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人才的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快上车,带你了解
前言
根據報告執行的數據分析情況,今年因疫情影響及新基建的提出,導致網絡安全人才的擇業及網絡安全從業人員的流動受到一些影響,目前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在校網絡安全人才中性別比例愈加趨于均衡,網絡安全學生中女性占比連續兩年緩慢上升,可能與該專業的就業競爭力顯著提升有一定關聯;
(2)無論是在校網絡安全學子還是行業從業人員,均以參加各類網絡安全競賽為提升自身能力主要渠道,充分體現了網安競賽『以賽代練,以賽促學』的作用;
(3)新基建的提出對網絡安全人才擇業觀影響較大,網安專業學生和從業人員均認為新基建將帶動網絡安全行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和選擇機會;
(4)因疫情的影響,給學生面試和實習帶來巨大挑戰,導致網絡安全學生的實習和就業率有所下降,同時,他們更傾向于選擇政府、高校等穩定性高的單位就業;
(5)網絡安全專業在校生及從業人員均認為疫情影響和新基建的開展,將導致企業更傾向于招聘研發和安服等技術性要求較高的員工。上述特點與近幾年院校網絡安全相關學科和專業的快速發展相一致,與網絡安全越發受到企業重視的情況相一致,尤其是今年疫情的特殊情況及新基建的發展,疫情使得各行各業的業務發展速度放緩,導致大部分在校人才實習就業難度提升,但新基建又給予了學生和從業人員更多的研究方向及就業希望。
總體來看,隨著更多院校開設網絡安全相關專業,且辦學模式不斷成熟,在校生的數量和質量均有提升,而各類網絡安全法律法規的出臺,以及新基建驅動的數字化業務所伴生的網絡安全需求,必將促進網絡安全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網絡安全人才培養良性發展。
一、網絡安全從業人員特征
網絡安全從業人員性別
據2020年上半年中國信息安全從業人員現狀調查統計發現,男性是網絡安全從業人員的絕對主體,占比高達 83.85%,而女性占比僅為 16.15%,且男性人數占比較去年有一定提高。
網絡安全從業人員年齡
從年齡段來看,網絡安全從業人員的年齡最多集中在25-30歲之間,占比為31.57%,其次是30-35歲,占比為26.87%。同時,25歲以下的網絡安全從業人員占比比去年略有提高,占總數的20.48%。網絡安全行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就職。
網絡安全從業人員最高學歷
國內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是學歷教育,包括高等院校的網絡空間安全相關專業及職業院校的信息安全管理專業及其他IT相關專業。從網絡安全人才的學歷情況統計結果看,本科學歷最多,占比為62.57%,大專及以下占比為17.51%,碩士占比有所提高,為17.71%。
網絡安全從業人員畢業院校
根據獵聘網和安恒信息提供的數據來看,從業人員中,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人才比例排名前五,最多的是北京郵電大學,占總數的2.26%。今年,浙江工業大學和南陽理工學院也加入了top50的行列。
網絡安全從業人員從業年限
調查顯示,網絡安全人才中5-8年從業經驗的人數占比最大,為19.66%,其次是10-15年從業人員,占比為19.47%。十五年以上的占比最少,為9.51%。另外,工齡五年以下的共占比四成以上,這足以說明網絡安全行業的新人正在逐漸增多,和最近幾年國家的重視、行業的發展呈正相關。
網絡安全從業人員薪資
根據調研數據,網絡安全從業人員的薪資水平總體相對偏高,這也和多數從業人員工作于一線和省會城市有關,其中,分布最多的是薪資水平在10-15萬的,占比26.84%;其次是10萬以下的,占比19.74%,15-20及20-25萬薪資區間的占比也均超10%。
網絡安全從業人員擇業首要因素
在選擇行業時,從業人員表示專業對口對擇業影響最大,人數占比為30.3%,其次是薪資待遇,占比28.17%。而根據以往的數據來看,興趣對專業選擇有極大影響,因此,整體行業中因為興趣驅動而擇業的占比較高。
