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知识
轉自:http://petro-reserve.blog.hexun.com/6532657_d.html
1概述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
最早提出"石油"一詞的是公元977年中國北宋 編著的《太平廣記》。正式命名
為"石油"是根據中國北宋杰出的科學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著《夢溪筆談》中根據這
種油《生于水際砂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詞出現之前,國外
稱石油為"魔鬼的汗珠"、"發光的水"等,中國稱"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石油或其附屬品的身影,不知你注意了嗎?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瀝青、塑料、纖維等還有很多!這些都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而我們日常所用的天然氣(液化氣)是從專門的氣田中產出的!通過輸氣管道和氣站再到各家各戶。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兩種說法:①無機論 即石油是在基性巖漿中形成的;②有機論 既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后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后逐漸形成為石油。
原油的顏色非常豐富紅、金黃、墨綠、黑、褐紅、甚至透明;原油的顏色是它 本身所含膠質、瀝青質的含量,含的越高顏色越深。原油的顏色越淺其油質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車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 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一種非碳氫化合物)。
石油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天然氣是以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為主的各種氣體組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無色的易燃性混合氣體。
在整個的石油系統中分工也是比較細的:物探 專門負責利用各種物探設備并結合地質資料在可能含油氣的區域內確定油氣層的位置;鉆井 利用鉆井的機械設備在含油氣的區域鉆探出一口石油井并錄取該地區的地質資料;井下作業 利用井下作業設備在地面向井內下入各種井下工具或生產管柱以錄取該井的各項生產資料,或使該井正常產出原油或天然氣并負責日后石油井的維護作業;采油 在石油井的正常生產過程中錄取石油井的各項生產資料并對石油井的生產設備進行日常維護;集輸 負責原油的對外輸送工作;煉油 將輸送到煉油廠的原油按要求煉制出不同的石油產品如汽油、柴油、煤油等!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 ~ -60°C),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種有機溶劑,不溶于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 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氫(11% ~ 14%),其余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等)。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占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不同產地的石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屬于烷烴、環烷烴、芳香烴三類。 通常以烷烴為主的石油稱為石蠟基石油;以環烷烴、芳香烴為主的稱環烴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間的稱中間基石油。我國主要原油的特點是含蠟較多,凝固點高,硫含量低, 鎳、氮含量中等,釩含量極少。除個別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餾分較少,渣油占1/3。組成不同類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別,產品的性能也不同,應當物盡其用。大慶原油的主要特點是含蠟量高,凝點高,硫含量低,屬低硫石蠟基原油。
從尋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經過四個主要環節,即尋找、開采、輸送和加工,這四個環節一般又分別稱為“石油勘探”、“油田開發”、“油氣集輸”和“石油煉制”。下面就這四個環節來追溯一下石油工業的發展歷史。
“石油勘探”有許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終要靠鉆井來證實。一個國家在鉆井技術上的進步程度,往往反映了這個國家石油工業的發展狀況,因此,有的國家競相宣布本國鉆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以表示他們在石油工業發展上邁出了最早的一步。
“油田開發”指的是用鉆井的辦法證實了油氣的分布范圍,并且有井可以投入生產而形成一定生產規模。從這個意義上說,1821年四川富順縣自流井氣田的開發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氣田。
