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oding走向管理
今天來聊聊技術管理的問題。
我的讀者里面,有不少是在讀的學生或剛畢業的新人。有人可能會抱怨,我才初入職場,試用期都還沒過,辦公室的椅子都還沒坐熱呢,你跟我談管理:我不聽!我不聽!
其實呢,就算對于普通員工,理解更多管理方面的知識和經驗,也是很好的。比如,有時候,你leader做的一些事情,你覺得很難理解,那是因為有些管理上的事情,你沒接觸過,所以不理解,但如果你了解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后,你就可以明白了。管理方面的知識和經驗,還能指導你多做正確的事情。
對于已經或準備參與技術管理的同學,這些知識和經驗就更有直接的意義了。
一 意識到目標的轉變
很多新晉的leader,都沒有真正意識到目標轉變這個事情。一個人coding的時候,目標是最大化自身的輸出。通過自己的能力和經驗,設計系統,寫代碼,最終把東西給實現出來,這體現了一個一線技術員工最大的價值。
但如果開始帶團隊,目標就不是個人輸出最大化了,而是團隊輸出最大化。是的,相對個人的輸出,團隊的輸出才是更加關鍵的。這個很好理解,一個人,再牛B,也頂不過一個10人的團隊吧。作為leader,把自己的輸出做到200%,一樣無法彌補,整個團隊的輸出只有20%的問題。
對于這一點,技術人員的轉變通常都很困難。一來,沒有意識到目標的轉變;二來,雖然心里已經意識到了,但潛意識里,依然覺得自己如果不寫最多的代碼,不做出最大的產出,自己就沒有價值,就不夠牛B,要被淘汰。這個顯然不對,作為管理者,你夠不夠牛B,你個人的產出夠不夠大,是次要的;你帶的團隊夠不夠牛B,你團隊的產出夠不夠大,那才是主要的。
這個是新晉的管理者,特別需要注意的事情。轉變比較快的,可以在半年內完全轉變過來;轉變慢的,一年多都沒有轉變過來,搞到自己身心疲憊。甚至有不少最終沒有轉變過來的,只能回到原來的位置上了。
二 管事也管人
技術出生的leader,事一般都管得不錯,管得到位。問題是,人沒管好,或者認為只要事情做好了,人自然就會好,根本沒想過要管人。
這個也是不對的。我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喜歡對事不對人,這個是對的。但我們做管理的時候,不能只管事不管人。事要管,人也要管。
人都有七情六欲,普通人如此,做技術的人也是如此。雖然,技術人員,普遍更加單純些,但技術人員,也有情緒,也會遇到各種困惑,會有各種心結。作為leader,如果不能及時感知到下屬狀態的異樣,時間長了,問題會發酵得越來越嚴重,最后發現的時候,人心已經”涼“了。
我遇到過不少這樣的例子,我自己也被這樣對待過,所以,在這點上,我是感到特別有壓力的。我時常擔心,我的下屬里面,是不是有人受委屈了,是不是有同學對自身發展產生懷疑,對團隊,對組織不滿了。
在這點上,我通常會定期地跟每個人溝通。因為,有些情緒和狀態,表面是不一定能夠看出來的,定期的溝通,可以更及時的發現這些問題,然后幫助下屬一起去探討解決的辦法。
除了關注下面同學的情緒狀態,還需要關注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對利益分配不滿,這個也是很多同學最終離開團隊的原因。說白了,就是他自己覺得自己付出那么多,做出了那么多成績,卻沒有得到相應地回報。
這種東西很難有絕對客觀公平的標準。leader,一來,要盡力做好平衡,盡量做到客觀; 二來,也要知曉和控制好各位同學的預期,不要造成過大的落差。
技術出生的leader,一般管事的能力都不錯,但需要注重培養管人的能力。
三 民主和獨裁
民主和獨裁,這個估計在很多的管理書籍里面都會提到,沒有絕對好和壞。人家說,管理是一門藝術,在民主和獨裁上更是能夠體現出來。不同的人,因著自身特質的不同,管理風格上更是迥異。
從我自己的一些觀察和周圍發生的一些事情來看。我感覺,就技術leader來說,專業能力強的leader,一般民主多些,專業能力差的leader,反而是獨裁多些。
在決策一個設計方案的時候,專業能力強的leader,因為更有技術自信,對自身的技術能力和給出的解決方案,較有信心,反而不擔心其他人的挑戰,大家可以平等的來對決。而專業能力差的leader,因為擔心自己的方案不夠其他同學好,有時候需要借助權威來促成這個決策。
我個人比較傾向第一種風格,與其用權威壓人,我更愿意通過提升自己,提升自信,來達到一種更民主的氛圍。當然,這里沒有好壞之分,只是風格不同。
不過在有些事情上,leader必須獨裁。比如只有一個培訓晉升名額,而你需要在兩個人中選擇一個。這個時候,就不要搞什么民主投票了,你可以全方位地去了解兩個人的情況,但最終拍板一定由你來做,要不很容易引起團隊內部矛盾和隔閡。
四 關注團隊的成長
很多leader把團隊成長,就理解成了團隊建設,簡稱團建。以為就是帶著大家伙去吃吃飯,唱唱K什么的。這個只是做了建設團隊氛圍的事情,沒有關注到團隊的成長。
團隊的成長怎么來理解?我理解的團隊,是有生命力的。例如一個幾人的團隊,后面慢慢成長到十幾甚至幾十人。這中間過程中,不斷有老人會離開,有新人會進來。老人離開后,由誰接手老人的任務,由誰來接替老人的位置。新人進來后,如何快速融入團隊,找到在團隊中的位置。還有如果你離開了,由誰來接替你。這些都是事關團隊成長的事情,需要有規劃,有實施。
比如,我一般會將整個團隊做分級。依據工作年限,工作能力來分梯隊,可以有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第三梯隊。第一梯隊,一般是備份leader,就是可以接替你的人,一個到兩個;第二梯隊,是組內主力員工,需要重點關注和培養的;第三梯隊,包含新人和一些較差的同學。
梯隊需要定期梳理和調整,保持活力。這樣你在分配事情以及培養人才的時候,都能夠有的放矢,做出更好的決策。團隊的成員也會有成長的目標和向上的空間。比如對于第三梯隊的新人,你可以鼓勵和引導他,盡快地上升到第二梯隊。這樣團隊成員會更有成就感,更有干勁,也能獲得更大的成長。團隊成員的成長,也就帶來團隊的成長。
以上,是我這些年帶團隊的一些經驗和想法,每個人的經歷和理解不同,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一樣地見解吧。我這個也純當是個參考。帶團隊這個事情,很講求實操,只是知道理論,是不會有根本改變的。在實際帶團隊中,除了會有新的認識,新的經驗,你為人處事的風格,氣場,情緒控制都會隨著成長,最終,會形成自己獨特的管理風格。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从coding走向管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程序员的中场职业规划
- 下一篇: 你是什么类型的程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