網絡安全從業人員從事行業分布
經調查,在通信和電子行業從業的網絡安全人員較多,占比33.14%,其次是IT和互聯網行業,占比27.46%。制造業占比22.49%,較去年有所提升,這和工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有關。
國內安全從業人員對新基建的了解程度
從統計結果上來看,國內大部分安全從業人員對新基建表示了解,占比88.76%,表示不了解的人僅占11.24%。說明從業人員較關注新基建的規劃和實施。
國內網絡安全從業人員接觸行業的途徑
據統計,國內網絡安全從業人員接觸行業的主要途徑為參加網絡安全競賽,占比為51.6%。其次是在校期間受過網絡安全教育,占比21.89%,參加學校社團占比11.48%,湊巧看到網安內容,產生興趣占比10.41%,參加網安培訓/活動占比3.31%。可見組織網絡安全競賽有助于擴大行業人才基數。
國內網絡安全從業人員關注的模塊
據統計分析,從業人員在瀏覽網絡安全相關資訊時,最關注的模塊是最新活動和競賽,平均綜合評分達到了4.98(根據頻率,權重以及樣本數量計算(下同)),其次是安全新聞,得分4.82,技術問答和技術分享模塊受到的關注度相似,得分都為4.66,再其次是招聘新聞和在線課程,得分分別為4.11和4.09。安全工具受到的關注度最低,得分僅為2.88。其中,超過半數的本科及以下學歷人員首選關注技術分享,而半數以上本科以上學歷人員首選關注最新活動和競賽。
二、網絡安全行業需求情況分析
用人單位性質
從用人單位的性質來看,國有企業占比最高,占總數的42%,其次是民營企業,占總數的40%,再其次是外資企業,占總數的18%。說明,國有企業是吸納網絡安全人才的主力軍。
用人單位規模
從用人單位規模來看,中大型機構是吸納網絡安全人才的主力軍。其中,規模在1000-2000人的中型企業對網絡安全人才的需求量最大,占比約30.97%;其次是2000-5000人的企業,網絡安全人才的需求量占比15.32%。說明中大型公司對網絡安全技術研發及安全保障等人才需求量大。
需求的區域分布
從地域范圍來看,網絡安全人才的需求量高度集中在北上廣等一線省市。在人才供給方面,北上廣的高校也培育了很多網絡安全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北京,需求量高達全國需求量的22.20%;北上廣三地的需求量之和占了總需求量的54.94%,超過了半數。這和北上廣聚集了大量的網絡安全相關的企業和機關有很大的關系。受到疫情影響,各地的網絡安全人才需求量相比去年都有所降低。
從城市的角度分析,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和成都的網絡安全人才需求量名列前五。 除此之外,杭州對網絡安全人才也有一定需求,占比3.46%。
崗位類別分析
(一)工作崗位分布:調查發現,網絡安全從業人員的崗位分布最多集中在技術崗位,占比41.3%;其次是研究和管理崗位,分別占比20%和18%。目前從事教育培訓和網絡安全咨詢的較少,分別只有3%和4%。說明網絡安全從業人員主要以技術研究為主,體現了行業科技密集型特點。在疫情影響導致就業率下降的情況下,網絡安全教育培訓是一個有較大發展前景的細分行業,能夠促進人才的技能提升,增加人才就業競爭力。
(二)人才短缺崗位:受疫情影響,網絡安全從業人員認為目前本單位缺乏的崗位人才主要分布于技術服務人員和研發人員。即使從事技術崗位的人員占比最多,技術服務人員的需求量還是居于最高位,達44.14%;研發人員和項目管理人員的需求量占比分別為34.08%和14.67%。可見網絡安全企業不僅處于科技密集型行業,同樣也是人才密集型行業。即使在疫情期間,網絡安全人才還是處于短缺狀態,因此,從事網絡安全技術方向的人才更利于就業。
用人標準
學歷和能力方面的要求樣本數據顯示,在疫情期間,網絡安全從業人員認為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最注重的方面有技術能力、研究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分別占比49.59%、54.32%和56.45%。