“油氣集輸”技術也隨著油氣的開發應運而生,公元1875年 左右,自流井氣田采用當地盛產的竹子為原料,去節打通,外用麻布纏繞涂以桐油,連接成我們現在稱呼的“輸氣管道”,總長二、三百里,在當時的自流井地區, 綿延交織的管線翻越丘陵,穿過溝澗,形成輸氣網絡,使天然氣的應用從井的附近延伸到遠距離的鹽灶,推動了氣田的開發,使當時的天然氣達到年產7000多萬立方米。
至于“石油煉制”,起始的年代還要更早一些,北魏時所著的《水經注》,成書年代大約是公元512~518年,書中介紹了從石油中提煉潤滑油的情況。英國科學家約瑟在有關論文中指出:“在公元十世紀,中國就已經有石油而且大量使用。由此可見,在這以前中國人就對石油進行蒸餾加工了”。說明早在公元六世紀我國就萌發了石油煉制工藝。
石油是一種液態的,以碳氫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礦產品。原油是從地下采出的石油,或稱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從煤或油頁巖中提煉出的液態碳氫化合物。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氫、硫、氮、氧。
?
2 石油勘探
??? 石油成因的學說
??? 主要有無機成因和有機成因學說。多數學者認為石油主要是有機成因的。
??? 生油巖
??? 按照有機成因學說,大量的微體生物遺骸與泥砂或碳酸質沉淀物埋藏在地下,經過長時期的物理化學作用,形成富含有機質的巖石,其中的生物遺骸轉化為石油。這種巖石稱為生油巖。
??? 儲集層
???? 是指能夠儲存和滲濾油氣的巖層,它必須具有儲存空間(孔隙性)和儲存空間一定的連通性(滲透性)。儲集層中可以阻止油氣向前繼續運移,并在其中貯存聚集起來的一種場所,稱為圈閉或儲油氣圈閉。
??? 油氣藏
???? 圈閉內儲集了相當多的油氣,就稱為油氣藏。
??? 油氣田
??? 在地質意義上,油氣田是一定(連續)的產油面積內各油氣藏的總稱。該產油面積是受單一的或多種的地質因素控制的地質單位。
??? 油氣聚集帶
??? 油氣聚集帶是油氣聚集條件相似的、位置鄰近的一系列油氣藏或油氣田的總和。它具有明確的地質邊界。區,形成年產原油430萬噸和天然氣3.8億立方米生產能力。
??? 含油氣盆地
??? 在地質歷史上某一時期的沉降區,接受同一時期的沉積物,有統一邊界,其中可形成并儲集油氣的地質單元,稱做含油氣盆地。
??? 生油門限
??? 生油巖在地質歷史中隨著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壓力和溫度增加,其中的有機質逐步轉變成油或氣。當生油巖的埋藏到達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也是與深度相應溫度)時,叫進入生油門限。
??? 油氣地質儲量及其分級
??? 油氣地質儲量就是油氣在地下油藏或油田中的蘊藏量,油以重量(噸 )為計量單位,氣以體積(立方米)為計量單位。地質儲量按控制程度及精確性由低到高分為預測儲量、控制儲量和探明儲量三級。地處豫西南的南陽盆地,礦區橫跨南陽、駐馬店、平頂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縣境內。已累計找到14個油田,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7億噸及含油面積117.9平方公里。1995年年產原油192萬噸。
??? 油(氣)按儲量可分
??? 按最終可采儲量值可分成4種:特大油(氣)田:石油最終可采儲量大于7億噸(50億桶)的油田。天然氣可按1137米3氣=1噸原油折算。大型油(氣)田:石油最終可采儲量0.7~7億噸(5~50億桶)的油(氣)田。中型油(氣)田:石油最終可采儲量710~7100萬噸(0.5~5億桶)的油(氣)田。小型油(氣)田:石油最終可采儲量小于710萬噸(5000萬桶)的油(氣)田。
??? 按圈閉類型劃分油氣藏
??? 有構造油氣藏、地層油氣藏和巖性油氣藏三大類。后兩類比較難于發現,勘探難度大,稱為隱蔽圈閉油氣藏。
??? 巖石分類
??? 巖石分沉積巖、火成巖及變質巖三大類。多數油、氣儲存于沉積巖中,火成巖及變質巖中也可以儲存油、氣。常見的沉積巖有砂巖、礫巖、泥巖、頁巖、石灰巖及白云巖等。
??? 地層及其單位
??? 巖石(特別是沉積巖)常常是由老到新呈現為層狀排列的,因而把這些排列在一起的巖石統稱為地層。地層的單位有大有小,因其成因和時代及工作需要可把排列在一起的巖石劃分為不同的地層單位和系統。
??? 地層時代劃分
??? 地層形成的年代有老有新,通常把地層的時代由老至新劃分為太古代、元古 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與“代”相對應的地層單位則稱為“界”,如太古界、……新生界等。“代”可以細分為“紀”,如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 白堊紀,新生代分為第三紀、第四紀等,與“紀”相對應的地層單位稱為“系”,如侏羅系、第三系等。“紀”和“系”還可以再詳細劃分,如油、氣勘探開發工作 中常用到的“×××組”和“×××層”,就是更小的地層單位。
??? 三維地震勘探
??? 由于地震勘探的測線只提供了二維的信息,要了解一定面積內的地下情況需要把各條測線的地震剖面進行對比,找出相關的信息推斷測線之間的地下情況,才能形成整體概念,這就可能產生相當大的人為誤差。三維地震是在一定的面積上采用地下地震信息的方法,它可從三維空間(立體的)了解地下地質構造情況。這種方法可以提供剖面的、平面的,立體的地下地質圖構造圖象,大大地提高了地震勘探的精確度,對地下地質構造復雜多變的地區特別有效。
??? 高凝油
??? 通常把凝固點在40℃以上,含蠟量高的原油叫高凝油。遼寧省的沈陽油田是我國最大的高凝油田,其原油的最高凝固點達67℃。
??? 稠油
??? 稠油是瀝青質和膠質含量較高、粘度較大的原油。通常把地面密度大于0.943、地下粘度大于50厘泊的原油叫稠油。因為稠油的密度大,也叫做重油。我國第一個年產上百萬噸的稠油油田是遼寧省高升油田。
??? 天然氣
