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论语》十二则(孔子的论语十二则)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孔子語錄《論語》十二則(孔子的論語十二則)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文章目錄列表:
- 論語孔子說的名言
- 高考必背《論語十二則》內容是什么?
- 論語十二則原文及翻譯
- 孔子語錄(課標推薦12則)
- 孔子語錄十二
論語孔子說的名言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于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下面是《論語》中關于孔子的名言:
1、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孔子《論語》
2、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孔丘 《論語》
3、芝蘭生于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孔丘
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子《論語》
5、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論語》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論語》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論語》
8、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孔子《論語》
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論語》
1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丘《論語.季氏》
高考必背《論語十二則》內容是什么?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譯文:孔子說:“學了知識之后時常去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譯文:曾子說:“我每日多次進行自我檢查:替人謀劃事情是否竭盡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便小有所成,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譯文: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那么就可以憑借這一點去當(別人的)老師了。”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譯文: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適從。”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譯文:孔子說:“多么賢德啊,顏回!一碗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不能忍受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不改變他(愛好學習)的樂趣。多么賢德啊,顏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譯文: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快樂的人。”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譯文: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枕著它睡,樂趣也在這當中。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財富和地位,對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樣。”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譯文:孔子說:“在多個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發現他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對照著改正自己的缺點。”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譯文:孔子在河邊上說:“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樣流去, 日夜不停。”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譯文: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平民百姓的志向卻不可改變。”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譯文:子夏說:“博覽群書并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思考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論語十二則原文及翻譯
原文如下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孔子語錄(課標推薦12則)
孔子語錄如下:
一、欲速則不達。
賞析:這句話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只是想要速度,卻往往達不到目的地。急功近利,往往會出差錯,反而適得其反。
二、禮之用,和為貴。
賞析:這句話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學而》。禮儀的作用是要與人們和平相處。就是告訴我們人為設置這些禮儀是為了達到人和人之間和諧的狀態,并不是把人約束起來。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賞析:這句話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其他人。這句話是孔子所主張的處世原則。
四、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賞析:這句話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里仁》。君子在言語上遲鈍,但做事情卻能十分敏捷。
五、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賞析:這句話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為政》。通曉就是通曉,不懂得就是不懂得,這便是智慧。不懂裝懂就是無知,學到的知識越多,越應當學會虛懷若谷。
六、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賞析:這句話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已經完成的事情就不要再說了。已經做過的事情就不要再去議論,過往的事情不要再去追究。孔子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被那些過去的事情所困擾。
孔子語錄十二
先秦諸子語錄十二則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譯:1、孔子說:“學了知識然后按時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嗎?”
2、曾子說:“我每日多次進行自我檢查:替人謀劃事情是否竭盡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
3、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能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4、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那么就可以憑借這一點去當(別人的)老師了。”
5、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使精神受到損害。”
6、孔子說:“多么賢德啊,顏回!一碗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不能忍受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不改變他(愛好學習)的樂趣。多么賢德啊,顏回!”
7、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快樂的人。”
8、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枕著它睡,樂趣也在這當中。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財富和地位,對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樣。”
9、孔子說:“在多個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發現他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對照著改正自己的缺點。”
10、孔子在河岸上說:“逝去的時光像河水一樣流去, 日夜不停。”
11、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平民百姓的志氣卻不可改變。”
12、子夏說:“博覽群書并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思考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論語十二章》簡介
《論語》十二章,是指"人教版"《語文》(新版)初中一年級課本上的十二章論語 ,其中多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
《論語》是記載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文集,儒家的重要經典之一,選自《論語譯注》(楊伯峻譯注,中華書局1980年版)《論語》儒家經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書”。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孔子語錄《論語》十二則(孔子的論語十二則)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孔子語錄《論語》十二則(孔子的論語十二則)的問題希望對你有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孔子语录《论语》十二则(孔子的论语十二则)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励志的句子经典话(励志的句子经典话语)
- 下一篇: 孩子读书的十大好处(孩子读书的十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