三、網絡安全行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在校網絡安全人才特征
(一)網絡安全人才性別:根據高等學校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現狀調查問卷發現,在校網絡安全人才中男性占比遠高于女性,達到68%。女性占比已連續兩年小幅上升,說明選擇網絡安全專業的女性人數在穩步增加,相較于從業人員,在校人才性別比例更加均衡,未來有可能改善從業人員性別比例。
(二)網絡安全人才學歷:根據樣本數據,網絡安全在校學生中六成為本科在讀,近三成為大專及以下,碩博占比超一成,學歷分布較均衡,這與國內高等教育以學科學位點建設優先于專業建設有關。
(三)網絡安全人才培養院校類型:根據受訪在校學生數據,45%的網絡安全學生來源于理工類院校,37%的學生來源于綜合類院校,9%的學生來源于師范類院校,其余9%的學生來源于政法和其他類院校,說明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學科的專業與院校性質有關。
各校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現狀
(一)網絡安全人才接觸網絡安全的途徑:根據受訪學生數據分析可知,網絡安全人才首次接觸網絡安全中63%的學生是因參加網絡安全競賽,15%的學生本身就是網安專業,還有21%的學生因參加學校社團、網安培訓/活動和其他方式接觸網絡安全。根據進一步分析,本科非網安專業學生超過七成通過參加網絡安全競賽(如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大賽、西湖論劍、強網杯和DAS-CTF等)了解網絡安全,其余方式為參加網安培訓/活動及學校社團,分別占14%和11%。這與企業、高校、相關地方部門大力推動和普及網絡安全競賽密不可分,且宣傳效果明顯。
(二)網絡安全人才學習方式:根據問卷統計分析,網絡安全人才的學習方式以參加培訓及課堂學習為主,分別占比38%和34%,說明大部分網絡安全人才以科班培養或培訓為主,16%的學生通過CTF解題深入了解和學習網絡安全,只有不到一成的學生是通過看書進行學習,這充分反映了網絡安全技能養成重視過程實踐的特點。
進一步分析網安專業與非網安專業人才的學習方式,結果得出,網安專業的學生更多是從課堂學習獲取網安知識,而非網安專業人才更側重于通過參加培訓的方式獲取網安知識。網安人才的兩種主要學習方式雖占比均超過30%,但非學校課堂學習占比超過60%,這也充分反應了課外學習的重要性。
(三)網絡安全人才對網絡安全技術網站的關注模塊:網絡安全人才在瀏覽網絡安全資訊時最關注技術分享模塊,平均綜合得分達到5.34,其次關注的是最新活動/競賽、技術問答和安全新聞,這三個得分相差不大,其余是招聘新聞、在線課程和安全工具模塊,但分差較大。從數據分析發現,學生更愿意在技術上提升自己,進一步說明了網絡安全這個技術密集型行業的特點。
根據對不同專業人才瀏覽網絡安全資訊各模塊的關注比例分析,技術分享的關注比例遠高于其他各模塊,說明不同專業的網絡安全人才都樂于分享技術,通過技術分享進行學習與交流,互相促進。從上圖可知其他模塊綜合得分均不低,但下圖中部分模塊的第一選擇比例卻很少,特別是安全新聞、安全工具、在線課程、招聘新聞及其他。
(四)網絡安全人才關注的技術方向:網絡安全行業的研究方向眾多,隨著物聯網、新基建的發展,網絡安全的細分領域將愈加繁雜,在校網絡安全人才對網絡安全主要關注的方向是安全工具、web安全和漏洞,分別為7.23、7.02、6.87,遠高于其他安全方向,其次是威脅情報、CTF和二進制安全,其余如逆向分析、應急響應、IOT和安全運維,綜合得分較為接近。這與當前網絡安全從業者所處用人單位崗位需求相一致。如今互聯網已深入千家萬戶,成為人民群眾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web安全問題和漏洞已經嚴重威脅到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且市場體量巨大,所以web安全和漏洞挖掘方向始終處于研究前列。
疫情及新基建對網絡安全人才就業展望及影響