??? 地下采出的可燃氣體稱做天然氣。它是石蠟族低分子飽和烴氣體和少量非烴氣體的混合物。天然氣按成因一般分為三類:與石油共生的叫油型氣(石油伴生氣);與煤共生的叫煤成氣(煤型氣);有機質被細菌分解發酵生成的叫沼氣。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
??? 干氣和濕氣
??? 油田的伴生天然氣,經過脫水、凈化和輕烴回收工藝,提取出液化氣和輕質油以后,主要成分是甲烷的處理天然氣叫干氣。一般來說,天然氣中甲烷含量在90%以上的叫干氣。甲烷含量低于90%,而乙烷、丙烷等烷烴的含量在10%以上的叫濕氣。
??? 天然氣與液化石油氣區別
??? 天然氣是指蘊藏在地層內的可燃性氣體,主要是低分子烷烴的混合物,可分 為干氣天然氣和濕天然氣兩種。干氣成分主要是甲烷,濕天然氣除含大量甲烷外,還含有較多的乙烷、丙烷和丁烷等。液化石油氣是指在煉油廠生產,特別是催化裂 化、熱裂化、焦化時所產生的氣體,經壓縮、分離而得到的混合烴,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
??? 沉積相
??? 指在一定的沉積環境下形成的巖石組合。在沉積環境中起決定作用的是自然地理條件的不同,一般把沉積相分為陸相、海相和海陸過渡相。
??? 油氣盆地數值模擬技術
??? 油氣盆地數值模擬技術主要是從盆地石油地質成因機制出發,將油氣的生成、運移、聚集合為一體,充分研究各種地質參數,建立數字化動態模型,并形成一維~三維的計算機軟件,全方位的描述一個盆地的油氣資源形成及地質演化過程。
??? 石油勘探
??? 所謂石油勘探,就是為了尋找和查明油氣資源,而利用各種勘探手段了解地下的地質狀況,認識生油、儲油、油氣運移、聚集、保存等條件,綜合評價含油氣遠景,確定油氣聚集的有利地區,找到儲油氣的圈閉,并探明油氣田面積,搞清油氣層情況和產出能力的過程。
??? 地震勘探
???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一種最重要的的方法。它的原理是由人工制造強烈的震動(一般是在地下不深處的爆炸)所引起的彈性波在巖石中傳播時,當遇著巖層的分界面,便產生反射波或折射波,在它返回地面時用高度靈敏的儀器記錄下來,根據波的傳播路線和時間,確定發生反射波或折射波的巖層界面的埋藏深度和形狀,認識地下地質構造,以尋找油氣圈閉。
??? 多次覆蓋
??? 多次覆蓋是指采用一定的觀測系統獲得對地下每個反射點多次重復觀測的采集地震波訊號的方法。它可以消除一些局部的干擾,有利于求得較準確的訊號。
??? 地震剖面
??? 地震勘探方法是在地面上布置一條條的測線,沿各條測線進行地震施工采集地震信息,然后經過電子計算機處理就得出一張張地震剖面圖。經過地質解釋的地震剖面圖就象從地面向下切了一刀,在二維空間(長度和深度方向)上顯示了地下的地質構造情況。
??? 地震勘探的數據處理
??? 把記錄采集到地震信息的磁帶上的大量數據輸入到專用的電子計算機中,按 照不同的要求用一系列功能不同的程序進行處理運算,把數據進行歸類編排,突出有效的,除去無效和錯誤的,最后把經過各種處理的數據以波形、線形的形式繪制 在膠片上或靜電紙上,形成一張張地震剖面。這個過程就稱做數據處理。
??? 地震勘探中所說的速度
??? 地震勘探所說的速度即是地震波的傳播速度。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它是地震波垂直穿過某一巖層界面以上各地層的總厚度與各層傳播時間總和之比,可以用來把地震記錄的時間轉換為深度(距離)。此外,還有層速度、均方根速度、疊加速度等。
??? 水平疊加剖面
??? 在用多次覆蓋方法采集的地震資料處理過程中,把共同反射點的許多道的記錄經動校正以后疊加起來,以提高訊噪比(高訊號與噪聲的比例),壓制干擾,用這種方法處理所得到的地震剖面叫水平疊加剖面。
??? 疊加偏移剖面
??? 在地震資料處理中,在水平疊加的基礎上,實現反射層的空間自動歸位,用這種方法處理得到的地震剖面,就是疊加偏移剖面。
??? 垂直地震剖面
??? 地震源放置于地面,接收的檢波器置于深井中,地面激發震動后由不同深度的檢波器接收地震波訊號,這種方法獲得的地震波訊號是單程的,而不是反射或折射回來的,對分析和認識地下地質構造情況更為準確。
??? 地震資料解釋
??? 地震資料解釋是把經過處理的地震信息變成地質成果的過程,包括運用波動理論和地質知識,綜合地質、鉆井、測井等各項資料,做出構造解釋、地層解釋,巖性和烴類檢測解釋及綜合解釋,繪出有關的成果圖件,對測區作出含油氣評價,提出鉆井位置等。
??? 地震地層學
??? 地震地層學是把地層學和沉積學特別是巖性、巖相的研究成果,運用到地震解釋工作中,把地震資料中蘊藏的地層和沉積特征的信息充分利用起來,做出系統解釋的方法。
??? 地震層序
??? 地震層序是沉積層序在地震剖面圖上的反映。在地震剖面圖上找出兩個相鄰的反映地層不整合接觸的界面,則兩個界面之間的地層叫做一個地震層序。但因為受不整合面影響,其間的地層即地震層序是不完整的,沿不整合面追蹤到地層變成整合的之后,這個地震層序才是完整的。
??? 層序地層學
??? 層序地層學是在地震地層學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的新學科,是綜合地質、地震資料,詳細劃分并確立地下地層的層序,從而研究其構造活動、沉積環境的變化、巖相分布等。
??? 地震相
??? 地震相是指沉積物(巖層)在地震剖面圖上所反映的主要特征的總和。地震相標志分為:內部反射結構;反射連續性;反射振幅;反射頻率;外部幾何形態及其伴生關系。
??? 合成地震記錄
??? 合成地震記錄是用聲波測井或垂直地震剖面資料經過人工合成轉換成的地震記錄(地震道)。它是地震模型技術中應用非常廣泛的一種,也是層位標定、油藏描述等工作的基礎,是把地質模型轉化為地震信息的中間媒介。
??? 油氣檢測技術
??? 油氣檢測技術是一種綜合利用烴類存在的多種地震特性參數(速度、頻率、振幅、相位等)來確定油氣富集帶的方法。這類技術有許多種,目前常用的有亮點技術和AVO技術等。
??? 儲集層預測技術
??? 儲集層預測技術是綜合應用地震、地質、鉆井、測井等各項資料對地下儲集層的分布、厚度及巖性和物理性質變化進行追蹤和預測的一項先進技術。
??? 地震橫波勘探
