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海底数据中心样机测试数据揭晓,达世界先进能效水平
1月10日,北京海蘭信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蘭信”)公布,該公司日前完成了中國首個海底數據中心樣機測試。測試報告顯示,該海底數據中心PUE值可達1.076,達到世界先進數據中心能效水平。
數據中心由于集成了大量服務器,如何控制散熱能耗是其必須面對的問題。PUE是國際公認的數據中心能耗評價指標,是數據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與IT設備消耗能源的比值,最理想情況數值為1,也就是所有電力都用在服務器上,但現實情況是每個數據中心都不得不將很多能源消耗在服務器冷卻上。
根據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2019年編制的《綠色數據中心白皮書》顯示,目前中國數據中心的平均PUE值在2.2至3.0之間。為了降低能耗,中國多地出臺了數據中心PUE值準入門檻,如上海市就規定新建互聯網數據中心PUE值嚴格控制在1.3以下。
海蘭信表示,作為航海智能化領域和海洋信息化領域的高科技企業,該公司聯合清華大學、中山廣船國際船舶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合作伙伴,攻克數項技術難關,于2020年11月29日在廣東省珠海市中海福陸碼頭成功完成全國首個海底數據艙下水布放。
據介紹,數據艙樣機為長5.76米、直(外)徑3.05米的圓柱體結構,艙內裝有4個機柜,單機柜功率35KW,在海底運行了約40天,于2021年1月8日,完成第一次打撈上岸并進行數據分析。
在該公司舉辦的“海底數據中心(UDC)階段性測試發布會”上,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副教授李震代表清華大學傳熱與能源利用北京重點實驗室發布了《海蘭信海底數據中心能效測試報告》。
根據報告,經小試樣機實際入海運行測試,海蘭信海底數據中心PUE值可達1.076,達到世界先進數據中心能效水平。
據海蘭信介紹,海蘭信的海底數據中心由岸站、海底光電復合纜、海底分電站及海底數據艙組成。海底數據中心主體結構為罐體結構,電氣設備、冷卻系統均布置在罐體內部;罐體頂部為海水冷卻系統,主要包括海水泵和冷凝系統,冷卻系統利用管道將海水直接通過服務器機架背面的散熱器,然后排回大海。
據介紹,海底數據中心的每個數據艙可以容納14個機柜,每個機柜負載35kW,相比傳統陸上IDC功率密度提高5至7倍,設計PUE值小于1.10;罐體內為惰性氣體,服務器故障率僅為陸上數據中心的1/8。
海蘭信公布的海底數據中心部署場景
微軟公司不久前也曾對海底數據中心進行了測試。2018年,微軟宣布,其正在英國蘇格蘭奧克尼群島附近的海底負載試運行海底數據中心。巨大的圓柱體外殼中,864臺服務器被下沉到117英尺深的巖板海床,并固定在海底。微軟希望可以利用海水冷卻服務器以達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2020年,微軟打撈起了在海底試運行兩年的數據中心,他們發現海底數據中心的服務器比傳統數據中心的故障率要更低,八百多臺服務器中只有8臺出現了故障,故障率是在陸地上的八分之一。
2020年9月14日,海蘭信在發行可轉債致深交所的回復中稱,海蘭信為開展海洋水下數據艙(UDC)技術研究工作,該項技術主要用于建設海底數據中心(海底IDC),已組建了近20人的項目團隊,董事長申萬秋親自擔任項目經理。
海蘭信表示,海洋水下數據艙(UDC)、海底IDC潛在市場需求廣闊,海洋水下數據艙(UDC)、 海底IDC是在“新基建”背景下,根據陸海統籌、集約用海需求,綜合利用前沿海洋工程技術、大數據技術,布放在海底一定深度的標準化、模塊化、高密度、綠色節能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海洋水下數據艙(UDC)、海底IDC具備低能耗、低成本、低延時、省資源、多能互補、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以及建設周期短并可模塊化生產的優勢。
來源:澎湃新聞
資料免費送(點擊鏈接下載)
史上最全,數據中心機房標準及規范匯總(下載)數據中心運維管理 | 資料匯總(2017.7.2版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加入運維管理VIP群(點擊鏈接查看)
《數據中心運維管理》VIP技術交流群會員招募說明
掃描以下二維碼加入學習群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中国首个海底数据中心样机测试数据揭晓,达世界先进能效水平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网络工程师面试:简要回答一下故障排除的过
- 下一篇: 综合布线的12大热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