(一)網絡安全人才對專業就業的了解程度:根據樣本數據,各在校網絡安全人才中,52%的學生對信息安全專業就業前景很了解,約三分之一(31%)的學生對該專業就業比較了解,了解程度一般及不了解的學生比例較低。整體來看,超八成(83%)的學生對專業就業前景了解程度較高,這和最近幾年廣泛開展的產教融合及網絡安全宣傳周等各類行業宣傳呈正相關。
通過對上述學生的學歷進一步分析,非網安專業的學生中對就業很了解的占比超過50%,說明這部分學生對網安的興趣及就業目標清晰,甚至高于網安專業學生,說明興趣的確是最好的導師。
(二)網絡安全人才本專業就業意向情況:根據高等學校網絡安全人才就業調查發現,在校生對于從業選擇上絕大多數(94%)都想找專業對口工作,只有少部分(6%)學生有轉向其他行業就業的意向。
(三)新基建對網絡安全人才就業方向的影響:新基建的提出給予網絡安全人才更多的擇業方向,超過半數(57%)的學生認為影響很大,接近三成(28%)的學生認為有影響,少部分學生認為影響一般或無影響。說明新基建增強了行業影響力,同時促進行業對網安人才的吸引,從而提升新基建細分領域的安全研究及保障能力。
(四)網絡安全人才對新基建更愿意了解并接觸的三個細分領域:由于新基建包含的范圍廣泛,將給予網絡安全人才更多的安全研究及就業方向,根據數據統計顯示,在校學生最感興趣的前三個網絡安全就業領域為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5G基建和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分別達到59.86%、59.69%、52.83%,這可能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且其發展前景大有可為有關。根據數據顯示,近兩年報道頻繁的工業互聯網反而對學生的吸引力最小,這可能與工業企業的工作環境和交叉學科的成長路徑較長有關。
(五)疫情期間對網絡安全人才的實習就業影響情況:根據對高等學校網絡安全人才就業實習等情況的問卷調查及部分電話訪談發現,今年由于疫情的影響,大部分學生認為就業難度更大,網絡面試雖提升了效率,但也降低了企業與應聘者的重視程度和交互的深度。
(六)疫情是否對用人單位招聘產生影響:根據數據統計,九成網絡安全在校生認為疫情將會影響用人單位的招聘情況,導致就業困難。
(七)網絡安全人才畢業后的去向:根據樣本數據,網絡安全人才畢業后的去向超過60%學生選擇直接就業,還有26%的學生有意向進行自主創業,10%的學生專升本,只有極少數學生將出國深造。
根據選擇就業的學生數據進一步分析,2020年網絡安全人才畢業優先選擇的前三個就業方向中,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和高等學校三者相對較高,分別為3.85、3.56、3.49,其余如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等就業方向,綜合得分較為接近,其他就業選擇意愿較低。今年因疫情影響就業,導致互聯網行業排名下降,而政府部門就業選擇意愿最高,也因政府工作相較其他性質的單位更加穩定,導致選擇人數上升。
通過對畢業生優先就業方向的進一步分析,可知是否計算機大類學生今年的就業方向都優先考慮政府部門,且非計算機大類人才在政府部門、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及傳統企業的優先選擇比較均略高于計算機大類人才,只有互聯網企業優先就業方向上低于計算機大類人才,說明非計算機大類人才更注重工作的穩定性。
(八)網絡安全人才因疫情重新規劃畢業去向:今年因疫情影響,根據調查數據顯示,網絡安全人才因疫情將重新規劃畢業去向的學生占比接近九成,只有一成多的學生沒有重新規劃。說明,今年疫情對學生就業等規劃影響很大,部分學生將繼續提升學歷或轉向穩定性較高的行業。
(九)網絡安全人才是否因疫情進一步了解新基建:在受訪學生中,88%的網絡安全學生表示因疫情的影響將會進一步了解新基建,只有12%的學生表示不會因疫情而去了解新基建。
(十)網絡安全人才畢業后優先選擇的工作城市: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對網絡安全人才吸引力較大,根據統計分析顯示,網絡安全人才畢業后超九成的學生會選擇一線或新一線城市工作。這與上一章網絡安全公司的分布及人才需求省市相一致,而幾乎沒有選擇二線及其他城市的網絡安全人才。對于這些城市,人才需求比例大于人才選擇比例,因此招聘網絡安全人才將變得更加困難。