??? 地震波(彈性波)的 傳播有縱波與橫波兩種,縱波質點位移的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平行,橫波的質點位移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現在通用的地震勘探方法采集的是縱波的訊號,采集 橫波訊號的稱做地震橫波勘探。橫波在判斷巖性、裂縫和含油氣性方面有其固有的優點。此種勘探方法在我國正處于研究和實驗階段。
??? 重力勘探
??? 各種巖石和礦物的密度(質量)是不同,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其引力也不相同。椐此研究出重力測量儀器,測量地面上各個部位的地球引力(即重力),排除區域性引力(重力場)的影響,就可得出局部的重力差值,發現異常區,這一方法稱做重力勘探。它就是利用巖石和礦物的密度與重力場值之間的內在聯系來研究地下的地質構造。
??? 磁力勘探
??? 各種巖石和礦物的磁性是不同的,測定地面上各部位的磁力強弱以研究地下 巖石礦物的分布和地質構造,稱做磁力勘探。由于地球本身就是個大磁體,所以對磁力的預測值應進行校正,求出只與巖石礦物磁性有關的磁力異常。一般鐵磁性礦 物含量愈高,磁性愈強。在油氣田區,由于烴類向地面滲漏而形成還原環境,可把巖石或土壤中的氧化鐵還原成磁鐵礦,用高精度的磁力儀可以測出這種磁異常,從 而與其它勘探手段配合,發現油氣田。
??? 電法勘探
????? 電法勘探的實質是利用巖石和礦物(包括其中的流體)的 電阻率不同,在地面測量地下不同深度地層介質電性差異,用以研究各層地質構造的方法,對高電阻率巖層如石灰巖等效果明顯。電法勘探種類較多,我國目前石油 電法勘探一般用直流電測深、大地電磁測深、可控源聲頻大地電磁測深等方法,近期又發展了差分標定電法、大地電場巖性探測法等新方法。
??? 地球化學勘探
??? 根據大多數油氣藏的上方都存在著烴類擴散的“蝕變暈”的特點,用化學的 方法尋找這類異常區,從而發現油氣田,就是油氣地球化學勘探。油氣地球化學勘探方法的種類比較多,常用的是土壤烴氣體測量、土壤硫酸鹽法、穩定碳同位素 法、汞和碘測量法等,還有地下水化學法及井下地球化學勘探法。
??? 地球物理測井
??? 地球物理測井簡稱測井,是在鉆孔中使用測量電、聲、熱、放射性等物理性質的儀器,以辨別地下巖石和流體性質的方法,是勘探和開發油氣田的重要手段。
??? 測井系列
??? 不同的測井儀器有不同的性能和作用,在某種地質條件和鉆孔條件下,根據一定的地質或工程目的,采用多種有針對性的測井儀器組合起來進行測井,稱為達到這種目的的測井系列。
??? 電阻率測井
??? 是在鉆孔中采用布置在不同部位的供電電極和測量電極來測定巖石(包括其中的流體)電阻率的方法。通常所用的三電阻率測井系列是:深側向、淺側向和微側向電阻率測井。
??? 聲速測井
??? 聲速測井是利用不同的巖石和流體對聲波傳播速度不同的特性進行的一種測 井方法。通過在井中放置發射探頭和接收探頭,記錄聲波從發射探頭經地層傳播到接收探頭的時間差值,所以聲速測井也叫時差測井。用時差測井曲線可以求出儲集 層的孔隙度,相應地辨別巖性,特別是易于識別含氣的儲集層。
??? 放射性測井
? ??放射性測井即是在鉆孔中測量放射性的方法,一般有兩大類:中子測井與自然伽馬測井。中子測井是用中子源向地層中發射連續的快中子流,這些中子與地層中的原子核碰撞而損失一部分能量,用深測器(計數器)測定這些能量用以計算地層的孔隙度并辨別其中流體性質。自然伽馬測井是測量地層和流體中不穩定元素的自然放射性發出的伽馬射線,用以判斷巖石性質,特別是泥質和粘土巖。
??? 井溫測井
??? 井溫測井又稱熱測井,它可以進行地溫梯度的測量;可以在產液井中尋找產液的井段,在注入井中尋找注入的井段;對熱力采油井,可以通過鄰井的井溫測量檢查注蒸汽的效果;可以評價壓裂酸化施工的效果等。
??? 地層傾角測井
??? 地層傾角測井是在鉆孔中測量地層傾斜方向和傾斜角度的方法。根據測得的數據,可以研究地質構造與沉積環境,從而追蹤地下油氣的分布情況。
??? 井徑測井
??? 井徑測井儀是用來測量鉆孔直徑的。在未下套管的井中可以測量井徑不規則程度,提供下套管固井施工所需要的水泥用量參數;還可根據鉆孔的不規則形態,分析判斷地下巖層裂縫的發育程度和裂縫的方向。在套管受損壞的井中,可以測量套管損壞的位置和變形情況。
??? 自然伽馬射能譜測井
?? ?自然伽馬能譜測井是測量地層中放射性元素鈾、釷和鉀40的伽馬射線強度譜,從而確定它們在地層中的含量,用于分析巖石及流體性質。
??? 聲波變密度測井
??? 補償聲波測量的是接收到的聲波波列的首波達到時間,用于測定地層的聲波 傳播速度,源距較短,其資料用來計算地層孔隙度和確定氣層。全波列聲波測井記錄的是接收到的聲波全部波列,可測定巖層的彈性模量,其源距較長,用于求解巖 層強度、檢查壓裂效果及固井質量等,在求解地層孔隙度及判斷氣層方面比補償聲波更為準確。
??? 三孔隙度測井
??? 指補償中子、補償密度及補償聲波測井。
??? 測井解釋的“四性”
??? “四性”是指地層的巖性、儲集性(孔隙度、滲透率)、含油性和物理性。
??? 測井相
??? 測井相又名電相,是從測井資料中提取與巖相有關的地質信息,并將測井曲線劃分若干個不同特點的小單元,經與巖心資料詳細對比,明確各單元所反映的巖相,即是測井相。在一個地區建立了測井相后,可以利用測井曲線解釋出井的柱狀巖性剖面圖。
??? 油藏描述
??? 油藏描述是一種新技術,它把地震、測井、地質等多方面資料綜合起來,運用計算機手段進行處理,定性、定量描述三維空間的油氣藏,包括:構造、儲層、儲集空間、流體性質及分布、滲流物理特征、壓力和溫度、驅動能量和驅動類型、油氣藏類型等,是對油氣藏本身正確的認識。
??? 井壁取心
??? 井壁取心是使用測井電纜將取心器下入井中,用***將取心器打入井壁,取下小塊巖石以了解巖石及其中流體性質的方法。
??? 油氣探井
??? 為勘察地下含油氣情況所鉆的井稱油氣探井。探井一般有4大類。⑴參數井:了解一個地區(盆地或凹陷)生油巖和儲集巖存在和分布的情況的井;⑵預探井:了解一個圈閉中是否含有油氣和儲集巖分布情況的井;⑶評價井:在預探井發現含油氣儲集層后,為探明這個圈閉(油氣藏)含油氣面積和地質儲量所鉆的井;⑷資料井:為獲得油氣藏油層參數(主要是使用特殊工具在鉆進中取出整塊,進行檢測與分析)所鉆的井。
??? 地質錄井
??? 地質錄井是配合鉆井勘探油氣的一種重要手段,是隨著鉆井過程利用多種資料和參數觀察、檢測、判斷和分析地下巖石性質和含油氣情況的方法。主要包括巖屑錄井、巖心錄井、鉆時錄井、熒光錄井、鉆井液錄井及氣測錄井等。
?
