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思维模式,都是你的职业发展的绊脚石
前段時間,有同學問我,學生和職場人士在思維方式上有什么區別,從學校過度到職場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當時覺得這個主題不錯,就寫了這篇文章。后面,發現這些不但對剛入職場的新兵有啟發作用,對于工作了幾年的老兵,也有一定的價值。
不懂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是很關鍵的一個能力。懂得換位思考的同學,職業發展都比較好;不懂得換位思考的同學,職業發展會遇到比較多阻礙,人際關系也會比較差。
對上級,你要躍到上級的高度思考;對同級,你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對下級,你要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
道理我估計很多人都明白,但實際做起來很有難度,我來說說我的一些經驗。
對于換位思考,在潛意識層面,要時刻裝著個這個東西。跟人溝通合作或在工作,項目上做較大決策的時候,都要有”換位思考“的意識,先要有意識,才會有行動。
個人覺得”換位“ 是意識問題,“思考” 是能力,經驗問題。
對于下級,比如面對員工的困擾,焦慮,只要有意識的換位,后面的思考過程都會比較容易。因為都經歷過,很多事情能夠感同身受,所以在處理下級事務的時候,關鍵是要“換位”。
對于同級,大家的處境和經歷比較接近,“思考”是比較容易的,難的也是要有“換位”的意識,很多同學在處理同級關系的時候,總是帶著情緒,那肯定處理不好,這個時候“換位”的意識更加重要。
對于上級,大家可能會比較上心,所以意識上也會比較強,但“思考”在這種情況下成了難點。因為大部分人都沒有經歷過上級所處的位置,沒有上級的視野,沒辦法體會上級的處境,感受不到他面臨的壓力。。。所以變成了 “換位”容易 “思考” 難。
對于上級這塊。
一個是平時有意識的思考“上級的問題”,比如有些雖然是我上級的kpi和業務目標,我自己也會思考,如果是我來做,我會怎么做。
一個是交流,經常跟上級溝自己的看法和思考,雖然有時也會被 “鄙視” 下,但他們往往能指正出自己錯誤觀點和給予正確的建議。
換位思考,我覺得是最關鍵的一個能力,也是需要長期修煉的一個能力。
做伸手黨
“伸手黨”這種思維方式,是源自于我們的家庭和教育。家里,爺爺奶奶,父母基本都會主動為自己著想,很多事情都幫你給想好,辦好了。在學校,大部分老師為人師表,對學生很關心,如果你的在學習,生活上有困難,大部分老師都會主動地關心你,愛護你。
很多學生在畢業后,沒有很快的從這種氛圍里面轉變過來,潛意識里面依然覺得,前輩,同事,上級領導跟父母,老師一樣,有義務關心和愛護自己。
只能說社會,職場相對家庭,學校是趨利的。誰都沒有義務要幫助誰,也都沒有非要幫助別人的道德約束(老師幫助學生算是一種道德約束),所以不幫助你,不會有錯,也不會有道德上的負擔。而且在很多行業,特別是互聯網行業,工作強度大,加班多,大家的時間和精力有限,自己都顧及不了,也更難顧及到其他人了。
所以剛畢業的學生或者工作一段時間后,還有“伸手黨” 思維的同學,要特別注意這塊了。無論是職場還是社會,都沒人有義務要幫助你。你的上級和導師會幫助你,那是因為出于工作的需要,準確來說,他們是在幫助自己,一旦你離開團隊,他們也不再有幫助你的義務。
如果是關系比較好的,人家愿意主動幫你,各種感謝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還費了比較大的力氣,給予一些物質上的回饋也是必要的,比如請人吃個飯,喝個咖啡啥的。
如果是以前就沒打過交道,又想讓人家幫忙,你就要想想自己能夠提供什么給人家了。
比如,你要去請教一些線上的前輩或者博主,不要只想著別人能給你帶來什么,也要想想自己能給對方提供什么。
我發現有同學的做法讓人討厭。一上來,就不斷老師,前輩叫得很好聽,我順口回應了幾句之后,就發來一長串的問題,如果要回復完整,要花費幾個小時的時間,不回,又覺得不好,很是為難,有種“道德綁架”的感覺。
對于這種做法,如果是無意的,那希望在看到這段的時候,能意識到。如果是有意的,那這個套路也太深了。套路的多了,終究不好的,建議還是不要這么做。
不懂自我規劃
我們從幼兒園到大學,一切都是被規劃好的,自己只要按著既有的路徑往前走就可以了。
工作后,很多事情就沒有人給你規劃了。沒有人會告訴你,你的路應該怎么走;沒有人會告訴你,你會遇到什么困難;也沒人會告訴你,在遇到岔路口的時候,應該怎么做選擇。
工作后,你有了巨大的自主權,只要是法律范圍內的事情,理論上,你都可以做。但很多人也因此變得迷茫,一時間無所適從,不知該走向哪里,也不知道怎么去走。
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好的人,會通過各種方式去了解一個職業的發展,了解一個職業的未來。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同學,得過且過,任時間肆意地溜走。
工作幾年后,有規劃的人和沒規劃的人的差距是很大的。工作上,什么情況下要進行技術轉型,什么時候應該爭取公司內的升職,什么情況要換公司跳槽;生活上,什么情況下該買房,什么時候要結婚,什么時候要小孩等,這些幾乎都是人生必經的事情,都需要自己提前的思考和規劃。
自我規劃能力是慢慢培養起來的,需要不斷實踐和調整。學會去獲取更多的客觀信息,然后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家庭,個人喜好來制定自己一年,五年甚至十年的規劃。
雖然說計劃趕不少變化,但有規劃的人,無論是自身成長,職業發展,還是財富積累,都普遍要好過沒有規劃的人。
自我規劃,首先要有意識,有意識后,你才有可能行動起來,規劃起來,在實踐中不斷調整,不斷進步。
追求完美
有些人喜歡追求完美。對技術,對產品的方案,對自我要求都比較高,希望一切都要完美。不過世界本來就是不完美的,一味的追求完美,很容易陷入自我糾結中,也會給自己帶來過大的壓力。
對于自己,不需要一味的要求自己在各個方面都是第一。我剛畢業的時候,覺得自己的技術比較厲害,當時就暗自跟自己說,自己在畢業生的群體里一定要拿個第一。后面發現優秀的人很多,到最后,非但沒有拿到第一,反而把自己搞得壓力山大。
對于技術方案,也不去追求完美。我記得自己接手的第一個完整的項目,是一個產品的版本管理系統。需求不難,我用了兩天的時間,就完成了規劃的需求。后來覺得還有時間,就想追求更加完美的實現,結果越改越復雜,后面快到deadline 的時候,才發現根本就改不完。后來跟前輩請教,其實不需要追求完美的方案,需要追求的是投入和產出的平衡。
所以我們也不需要去追求一個完美的自己,我們需要追求的是一個更好的自己。
結語
我認為一個剛畢業的學生甚至是工作了幾年的職場人士, 都需要,懂得 “換位思考”,拒絕做 “伸手黨”,學會 “自我規劃”,并且不追求 “完美” 的自己和“完美” 的事情。
希望這段文字能給你帶來一些思想上的啟發!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这几种思维模式,都是你的职业发展的绊脚石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你真的理解零拷贝吗?
- 下一篇: 如何精确评估开发时间的 4 个小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