(十一)網絡安全人才就業方式:由于畢業學生人數每年增長,造成就業壓力大,根據網絡安全人才就業方式調查數據發現,45%的學生通過學校推薦和企業內推進行就業,也有36%的學生選擇自主擇業,還有19%的學生通過家庭等社會關系進行就業。
(十二)網絡安全人才擇業時的關注點:根據在校生選擇工作的關注點的數據分析,在工作中有足夠的自我發展空間成為學生最看重的點,綜合得分達到3.59,領導做事風格、薪水和同事之間相處氛圍得分較近,分別為3.07、2.86和2.33。說明,現在的學生更注重工作的自我發展空間。
再對不同關注點進一步分析,除了自我發展空間兩者占比相近外,非計算機大類人才在其余關注點上都大幅高于計算機大類人才,說明非計算機大類人才在擇業時關注點較分散,且占比較大,計算機大類人才總體更注重自我發展空間。
(十三)網絡安全人才畢業后的工作選擇:現今,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而收入決定物質基礎。因此,針對這兩個選擇,根據問卷調查統計分析,有67%的學生認為只要高薪就愿意就業,剩余33%的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工作。說明,大部分學生即使是興趣驅動,也要建立在有足夠的收入保障生活水平之上。
(十四)網絡安全人才就業競爭優勢:在校網絡安全人才在就業競爭中認為除專業能力外,自身相比其他競爭者在溝通表達能力上有較強優勢,達到52%,還有36%的學生認為具有熟練使用辦公軟件的優勢,只有部分(12%)學生認為在工作經驗及其他方面有優勢。
網絡安全人才自我提升方式
網絡安全人才對信息安全證書的獲得情況:根據統計結果顯示,各高校網絡安全及相關學生在校期間,獲取信息安全資質證書中前三的是國家測評中心證書、國家認證中心證書和人社部門證書,分別達到學生的36%、28%和21%。還有部分學生獲取了工信部門證書和廠商證書,只有極少部分(6%)的學生在校期間沒有考取證書。說明,信息安全資質證書在學生工作就業的含金量在增加。特別是在計算機大類人才中,國家測評中心證書的獲取率更高,達到41%,說明此類人才更傾向于國測的信安證書。
四、網絡安全行業人才供給情況分析
本科高校網絡安全專業分布情況
“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據統計數據,全國現共有188座院校設有網絡安全及相關專業,且其中,近四年新增該方向專業的院校有124所,隨國際形勢的變化、國家政策的出臺,各地對網絡安全專業人才培養受重視程度大幅提高,其中北京市、湖北省、四川省、廣東省在該專業的設立數量中,名列前位。
針對近幾年新增專業情況,有以下分析結果:2016-2019年,我國共有69所高校新增網絡空間安全專業,其中2016年新增的有8所,2017年新增18所,2018年新增25所,2019年新增18所;45所高校新增信息安全專業,其中2016年新增的有11所,2017年新增15所,2018年新增11所,2019年新增8所;10所高校新增網絡安全執法專業,其中2016年新增的有4所,2017年新增3所,2018年新增3所。各地區高校具體新增專業情況如下:
從業人員信息安全資質證書情況
通過調查問卷發現,大部分網絡安全從業人員持有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證書或人社部門證書,占比分別為29%和24%。其次是中國網絡安全審查技術與認證中心,占比20%。少數從業人員持有工信部門證書和廠商認證證書,占比分別為12%和5%。除此之外,仍有約10%的從業人員未擁有證書。
從業人員就業途徑
數據顯示超六成的網絡安全從業人員都傾向于通過朋友介紹、獵聘等線上APP等方式尋找合適的工作崗位,通過網站信息尋找用人單位的人員占比也較高,達到了25.33%。與在校生就業途徑較為不同,在校生可通過學校就業推薦平臺及企業進校招聘進行應聘,從業人員則主要為自主擇業。
從業人員崗位更換原因
疫情期間影響網絡安全從業人員更換工作的原因中,主要是工作內容和家庭原因影響,其中工作內容占比最高,達到38.58%,家庭原因占28.4%。除此之外,薪資待遇占19.53%,發展前景占13.49%。