石油地質名詞解釋
??? 油田------由單一構造控制下的同一面積范圍內的一組油藏的組合。
氣田------單一構造控制幾個或十幾個汽藏的總和。
石油------具有不同結構的碳氫化合物的混和物為主要成份的一種褐色。暗綠色或黑色液體。
天燃氣----以碳氫化合物為主的各種汽體組成的可燃混和氣體。
生油層----在古代曾經生成過石油的巖層。
油氣運移--在壓力差和濃度差存在的條件下,石油和天然氣在地殼內任意移動的過程。
垂直運移--即油氣運移的方向與地層層面近于垂直的上下移動。
測向運移---即油氣運移的方向與地層層面近于平行的橫向移動。
儲集層-----能使石油和天然氣在其孔隙和裂縫中流動,聚集和儲存的巖層。
含油層-----含有油氣的儲集層。
圈閉----凡是能夠阻止石油和天然氣在儲集層中流動并將其聚集起來的場所。
蓋層----緊鄰儲集層上下阻止油氣擴散的不滲透巖層。
隔層----夾在兩個相鄰儲集層之間阻隔二者串通的不滲透巖層。
遮擋----阻止油氣運移的條件或物體。
含油面積----由含油內邊界所圈閉的面積。
油水邊界----石油和水的接觸邊界。
儲油面積-----儲油構造中,含油邊界以內的平面面積。
工業油氣藏-----在目前枝術條件下,有開采價值的油氣藏。
構造油氣藏-----由與構造運動使巖層發生變形和移位而形成的圈閉。
地層油氣藏-----由地層因素造成的遮擋條件的圈閉。
巖性油氣藏-----由于儲集層巖性改變而造成圈閉。
儲油構造-----凡是能夠聚集油,氣的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地殼中的巖層地殼運動的作用發生變形與變位而遺留下來的形態。
沉積相----指在一定的沉積環境中形成的沉積特征的總和。
沉積環境-----指巖石在沉積和成巖過程中所處的自然地理條件、氣候狀況、生物發育狀況、沉積介質的物理的化學性質和地球化學要條件。
單純介質-----只存在一種孔隙結構的介質稱為單純介質。如孔隙介質、裂縫介質等。
多重介質----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孔隙結構的介質稱為多重介質。
均質油藏-----整個油藏具有相同的性質。
非均質油藏-----具有不同性質的油藏,包括雙重介質油藏;裂縫西個油藏;多層油藏
彈性趨動-----油井開井后壓力下降,油層中液體會發生彈性膨賬,體積增大,而把原油推向井底。
水壓趨動----靠油藏邊水。底水或注入水的壓力作用把原油推向井底。
地質儲量----在地層原始條件下,具有產油氣能力的儲層中所儲原油總量。
可采儲量----在目前工藝和經濟條件下,能從儲油層中采出的油量。
剩余可采儲量----油田投入開發后,可采儲量與累計采出量之差。
采收率-----油田采出的油量與地質儲量的百分比。
最終采收率----油田開發解束累計采油量與地質儲量的百分比。
采出程度---油田在某時間的累計采油量與地質儲量的比值。
采油速度----年采出油量與地質儲量之比。
原油密度----指在標準條件下(20度,0.1MPa)每立方米原油質量。
原油相對密度----指在地面標準條件(20度,0.1MPa)下原油密度與4度純水密度的比值。
原油凝固點----在一定條件下失去了流動的最高溫度。
原油粘度----原油流動時,分子間相互產生的摩檫阻力。
原油體積系數----地層條件下單位體積原油與地面標準條件下脫汽體積比值。
原油壓縮系數----單位體積地層原油在壓力改變0。1兆帕時的體積的變化率。
溶解系數----在一定溫度下壓力每爭加0。1兆帕時單位體積原油中溶解天燃汽的多少。
孔隙度----巖石中孔隙的體積與巖石總體積之比。
絕對孔隙度----巖石中全部孔隙的體積與巖石總體積之比。
有效孔隙度-----巖石中互相連通的孔隙的體積與巖石總體積之比。
含油飽和度-----在油層中,原油所占的孔隙的體積與巖石總孔隙體積之比。
含水飽和度-----在油層中,水所占的孔隙的體積與巖石孔隙體積之比。
穩定滲流-----在滲流過程中,如果各運動要素與(如壓力及流速)時間無關,稱為穩定。
不穩定滲流-----在滲流過程中,若各運動要素與時間有關,則為不穩定滲流。
等壓線----地層中壓力相等的各個點的連接線稱為等壓線。
流線-----與等壓線正交的線稱為流線。
流場圖----由一組等壓線和一組流線構成的圖形為流場圖。
單相流動-----只有一種流體的流動叫單相流動。
多相流動------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流體同時流動叫兩相或多相流動。
滲透率----在一定壓差下,巖石允許液體通過的能力稱滲透性,滲透率的大小用滲透率表示。
絕對滲透率----用空汽測定的油層滲透率。
有效滲透率----用二種以上流體通過巖石時,所測出的某一相流體的滲透率。
相對滲透率----有效滲透率與絕對滲透率的比值。
水包油----細小的油滴在水介質中存在的形式。
油包水----細小的油滴在水介質中存在的形式。
供油半徑-----把油井供油面積轉換成圓形面積后的圓形半徑。
地層系數----地層有效厚度與有效滲透率的乘積。
流動系數----地層系數與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表示流體在巖層中流動的難易程度。
導壓系數-----表示油層傳遞壓力性能好壞的參數。
續流-----油井地面關井后,井下仍有油流從地層中繼續流入井眼,這種現象稱為續流。
井筒儲存效應-----油井剛關井時所出現的現象。
折算半徑----把實際井的各個因素(不完善或超完善)對壓力的影響,變成一個由于某井徑引起對壓力的等效作用,這個等效半徑稱為折算半徑。
完善程度-----指理想完善井的工作壓差與實際井工作壓差之比。
完善指數-----油井實際工作壓差與壓力恢復取限制線段斜率之比。
表皮效應-----實際井的各個非完善因素造成的附加壓力同油層滲透阻力之比。它是當原油從油層流入井筒時,產生一個壓力降的現象。
井間干擾-----井與井之間產生的動態影響現象。
采油指數----油井生產壓差每增大0.1兆帕,所增加的油量。
柵狀圖-------表示油層各個方向的巖性,巖相變化情況,層間;井間連通情況。
主力油層-----油層厚度大,滲透率高,的好油層。
接替層-----在油田穩產中起接替作用的油層。
見水層位-----注入水沿連通層向油井推進,使油井某一層含水。
來水方向-----采油井受某方向注水井注水效果而使動態變化叫來水方向。
掃油面積系數-----指一個開采井組,已被水淹的油層面積與所控制面積的比值。
