聯網人的“三十而已”,也可以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與君共勉。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互联网人的《三十而已》:裸辞,催婚,职业瓶颈,逃离北上广深......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新一代垃圾回收器ZGC的探索与实践
- 下一篇: 在 Redis 中设置了过期时间的 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