從業人員能力提升途徑
數據顯示,選擇參加培訓和課程學習的人員占了絕大多數,占比高達48.05%。其次是選擇研究和參與各類網安競賽(CTF比賽),占比達到22.13%。選擇看書和網上查詢資料的人數相近,占比分別為13.25%和13.73%。選擇行業會議與研討的人數最少,僅占2.49%。
從業人員對當前崗位工作滿意程度
絕大多數網絡安全從業人員都對工作表示滿意,不滿意人員僅占2.01%。在表示滿意的人員中,表示非常滿意的人員最多,占比為53.73%,超過一半,表示滿意和較滿意的人員占比分別為30.89%和13.37%。
五、總結
網絡安全人才呈現特征
現有網絡安全人才中,男性依然是絕對主體,新興人員的加入使得行業人才隊伍更加年輕化,碩士學歷占比有所提高;各類不同辦學層次的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增設網絡安全相關專業,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百花齊放。從業人員的薪資水平與其學歷和能力均呈現明顯的正相關,但本科學歷以下人員中半數以上仍獲得較高薪酬,一方面說明了本行業對能力關注程度較高,同時也體現出人才缺口較大的特點。在校生和從業人員對網絡安全技術資訊的關注集中于技術分享、活動和競賽,均偏重對安全工具的使用、漏洞利用、web安全方面的學習和研究,致力于底層安全和硬件安全的研究人員偏少。
需求情況分析
隨著網絡安全受重視程度日益增高,行業發展也日益增速。私營企業、政府和事業單位均是網絡安全人才需求的主體,而從業人員中有超過三成受雇于中小型機構,充分說明了全產業鏈和全行業對網絡安全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視。以北上廣為代表的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占具全國網絡安全人才需求總量五成以上,從業人員主要集中于技術崗位,并逐步跟隨發展潮流,有意識地提高在新技術特別是新基建細分領域的安全技能。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受經濟態勢的影響,超過六成從業人員有意向更穩定或更有活力的崗位遷移。
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網絡安全在校生中女性比例近幾年不斷上升,對未來的性別平衡起到改善作用。非網安專業學生主要通過參加競賽和培訓接觸網絡安全,院校均提供各種競賽及實習見習類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升學生專業素養。在普遍對就業了解的情況下,學生能在較為明確的培養目標下更為主動地提升職業能力。疫情原因,學生的實習就業受到較大影響,導致學生在擇業時選擇穩定性更高的政府、高校等單位,學生也對新基建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更加關注新基建對網絡安全人才的需求。
人才供給情況分析
我國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和認證體系的建立和日益完善,讓更多網絡安全從業人員選擇通過考取資質證書來提升自身發展空間。除國家推出的各類資質證書外,校企合作也取得一定的成效。各類技能競賽及職業類培訓成為從業人員自我提升的主要途徑。網絡安全人才職業素養的提高,不僅推動企業和行業發展,也使得從業人員的薪酬更為樂觀,提高了工作滿意度。但因疫情的影響,從業人員中超過八成產生了更換工作崗位的意向,新基建的提出及發展給予了從業人員更多的就業機會及方向。
在學網絡安全的朋友還不知道怎么學的話可以關注私信我,給你提供學習資料與筆記
【獲取學習資料】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网络安全人才的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快上车,带你了解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解析针对 HTTP/2 协议的不同步攻击
- 下一篇: CVE-2021-35211: Sola