注采平衡----注入油層水量與采出油量的地下體積相等。
注采比-----油田注入劑(水,氣)地下體積與采出液量(油,氣,水)的地下體積之比。
吸水指數----注水井在單位注水壓差下的日注水量。
注水強度----注水井在單位有效厚度油層的日注水量。
壓力平衡-----注水井所補給油層的壓力與采出油。水所削耗的壓力相等。
地下虧空----注入水的體積小于采出液量的地下體積。
含水率----含水油井,日產水量與日產液水量的百分比。
井別----根據鉆井目的和開發的要求,把井分為不同的類別。
探井----經過地球物理堪探證實有希望的地質構造為了探明地下情況,尋找油。汽田而鉆的井。
資料井-----為了編制油田開發方案所需要的資料而鉆的取心井。
生產井----用來采油的井。
注水井----用來向油層內注水的井。
觀察井----專門用來觀察油田地下動態的井。
檢查井----為了檢查油層開發效果而鉆的井。
更新井-----為了注采系統完善,需要打新井,這些新鉆的井叫更新井。
調整井----在原有井網基礎上,為改善油田開發效果,而補充鉆的一些另散井或成批成排的加密井。
正注井---從油管向地層注水的井稱為正注井。
反注井---從套管向地層注水的井稱為反注井。
井網----油氣水井在油田上的排列和分布。
精度----反映測試儀器;儀表和計量器具誤差大小的程度。
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差。
油補距----從油管掛平面到鉆盤補心的距離。
套補距----從套管最末一根節箍上平面到鉆盤補心的距離。
靜水柱壓力-----從井口到油層中部的水柱壓力。
原始地層壓力-----油田還沒有投入開發,在探井中測得的油層中部壓力。
目前地層壓力-----油田投入開發以后,某一時期測得的油層中部壓力。
油壓----原油從井底流到井口的剩余壓力。
套壓----油套環形空間內的壓縮汽體壓力。
流壓----油井正常生產時測得的油層中部壓力。
靜壓----油井投入生產以后,利用短期關井,待井底壓力恢復穩定時,測得的油層中部壓力。
飽和壓力----溶解在原油中的天燃汽剛剛開始分離時的壓力。
基準面壓力----在油田開發過程中,為了正確地對比井與井之間的力高低,把壓力折算到同一海拔深度進行比較,相同海拔深度壓力稱基準面壓力。
壓力系數----指原始地層壓力與靜水柱壓力的比值。
總壓差-----目前地層壓力與原始地層壓力的差值。
采油壓差------目前地層壓力與流壓的差值。
流飽壓差----指流壓與飽和壓力的差值。
地飽壓差----指目前地層壓力與飽和壓力的差值。
注水壓差-----指注水井井底流壓與靜壓的差值。
流壓梯度----油井正常生產時每米液柱所產生的壓力。
靜壓梯度-----油井關井以后,井底壓力恢復穩定時,每米液柱所產生的壓力。
機戒采油-----用各種機戒將油采到地面上來的方法。
抽油機----是代動井下抽油泵工作的地面機戒。
抽油桿----是抽油機井的細長桿件,它上接總桿,下接抽油泵起傳遞動力的作用。
光桿----是鋼質圓形桿件,它上連抽油機下連抽油桿,起傳遞動力的作用。
懸繩器----是驢頭和光桿的連接裝置。
抽油泵-----由抽油機帶動把井內原油舉升到地面的井下裝置。
套管----用水泥固定在井壁上的鋼管,起封隔油汽水層。加固油層。井壁的作用。
油管----下入套管中間的無縫鋼管。
靜液面----抽油機關井后,環空液面緩升到一定位置穩定下來的液面。
動液面----抽油機正常生產時,井口至液面的距離。
泵效----抽油泵的實際排量與理論排量的比值。
沉沒度-----泵深與動液面的差值。
沖程----驢頭往復運動,帶動光桿運動的高點和低點的距離。
沖數----抽油泵活塞在工作筒內每分鐘往復運動的次數。
充滿系數----抽油泵活塞完成一次沖程時泵內進入油的體積和活塞讓出的體積的比。
氣鎖-----深當深井泵內進入氣體后,使泵抽不出油的現象。
示功圖----示功儀在抽油機一個抽吸周期內測取的封閉曲線。
壓裂-----利用水力作用,使油層形成裂縫的方法。
合層壓裂----指對日口井中的生產層組的各個小層同時壓裂。
單層選壓-----是選擇一個層組中的某一小層或某一段進行壓裂。
油層破裂壓力-----指油層破裂時的壓力或油層剛開始吸水時的壓力。
污染井---污染系數大于零的油層為污染井。
完善井---污染系數等于零的油層為完善井。
超完善井---污染系數小于零的油層為超完善井。
酸化井---污染系數小于-3的油層為酸化井。
吸水啟動壓力----油層剛開始吸水時的壓力稱吸水啟動壓力。
驅動方式----驅使原油流向井底的動力來源方式稱驅動方式。
注水強度-----單位有效厚度的日注水量稱注水強度。
含水率-----日產水量與日產液量的比值稱含水率。
串槽--各層段沿油井套管與水泥環或水泥環與井壁之間的串通。
完鉆井深----完鉆井底至方補心頂面的距離。
水泥返高----套管和井壁之間水泥上升的高度。
人工井底----固井完成留在套管最下部的一段水泥的頂面。
水泥塞----從完鉆井底至人工井底的水泥柱。
流度-----地層隙數與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叫流度。
機誡采油----利用各種機誡將油采到地面上來的方法叫機誡采油。
表皮因子-----表皮效應性質的嚴重程度稱表皮因子。
油層中部深度----油水井井口至射孔井段(頂部至底部)1/2處。
供油半徑---在多井生產時,油水井在地下控制一定范圍的含油面積含油面積的半經稱為供油半經
?
我國油氣資源豐富,全國石油資源量達到940億噸(表1--表3),天然氣資源量達到38億立方米,但石油資源探明率僅為24%,天然氣探明率還不到4%。
石油資源質量分布
常規資源 低滲透資源 重油資源 總資源量
530.6億噸 210.7億噸 198.7億噸 940.4億噸
石油資源區域分布
區域 資源量 占總資源量百分數
海域 246.0億噸 26.17%
灘海 29.2億噸 3.11%
沼澤 12.1億噸 1.29%
沙漠 105.6億噸 11.3%
山地 13.0億噸 1.33%
黃土源 19.1億噸 2.03%
高原 10.2億噸 1.09%
平原、丘陵 540.2億噸 53.64%
全國 940.0億噸 100%
石油資源深度分布
深度范圍 資源量 占總資源量百分數
<2000m 127.5億噸 18.37%
2000--3500m 356.4億噸 51.35%
2500--4500m 103.0億噸 14.88%
>4500m 102.0億噸 14.78%
總計
<3500m 484億噸 70%
>3500m 205億噸 29%
?
