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的享元设计模式,涨姿势了!
首先來看一段代碼:
public?class?ShareTest?{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 args)?{Integer a =?127;Integer b =?127;System.out.println(a==b);Integer c =?128;Integer d =?128;System.out.println(c==d);} }運行結果為:true false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來從源代碼中分析一下,首先Integer a = 127這行代碼調用的是Integer中的valueOf方法,我們來看看這個方法的源碼:
public?static?Integer?valueOf(int?i)?{assert?IntegerCache.high >=?127;if?(i >= IntegerCache.low && i <= IntegerCache.high)return?IntegerCache.cache[i + (-IntegerCache.low)];return?new?Integer(i); }其中IntegerCache就是Integer中的一個內部類,從這段代碼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我的參數i的范圍在low和high之間時,會直接返回這個內部類中的一個數組中對應的值,否則會創建一個新的對象。
那么我們再來看你看這個數組是怎么創建的:
private?static?class?IntegerCache?{static?final?int?low = -128;static?final?int?high;static?final?Integer cache[];static?{// high value may be configured by propertyint?h =?127;String integerCacheHighPropValue =sun.misc.VM.getSavedProperty("java.lang.Integer.IntegerCache.high");if?(integerCacheHighPropValue !=?null) {int?i = parseInt(integerCacheHighPropValue);i = Math.max(i,?127);// Maximum array size is Integer.MAX_VALUEh = Math.min(i, Integer.MAX_VALUE - (-low) -1);}high = h;cache =?new?Integer[(high - low) +?1];int?j = low;for(int?k =?0; k < cache.length; k++)cache[k] =?new?Integer(j++);}private?IntegerCache()?{} }由這段代碼我們可以知道,這個內部類在初始化的時候創建了一個數組,并且這個數組的長度為 (high-low+1),然后遍歷循環,創建了從-128到127這256個Integer對象,并將它們放入到這個數組中。
另外,推薦大家關注微信公眾號:Java技術棧,在后臺回復:設計模式,可以獲取我整理的 N 篇最新設計模式教程,都是干貨。
所以當我們在調用valueOf的時候,如果值得范圍是在128到127之間,那么是不會創建新的對象的,但是如果超過了這個范圍,那么就會創建姓的對象。這就是之前代碼運行結果的原因。
到了這里,享元模式的核心思想已經漸漸清晰了,其實就是將一些常用的對象緩存起來,在使用的時候直接拿過來使用,不必創建新的對象,這個省去了創建對象時消耗的資源,也省去了GC在回收這些垃對象時消耗的資源。
在我們日常開發中,享元模式還是比較常見的,最典型的就是池技術,例如服務器的線程池,JDBC的連接池,這些都是享元模式的很好的體現,當然,常量池也是享元模式思想。
作者:Mazin
https://my.oschina.net/u/3441184/blog/886337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Java中的享元设计模式,涨姿势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蚂蚁金服二面:面试官问我零拷贝的实现原理
- 下一篇: MySQL 中主键的几种表设计组合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