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动力
很多同學在后臺咨詢過我關于選擇的問題,我在以前的文章里也說過,最好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這背后真正的原因來自于 “源動力”。
“源動力” 是一個極少被提及的詞匯,但我覺得這個表述是正確的。
為什么要提到 “源動力”,因為我覺得一個人在一條新的道路上能否持續地走下去,最終獲得成功,要滿足一個條件: ?源動力 + 自控力 ?>= 遇到的困難。
自控力,可以理解為我們的堅持,毅力。自我控制是一種能力,是可以科學培養的,但我覺得這種堅持無論做到多么科學,都是需要消耗自身的精力和體力的。
相對于完全依賴毅力,我更加愿意在做選擇的時候,選擇一件相對自己內心來說,源動力最充足的事情。
因為源動力來自內心真正的喜悅或渴望,是自發的,不但不會消耗自身的精力和體力,反而可以帶來愉悅。
這篇我不討論自控力, 也不教大家估量困難的方法,只來說說源動力。
1 判斷自己對一件事情源動力的大小,可以從附加值和事情本體來判斷
舉個例子,比如說一個做android 開發的同學,覺得 android 開發的前景不好,想轉去更有發展前景的人工智能方向。
對于這個新選擇,附加值是這個方向的發展前景(錢景),事情本體是深度學習。
有同學因為看好它的發展前景(錢景)而做出選擇;有的同學因為真心喜歡深度學習這個事情,而做出選擇, 這個沒有對錯之分,但可以從這兩方面來分析自身對于此事的源動力是否充足。
附加值
附加值可以是錢,名氣,社會地位,社會成就。
以錢為例子來說,人對金錢的追求是無可厚非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對金錢的追求很正常,而追求金錢也給人提供了一種源動力。
同樣是對金錢的追求,不同的人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源動力。
對于一個幼年經歷貧寒,極度厭惡貧窮,對金錢有極度渴望,可以為了錢犧牲身體健康,犧牲家庭,全身心投入的人,那金錢給他提供的源動力是很強的;
對于一個出生于小康家庭,童年生活無憂,更注重身體健康,注重家庭生活,不愿意為了賺錢而犧牲太多,那金錢能夠給他帶來的源動力就要小很多了。
上面例舉了錢的例子,有的人對錢不是那么感興趣,更渴望的是社會成就,社會地位等,對于這些,也需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內心,愿意為了這個目標付出多大的代價。
事情本體
對于事情本體,主要是來自做這件事情的時候產生的內心的喜悅,也就是做這件事情的時候能夠給你帶來的多巴胺。
做一件事情時產生的喜悅需要區分是不穩定的還是穩定持續的。
比如說編程,有人喜歡編程,是因為做成功項目后帶來的成就感。
我相信很多同學在運行起第一個自己寫的程序后,都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成就感,但大家要意識到,這種喜悅雖然是發自內心的,但它卻不是持續穩定的。
為什么說不穩定,因為你的喜悅是來自于完成事情的成就感,是基于項目成功的成就感。
第一次的時候,你寫個十行的程序,跑通了,你很有成就感,后面你寫個一百行的程序,跑通了也很有成就感,但當一千行 , 一萬行的時候,就會越來越難,你就越來越難以獲得這種成就感,最后你可能發現自己變的不喜歡了。
所以這種就比較不可控了,因為它會受客觀情況的制約,工作后,受到的影響更大,會受到所在項目,所在業務的制約。
但有一種感覺是可控的,比如你就是很喜歡事情本身。
比如把程序結構設計的很優雅;比如做算法題的時候,推演算法解法的過程;再比如對計算機科學的世界充滿了發自內心的好奇,等等。
這些都是比較可控,不容易隨外界客觀環境,隨客觀事實改變而改變喜悅。
所以在分析自己內心感受的時候,要區分自己的喜悅是建立在穩定持續的事情上,還是建立在相對比較不可控的事情上。
建立在穩定持續事情上的喜悅當然比建立在相對不可控事情上的喜悅更加持久,所帶來的源動力也更加的持久。
這里沒有對錯之分,但清晰地認知到這種差異,對于選擇是有很關鍵意義的。
2?回到最初的例子, android 轉 深度學習。
來看看困難是什么:
轉方向帶來的沉沒成本,在深度學習的方向里面,你android 開發的經驗可復用的很少,換句話說,基本要從頭開始。
你需要在落后的情況下,趕超你的同齡人。比如從事了三年android開發的同學想轉深度學習方向,而你的同齡人已經在深度學習方向積累了三年的經驗,如果你想在你的收入超過他們,你就必須趕超他們。
這個就是你會遇到的困難:沉沒成本 + 追趕代價,換句話說,只有你的 源動力 + 自控力 大于等于 沉沒成本 + 追趕代價, 你才有可能在這件事情上持續,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很多同學在接觸一個新方向的時候,沒辦法判斷內心的感覺,這里最好的辦法是下場去試一試。
如果你想轉深度學習方向,在做完各種分析對比后,我的建議就是先去試試。
實際地找資料,找視頻來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你按著我上面介紹的方式去區分內心的感覺,嘗試去判斷自己的源動力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水平,然后你再分析達成自己目標的過程中會遇到的困難,你就可以更清晰地判斷自己可以在這條道路上走多遠。
總結
這篇文章介紹了 “源動力”,我們在判斷自己能否在一件事情上持續并取得最后的成功,可以考慮這么一個公式: 源動力 + 自控力 ?>= 遇到的困難。
相對于強依賴于自控力,我更愿意選擇一件相對自己有強大源動力的事情。
源動力來源于事情本體和附加值,兩者都能給自己帶來源動力。
事情本體的源動力來自于做這件事情時候產生的多巴胺,需要區分是不穩定的還是穩定持續的。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內心喜歡,源動力充足且持久的事情,如果能以這種事情作為自身的事業,那就更加完美了。生活本已不易,如果能有一件樂事相伴,那是幸福一生的事情!
總結
- 上一篇: 搞定高并发,岂能不懂Synchroniz
- 下一篇: Java 中的注解是如何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