?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范維唐指出,目前世界各國能源結構的特點,一般取決于該國資源、經濟和科技發展等因素。
首先,煤炭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在能源消費中往往以煤為主,煤炭消費比重較大,,其中南非為77.1%,中國72.9%,波蘭68.1%,印度56.8%,澳大利亞44.5%,美國24.9%。
其次,發達國家石油在消費結構中所占比重均在35%以上,其中美國39.7%,日本51.1%,德國40.6%,法國37.9%,英國35.4%,加拿大37.9%,意大利58.4%,澳大利亞36.3%。
第三,天然氣資源豐富的國家,天然氣在消費結構中所占比例均在35%以上,其中,俄羅斯55.5%,伊朗43.8%,沙特41.2%,英國35.1%。 第四,化石能源缺乏的國家根據自身特點發展核電及水電,其中日本核能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比例為16.8%,法國核能占40.1%,韓國核能占13.8%,烏克蘭核能占13.8%,加拿大水力占13.0%,巴西水力占19.8%。
第五,世界前20個能源消費大國中,煤炭占第一位的有5個,占第二位的有6個,占第三位的有9個。
總之,當前就全世界而言,石油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占第一位,所占比例正在緩慢下降;煤炭占第二位,其所占比例也在下降;目前天然氣占第三位,所占比例持續上升,前景良好
?
4油田開發基礎知識
1鉆井知識
鉆頭
鉆頭主要分為:刮刀鉆頭;牙輪鉆頭;金剛石鉆頭;硬質合金鉆頭;特種鉆頭等。衡量鉆頭的主要指標是:鉆頭進尺和機械鉆速。
鉆機八大件
鉆機八大件是指:井架、天車、游動滑車、大鉤、水龍頭、絞車、轉盤、泥漿泵。
鉆柱組成及其作用
鉆柱通常的組成部分有:鉆頭、鉆鋌、鉆桿、穩定器、專用接頭及方鉆桿。鉆柱的基本作用是:(1)起下鉆頭;(2)施加鉆壓;(3)傳遞動力;(4)輸送鉆井液;(5)進行特殊作業:擠水泥、處理井下事故等。
鉆井液的性能及作用
鉆井液的性能主要有:(1)密度;(2)粘度;(3)屈服值;(4)靜切力;(5)失水量;(6)泥餅厚度;(7)含砂量;(8)酸堿度;(9)固相、油水含量。鉆井液是鉆井的血液,其主作用是:1)攜帶、懸浮巖屑;2)冷卻、潤滑鉆頭和鉆具;3)清洗、沖刷井底,利于鉆井;4)利用鉆井液液柱壓力,防止井噴;5)保護井壁,防止井壁垮塌;6)為井下動力鉆具傳遞動力。
常用的鉆井液凈化設備
常用的鉆井液凈化設備:(1)振動篩,作用是清除大于篩孔尺寸的砂粒;(2)旋流分離器,作用是清除小于振動篩篩孔尺寸的顆粒;(3)螺桿式離心分離機,作用是回收重晶石,分離粘土顆粒;(4)篩筒式離心分離機,作用是回收重晶石。
鉆井中鉆井液的循環程序
鉆井 液罐 經泵→地面 管匯→立管→水龍帶、水龍頭→鉆柱內→鉆頭→鉆柱外環形空間→井口、泥漿(鉆井液)槽→鉆井液凈化設備→鉆井液罐。
鉆開油氣層過程中,鉆井液對油氣層的損害
主要有以下幾種損害:(1)固相顆粒及泥餅堵塞油氣通道;(2)濾失液使地層中粘土膨脹而堵塞地層孔隙;(3)鉆井液濾液中離子與地層離子作用產生沉淀堵塞通道;(4)產生水鎖效應,增加油氣流動阻力。
預測和監測地層壓力的方法
(1)鉆井前,采用地震法;(2)鉆井中,采用機械鉆速法,d、dc指數法,頁巖密度法;(3)完井后,采用密度測井,聲波時差測井,試油測試等方法。
鉆井液靜液壓力和鉆井中變化
靜液壓力,是由鉆井液本身重量引起的壓力。鉆井中變化,巖屑的進入會增加液柱壓力,油、氣水侵會降低靜液壓力,井內鉆井液液面下降會降低靜液壓力。防止鉆井液靜液壓力變化的方法有:有效地凈化鉆井液;起鉆及時灌滿鉆井液。
噴射鉆井
噴射鉆井是利用鉆井液通過噴射式鉆頭噴嘴時,所產生的高速射流的水力作用,提高機械鉆速的一種鉆井方法。
影響機械鉆速的因素
(1)鉆壓、轉速和鉆井液排量;(2)鉆井液性質;(3)鉆頭水力功率的大小;(4)巖石可鉆性與鉆頭類型。
鉆井取心工具組成
(1)取心鉆頭:用于鉆取巖心;(2)外巖心筒:承受鉆壓、傳遞扭矩;(3)內巖心筒:儲存、保護巖心;(4)巖心爪:割斷、承托、取出巖心;(5)還有懸掛軸承、分水流頭、回壓凡爾、扶正器等。
取巖心
取巖心是在鉆井過程中使用特殊的取心工具把地下巖石成塊地取到地面上來,這種成塊的巖石叫做巖心,通過它可以測定巖石的各種性質,直觀地研究地下構造和巖石沉積環境,了解其中的流體性質等。
平衡壓力鉆井
在鉆井過程中,始終保護井眼壓力等于地層壓力的一種鉆井方法叫平衡壓力鉆井。
井噴
是地層中流體噴出地面或流入井內其他地層的現象。引起井噴的原因有:(1)地層壓力掌握不準;(2)泥漿密度偏低;(3)井內泥漿液柱高度降低;(4)起鉆抽吸;(5)其他措施不當等。
軟關井
就是在發現溢流關井時,先打開節流閥,后關防噴器,再試關緊節流閥的一種關井方法。因為這樣可以保證關井井口套壓值不超過允許的井口套壓值,保證井控安全,一旦井內壓力過大,可節流放噴。
鉆井過程中溢流顯示
(1)鉆井液儲存罐液面升高;(2)鉆井液出口流速加快;(3)鉆速加快或放空;(4)鉆井液循環壓力下降;(5)井下油、氣、水顯示;(6)鉆井液在出口性能發生變化。
溢流關井程序
