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门店场景化互动类产品浅析
2017年各大互聯網及零售公司都進行了門店科技產品的布局和實施,總結起來是失敗的產品屬于大多數。在2018年11月份的昆明零售博覽會上我也注意到了酷炫產品越來越少,務實產品越來越多,產品創新上基本屬于微創新。零售技術布局個人感覺基本完成、零售基礎設施改革應該會迎來新一輪增長點,這輪增長中受益的應該是能深入&沉淀產品能力的公司,大公司布局平臺,中小公司布局能力,而IoT能力會是基礎能力。信息技術在零售場景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在技術產品運營等需要有跨界能力,將技術產品融合到場景中。對于ToB產品市場需要的是:服務能力第一、產品能力第二、技術能力第三的場景化解決方案,注意一定是場景化,場景化其實就是告訴了門店這些產品應該怎么部署和使用。
現狀: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包括會員、權益,目前比較成熟類的產品是運營類產品,如價簽、攝像頭、盤貨等,門店營銷類、導購類產品還不夠成熟,還有門店人員運營能力及現有的線上線下組織架構模式,都制約了相關產品的發展;
未來:會員、權益是基礎,基礎起來后,從完善運營、再到營銷、導購。零售技術布局個人感覺基本完成、零售基礎設施改革應該會迎來新一輪增長點,這輪增長中受益的應該是能深入&沉淀產品能力的公司,大公司布局平臺,中小公司布局能力,而IoT能力會是基礎能力。
我這一年也做了一些在營銷和導購方向上的產品嘗試,包括了小程序營銷、互動硬件類產品,這些產品談不上是最好的產品,但個人認為也是目前市面上比較有深度的產品了。
我們整個產品體系的愿景是:
對于平臺類的公司,我認為的門店科技類全景圖如下所示:
在這個圖中,目前階段運營類的屬于較成熟的產品,像自助收銀,微信/支付寶都會有相應的政策直接補貼使用。此處我重點講講體驗類產品。
對于我們去線下購物是這樣的:
在整個動線中,我們需要從顧客進店、逛店、體驗、購買等整個環節進行體驗升級和數字化,通過技術進行了如下方向的變革:
-
營銷觸達:被動信息觸達變主動;
-
體驗升級:自動化迎賓&導購;
-
自動化運營:數字海報;
-
超品日/活動:門店科技產品加持,增強體驗;
-
品牌數據報告:品牌專區,線下客流/點擊/成交轉化率。
1、互動體驗
商品購買鏈路:觸摸、感受、體驗、購買、分享(使用、口碑);
體驗連貫性:從用戶經過、靠近、拿起、試用、離開,感知并提供連貫的體驗享受;
場景化:場景化裝修、場景化陳列、所見即所得的布局、一體化數字大屏;
營銷策略:不一樣,千店千面;不可能變為可能;被動觸達變主動觸達;雙重權益;
跨界融合:信息技術在零售場景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在技術產品運營等需要有跨界能力,將技術產品融合到場景中;
?
2、自動化運營
去運營化:運營簡單化&自動化;迎賓&導購擬人化;場景化切換&自動化拍照;
內容增強:內容增強,而非內容補充,刺激顧客,產生共鳴(通過數據分析,提供更有用的商品標簽、用戶標簽 ,刺激消費);
接下來我介紹下我們導購類和營銷類的幾款產品,也給一些做相關產品的朋友一些經驗參考:
互動導購:智能迎賓、導購、自動化運營、擴充坪效、分傭獲利,即從用戶的經過、靠近、停留、離開和商品的拿起放下進行感知互動,借助于傳感器和攝像頭技術實現模擬導購員的產品設計,目前階段因為技術和產品需要深度打磨,包括運營話術等的沉淀,目前的產品比純廣告牌增加了互動性,但是還不夠友好。
互動營銷:沉浸式、場景化、360度、互動好玩有趣、主動觸達、精準識別、內容無縫化嵌入?。
像身臨其鏡,我們的理念是觸達方式由原來用戶被動觸達變成主動觸發,一些不可能的玩法在大屏上變為可能,線上產品的降維玩法。
在設計如上產品時我們的理念和原則是:
-
人貨場感知互動智能化升級:產品場景化、場景數字化、運營自動化
-
智能化:場景化迎賓&導購、基于人臉屬性或風格的“千人千面”互動
-
體驗“所見即所得”:裝修、布局、屏與商品一體化、試衣鏡/間、體驗實時反饋
-
體驗連貫性:從用戶經過、靠近、使用、離開,提供連貫的觸達體驗
-
互動好玩性:體感、互動、有趣、好玩、新鮮
-
營銷觸達性:被動變主動、體驗沉浸式、千店千面、內容”無感知“嵌入?
-
有用性:內容增強、數據標簽、產生共鳴、觸達心智
-
可用性:降低成本、屏反光/亮度/觸控體驗
-
千店千面:平臺化模板、多樣化營銷場景
-
產品驅動而非需求驅動
-
能力輸出OR產品輸出OR解決方案輸出OR場景化解決方案
如上只是門店科技中的冰山一角,我從自己接觸過的產品闡述了我個人的理解,希望對該正在做當前事情的朋友有一點作用。后續會從更細的產品和技術角度進行深度講解。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线下门店场景化互动类产品浅析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浅析 Servlet 执行原理
- 下一篇: Java 自定义 ClassLo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