(1)停泵;(2)上提方鉆桿;(3)適當打開節流閥;(4)關防噴器;(5)試關緊節流閥;(6)發出信號,迅速報告隊長、技術員;(7)準確記錄立柱和套管壓力及泥漿增量。
鉆井中井下復雜情況
鉆進中由鉆井液的類型與性能選擇不當、井身質量較差等原因,造成井下遇阻、遇卡、以及鉆進時嚴重蹩跳、井漏、井噴等,不能維持正常鉆井和其他作業的正常進行的現象。
鉆井事故
是指由于檢查不周、違章操作、處理井下復雜情況的措施不當或疏忽大意,而造成的鉆具折斷、頓鉆、卡鉆及井噴失火等惡果。
井漏
井漏主要由下列現象發現,(1)泵入井內鉆井液量>返出量,嚴重時有進無出;(2)鉆井液罐液面下降,鉆井液量減少;(3)泵壓明顯下降。漏失越嚴重,泵壓下降越明顯。
卡鉆及造成原因
卡鉆就是在鉆井過程中因地質因素、鉆井液性能不好、技術措施不當等原因,使鉆具在井內長時間不能自由活動,這種現象叫卡鉆。主要有黏附卡鉆、沉砂卡鉆、砂橋卡鉆、井塌卡鉆、縮徑卡鉆、泥包卡鉆、落物卡鉆及鉆具脫落下頓卡鉆等。
處理卡鉆事故的方法
(1)泡油解卡;(2)使用震擊器震擊解卡;(3)倒扣套銑;(4)爆炸松扣;(5)爆炸鉆具側鉆新眼等。
固井
固井就是向井內下入一定尺寸的套管串,并在其周圍注入水泥漿,把套管固定的井壁上,避免井壁坍塌。其目的是:封隔疏松、易塌、易漏等復雜地層;封隔油、氣、水層,防止互相竄漏;安裝井口,控制油氣流,以利鉆進或生產油氣。
井身結構
包括:(1)一口井的套管層次;(2)各層套管的直徑和下入深度;(3)各層套管相應的鉆頭直徑和鉆進深度;(4)各層套管外的水泥上返高度等等。
套管柱下部結構
(1)引鞋:引導套管入井,避免套管插入或刮擠井壁;(2)套管鞋:引導在其內部起鉆的鉆具進入套管;(3)旋流短節:使水泥漿旋流上返,利于替泥漿,提高注水泥質量;(4)套管回壓凡爾:防止水泥漿回流,下套管時間阻止泥漿進入套管;(5)承托環:承托膠塞、控制水泥塞高度;(6)套管扶正器:使套管在鉆井中居中,提高固井質量。
注水泥施工工序
下套管至預定深度→裝水泥頭、循環泥漿、接地面管線→打隔離液→注水泥→頂膠塞→替泥漿→碰壓→注水泥結束、候凝。
完井井口裝置
(1)套管頭--密封兩層套管環空,懸掛第二部分套管柱和承受一部分重量;(2)油管頭--承座錐管掛,連接油層套管和采油樹、放噴閘門、管線;(3)采油樹--控制油氣流動,安全而有計劃地進行生產,進行完井測試、注液、壓井、油井清蠟等作業。
尾管固井法
尾管固井是在上部已下有套管的井內,只對下部新鉆出的裸眼井段下套管注水泥進行封固的固井方法。尾管有三種固定方法:尾管座于井底法;水泥環懸掛法;尾管懸掛器懸掛法。
試油
在鉆井發現油、氣層后,還需要使油、氣層中的油、氣流從井底流到地面,并經過測試而取得油、氣層產量、壓力等動態資料,以及油、氣、水性質等工作,稱做試油(氣)。
射孔
鉆井完成時,需下套管注水泥將井壁固定住,然后下入射孔器,將套管、水泥環直至油(氣)層射開,為油、氣流入井筒內打開通道,稱做射孔。目前國內外廣泛使用的射孔器有槍彈式射孔器和聚能噴流式射孔器兩大類。
井底污染
井底污染又稱井底損害,是指油井在鉆井或修井過程中,由于鉆井液漏失或水基鉆井液的濾液漏入地層中,使井筒附近地層滲透率降低的現象。
誘噴
射孔之前,為了防止井噴事故,油、氣井內一般灌滿壓井液。射孔后,為了將地層中液體導出地面,就必需降低壓井液的液柱,減少對地層中流體的壓力。這一過程是試油工作中的一道工序,稱為誘噴。誘噴方法有替噴法、抽吸法、提撈法、氣舉法等。
鉆桿地層測試
鉆桿地層測試是使用鉆桿或油管把帶封隔器的地層測試器下入井中進行試油的一種先進技術。它既可以在已下入套管的井中進行測試,也可在未下入套管的裸眼井中進行測試;既可在鉆井完成后進行測試,又可在鉆井中途進行測試。
電纜地層測試
在鉆井過程中發現油氣顯示后,用電纜下入地層測試器可以取得地層中流體的樣品和測量地層壓力,稱做電纜地層測試。這種測試方法比較簡單,可以多次地、重復地進行。
油管傳輸射孔
油管傳輸射孔是由油管將射孔器帶入井下,射孔后可以直接使地層的流體經油管導致地面,不必在射孔時向井內灌入大量壓井液,避免井底污染的一種先進技術。
巖石孔隙度
巖石的孔隙度是指巖石中未被固體物質充填的空間體積Vp與巖石總體積Vb的比值。用希臘字母Φ表示,其表達式為:Φ=V孔隙 / V巖石×100%=Vp / Vb×100%
地層原油體積系數
地層原油體積系數βo,又稱原油地下體積系數,或簡稱原油體積系數。它是原油在地下的體積(即地層油體積)與其在地面脫氣后的體積之比。原油的地下體積系數βo總是大于1。
流體飽和度
某種流體的飽和度是指:儲層巖石孔隙中某種流體所占的體積百分數。它表示了孔隙空間為某種流體所占據的程度。巖石中由幾相流體充滿其孔隙,則這幾相流體飽和度之和就為1(100%)。
?
石油開采知識
?
滲透率
有壓力差時巖石允許液體及氣體通過的性質稱為巖石的滲透性,滲透率是巖石滲透性的數量表示。它表征了油氣通過地層巖石流向井底的能力,單位是平方米(或平方微米)。
絕對滲透率
絕對或物理滲透率是指當只有任何一相(氣體或單一液體)在巖石孔隙中流動而與巖石沒有物理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mohai/archive/2007/07/29/835210.html
總結
- 上一篇: [你必须知道的.NET]第十三回:从He
- 下一篇: SQL:使用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